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之避諱:古人取名字要避諱之前七代帝王 | 陽光歷史

 

A-A+

古代文化之避諱:古人取名字要避諱之前七代帝王

2017年04月25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104 次

  在李靖傳裡有人提出一個問題:李世勣為什麼不避李世民的諱?連觀世音菩薩都避李世民諱叫觀音菩薩,為什麼李世勣不用避諱?這是個好問題,今天我們說一下和避諱有關的一些事。

  西方人表達對長輩的尊敬,往往取個和長輩一樣的名字,就出現了拿破侖三世、路易十六這樣的名字,有時候會很麻煩,祖孫一個名,不知道的容易分不清。中國人表達對長輩的尊敬,表現為不能直呼名,甚至長輩名字中的字都不能直接寫和說,要用另外的字表達,這就是避諱。這樣也很麻煩,不知道的也容易弄錯,也會讓後世的人讀書的時候產生誤會。比如李白的兒子晚上摟著媳婦就不能說:「你的皮膚真白啊」,至於他是怎麼說的,我就不知道了。最著名的一個例子是五代宰相馮道,馮道字可道,他的弟子讀他的名字,總是改成「不敢說」,《道德經》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於是他們讀的時候是這樣的:「不敢說不敢說,非常不敢說」不明白的還以為在說什麼軍國機密呢。

  親長的名晚輩要避諱,帝王的名就要普天下都避諱了。漢武帝名徹,本來爵位中有個「徹侯」,那就不能用了,改叫「通侯」。漢宣帝本來叫劉病己,名字中兩個字都是常用字,為了不給天下添堵,宣帝登基後改名劉詢。宣帝這個決定很英明,不然連他爺爺的表哥霍去病都得改名,改啥名呢?估計叫霍去疾。隋唐評書裡有個好漢叫李元霸,就是這麼改的,其原型是李世民的兄弟李玄霸,在清朝的時候避康熙皇帝的諱(康熙名玄燁)叫李元霸了。

  比較鬱悶的是東漢時期的莊子陵,他是光武帝劉秀少年時的好友,兩人關係好到什麼份上呢?劉秀當了皇帝,兩人半夜喝酒聊天,累了就一起睡覺(別想歪,說的就是你),子陵兄睡著了大大咧咧把腳放劉秀肚子上。就這種交情,劉秀駕崩後兒子劉莊繼位,子陵兄這個「莊」犯了大侄子劉莊的諱,連姓都改了,叫嚴子陵。

  唐高祖李淵的祖父叫李虎,於是在唐朝很長一段時間(避帝王諱要避七代),這個「虎」是不能用了,不光老虎叫大蟲,虎牢關也改叫武牢關,隋朝名將韓擒虎被改成韓擒武。現在有個詞叫馬子,這個詞最初是指夜壺,而它的本名也不叫馬子,叫虎子,這自然也是避諱。以前帶兵的將軍要勘驗虎符,在唐朝被改成魚符。

  回到李世勣的問題,李世民對避諱這個問題比較寬容,他規定只要「世民」兩字不連在一起就無需避諱。比如我們上學的時候歷史課本上講過三省六部制,六部中有個戶部,其實在貞觀時期叫民部。虞世南、李世勣也不用避諱。到了李世民的兒子高宗李治上台,為了表示對他爹的尊重,規定單獨的「世、民」都要避諱,李世勣才改叫李勣,民部也改為戶部。至於觀世音菩薩,在李世民時期當然不用避諱,在李治時期,曾有僧人翻譯佛經的時候請示過,因為佛、菩薩屬於神、聖人,高宗表態:聖人之言,就不用避諱了。觀世音是個外來詞,翻譯的時候就有觀世音、觀自在、觀音等多種譯法,之所以有觀世音避諱的說法,是後代民間附會之言。

  趙匡胤當了皇帝,他弟弟趙匡義就改名趙光義,趙匡美改名光美。後來光義又當了皇帝,光美再次改名廷美。挺美?婷美?做廣告代言合適否?

  皇帝至高無上,皇后也跟著沾光。唐玄宗的皇后號昭成皇后,玄宗的哥哥李成器就改名李憲,避弟媳婦的諱。

  有些人避諱避到偏執。唐朝宰相李德裕的父親叫李吉甫,他連姓周的都不願見,避諱避到偏旁部首就有些過了。宋代的劉溫叟,父名岳,他終生不登五嶽,因為「岳」與「樂」同音,他連音樂也不聽。宋詩人徐積,父名「石」,他一生不與石沾邊,腳從來不踩石頭,遇到石橋不得不過,就讓人背過去。這樣的人生太痛苦。田登做州官,就不許說「點燈」,只能說「放火」,於是有了「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成語。

  有的人很大度。文學青年唐文宗名叫李昂,有一次和大臣裴素、柳璟交流,裴素大概很喜歡初唐詩人陳子昂,說到興起,張口閉口陳子昂如何,全然忘了犯了帝諱。文宗沒生氣,很委婉地提醒裴先生:「陳子昂字伯玉,你可以稱呼陳伯玉。」

  也有人會鬧笑話。宋代錢良臣的兒子每次讀書讀到「良臣」,總會改讀「爹爹」,直到有一天讀《孟子》:「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錢公子不加思索:「今之所謂爹爹,古之所謂民賊也」

  也有人為一個避諱釀成終生悲劇。大詩人李賀父親叫李晉肅,有人拿這個做文章,說「晉、進」同音,李賀不能考進士。韓愈很欣賞李賀,專門寫了《諱辯》為李賀鳴不平,但最後無濟於事。李賀二十七歲鬱鬱而終。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