紅樓夢鶯兒是誰的丫鬟?紅樓夢鶯兒簡介 | 陽光歷史

 

A-A+

紅樓夢鶯兒是誰的丫鬟?紅樓夢鶯兒簡介

2018年07月08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63 次

  紅樓夢鶯兒是誰的丫鬟?紅樓夢鶯兒簡介

  鶯兒,《紅樓夢》中薛寶釵的丫頭。因薛寶釵嫌金鶯拗口,改叫鶯兒。她甚是乖巧,薛寶釵在觀看通靈寶玉,念著玉上所鐫之文「莫失莫忘,仙壽恆昌」時,她馬上想到這和小姐項圈上的兩句話是一對兒。她手特巧,擅長打絡子、編花籃等,還頗懂色彩的搭配。薛寶釵嫁給寶玉後,她就成了薛寶釵的陪房丫頭。

  綜述

  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小姐,調教出來的丫鬟也不一樣。鳳姐作威,平兒作福;探春理直,侍書氣壯;惜春心冷,入畫受屈;迎春懦弱,司棋性烈;黛玉飄逸,紫鵑明慧;湘雲豪爽,翠縷直言;寶釵端莊,而她的貼身丫鬟鶯兒活潑,靈巧。.

  鶯兒嬌媚可愛,心思細巧,她看了通靈寶玉上的兩句話後,便說與寶釵金鎖上的兩句話正好是一對兒。小說有好幾處寫她既精於手工工藝,又富有審美意趣。她一出場就是同寶釵一起描花樣,第三十五回鶯兒打絡子一段,更顯出她審美眼光的不俗,她對絡子與所裝物品間顏色搭配的見解,至今還為工藝家們所樂道。第五十九回她與蕊官在柳堤邊走邊編花籃一段,令人賞心悅目,我們似乎見到了一個個滿佈翠葉、中插鮮花的花籃在她靈巧的雙手中編製而成。續書寫寶釵嫁與寶玉之後,她也跟了過去。

  人物介紹

  寶釵的貼身丫鬟叫黃金鶯,小名鶯兒,是寶釵帶來的,至於什麼時候跟著寶釵的我們不得而知了。但我們至少知道她和寶釵是非常親近的,要不然寶釵從薛府到賈府只帶上她,卻不是其他的人,所以也可以說鶯兒就是寶釵的心腹。而正是因為如此鶯兒才會是受寶釵日常舉止的影響最大的人。她的一舉一動無不是透視著平時寶釵對她的教導。

  出場次數

  鶯兒第一次出場的時候也就是第八回比通靈金鶯微露意。正是因為鶯兒的一句話,才讓寶玉識見了寶釵的那金鎖,引出了那金玉良緣的序幕。在此期間,很多人都認為此事便是事先寶釵和鶯兒設好的一個套,要故意發出金鎖的消息而讓寶玉上當。但我們來看看這段文字是怎麼寫的也便清楚到底是不是這麼一回事的。

  (寶釵看畢,又從新翻過正面來細看,口內念道:"莫失莫忘,仙壽恆昌."念了兩遍,乃回頭向鶯兒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這裡發呆作什麼?"鶯兒嘻嘻笑道:"我聽這兩句話,倒像和姑娘的項圈上的兩句話是一對兒."寶玉聽了,忙笑道:"原來姐姐那項圈上也有八個字,我也賞鑒賞鑒."寶釵道:"你別聽他的話,沒有什麼字."寶玉笑央:"好姐姐,你怎麼瞧我的了呢."寶釵被纏不過,因說道:"也是個人給了兩句吉利話兒,所以鏨上了,叫天天帶著,不然,沉甸甸的有什麼趣兒.")(寶玉看了,也念了兩遍,又念自己的兩遍,因笑問:"姐姐這八個字倒真與我的是一對."鶯兒笑道:"是個癩頭和尚送的,他說必須鏨在金器上-"寶釵不待說完,便嗔他不去倒茶,一面又問寶玉從那裡來.)

  我們先看第一段話的第一句,這句話中的「也」字和「發呆」二詞,可以知道當時寶釵自己是發呆了一陣子的,當然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她也發現玉上的字與自己的金上的字配對而發呆想了一會。可想當時寶釵在此之前是絕對不知道寶玉的玉上的字與自己金上的字是配對的,也就談不上什麼預謀了。而「發呆」二字又證明鶯兒聽了寶釵念了那玉上的字之後,也想到了金玉字之配的,是故才發呆了一陣子,待到寶釵對她的時候,她才笑著對寶釵說了那句似乎如取笑寶釵一般的玩笑話。而最後寶玉又是怎麼看到金鎖的呢?最後寶釵是被纏不過了才把金鎖給寶玉看的。

  出場次數

  鶯兒第一次出場的時候也就是第八回比通靈金鶯微露意。正是因為鶯兒的一句話,才讓寶玉識見了寶釵的那金鎖,引出了那金玉良緣的序幕。在此期間,很多人都認為此事便是事先寶釵和鶯兒設好的一個套,要故意發出金鎖的消息而讓寶玉上當。但我們來看看這段文字是怎麼寫的也便清楚到底是不是這麼一回事的。

  (寶釵看畢,又從新翻過正面來細看,口內念道:"莫失莫忘,仙壽恆昌."念了兩遍,乃回頭向鶯兒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這裡發呆作什麼?"鶯兒嘻嘻笑道:"我聽這兩句話,倒像和姑娘的項圈上的兩句話是一對兒."寶玉聽了,忙笑道:"原來姐姐那項圈上也有八個字,我也賞鑒賞鑒."寶釵道:"你別聽他的話,沒有什麼字."寶玉笑央:"好姐姐,你怎麼瞧我的了呢."寶釵被纏不過,因說道:"也是個人給了兩句吉利話兒,所以鏨上了,叫天天帶著,不然,沉甸甸的有什麼趣兒.")(寶玉看了,也念了兩遍,又念自己的兩遍,因笑問:"姐姐這八個字倒真與我的是一對."鶯兒笑道:"是個癩頭和尚送的,他說必須鏨在金器上-"寶釵不待說完,便嗔他不去倒茶,一面又問寶玉從那裡來.)

  我們先看第一段話的第一句,這句話中的「也」字和「發呆」二詞,可以知道當時寶釵自己是發呆了一陣子的,當然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她也發現玉上的字與自己的金上的字配對而發呆想了一會。可想當時寶釵在此之前是絕對不知道寶玉的玉上的字與自己金上的字是配對的,也就談不上什麼預謀了。而「發呆」二字又證明鶯兒聽了寶釵念了那玉上的字之後,也想到了金玉字之配的,是故才發呆了一陣子,待到寶釵對她的時候,她才笑著對寶釵說了那句似乎如取笑寶釵一般的玩笑話。而最後寶玉又是怎麼看到金鎖的呢?最後寶釵是被纏不過了才把金鎖給寶玉看的。

  而寶玉看後自己也不自覺的認為那金玉是一對的。而此時鶯兒又更想玩笑似的捉弄二人,是以才說出"是個癩頭和尚送的,他說必須鏨在金器上……"就這當伙話被寶釵給阻斷了,而下面的卻是最重要的話。若是寶釵欲謀寶玉豈會不讓他聽到,讓寶玉心中有份惦記的?鶯兒的話我就替她說下去,下面的話大概就是「而且還要找一個同樣有字的玉來配才行。」或許有人會問:我能猜出寶玉猜不出?當然我是聽到後來薛姨媽之語才能推斷出來的。若光把這麼一句有頭無腦句子拋在那裡,誰會想到下面要說的話竟是這樣的。試想若這樣去謀寶玉,豈不把寶玉當成地仙了,萬事通的。

  不過從此事又可以看出,寶釵在平時待人是極寬厚的。而且性情也不是那麼傳說中的冰冷。要不,主人在說話,丫頭豈可插嘴,並且還是調笑主子的。由此可以想出平時寶釵是很嬌慣鶯兒的,甚至也就沒拿她當丫頭看,以至於她叫了鶯兒一遍叫她去倒茶,她卻依舊站在那玩笑的。亦可由此得出雖寶釵平時多對眾人好,也未必就是拉攏人心的,而是天性本就寬厚的。

  第二次鶯兒出現的大鏡頭就是三十五回,也就是那有名黃金鶯巧結梅花絡。有人說這回正是鶯兒之口去大肆宣傳金玉良緣。我先不忙說說這些話的人懂不懂顏色搭配的學問,就說寶玉光聽這幾個顏色的搭配便能想到原來什麼什麼顏色代表金,什麼什麼顏色代表玉,它們合在一起才好看的。我看這樣拐幾個彎才得到的結論,寶玉是決計想不出來的,而也只有那些自認為對顏色研究頗深的諸君才懂的。同時我們也從鶯兒口中的這番話可以看出鶯兒對女紅是相當的熟悉的,而鶯兒的女紅又是誰教的呢?當然不可能是什麼老婆子教的,一來以鶯兒的身份未必會聽這些老婆子的,二來這些老婆子她們自己都未必會懂這些的。她們最多只是懂些絡法便是了,哪還有這些理論的。所以毫無疑問的可以說是寶釵教她的。

  在這裡我不想大加誇讚寶釵的博學。在寶玉的「一字師」和惜春的「繪畫論」上她的才能我們都是有目共睹的。我想說的是鶯兒能懂得這些十分精細的東西,當然是寶釵一遍遍不厭其煩的教導於她的。才使得她能夠知曉此道並且如此純熟的。到這裡我又不禁想說說香菱學詩的事情了,大家看到的都是黛玉教香菱學詩的,以誠相待,十分熱心的,而相反的,寶釵卻冷眼旁觀。自己一點點也不指點香菱,可以看寶釵多冷漠。

  但從她教導鶯兒來看,她是絕對不會什麼不耐煩的教香菱,但說她不熱心到還是可以的。因為寶釵她知道,她教香菱這些是沒有任何作用的,等她的哥哥薛蟠回來,香菱所學的這些不又是付諸流水的。何不學些實用的。是以為什麼寶釵為什麼會熱心教導鶯兒女紅,卻不甚熱心對待香菱學詩的問題。這又何嘗不是為了香菱好,讓她不要移了性兒。

  鶯兒的再一次出現有一點扮戲是在五十九回鶯兒編花籃而導致春燕挨打的事件。在這裡我不想讚歎鶯兒的手巧,而是鶯兒所說的話「姑媽,你別信小燕子的話,這都是她摘下來,煩我給她編,我攆她,她不去。」也正是因為著句話才引起了春燕挨打的事件。在這裡物品想大家都不會太加責怪鶯兒所說的那句話。因為她說的那句話純粹是好玩的,無意的捉弄春燕的,可以講她是講玩笑話的,根本無心去陷害春燕。這又不禁讓我想起滴翠亭事件。這兩次事件雪芹是不是要說些什麼,拿鶯兒當寶釵,拿春燕當黛玉。在二十七回時不是有埋塚飛燕泣殘紅嗎?此燕?彼燕?或許雪芹也想說明當時寶釵乃是無心之為?而故意設計此異曲同工的場景。婆子看到鶯兒摘柳不敢說鶯兒什麼,鶯兒無心的玩笑就把春燕放在了罪魁的位置上。小紅快發現寶釵時,寶釵不想讓她們發現是自己知道了她們的秘密,便無心拿了黛玉當擋箭牌。而鶯兒的無心是明知的,而正是因為寶釵的無心未寫出,而讓她因這件事情成了眾矢之的。而這兩件事情的交接,或許正是雪芹怕人們誤會而由此添筆一作也未可知。

  不過話又說回來,滴翠亭事件之後,黛玉失去了什麼嗎?沒有,或許有人會說她由此被丫頭記恨,但黛玉獨來獨往這些又於她有什麼關係呢。寶釵或許也看到了這點,黛玉得罪了人,別人都不好怎麼樣的,因為人們都知道她素日的脾氣。但她自己不行,她一旦得罪人,這裡便長傳閒言閒語了,她是短居,得罪了人她還能居的下去嗎?而她正是因為此而得到的是千古罵名,但在那種情況下,換做你,你會呆在那裡讓人抓?或許你說這是狡詐,但這未免也不是一種隨機應變的靈活能力。

  而有人說她是故意陷害黛玉的,要不她不叫其他人的名字,卻單叫黛玉的,讓寶玉來背這個惡名豈不是更好。若是寶釵在此時叫其他人的名字,我絕對斷定寶釵是故意的陷害這個人的。而寶玉確實是個背黑鍋的好對象,可是你想一想在封建社會,一個女子叫一個男子,而且還追著他跑,那成何體統。而叫黛玉的話,一來寶釵本就是為尋她而去的,二是一時心急便脫口喊了出來。這也是常情,雪芹深知此情此況才有此一寫的。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