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克里特島:德國傘兵的墳場 | 陽光歷史

 

A-A+

血戰克里特島:德國傘兵的墳場

2015年08月19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616 次

大戰序幕


1940年10月7日,義大利經由阿爾巴尼亞入侵希臘,遭遇到惡劣的天氣,戰略上也有缺陷,而且還意外的遭到重新部署妥當的希臘部隊的頑強抵抗。希特勒與他的參謀都樂觀的以為義大利部隊可以順利奪下希臘最重要的據點—沿南部邊界上的以及克里特島上的據點。卻未料到義大利部隊仍然停留在阿爾巴尼亞。義大利未能及時攻剋剋裡特島是一個「戰略錯誤」,致使英國得以在1940年11月1日搶先佔領該島,從而危及義大利於北非之間的交通線,並讓希臘的補給品得以源源不斷地運往埃及。因此,希特勒被迫出兵援助被圍困在希臘的義大利部隊。「巴巴羅薩」(Barbarosa)作戰計畫(入侵蘇聯的作戰計畫)也因此被推延。在這一段時間裡,克里特島成為英國在巴爾幹半島作戰的一個主要補給基地,其後英軍戰敗時,克里特又成為英國從希臘南部撤離部隊的收容站。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希特勒只有出兵佔領克里特。


希特勒改變決定


克里特島是一處戰略要地,只要英國控制該島,盟軍便能在地中海東面擁有海空優勢。盟軍可以將該島用來作為沿巴爾幹半島海岸發動攻擊的跳板。英國在島上改建了3個機場,並在蘇達灣(Suda Bay)建造了一個海軍艦艇加油基地。盟軍的飛機可以從島上起飛,對羅馬尼亞的油田發動空中襲擊。希特勒對克里特島的重視程度並不低於盟軍。德軍用克里特島作為基地,可以鉗制巴爾幹半島南部,義大利南部與愛琴海,並可以由此出兵到埃及與蘇伊士運河。


1941年4月15日,司徒登(Kurt Student)將軍向戈林元帥提出了一份只使用空降部隊攻佔克里特島的計畫。司徒登當時是納粹空軍第11航空軍的指揮官,該部隊是正宗地道的空降部隊。


對司徒登而言,克里特島之戰是他努力實現空降作戰構想的一個絕佳機會;他費時數年,多月計畫,以及和羅爾、戈林、甚至希特勒激烈爭辯,以期能獲得機會來證明空降構想的可能性。他要證明以傘兵及滑翔機突擊,並以空運著陸部隊實施後繼攻擊,其性質並非僅屬於一支突擊部隊而已,而是一個強大的新興兵種。他曾將原先編組的「破壞組」擴編為營,後來又為團、最後擴編為傘兵師,乃至航空軍。(在德軍中,空降部隊是空軍的一部分)


戈林元帥於21日向希特勒提出司徒登攻擊計畫的簡報,當時戈林十分興奮,但希特勒未為所動。經過數天的考慮後,雖然希特勒當時全神貫注於「巴巴羅薩」計畫,但還是同意了該計畫。


力勸希特勒奪取克里特島的一些人,對攻佔該島都是各懷鬼胎:戈林曾誇下海口,他的空軍所向無敵,但是在數月前被英國皇家空軍痛擊,損失慘重,他急於贏取新的輝煌的勝利,以掩飾這一挫折。空軍上將羅爾則害怕英國飛機從克里特島起飛轟炸位於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北方附近的普洛斯特油田。羅爾對希特勒提出這項警告時,深知道此語已經擊中要害而令希特勒心動。參謀長哈德爾(Halder)則認為,德軍需要克里特島以控制地中海東部。此外,司徒登也向希特勒保證,空降部隊足以拿下克里特島。



德國陸軍高級司令部卻對進攻克里特島的勝算表示懷疑,也不熱衷。德國陸軍認為英國將不惜一切死守該島,以保護英國在北非與蘇伊士運河的側翼。此外,德國也擔憂克里特島作戰作戰需要動用過量的精銳部隊投入次要戰區,而影響到時間表上即將實施的「巴巴羅薩」計畫。


儘管如此,希特勒還是改變了初衷,在4月25日發佈了「攻佔克里特島」的命令,作戰代號「水星」(MerKur),作戰日期為4月30日,最後改為5月19日。


「水星計畫」核定由戈林全權指揮。該作戰司令部指令賦予司徒登將軍第6軍的任務為:「在地中海其他空軍部隊的支援下,執行作戰計畫」。賦予陸軍的任務為:「派遣適當的部隊增援空降軍,並派遣佔領部隊,以便在空降部隊奪取克里特島立即接替其任務」。


克里特島的軍事部署


克里特島是地中海內的第5大島和愛琴海第一大島,位於中央位置。西面附近有馬爾他和西西里兩島,東面為賽浦路斯;越過賽浦路斯即為敘利亞。在西北面,伯羅崩尼撤突出地形伸向這個島。在北面,克里特島本身封閉了島嶼羅列的愛琴海出口。向南面,大約二百哩以外,即為托布魯克(Toburk)與索倫(Sollum)之間的昔蘭尼加(Cyrenaica)海岸。所以這個島到亞歷山大港和尼羅河三角洲都大約為350哩-比在西西里島與的黎波里之間的距離還要短。


島上的地形決定了英軍所採取的防禦部署。克里特島東西長160哩,平均寬約20哩。最狹窄的地方在東部的依拉皮塔(Ierapetra),寬僅7哩,最寬的地方約37哩。主要地形特徵為4條山脈。一般來說,分水嶺都比較靠近南岸,在那裡只有少數港口,而且都很小。不過,這些小港口在克里特作戰結束時卻發揮了極大的價值,英軍從這些小港口撤離了10,000多名部隊。



島上首府為卡尼亞(Canea),位於島的西北方。較大的港口有3處:蘇達灣、雷提莫(Retimo)以及赫拉克稜(Heraklion),都在島的北岸。值得一題的蘇達灣,其北面有愛克羅提裡(Akrotri)半島的屏障,港灣內可以容納大型軍艦,也適宜水上飛機的起降。這個有價值的海軍據點可以從1500英尺高的愛克羅提裡高地加以防守。


1941年,希臘人和英國人在這些北岸港口附近建築了3處機場,設施很簡陋,實際上只不過是前進的機場而已。赫拉克稜機場位於島東的北岸,是較好的一處,可供各種不同類型的飛機起降。在卡尼亞以西約10哩的馬裡門(Maleme)機場,跑道只是一片平地而已,未鋪設水泥,最差的機場是雷提莫,毫無設施可言。


島上的重要道路也像港口和機場一樣,都是位於北部,此一事實不僅決定德軍的攻擊目標,而且也決定守軍所採取的防禦措施。守軍的主要兵力均沿著北岸配置。


克里特島作戰之前,島上的守軍兵力為英國軍隊2,750名,希臘部隊1,400名,指揮官為紐西蘭第2師師長費雷柏(Bernard C.Freyberg)少將。島上的大多數部隊都是盟軍在希臘失利然後轉到島上等待修整的部隊。


這些從戰場上撤離下來的人員大多都已經疲憊不堪,沒有組織,僅配備隨身的輕武器,缺乏重型裝備、運輸車輛以及補給。


費雷柏接手本島時,對德軍即將發動的空降突擊完全沒有準備。該島北部海岸的各個港口,全部都在德國飛機的範圍之內。費雷柏手下的各個旅中,有一個旅僅有一輛卡車提供支援。



島上守衛部隊唯一可以使用的一支裝甲部隊中有8輛中型戰車、16輛輕型戰車、以及幾輛人員運輸車。火炮數量非常少:幾門俘獲的義大利火炮、10門3.7吋榴彈炮及若干個防炮連,彈藥極其有限。


克里特島上的英國空軍部隊,飛機的數量從沒有超出過36架,其中半數故障,基本上不能使用。而且當德國開始實施入侵前的空中攻擊時,英國早已經在數日前將最後的幾架可用的飛機撤走了。因此,英軍基本上沒有制空權。


費雷柏將軍向中東英軍總司令魏菲爾將軍提出要求,希望提供一些迫切需要的無線電機、火炮、彈藥、車輛。魏菲爾將軍對克里特島軍品短缺的情況非常瞭解,但他實在是無能為力,因為中東的戰事更加緊張,準備運往克里特島的許多裝備都被相繼的移用到北非。


駐守克里特島的高級領導層普遍都存在失敗的情緒。在德軍的閃電攻勢下自希臘撤退這一段漫長的痛苦日子,對費雷柏恩的影響極為深刻。他永遠也忘不了德國空軍的巨大威力與破壞力。費雷柏決心盡力防守克里特島,雖然島上的情況不容樂觀。


費雷柏將防禦的重點置於反空降,適當地將其部隊分成4個能獨立作戰的戰鬥分隊,依據地形要點部署。3個用以防禦機場,1個用以防禦蘇達灣,預防可能遭遇的海上攻擊。由於缺乏運輸車輛,因此費雷柏沒有機動預備隊。


英國防禦克里特島的海上部隊,以蘇達灣為基地,如前所述,這個港口一直處於德國空軍的監視之下。英國將其防禦克里特島的艦艇分為2個支隊:較弱的支隊有2艘巡洋艦及4艘驅逐艦,奉命攔截克里特島北方的入侵敵艦;較強的支隊有2艘主力艦,8艘驅逐艦,其任務是守衛克里特島,防止義大利艦隊自克里特島西北方來襲。英國在地中海有銳不可當的海上優勢。



「就本人所獲得的情報明確顯示,德軍部隊與轟炸機不久將對克里特島實施猛烈的攻擊」這是英國首相丘吉爾發給魏菲爾的一封電報。克里特島戰雲密佈,戰事已經迫在眉睫。


在英國的預料中,德國將採取海空兩路並進的方式作戰。他們認為沒有海上運輸重型裝備、增援部隊及補給品,空降作戰不可能成功。證明英國錯誤的一場戰役即將登場。


水星作戰計畫


德國第4航空隊指揮官亞歷山大羅爾將軍為「水星作戰「的總指揮。第8航空軍受其指揮,軍長為裡休芬(Baron Wolfram Von Richthofen)將軍,擁有大約750架中型轟炸機和俯衝轟炸機,以及兩個偵察機聯隊。司徒登將軍的第11航空軍也隸屬第4航空隊,轄有10個空軍聯隊,共約600架運輸機與100架滑翔機(左圖即為在克里特中大量使用的DFS230滑翔機),1個偵察機中隊,1個第7空降加強師(轄1個滑翔突擊團、3個傘兵團)、第5山地師)、第6山地師的1個團,以及若干個空降的防空營、工兵營以及衛生營,總兵力大約為25,000人。


德國海軍負責運載第6山地師的1個營以及第7空降師所需要的但不能空投的勤務部隊、重型裝備、補給品;此外,還運載第5山地師的載貨動物、坦克、防空反坦克炮、彈藥、糧食以及其他物品。


德軍對於克里特島的攻擊計畫有以下兩種:



1.德國空軍第4航空軍集中其一切力量攻佔克里特島西部-從馬裡門到卡尼亞-然後再以此為基地征服其餘地區。這個計畫容許最可能的兵力集中,形成強大的打擊力量,在決定點上享有絕對的優勢。其優點為不必顧慮島上守軍兵力的強弱,並且可以獲得第8軍的全力支援,而缺點則是山地中的激烈作戰可能導致人員傷亡率增高,以及長時間的作戰將使守軍得以調兵遣將投入增援部隊。由於守軍還佔據東部的機場,也許同時還有蘇達灣這種增援也就非常有可能。不過由於德國享有壓倒性的制空權,所以在白天裡,即使能增援,其數量也極其有限;當然在夜間卻很難阻止盟軍增援部隊的登陸。


2.第11軍對島上的7個要地,包括馬裡門、卡尼亞、;雷提莫、赫拉克稜在內,同時發動攻擊。這個計畫的優點是能夠發揮奇襲效果,迅速佔領島上所有要點。假如成功,則其餘部分便能很容易的克服。其缺點是:德軍的兵力有限,不足以同時攻擊這樣多的據點,而運輸機的容量也不能有限的支援(一次只能12人)。尤其是攻擊部隊不能獲得第8軍的充分支援。倘若遇到守軍的頑強抵抗,易造成「裝備多而人員少」最後被各個殲滅的嚴重後果。


戈林元帥批准的攻擊計畫乃是上述兩個計畫的折衷:


攻擊部隊首先迅速佔領4個最重要的據點,然後分途進攻其餘地區。第11軍使用強大的先頭部隊(傘兵和滑翔機部隊)迅速從空中攻佔機場和島上最重要的城鎮。為了獲得第8軍的充分支援(尤其是戰鬥支援),攻擊行動分為幾個階段:


第一批部隊於0715時空降克里特島西部,主要奪取目標為馬裡門機場和卡尼亞市鎮。


第二批部隊於1515時空降克里特島東部,以雷提莫和赫拉克稜為主要目標。



第一、第二批部隊奪取目標後,德軍增援部隊即由空中和海上陸續登陸,直到全部攻擊部隊登上克里特島。


此一計畫若能成功,則從第一天起,由於三個機場和卡尼亞(包括蘇達灣)都已經被佔領,已足以使守軍無法獲得經由空中增援的部隊,以及在各個要點進行任何相當規模的兵力調動。


第11軍(司徒登)作戰部隊分為三批,分別擔任不同的使命:


1.西部一支由麥因德(Meindl)少將指揮,受命在第一波攻擊中迅速佔領馬裡門,然後據守機場以便後續部隊可以源源不斷空降著陸。


2.中部一支由蘇斯曼(Sussmann)中將指揮,其任務是攻佔卡尼亞及蘇達村,以使島上的主要港口喪失作用。到1515時,第二波兵力就應佔領雷提莫的市鎮和機場。


3.東部一支由林格爾(Ringel)中將指揮,也屬於第一波,其任務為以跳傘方式攻佔赫拉克稜市鎮和機場,然後保持機場的開放,以便後續的山地部隊可以空降著陸。



第8軍在攻擊發起日(D day)的清晨,將執行摧毀克里特島地面防空部隊的任務,同時也負責掩護和支援空軍部隊作戰。此外,第8軍還需要保護參加作戰的艦艇,並擊毀在克里特島附近的盟軍海上兵力。


D日夜間,第一批艦載增援部隊應在馬裡門以西上岸。第二批則於D+1日夜間,在赫拉克稜以東上岸。對於蘇達灣,也應該在肅清守軍和水雷後,立即加以利用。


以上的攻擊計畫可以說非常周詳,同時也沒有重大障礙因素。作戰計畫成功的關鍵在於三個機場,如能順利佔領三處,甚至其中兩處,則攻佔克里特島便如囊中之物。

慘烈的戰鬥


1941年5月20日凌晨,德軍發動攻擊。一波波的德國轟炸機與低飛的戰鬥機,以炸彈和機槍猛烈的攻擊馬裡門、卡尼亞與蘇達灣,摧毀了三處守軍大部分的防空火炮以及通信網。


在0800時,德軍的空降正式開始。



第一批滑翔機(DFS230),每架運載12名士兵,運送蘇斯曼中將所率領的中部一支,降落於卡尼亞海灘與機場附近。在同一時間,另有2000名傘兵部隊以每批200名,間隔15分鐘的方式分別降落於卡尼亞附近。這一批的降落傘當中,每三個當中便有兩個掛著武器和補給的容器。


在馬裡門降落的傘兵部隊遭遇到頑強的抵抗。島上的守衛部隊在機場南面的山坡挖掘了許多階梯式的散兵坑。坑中的英軍擊斃了數十名傘兵:有些是在空中即被射殺;有些則是降落地面後來不及掙脫降落傘而被擊斃。地面守軍的集中射擊使得德國傘兵無法取得武器及補給品,因此,傘兵只能用隨身攜帶的輕武器還擊。


在馬裡門地區,德軍突擊團的一個營降落地點過於偏東,結果降落在一片橄欖林與葡萄園內,遭到守候多時的機槍與步槍無情而且準確的射擊,當場就倒下一大片,死傷慘重。


搭乘滑翔機的部隊則較幸運。當滑翔機降落馬裡門機場時,揚起一陣陣的灰塵,形成了良好的掩護,因此保護了機上的士兵免於成為英軍的活靶。


進攻馬裡門地區的德軍部隊,其高級軍官並沒有因為有高軍銜而能保存性命,無情的炮火依然奪取了其生命。


第7空降師的指揮官蘇斯曼中將在進場飛行時不幸陣亡,指揮馬裡門部隊的麥因德少將在降落後不久即重傷。因此,馬裡門與卡尼亞兩地的部隊在攻擊的一開始就失去了指揮官。



為了達成攻佔馬裡門的作戰任務,德軍必須盡快奪取機場,以便增援部隊能及時的空降著陸。然而,英國部隊在107高地構築了一個防禦工事,可居高臨下俯覽機場及四周地區。1500時,德軍倖存的部隊向高地與機場同時發起進攻。雖然德軍部隊在機場附近遭到強大的火炮射擊,死傷纍纍,但他們還是拚死佔領了機場的北面與西北面,並且向107高地的北坡推進了一段距離。然而就在這時,有兩輛英軍戰車橫越過機場,衝向德軍的後側。這兩輛戰車開足馬力,越過空地,車上槍炮齊射,德軍部隊措手不及,當場死傷纍纍。直到德軍調來反坦克炮還擊,這兩輛戰車才悲壯的沉寂下來。


德軍攻擊107高地與馬裡門機場北面的整個作戰過程中,英軍的炮兵與步兵均全力以赴,以最大的射速進行射擊。到了黃昏,戰鬥仍然在激烈的進行。有2架德國運輸機試圖降落但未成功。來自機場四周的機槍與火炮籠罩著機場跑道,迫使運輸機不得不飛離。


突擊卡尼亞與蘇達灣地區的德國部隊(原計畫的中部突擊團)負有消滅英軍指揮群的任務。蘇斯曼中將陣亡後,改由司徒猛(Sturm)上校指揮。德國的情報單位已精確地獲悉該地區的防衛部署。不幸的是,德國某些無經驗的運輸機駕駛員因緊張與驚慌而將空降部隊投在怪石嶙峋的地形上,致使許多人摔斷骨骼或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少數沒有受傷的人員轉而撿拾武器彈藥和照顧傷員。使得這些部隊完全無法發揮作戰力。同一波的部分傘兵降落在某些橄欖林內,其中散步著有堅強防禦與良好偽裝的的陣地。這個地區的紐西蘭守軍具有非常好的偽裝與掩護,使德國傘兵蒙受了巨大的傷亡。


所有的因素加在一起,使中部突擊團未能攻佔雷提莫機場,而其指向蘇達灣的前進也被猛烈的炮火所阻擋。由於運輸機的失誤,當中部突擊團與守軍接觸時,兵力比原先少了600人,而且部隊一直處於混亂的狀態下,不能有效的管制指揮,因此東部突擊團也未能達成預定的目標。


設在希臘的德軍指揮部尚不知道首批兩批突擊團所遭遇的困難到何種程度。因此,原定在攻擊發起日的當天下午空降赫拉克稜與雷提莫兩地的計畫仍如期實施。


運載第二波空降部隊的運輸機,在九時與十時之間返回希臘基地,但因加油以及清理機場需要時間,以致未能在1300時前完成第二次出擊的準備。所以,各中隊以錯誤的戰術編隊出發,導致德軍在克里特島中央北方兩處機場所投下的傘兵,不能同時到達指定的目標,而是在1500與1800時之間零星的到達。



英軍已經在這些地方嚴陣以待,他們不僅有優勢的兵力,並且還挖掘了許多散兵坑,並做了良好的偽裝。此外,德軍運輸機的零星到達也使得英軍的狙擊變得更容易,結果,德軍被射殺的人數超過了早晨跳傘部隊的傷亡人數。


在馬裡門,安德魯(L.W.Andrew)中校的英軍第22營有兩個連防守107高地,另有兩個連在山下防守機場。他的指揮所設在該山上,該處已經遭到德國俯衝轟炸機的猛烈轟擊,同時在激烈的戰鬥中又與山下的兩個連失去聯絡。派往這兩個單位的傳令員有去無回。德軍攻佔塔隆第士河上一座主要公路橋樑時,安德魯中校使用預備隊與配屬的僅有的兩輛戰車回應德軍,以期能奪回該座橋樑。但在激烈的爭奪當中兩輛戰車連同大部分的預備隊人員均被摧毀、消滅!


安德魯中校遭受的壓力有增無減。107高地俯覽著機場,德軍勢必先予以佔領,然後才能奪下機場。進攻107高地的德軍指揮官司徒猛上校,他的作戰構想是以鉗形的攻勢壓迫紐西蘭部隊慢慢向107高地頂部退卻。當天下午,安德魯上校的營部防區被突穿。1700時,安德魯告急,請求哈爾吉士特准將增派援軍。哈爾吉士特准將先前曾答應安德魯,如果需要援軍時,可以派遣距離其不遠的勒克中校(率領第23營)支援,但是這時哈爾吉士特准將告訴安德魯,他無法派遣援軍。他說勒克中校已在其他地區與德軍接觸,希望安德魯好自為之。


安德魯在1800時再電告哈爾吉士特准將,他認為必須撤退。哈爾吉士特准將批准所請。


這位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贏得維多利亞十字勳章的勇士,如今卻疲憊不堪。既受傷又六神無主的安德魯,在奉准後不久即將所屬全部撤出107高地,退到勒克那一營防區。此時他仍不知,在山下「失去」的兩個連,雖然面臨德軍強大的壓力,但仍然堅守著陣地。


他們兩位所下的決心—哈爾吉士特准將未能增援107高地,以及安德魯的過早放棄陣地,開始引發了一連串的事件,最終導致了費雷柏付出喪失克里特島的代價。



當哈爾吉士特准將與安德魯對己方所面臨的狀況至感痛苦的時候,卻不知道敵方的惡劣環境。德軍指揮官受重傷,部隊指揮受影響。其計畫中的兩個空投部隊,一個全軍覆沒,另一個則損失慘重。


隨同麥因德少將搭機自希出發的1,900名官兵中,只剩下600名可以使用。司徒猛指揮的鉗型攻擊,其間相距1哩,於夜幕低垂時分分散開在107高地的山腳。部隊筋疲力盡,實在無法繼續再前進。他心中也不存有奪下這座山頭的希望,也不指望有空運著陸的增援部隊的到達。


在午夜時分,司徒猛手下的部隊分別由107高地西側與南側,緩慢而靜悄悄地在寒冷而漆黑的斜坡上匍伏前進,在步槍射擊的火光與聲響下,心情無不緊張萬分。然而,當他們發現一條又一條的戰壕內空無一人時,驚奇不已。這實在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由於守軍已經放棄陣地,德軍於是輕易的把克里特島最重要的山頭「奪取」到手。


不過,馬裡門機場仍不時受到英軍炮兵的射擊,機場上遍佈早上降落的運輸機與滑翔機的殘骸。因此德軍計畫於第二天空運第5山地師的飛機仍無機場可以使用。


20日一整天,司徒登在希臘雅典大佈雷坦旅館的三開間套房中,憂心如焚。對戈林命令他留守雅典一事,更是氣憤難填。克里特島的戰事已經進行了一整天,司徒登聆聽自200哩外拍發過來的微弱無線電信號的聲音。各個機場仍然在英軍的手中。他現在面臨著一項殘酷的現實:他親手培植的第7傘兵師,很可能全軍覆沒。


在對戰地狀況缺乏明確的瞭解的情形下,無法做成決定。為了達成增援任務,必須佔領一個機場。馬裡門機場的情況較其他各處更為有利,為了測試JU-52運輸機能否在馬裡門機場著陸,只有一條路可走。司徒登把他的一名參謀,名叫克勒的上尉,召喚到跟前告訴他:「明天一早,駕駛一架JU-52飛到馬裡門,在機場降落後與當地的指揮官碰面,查詢當前情況。起飛離地後立即向我報告。」



司徒登苦於無法獲得明確的情報,不得不出此下策。


黎明時,在馬裡門的德國傘兵雖然已經筋疲力盡,但仍然盡力支持著,準備對付預期中守軍部隊可能實施的反擊,但未見到敵人的來襲。反而聽到了德國戰機的響聲,欣喜若狂,他們又回來執行這一天的空中護航任務。而JU-52也開始投放補給物品。然後克勒所駕駛的JU-52於上午0800時從海上低空進入,隨即斜飛突然下降,以大角度進場方式向馬裡門機場降落。地面的射擊聲四起,該機頻頻中彈,但克勒仍然平安達成降落任務。克勒衝過跑道,不顧跑道附近猛烈的炮火的威脅,在與驚奇不已、滿身污垢的傘兵軍官作簡短的談話後,隨即奔回那架尚未停車的運輸機,起飛昇空,在彈雨中揚長而去。一分鐘後,在雅典的司徒登便接到夢寐以求的情報。他的幕僚人員立即跑到電話機與無線電機旁,對六、七處機場發出通知,令所有的運輸機起飛。司徒登把全部可用的600名傘兵增援馬裡門,然後將第5山地師空運著陸於馬裡門機場。


指揮這支預備隊的雷姆克(Bernhard Ramcke)上校,使用現有的全部飛機盡速運載,甚至連第5山地師已經登上數架飛機的士兵也被趕下,讓給傘兵乘坐。雷姆克上校奉命在馬裡門機場西面跳傘,協助友軍殲滅敵軍,以完全控制馬裡門機場。下午0300時,雷姆克上校在馬裡門的葡萄園上空以低高度投下四個連。


有兩個連應該降落在英國守軍的後方,卻不幸降落在偽裝良好的英軍陣地上,結果幾乎全軍覆沒。另外兩個連空降成功。他們與德軍地面部隊匯合後,成功地將英國守軍自馬裡門機場附近的地區驅逐。


德軍的運輸機在當天的下午0400時開始運送第5山地師,雖然此時機場仍然有英國炮兵的零散炮擊。德軍利用一輛虜獲的英軍戰車作為開路機,清除機場上的飛機殘骸。之後,德軍即將整個第5山地師、重型武器、炮兵、彈藥與其他的補給品源源不斷地運送到馬裡門機場。


距離雷提莫數哩處,德軍傘兵在第一天遭到嚴重損失後,已經無力整頓對該地機場實施再攻擊。在赫拉克稜,布勞爾(Brauer)上校指揮的第1傘兵團,奉命奪取仍有城牆的市鎮,並以一營的兵力攻佔機場,另在城區東西邊上各以一個營擔任封鎖兩翼的任務。不過,布勞爾上校企圖變更命令,對機場實施全面的攻擊。在夜幕低垂之際,攻擊行動已經遲緩下來,但布勞爾的損失十分慘重,沒有一個預定的目標被達成。



源源運抵馬裡門的第5山地師,由師長林格爾少將指揮。為了解決赫拉克稜的膠著狀態,林格爾少將臨時編成4個傘兵連,於5月28日投到赫拉克稜西面的一處口袋地形附近,與布勞爾的部隊匯合,然後對市鎮及機場發動攻擊,在俯衝轟炸機的支援下,英軍數處據點被殲滅。第二天清晨,德軍逼近剩餘的英軍陣地,未發射一發子彈,即佔領了赫拉克稜市鎮與機場—英國海軍艦艇已經在前夜將守地軍隊撤走。


德軍的海上進犯也未能如計畫準確實施。按照計畫,第6山地師一個營以及許多重型裝備(為傘兵部隊及滑翔機運載部隊所需)應於D+1日由海上運送至蘇達灣。這支大約由30艘機動船和3艘貨船組成的運輸隊,在D日夜間從希臘駛往克里特島,卻不幸遇上一支突破德軍海上封鎖的英國海軍艦隊。使得德軍被迫撤銷這次海上行動。另外一支相同規模的德國船隊於史帕莎岬(Cape Spatha)附近,在午夜前不久啟程前往蘇達灣。無巧不成書,此時正好也有一支運載補給品及增援部隊的英國特譴艦隊駛往蘇達灣,使得德國船隊大吃一驚。英國的護航艦隻馬上開火,即時重創一艘義大利護航艦,並擊沉大多數的機動船及貨物。船上運載的山地旅士兵許多不幸溺斃。


這次災難迫使德軍取消了所有由海上增援克里特島的行動。5月22日清晨,德國第8航空軍發動一次大規模的攻擊,目標是克里特島附近水域的英國艦隊,結果造成英國海軍嚴重的損失。迫使英國軍艦從克里特島四周水域撤離。


至5月28日,一支義大利部隊在克里特島東部的提亞灣登陸,德軍的增援部隊在蘇達灣登陸,均未遭到英軍道德擾亂。此時全島的抵抗已經完全瓦解。29日,一支德國機械化部隊從馬裡門出發經雷提莫,再到赫拉克稜,通行無阻。實際上,克里特島已經在德軍的控制之下了。


戰鬥結束


島上守軍的情況到5月26日即已經迅速惡化。次日,指揮官費雷柏將軍下命令準備從克里特島南部的小港斯法基亞撤退,轉進至埃及。由雷柯克(Laycock)上將所率領的兩個突擊營於5月26日到27日之間的夜裡,在蘇達灣登陸。這一批部隊的任務即吸引德軍的注意力,牽制島上的德軍的運動,以便殘餘的守軍可以從馬裡門和卡尼西亞等地向克里特島南岸集中,不至於遭到德軍的追擊。



在5月28日到29日的夜間,英國海軍曾從克里特島北岸各港口撤運出4,000人左右,但卻為此而付出兩艘驅逐艦和800名人員的代價。此外,還有三艘巡洋艦也受到創傷。


從5月28日的夜間開始,英國軍艦和商船在連續的四夜之內撤運了15,000名人員。英軍撤離後,克里特島之戰也就結束了。


克里特島一役,英軍的損失估計約15,000人,包括死亡和被俘在內。但比較可靠的統計數字為15,743人。此外,英國還損失了2,011名海軍人員。


德軍在克里特島的損失,眾說紛紛。德國承認損失了6,453人,這個數字比丘吉爾所宣稱「全部死傷15,000人」少了許多。但卻比德軍在整個巴爾幹戰役中的損失(5,650人)還要高。在飛機方面,德國損失了350架,其中約半數是運載傘兵的運輸機。


檢討與教訓


克里特島之戰是一例空降作戰成功的戰例。司徒登固然是戰勝者,但他所犯的重大錯誤在勝利的光輝下全被掩飾而遭人遺忘。初期計畫中,他的部隊太過於分散,犯了兵家大忌。其後縱有所修正也嫌不足,而且指揮官的底牌-預備隊也顯得太少了。以致於重要的初期不能獲得重大的突破,使兵力損耗激增,士氣也極為低落。



再者,由於運輸機駕駛員的失誤以及空中運動計畫所訂時間未能切合實際,使傘兵部隊逐次投入戰場而給予守軍各個殲滅的機會。傘兵著陸後無法迅速集結髮揮作戰力,也是一個很大的失誤。德國傘兵傷亡慘重的原因,人為的因素遠大於不可預期的因素。


克里特島之戰給予盟軍許多寶貴的教訓。在空運戰術上,保持制空以及制海兩大優勢為決定作戰成敗的關鍵因素,尤其是戰場接近海岸時,。這次作戰初期,克里特島周圍海域的制海權握在英軍的手中,迫使德軍空降部隊不能及時獲得增援部隊以及重要的武器裝備,戰鬥力大受影響。


德國在克里特島所獲得的空中突擊勝利,鞏固了德軍向地中海地區推進的南翼的安全,防止英國進駐飛機而對巴爾幹半島上的普洛斯特油田形成威脅,同時也取得了南進的跳板。


但是,對希特勒而言,克里特島之戰犧牲了他最精良的一個師,由於付出的代價太高,使得他黯然神傷,因此希特勒對這個地中海地區的第三次勝利並不覺得值得炫耀。他過去的一切成功都是成本低廉而收穫豐碩,相比之下,克里特島的勝利也就顯得暗淡無光。希特勒於7月20日告訴司徒登:「克里特島之戰,已經證明了傘兵的全盛時代已經成了明日黃花。」


英國戰史學家一致相信,由於德國傘兵部隊在克里特島的損失過於慘重,才使希特勒不再重用傘兵部隊。從這種觀點來看,英國的這次失敗,未嘗不是戰略上的一次勝利。所以在1942年夏季,他拒絕發動對馬爾他島實施空降突擊,而且也拒絕了由克里特島發起空降攻擊以奪取蘇伊士運河的建議,其原因可能在此。


1941年10月後,由於缺乏訓練有素的地面部隊,迫使德國高層司令部以完成訓練的空運及傘兵部隊充當步兵,投入攻俄作戰,時間就在克里特島戰役後不久。司徒登在戰後的訪談中承認「克里特島是德國傘兵的墳場」。克里特島戰役以後,德國傘兵便一蹶不振。希特勒後來又改變注意,要求新的空降作戰。但是,德國若想再發動一次空降突擊,已經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另一方面,克里特島之戰卻激發了盟軍建立自己的空降部隊的決心,他們深信:如果盟國要想戰勝強大的德國作戰機器,空中的機動力實在是很有必要。在克里特島作戰時還是營規模的美國傘兵部隊,在其後短短的18個月內,已經擴充為師編製。這些傘兵部隊在日後的作戰中的確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如諾曼底登陸戰。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