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揭秘戀物癖心理是健康還是變態?
但凡媒體裡出現「偷竊內衣者」的報道,人們往往稱其人物主角為「流氓」、「變態」、「神經病」等,其憎惡程度可見一斑。他們,在無可選擇的狀態下背負著「心理變態」、「道德敗壞」等罪名;他們,在反覆循環的治療中忍受著「誤解」、『自責』,甚至『自殘』。
誠然,「偷竊內衣者」的行為讓人不安,甚至恐慌,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偷竊內衣者」都應遭受人們唾棄的。在這個群體中,絕大多數人是因為患上「戀物癖」這種疾病才如此行為的。為了更清晰地認識「戀物癖」,瞭解「戀物癖」,預防「戀物癖」和治療「戀物癖」。
案例一:不愛美女只愛美腳,珍藏腳部圖片逾萬張打開小程的電腦,不管是桌面圖片還是屏保圖片,全部都是女性的腳。一開始時,小程覺得自己比一般同學「另類」,別人上網都是看圖片時都是喜歡看美女的臉,他卻不然,他只喜歡看美女的腳。自從家裡為他配置了電腦之後,小程對收集「腳」的圖片有了特別的興趣。準確的說是對「女性的腳」充滿了興趣。
在2年多的時間裡,小程的電腦裡已經收集了上萬張圖片,圖片的內容全部都是女性的腳。隨著身邊的哥們陸陸續續地談起了戀愛,小程卻發現自己對異性朋友沒有絲毫感覺,再漂亮的MM都比不上自己收集的圖片「養眼」。
「我不知道為什麼就這麼喜歡這些圖片,特別是在夜深人靜的夜裡,我翻看著電腦裡的這些圖片,我覺得自己很興奮,甚至躺在床上睡覺時也不知覺地想著那些腳,然後就不自覺地自慰。」
「某日聽一哥們說看A片的感覺,我覺得自己在看那些圖片時也會產生那樣的感覺,彷彿那隻腳會撩動我的心神。」
專家點評:「戀物癖」患者或嬰幼兒期受不良性刺激「戀物癖」或「戀物成癮」,其指的是把異性無生命的物品或把異性身上的非性感部分作為對像以引起性興奮的行為。
「戀物癖」有狹義與廣義之說:狹義的戀物癖所戀的對象是異性穿戴和使用的服裝、飾品,如女性的內衣、內褲、胸罩、頭巾、絲襪;廣義的對象還包括異性身體的某一部分,如頭髮、手、足、臀部等。案例中的小程就是典型的後者,他患的是「戀足癖」。
隨著小程治療的不斷深入,通過家庭成員和小程本人的多次的談話交流,醫生將其「戀物癖」的病因逐漸鎖定在其嬰幼兒時期。
在回憶早期生活經歷時,小程隱約記得自己讀幼兒園之前總是穿開檔褲,而且自己非常招人喜歡,每次戶外玩耍總惹得大人們逗樂,大人們特別喜歡用腳去逗自己的小雞雞。
關於小程的記憶,其母親也證實:「小男孩穿開檔褲是我們那邊的風俗習慣,即使很大了也還是穿著開襠褲,農忙時期大人們總是聚在一起歇息,老人們也喜歡把孩子抱去一起玩,我記得那時是有幾個鄰家婦女特別喜歡逗小程,因為他長得白白胖胖的,特別招人喜歡,她們總愛拿他開玩笑,用腳去碰他的小雞雞,然後笑話他。」
何日輝主任說,對於男孩,尤其是3—5歲,大人們應該盡量避免任何方式把握其生殖器,因為經常這樣的舉動會讓小男孩過早接受性刺激,繼而產生性興奮。對於大人來說可能是一種有趣的玩笑,但是對於小男孩來說,可能為其以後的性偏好障礙埋下隱患。
案例二: 17歲少男竊取內衣4年 女性胸罩作自慰品
從12歲開始,阿文就陷入了一種古怪的行為中——看著女性胸罩就會產生異常的衝動,非常渴望能夠偷竊胸罩,一旦將胸罩偷竊回來後,不自覺地進行手淫,在獲取快感之後又深深地陷入內疚與自責的矛盾中,然而很快地又無比懷念與期待偷竊胸罩之後的快感。
「在來這治療之前,我已經去過北京、寧波和上海等地的許多著名的大醫院,甚至也找過央視《心理訪談》節目組的專家,但是效果都不怎麼好。」
「有的醫生非常不理解我,說這個病沒什麼大問題的,讓我自己控制就可以了。可是我就控制不住啊,我整天腦子裡都想著這個(胸罩)。」
「很痛苦啊,我覺得我很色,很下流,也很內疚,很害怕。既然治療沒有什麼效果,甚至連醫生也那麼不理解我,我想到了自殺。」
專家點評:「戀物癖」不是變態,社會成員應該理性對待
案例中的阿文其實是一位非常上進的孩子,學習成績非常的好,卻因為這個病自動休學,也因為這個病無數次懷疑自己是否變態。實際上,在「戀物癖」這個群體之中,阿文屬於很勇敢的人。因為他能夠主動向家人坦白自己的異常,能夠主動上網搜集信息認識疾病,也能夠積極主動尋找治療方法。
談及自殺,阿文直言不諱「部分醫生的無知」和「治療效果的微弱」。阿文在遭遇也正在當下「戀物癖」的現狀反應。
首先,「戀物癖」沒有被社會大眾正確認識,甚至不乏有的醫生也缺乏相應的科學的理解。諸如戀物癖、露陰癖、偷窺癖等性偏好障礙,最早的時候被認為是流氓行為,後來被稱之為性變態行為,現在醫學界認識到這是一類性偏好障礙,與道德水平和意志力無關。此類疾病的原因很複雜,多和個人成長經歷、家庭、社會文化環境、壓力、性教育不當等有關。專家何日輝建議不再使用「戀物癖」這個名稱來稱呼這種疾病,因為「癖」這個詞包含著歧視,應該換成「成癮」這個中性詞語,即「戀物成癮」。這樣讓老百姓知道,這個病同酒癮、煙癮、藥癮、毒癮、網癮、賭癮等類似,都是一種成癮行為,與道德水平和意志力無關,只是一種身心疾病。
關於「戀物成癮」的治療,應該引起重視,而並非像阿文遇到的某些醫生所言「自己控制就可以了」,因為在很多情況下,患者發病的時候是處於無法理性控制的。因此,一旦發現患上「戀物成癮」,都應該及時地正規地進行治療。
由於醫學界還沒有專門針對治療戀物成癮的特效藥,目前國內一般採用單一的藥物治療或單純的心理治療,但這兩種方法效果並不樂觀。武警廣東總隊醫院成癮治療中心針對阿文的病情,採取了綜合性治療方法(又稱「何式戒癮法」),在臨床上用藥物控制異常的衝動並改善情緒,作為治療的基礎,並在控制異常性衝動之後採取心理治療、家庭治療、行為矯正等方式,而且針對阿文的實際情況還輔助以封閉式管理。經過5個月的治療,阿文已經達到了治療的初期目標,能夠控制自己的衝動行為。因此,「戀物成癮」是可以通過治療得以改善和控制的。
家長須知:預防「戀物癖」,父母有所為,有所不為!
雖然在醫學上目前仍未能最終確切找到「戀物癖」的發病原因,但是通過以上兩則案例的分析,不難發現「戀物癖」的形成與其成長經歷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因此,作為家長應該學會如何預防孩子出現「戀物癖」。對此,何日輝主任有著以下建議——
嬰幼兒時期,即3—5歲時,對於孩子而言,家長一定要注意這幾點:首先,多點肯定父親,在孩子面前更要多點肯定父親的優點,不要當面貶低父親,也不要過分溺愛孩子,因為這個時期男孩往往都有「戀母情結」,即表現為對媽媽的依戀和對父親的排斥,而這個時期心理成長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把男孩子對媽媽的依戀轉化到對父親的認可,如果媽媽非常溺愛男孩又在家庭中非常強勢,經常在孩子面前訓斥孩子的爸爸,那麼就可能導致「戀母情結的固化」,表現為男孩無法認同自己的父親;其次,與孩子分房睡覺,讓孩子自己學會獨立地睡覺,因為這個時期如果母親與男孩同睡一床則容易增加對孩子不良的性刺激;再次,不要在孩子面前穿戴隨意,尤其是穿著內衣在室內走動,雖然孩子還小,但是經常面臨這些場面則容易讓性刺激進入孩子的潛意識;最後,大人尤其是成熟的女性,盡量不要把玩小男孩的生殖器,避免其過早產生性興奮。
青春期,即10歲—20歲,對於孩子而言,家長一定要注意這幾點:首先,根據孩子的心理特徵和年齡階段進行必要的性教育,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兩性生理和心理的差異,消除對異性的過分神秘感;其次,一旦孩子出現「早戀」的苗頭時,不要一味地打壓,因為這是一種正常的情感,家長應該給與合理地引導,與其客觀地分析當前的能力與任務;再次,面對孩子內心的壓力與困惑,父母要主動與孩子溝通,從多方面協助孩子減輕各種壓力;最後,作為父母要注意孩子多方面的教育,鼓勵其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如開朗大方、勇敢自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