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名、字、號由來 姓、氏、名、字、號的區別 | 陽光歷史

 

A-A+

姓、氏、名、字、號由來 姓、氏、名、字、號的區別

2017年07月26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73 次

  一、姓

  人們普遍認為,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緣、血統、血族關係的種族稱號,簡稱族號。是整個氏族部落的稱號。我們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為了「別婚姻」,「明世系」、「別種族」。它產生的時間大約在原始社會的氏族公社時期。

  姓是怎麼來的?人們推測,姓的由來與祖先的圖騰崇拜有關係。在原始蒙眛時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圖騰崇拜物,這種圖騰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標誌。後來便成了這個部落全體成員的代號,即「姓」。

  二、氏

  由於人口的繁衍,原來的部落又分出若干新的部落,這些部落為了互相區別以表示自己的特異性,就為自己的子部落單獨起一個本部落共用的代號,這便是「氏」,當然也有的小部落沒這樣做,而仍然沿用老部落的姓的。有的部落一邊沿用舊姓,一邊有自己的「氏」。這些小部落後來又分出更多的小部落,它們又為自己確定氏,這樣氏便越來越多,甚至於遠遠超過原來姓的規模。

  所以「氏」可以說是姓的分支。秦漢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場合使用,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嚴格規定,漢代以後,姓氏不加區分,姓氏合一,統稱為姓。

  姓與氏是什麼關係呢?姓是大的氏族部落集團的徽示,氏是一個姓所分出的小氏族支系的標誌。姓氏合二為一,是秦漢時才開始的。貴族才有姓氏,貴族男子稱氏,女子稱姓。

  三、名

  名是每個人的代號。姓氏是公共的,名是個人的。

  周秦兩漢單名多於雙名。

  唐宋後,取復名多起來,皇帝除外,因單名易於避諱。

  宋以後,尤其明清,字輩譜命名法最盛行。

  明清以族譜命名為特徵,影響很大。

  四、字

  「字」只是限於古代有身份的人。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尊重他,供他人稱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輩和屬下只許稱尊長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唐宋以後,由於理學加強,一些繁文褥節越來越多,讀書人之間在稱呼上也大做文章,稱字,是為了表尊敬,但時間長了之後,漸感稱字還不夠恭敬,於是又有了比字更表恭敬的號。

  名與字是什麼關係呢?廣義的理解,字不妨是名的含義的詮釋,也可以是名的內涵的發揮。

  五、號

  號也叫別稱、別字、別號。名、字是一般由尊長代取,而號則不同,號初為自取,稱自號;後來,也有別人送上的稱號,稱尊號、雅號等。

  現當代作家的筆名、藝名也可算入號的範疇,有的是自號,有的是贈號。

  由於號可自取和贈與,因此具有自由性和可變性。以至許多文人,有很多別號,然而,近代、尤其共和國以來,文人用號之風大減,不少人發表作品不用筆名,就用真名。

  通俗解說「中國人」的姓、氏、名、字、號。

  「姓」是家族的標誌,「氏」指家族中的某一支,「姓」「氏」只在先秦有分別,秦之後基本合一。

  「名」和「字」分家一直到共和國之前,「名」是正式場合下才使用的,「字」是朋友之間日常稱呼的,因為古人覺得直接稱名字不太禮貌,稱呼「字」就比較禮貌,也顯得親密一點。

  「名」基本上是由父母起的,「字」可以是成年之後由尊長起的,也可以自己起的,或朋友贈與的,而且一般有文化的人才會取「字」。

  至於「號」,一般由自己起,以表達自己的志向、興趣、愛好等;也可以是朋友起的,也可能是崇拜者起的,這些人覺得直接稱呼「字」依然不禮貌、不夠恭敬。有號的人不僅是高文化,而且往往社會地位也不低。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