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1.8億年前大滅絕事件導致海洋生物體型變小
地球生命演化至今出現了數次全球生物大滅絕事件,一些來自地球本身或者地外不可抗拒的因素導致大量生物出現滅絕,比如6500萬年前恐龍在地外天體撞擊中滅絕,而地球本身因素造成的生物滅絕事件更加引起科學家的關注,因為這有助於我們推測地球未來的演化趨勢。科學家通過對1.83億年前的蚌化石研究發現,當時海洋中出現了神秘的「死亡地帶」,海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大幅度降低,全球有超過7%的海域變成低氧區,影響著海洋生物鏈,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使得一些海洋生物個體變得十分「迷你」。
來自英國開放大學的Angela Coe 博士等研究人員對英格蘭北部超過3.6萬個蚌殼進行調查,其中的一些的蚌殼化石的年代可追溯到1.83億年前,這些生物記錄了當時地球氣候環境的特點,以及海洋中極低的溶解氧含量。科學家認為這些海洋生物在1.83億年前所面對的環境問題與我們現在海洋污染類似,日益嚴重的海洋污染和氣候變化使得海洋生物不得不面對日益嚴峻的生存環境,根據最新公佈的研究顯示,溶解氧的降低使得海洋生物變得更小,如果按現在的水平繼續延續下去,到2050年的時候大約有25%的海洋生物體型會變小。
深層海洋化學的變化使得海洋食物鏈也受牽連,生物多樣性逐漸降低,尤其是人類目前所需的動物蛋白質中大約有14%來自海洋生物,諸如貝類這樣的生物體型縮小的情況繼續發展,那麼也會影響傳統的食物來源。研究人員也發現侏羅紀早期雖然有些海洋生物出現了滅絕,但是也有一些貝殼類的生物在體型縮小後卻急劇生長,發育速度上變得更快,繁殖量也大幅度增加,我們現在也可以在一些低氧海域內發現類似的現象。
研究人員發現當今海洋污染導致的後果在遠古海洋中就已經出現,溶解氧含量下降會使得大部分底棲生物或者軟體動物體型變小,品種減少,生物多樣性的降低威脅著未來人類的生存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