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滴子究竟是什麼殺人秘器?血滴子殺人有多快
「血滴子」究竟是什麼東西,各路專家一直是眾說紛紜,爭論不休,有人說它是殺人秘器,也有人說它是致命毒藥,還有人說這是一支負有特殊使命的特務暗殺隊。隨著《血滴子》的上映,這一久遠的話題或將引起人們的重新關注。
千里之外取人首級
清人筆記《十葉野聞》中有個故事,說雍正與太子胤礽爭位時,有個從四川來的奇士到雍王府求見,稱其即將有難。雍正遂問其故,奇士說:「太子宮新得一異僧,能在千里之外以鐵冠取人首級,今晚即要禍害殿下。所幸天不絕殿下,讓我得知此事,今日乃特來報訊。」胤禛問如何對付,奇士冷笑一聲:「其以喇嘛咒語為護符施展其魔術,我等以貝葉蒙首,鐵冠必然來而復去。今晚先在庭外張一袈裟,如蜘蛛張網,鐵冠必跌落其中。」這段記載,似乎透露了三個信息:一是「血滴子」並非起於雍正,而是首先出自太子宮;二是「血滴子」是一個鐵冠狀的秘器,能取人首級於千里之外;三是「血滴子」發揮效用須以喇嘛咒語才能施展其魔術,而克制辦法也與宗教有關,即貝葉蒙首、袈裟張網,如此,「血滴子」不但不能傷人,反而會被輕鬆俘獲。
「血滴子」到底什麼形狀、如何發揮功用,各方記載往往大相逕庭,不過茶餘飯後之談資。《茅山奇談錄》中說,「血滴子」是茅山道人所發明,用以降魔伏妖,具體來說,就是「以革為囊,內藏快刀數把,控以機關,用時趁人不備,囊罩其頭,撥動機關,首級立取,是為冷兵器時期戰鬥工具之極致」。
至於「血滴子」的確切形貌,最廣為人知的說法是一種笠形或鍾形的罩子,罩子的開口外緣環布著一圈鯊鰭形鋼刀,使用時將血滴子拋向敵人,血滴子會像飛盤樣不斷旋轉,環狀鋼刀也像會飛的圓鋸一般,能立刻取下敵人首級。當然,這種說法其實也是影視劇中所創造,所以這個所謂的「血滴子」有時像一頂草帽,有時像一個鳥籠,放出去的時候還會「嗚嗚」怪響,一邊旋轉一邊展開圈中利刃,一旦套住敵人首級,「血滴子」就像照相機快門一樣——「喀喳」一聲,人首分離。綜合各種信息,「血滴子」更像是一種投擲型兵器,但又具備「飛去來器」的特徵,當被拋出之後,它會把目標的頭罩住,然後割下目標的頭,再收回來,這時,被害的對象就成了一具無頭屍體,著實有些恐怖。當然,也有說「血滴子」是雍正作皇子的時候發明的,他當時交結了一些江湖俠客,平日裡大家互相切磋武藝,晚上則與這些人一起研究,最終發明了這種叫「血滴子」的獨門暗器。正所謂,「雍正會武術,誰也擋不住」,正是靠著這件利器,雍正才得以在奪位戰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並如願以償的繼承皇位。
致命毒藥化人於無形
雍正就位後,曾下密旨給廣西巡撫李紱,密旨中說:「近聞貴州諸苗之中,獞苗之弩最毒。藥有二種,一種草藥,一種蛇藥。草藥雖毒,熬成兩月之後,即出氣不靈。蛇藥熬成,數年可用。但單用蛇汁,其藥只能潰爛,仍有治蛇之藥可醫。更有一種蠻藥,其名曰『撒』,以此配入蛇汁熬箭,其毒遍處周流,始不可治。聞此『撒』藥,系毒樹之汁,滴在石上凝結而成。其色微紅,產於廣西泗城土府。其樹頗少,得之亦難。彼處獵人暗暗賣入苗地,其價如金,苗人視為至寶」。詳細介紹完後,雍正又指示李紱,「爾等可著人密行訪問此樹,必令認明形狀,盡行砍挖,無留遺跡。既有此藥,亦應有解治之法。更加密密遍處訪詢,如有解毒之方,即便寫明乘驛奏聞。」這道密旨,下發於雍正三年,正是他極力鞏固皇位的時期。如此看來,雍正不但會武術,而且對毒藥頗有研究,地處偏僻的廣西苗人所用毒藥,他都能知道得如此清楚,可見他平日裡對這類東西相當注意。
至於「血滴子」的確切形貌,最廣為人知的說法是一種笠形或鍾形的罩子,罩子的開口外緣環布著一圈鯊鰭形鋼刀,使用時將血滴子拋向敵人,血滴子會像飛盤樣不斷旋轉,環狀鋼刀也像會飛的圓鋸一般,能立刻取下敵人首級。當然,這種說法其實也是影視劇中所創造,所以這個所謂的「血滴子」有時像一頂草帽,有時像一個鳥籠,放出去的時候還會「嗚嗚」怪響,一邊旋轉一邊展開圈中利刃,一旦套住敵人首級,「血滴子」就像照相機快門一樣——「喀喳」一聲,人首分離。綜合各種信息,「血滴子」更像是一種投擲型兵器,但又具備「飛去來器」的特徵,當被拋出之後,它會把目標的頭罩住,然後割下目標的頭,再收回來,這時,被害的對象就成了一具無頭屍體,著實有些恐怖。當然,也有說「血滴子」是雍正作皇子的時候發明的,他當時交結了一些江湖俠客,平日裡大家互相切磋武藝,晚上則與這些人一起研究,最終發明了這種叫「血滴子」的獨門暗器。正所謂,「雍正會武術,誰也擋不住」,正是靠著這件利器,雍正才得以在奪位戰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並如願以償的繼承皇位。
致命毒藥化人於無形
雍正就位後,曾下密旨給廣西巡撫李紱,密旨中說:「近聞貴州諸苗之中,獞苗之弩最毒。藥有二種,一種草藥,一種蛇藥。草藥雖毒,熬成兩月之後,即出氣不靈。蛇藥熬成,數年可用。但單用蛇汁,其藥只能潰爛,仍有治蛇之藥可醫。更有一種蠻藥,其名曰『撒』,以此配入蛇汁熬箭,其毒遍處周流,始不可治。聞此『撒』藥,系毒樹之汁,滴在石上凝結而成。其色微紅,產於廣西泗城土府。其樹頗少,得之亦難。彼處獵人暗暗賣入苗地,其價如金,苗人視為至寶」。詳細介紹完後,雍正又指示李紱,「爾等可著人密行訪問此樹,必令認明形狀,盡行砍挖,無留遺跡。既有此藥,亦應有解治之法。更加密密遍處訪詢,如有解毒之方,即便寫明乘驛奏聞。」這道密旨,下發於雍正三年,正是他極力鞏固皇位的時期。如此看來,雍正不但會武術,而且對毒藥頗有研究,地處偏僻的廣西苗人所用毒藥,他都能知道得如此清楚,可見他平日裡對這類東西相當注意。
野史中常說,雍正殺人,不留痕跡,所謂「血滴子」,其實是一種致命的毒藥,該藥系用蛇之毒液混合某種樹之毒汁混合煉成,只需一滴,即可令人通身潰爛而死。這種毒樹,即出產於廣西邊境深山中的「撒樹」,苗人常用一種「見血封喉」的毒箭,箭簇上所敷毒藥也是用這種樹汁熬成。不僅如此,雍正還在苗人的基礎上改進了配方,其所制的「血滴子」,不但劇毒無比,而且可以將人化之於無形。《清朝野史大觀》裡有個暗指「雍正屠弟」的野史故事,似乎說的就是這個「血滴子」。故事中說,雍正年間,桐城某書生給宮中某太監作塾師,賓主相處頗為融洽。數年後,書生要求進宮看看,太監滿口答應。不久,太監讓書生穿上內庭供奉人員的腰牌和衣帽,冒名前往宮中一遊。兩人進到宮中花園好生遊覽一番後,正要往回走,突然一陣嘈雜聲,太監大驚:「不好,皇上要過來了!」情急之下,書生躲進道旁床塌中,太監趕緊上前伺候。
雍正到後,盤腿坐在床塌之上,命帶來的囚犯下跪,孰料此人非但不跪,反恨恨的說:「你難道就不念一點手足之情嗎?曹丕稱帝后迫害曹植,也不曾將他置之死地。你搞陰謀奪得皇位,怕眾兄弟不服,想斬盡殺絕,你就不怕眾口紛傳,史家記你一筆嗎?」雍正大怒,隨後從懷中掏出一藥瓶,令力士強掰其嘴灌下,接著又命人找來一大甕,將那人丟進去後倒入藥粉,甕裡立刻吱吱聲作響,臭味瀰漫。躲在床塌中的書生目睹全過程後,嚇得臉無人色。一炷香功夫,雍正命打開大甕查看,力士將甕口微微傾斜,裡面已全是紫黑色的臭水。雍正看後,悻悻然的說:「看你還怎麼罵我,來,把這甕臭水倒進御溝,讓他和污水為伍。」說罷,雍正哼哼冷笑數聲,起身走了。事後,太監和書生也全部被殺。這段野史如果是真的話,「血滴子」看來真是名不虛傳。
神秘劍客暗殺團
評書《童林傳》中說,康熙末年有三位武功了得的劍俠,號稱「南海三公」,三人使用的獨門暗器即「血滴子」。雍正皇帝繼位後,收買了一些武林高手並成立「血滴子暗殺團」,作為剷除異己的工具。此次電影《血滴子》即以此為故事原型,不過把時代移到了乾隆年間。關於「血滴子」是暗殺團的說法,和雍正的特務組織有很大關係,即所謂「粘桿處」。據說雍正還是皇子時,其府邸院內有很多高大樹木,每逢盛夏初秋,鳴蟬聒噪,聲震於耳,一向喜靜畏暑的雍正便命門客家丁操桿捕蟬,這些人聚集之所即「粘桿處」(原意是將捉來的蟬蟲粘於此處)。後來,隨著大批武林高手的加入,「粘桿處」也就演變特殊的情報組織,其中也不乏執行殺人滅口的特別任務,而「粘桿處」的這些人,也被人稱為了「血滴子」。
雍正年間,「粘桿處」正式名稱為「尚虞備用處」, 屬內務府系統,其中又分為兩處,一處在雍親王府(即後來的雍和宮),另一處在紫禁城。據說御花園堆秀山上的「御景亭」,就是「血滴子」們值班觀望的崗亭,「御景亭」下,無論白天黑夜,都有四名「粘桿衛士」和四名「粘桿拜唐」在此守候,每次雍正下發任務,值班人員即迅速送往雍和宮,再由雍和宮安排人員立刻辦理。
據說,雍和宮曾有一條專供特務人員秘密來往於內廷的通道,當時的雍和宮說白了就是一個戒備森嚴的特務衙署。當然,現在的雍和宮已經找不到任何地下通道的痕跡,因而也有人說這是因為乾隆為消除其父留下的不良遺跡,而在改雍和宮為喇嘛廟時對地下通道加以徹底平毀所致。不過,乾隆在雍正去世後仍繼續利用「粘桿處」控制京城內外及各省大臣的活動,直到乾隆死後,「粘桿處」的特務活動才逐漸廢弛。最後要說明的是,康乾舊事一向是小說傳奇家的創作素材,其間借部分史實演繹成篇,作為談資無傷大雅,作為信史則大可不必。姑妄言之,供一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