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是如何客觀評價軍閥馬步芳的?
專家學者對馬步芳等的評價
由於社會關係的錯綜複雜和時間比較近,對民國時期歷史人物的評價歷來是比較難的。對馬步芳的評價也不例外,甚至比評價一般的民國人物還要糾結。這是因為他不僅僅是著名的地方軍閥「青海王」乃至是「西北王」,還是西北穆斯林群體中有影響的人物,集政治軍事、民族宗教和多元文化的複雜性於一體,所以很難以簡單化地予以準確的判定。
正是由於這樣的複雜性,對馬步芳的評價也呈現出了複雜性和時代性。在民國時期,被蔣介石中央既看作是鎮守一方的高級將帥,又被視為是桀驁不馴的土豪軍閥,而被進步人士斥之為惡劣殘暴的反動軍閥,但在一些穆斯林群體中又被奉為傑出人物。新政權新時期,馬步芳不僅被徹底否定,並且有被妖魔化傾向,政治上反動透頂,文化上愚昧無知,生活上荒淫無恥,道德上毫無底線。而在改革開放之後,學界逐漸有個別或部分肯定的趨向。但迄今還沒有一個權威的歷史定性。
筆者在《青海歷史人物傳》一書中力爭對馬步芳做出客觀中肯的述評,同時在「前言」中表達了我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思想和觀念。現在看來,這樣的述評和觀念基本是正確的,但尚需進一步把握。概其要者,評價馬步芳要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既要跳出民族主義人物觀的小圈子,又不能忽視其族屬的文化影響。馬步芳是甘青回族人、是穆斯林信徒,從小在甘青兩地的清真寺學經,接受伊斯蘭教文化教育。因此在其後來的政治生涯中,不可避免地攜帶者民族宗教文化的因素。所以其主要軍政階層成員大多由族緣、地緣關係構成,當時就有「會說河州話就能當官」、「樂都的文書二化(化隆、循化)的官,大通湟中的一二三(士兵)」的說法。但是,馬步芳很清楚自己的政治身份,是民國政府在青海乃至西北的黨政軍長官,是多民族地區的國家代言人,這就使他不得不打著國家至上的旗號,廣攬其他民族的人才,籠絡其他群體,以顯示其包容博大的領袖胸懷和民族共和的執政理念,具有國家主義的傾向,因此又有了一些關於他大公無私、秉公理政甚至偏向漢族等其他民族利益的傳說。
二是既要堅持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原則,又要擺脫完全以意識形態貼標籤的簡單做法。馬步芳是一個國民黨地方軍閥,政治上無疑是反動的,很多所謂的「功業」就證明了他作為反動軍閥的屬性。但是,作為歷史人物又有可能是多重屬性的,在很多時候其所作所為往往主要以其切身利益為基本考量,但有時可能在客觀上又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因而又有可能具有值得肯定的一面,如維護地方穩定、保衛國家領土、發展文化教育、促進生態環境,等等。所以在堅持正確的歷史評價原則的同時,又不宜完全或簡單地以政治派別來論好壞,而應該客觀公正地、一分為二、分階段分層次地進行梳理評價,不宜用妖魔化的手法漫畫醜化和人身攻擊。
三是既要從行為的出發點看其性質,更要從行為的客觀效果評價其功過。就馬步芳而言,其行為的原點總體上是排除各種非利己,以保證其地方軍閥的盤踞勢力;但就客觀效果來說,一些行為卻又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如派兵出省抗擊日寇,就有一定的正面價值。而所謂的「六大中心(痛心)工作」,其中修築公路、積極造林、厲行戒煙、推廣識字就有積極的一面。如植樹三千多萬株,曾一度使境內鴉片絕跡,等等。當然很多作為僅僅是政治作秀而已,如在禁煙的同時,他卻大肆販賣鴉片,以飽私囊。工作方式上強征強抓,暴力執法,影響極壞。
總之,對馬步芳這樣的民國人物,需要從政治背景、社會環境、民族文化、個人秉性等多方面分析其各種行為效果,予以客觀公正的歷史評價,才會具有更好的認識歷史、服務現實的積極意義。
應全面公允地評價馬步芳
●米海萍
對於馬步芳個人及其主政青海的這段歷史,應該立足於青海民國史、近現代中國史乃至世界近現代史的寬闊視野來評價。不可否認的是,馬步芳統治青海的手段是獨裁加專制的軍閥模式,整個社會充滿著一種暴戾之氣。其中有統治者內部的利益之爭、各民族上層勢力的消長與平衡,以及不滿嚴酷而發生的軍隊嘩變;外圍有激烈的民族矛盾和各種社會矛盾,如動用軍事力量彈壓青南藏族,屠殺哈薩克民眾,瘋狂堵截西路紅軍,不識時務負隅頑抗人民解放軍;利用強勢專制權力,在經濟上官辦壟斷貿易業、攤派苛捐雜稅,殘酷剝削各民族人民等等,可謂血債纍纍,罪惡萬端,罄竹難書。
馬步芳的政治歷程涉及「英帝國主義侵略與青藏問題」、國民軍進入青海促進青海立政建省、抗戰艱難時期軍隊開進新疆以防禦蘇聯等國際局勢和國家安危的重大事件。面臨這樣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局勢,馬步芳充分發揮個人高超的政治能力,始終將青海納入國家與民族體系內,極力推行國民政府所倡導的「六大中心工作」(被譏諷為六大痛心工作),即編組保甲、訓練壯丁、積極造林、修築公路、厲行禁煙和推廣識字,曾一度使青海地方社會面貌得以改觀,使青海社會緩慢地步入近代社會並啟動了「現代化」的進程。凡此種種舉措,儘管在當時帶有強制性和殘暴性,但在另外一種聲音中,就有「政治建設煥然改觀」的讚歎。
評價馬步芳,應站在客觀的、實事求是的立場上加以剖析。正如研究者所認為的「國家史在全球性的歷史進程中又是一部具體的地方史」。
二是既要堅持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原則,又要擺脫完全以意識形態貼標籤的簡單做法。馬步芳是一個國民黨地方軍閥,政治上無疑是反動的,很多所謂的「功業」就證明了他作為反動軍閥的屬性。但是,作為歷史人物又有可能是多重屬性的,在很多時候其所作所為往往主要以其切身利益為基本考量,但有時可能在客觀上又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因而又有可能具有值得肯定的一面,如維護地方穩定、保衛國家領土、發展文化教育、促進生態環境,等等。所以在堅持正確的歷史評價原則的同時,又不宜完全或簡單地以政治派別來論好壞,而應該客觀公正地、一分為二、分階段分層次地進行梳理評價,不宜用妖魔化的手法漫畫醜化和人身攻擊。
三是既要從行為的出發點看其性質,更要從行為的客觀效果評價其功過。就馬步芳而言,其行為的原點總體上是排除各種非利己,以保證其地方軍閥的盤踞勢力;但就客觀效果來說,一些行為卻又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如派兵出省抗擊日寇,就有一定的正面價值。而所謂的「六大中心(痛心)工作」,其中修築公路、積極造林、厲行戒煙、推廣識字就有積極的一面。如植樹三千多萬株,曾一度使境內鴉片絕跡,等等。當然很多作為僅僅是政治作秀而已,如在禁煙的同時,他卻大肆販賣鴉片,以飽私囊。工作方式上強征強抓,暴力執法,影響極壞。
總之,對馬步芳這樣的民國人物,需要從政治背景、社會環境、民族文化、個人秉性等多方面分析其各種行為效果,予以客觀公正的歷史評價,才會具有更好的認識歷史、服務現實的積極意義。
應全面公允地評價馬步芳
●米海萍
對於馬步芳個人及其主政青海的這段歷史,應該立足於青海民國史、近現代中國史乃至世界近現代史的寬闊視野來評價。不可否認的是,馬步芳統治青海的手段是獨裁加專制的軍閥模式,整個社會充滿著一種暴戾之氣。其中有統治者內部的利益之爭、各民族上層勢力的消長與平衡,以及不滿嚴酷而發生的軍隊嘩變;外圍有激烈的民族矛盾和各種社會矛盾,如動用軍事力量彈壓青南藏族,屠殺哈薩克民眾,瘋狂堵截西路紅軍,不識時務負隅頑抗人民解放軍;利用強勢專制權力,在經濟上官辦壟斷貿易業、攤派苛捐雜稅,殘酷剝削各民族人民等等,可謂血債纍纍,罪惡萬端,罄竹難書。
馬步芳的政治歷程涉及「英帝國主義侵略與青藏問題」、國民軍進入青海促進青海立政建省、抗戰艱難時期軍隊開進新疆以防禦蘇聯等國際局勢和國家安危的重大事件。面臨這樣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局勢,馬步芳充分發揮個人高超的政治能力,始終將青海納入國家與民族體系內,極力推行國民政府所倡導的「六大中心工作」(被譏諷為六大痛心工作),即編組保甲、訓練壯丁、積極造林、修築公路、厲行禁煙和推廣識字,曾一度使青海地方社會面貌得以改觀,使青海社會緩慢地步入近代社會並啟動了「現代化」的進程。凡此種種舉措,儘管在當時帶有強制性和殘暴性,但在另外一種聲音中,就有「政治建設煥然改觀」的讚歎。
評價馬步芳,應站在客觀的、實事求是的立場上加以剖析。正如研究者所認為的「國家史在全球性的歷史進程中又是一部具體的地方史」。
第一,當國民政府將「開發西北」提到議事日程而引發有志之士關注西北的潮流時,行伍出身的馬步芳在年齡不到30歲的時候,就參與和決定著青海的重大軍政事務,他以一個軍閥當政者的胸襟氣度順應了時代要求和洪流,接納一批又一批前來考察青海的軍政、經濟、文化、地質及社會科學等各界要員和學者名流,並提供各種便利條件讓他們進行專項考察。
一方面,國人從顧頡剛的《西北考察日記》、蔣經國的《偉大的西北》、范長江的《中國的西北角》、林鵬俠的《西北行》、顧執中和陸怡的《到青海去》、高良佐的《西北隨軺記》、陳賡雅的《西北視察記》、馬鶴天的《甘青藏邊區考察記》、李燭塵的《西北歷程》等一批頗有社會借鑒意義和學術研究意義的著作中,比較翔實而客觀地瞭解到當時青海的社會概貌、經濟文化及民族歷史各個方面,明確了青海作為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大後方戰略意義。
另一方面,內地著名的藝術家、科學家及教育家等來到青海傳播新文化新思想和新科學,促使了當時的青海社會眼界大開,近代科技文明運用於當時的交通運輸業、醫療衛生業及民眾日常生活中;青海的普通中小學教育、職業教育、中等師範教育及民族教育等近現代教育體系逐漸形成。國內第一部漢藏雙語詞典《藏漢小詞典》出版,同時綜合性的《青海》《青海概況》《最近之青海》等著作的公開出版。使長期以來遠離政治文明中心的「邊郡」而被邊緣化的青海,備受國人正視和關注。
第二,馬步芳作為一個擁兵自據於青海的專制軍閥,在「中華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時刻」之時,堅定地站在了堅決抵禦外來侵略、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尊嚴的立場上。他將從父輩中接過的「精銳西軍」轉變為具有現代化意識的「新軍」,毅然派遣到內地,開赴抗擊日本侵略者第一線。這支軍隊由青海回、漢等多民族組成,是當時中國抗戰騎兵部隊的主力,迂迴轉戰在河南、安徽各地。在八年抗戰中,以付出慘重傷亡的代價有力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青海抗日健兒在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史上,譜寫了一曲迴腸蕩氣的正義之歌、捍衛國家獨立的愛國之歌和不屈於外國侵略的英雄主義之歌,他們在二戰正面戰場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功勳不可磨滅。
評價馬步芳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張生寅
馬步芳是青海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歷史人物,關於他的生平經歷和功過評價,許多前賢及其著作已有比較全面的描述和比較客觀、全面、準確的評價,如楊效平先生的《馬步芳家族的興衰》、崔永紅等先生主編的《青海通史》、趙宗福先生的《青海歷史人物傳》等。總體而言,這些描述和評價堅持了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將馬步芳放在當時所處的歷史時空中進行分析和評價,給以客觀的、實事求是、科學的評價,值得肯定。
因此,對於馬步芳這一青海當代歷史人物的評價,應該注意避免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避免狹隘的階級意識,簡單地從政治意識形態和階級屬性來評價歷史人物。要將馬步芳及其家族放在近現代青海社會歷史發展的時空環境中,做出符合當時歷史實際的評價。
二是避免狹隘的地方利益主義,不虛美,不掩過。當前,部分地方在開發一些歷史文化遺產時,為了吸引人的眼球,滿足遊客求奇的心理,不顧事實地誇大許多歷史人物積極的一面,或只宣揚美好的一面而不能或者盡可能少地描述比較落後的一面,或者極力渲染一些生活趣事,娛樂歷史人物。這種做法既不尊重歷史,又是對地方歷史文化遺產的破壞,是地方利益主義在作怪,應當加以制止。
三是避免狹隘的民族主義,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第二,馬步芳作為一個擁兵自據於青海的專制軍閥,在「中華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時刻」之時,堅定地站在了堅決抵禦外來侵略、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尊嚴的立場上。他將從父輩中接過的「精銳西軍」轉變為具有現代化意識的「新軍」,毅然派遣到內地,開赴抗擊日本侵略者第一線。這支軍隊由青海回、漢等多民族組成,是當時中國抗戰騎兵部隊的主力,迂迴轉戰在河南、安徽各地。在八年抗戰中,以付出慘重傷亡的代價有力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青海抗日健兒在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史上,譜寫了一曲迴腸蕩氣的正義之歌、捍衛國家獨立的愛國之歌和不屈於外國侵略的英雄主義之歌,他們在二戰正面戰場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功勳不可磨滅。
評價馬步芳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張生寅
馬步芳是青海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歷史人物,關於他的生平經歷和功過評價,許多前賢及其著作已有比較全面的描述和比較客觀、全面、準確的評價,如楊效平先生的《馬步芳家族的興衰》、崔永紅等先生主編的《青海通史》、趙宗福先生的《青海歷史人物傳》等。總體而言,這些描述和評價堅持了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將馬步芳放在當時所處的歷史時空中進行分析和評價,給以客觀的、實事求是、科學的評價,值得肯定。
因此,對於馬步芳這一青海當代歷史人物的評價,應該注意避免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避免狹隘的階級意識,簡單地從政治意識形態和階級屬性來評價歷史人物。要將馬步芳及其家族放在近現代青海社會歷史發展的時空環境中,做出符合當時歷史實際的評價。
二是避免狹隘的地方利益主義,不虛美,不掩過。當前,部分地方在開發一些歷史文化遺產時,為了吸引人的眼球,滿足遊客求奇的心理,不顧事實地誇大許多歷史人物積極的一面,或只宣揚美好的一面而不能或者盡可能少地描述比較落後的一面,或者極力渲染一些生活趣事,娛樂歷史人物。這種做法既不尊重歷史,又是對地方歷史文化遺產的破壞,是地方利益主義在作怪,應當加以制止。
三是避免狹隘的民族主義,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如何評價馬步芳
●馬文慧
關於如何評價馬步芳,我個人覺得首先要考慮到兩個前提,一是當時中國所處的歷史背景與時代環境。眾所周知,當時的中國可以說是內憂外患、地方和軍閥的軍事力量比較強勢的時代。二是馬步芳主政青海是民國中央政府承認和任命的。無論是馬麒任西寧鎮總兵、青海蒙番宣慰使、甘邊寧海鎮守使、青海省主席,還是馬步芳任陸軍新編第二軍軍長、青海省主席,都是由當時的民國中央政府任命而擔任的。因而馬步芳作為集地方軍政大權於一身的主政者同民國中央政府的政治立場、政治主張、政治利益等都是保持一致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基於以上前提,作為青海地方政權的主政者,馬步芳要推行其政治措施以加強其政治統治,同時還要不斷壯大其軍事實力,來保障其政治統治的順利實施及不被其他軍事力量消滅或吞併。因此,1. 其推行的「六大中心工作」是為強化其政治統治而施行的主要措施。
2. 為要更好地加強地方政權統治和壯大軍事實力,發展經濟是基礎。所以馬步芳當時統攬了全省的賦稅和商業、工礦、金融業,創辦了「八大工廠」等,因其特殊的地位表現出封建性和壟斷性,但客觀上為邊遠地區的地方經濟、民族經濟的發展可以說帶來了近代資本主義商貿業的萌芽。
3. 為維護其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不遺餘力地阻擊西路紅軍、解放戰爭時期出兵隴東、退守蘭州、負隅頑抗。其行為和手段是極為殘酷和殘忍的。
4. 抗日戰爭期間,馬步芳整編部隊,組成一支有回、漢、藏、撒拉等民族組成的8000人的騎兵師,赴中原參加抗日戰爭。表現了堅定的愛國思想和民族大局意識,對保證西北抗日後方的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
總之,評價馬步芳,要放在歷史、社會大背景下,看其主政時為青海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所做的正面成績和客觀效果,也要看其所代表的階級和利益集團為青海社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和局限性。
雙重性格的馬步芳
●戴發旺
馬步芳因其所處的時代和所繼承的政治遺產,使其身份帶有雙重性。一方面,他屬於民國序列的將領,政治上隸屬於民國政府,所以,他身上又有家國觀念,具有國家民族主義的性質。另一方面,馬步芳的政權更多地繼承於其父輩馬麒、馬麟,只是得到了民國政府的認可而已。也就是說,馬步芳的政治淵源在於其家族。所以,這個政權也將其家族的軍閥特徵一併繼承了下來。加之,民國政府又是一個形式上完成了國家統一而實際上疆域四周軍閥林立的政權。所以,深居西陲的馬步芳一如其父輩,在很大程度上是青海地方軍閥,其施政的出發點和路徑帶有鮮明的民國軍閥特點,這和當時其他周邊地區保境自大的軍閥別無二致。這就決定了馬步芳身上鮮明的本土民族主義的性格。總的來說,這種由時代和家族淵源形成的國家民族主義和本土民族主義的雙重性格貫穿了馬步芳的一生,也決定了其政治軌跡和命運。可以說,從這種雙重性格入手考察馬步芳的政治生涯,或許能得其大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