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倫淑慧長公主顯靈的傳說 | 陽光歷史

 

A-A+

固倫淑慧長公主顯靈的傳說

2016年11月01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172 次

  固倫淑慧公主(1632年-1700年),愛新覺羅氏,名阿圖,滿族,清太宗皇太極的第五個女兒,生母是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是順治帝姐姐。先嫁正黃滿洲旗人索爾哈,1648年,嫁給了巴林郡王色布騰。1657年,封固倫長公主,1659年,封和碩長公主。又改封淑慧長公主。康熙三十九年(1700)正月初十日卒於京師,時年69歲。

  公主傳說

  固倫淑慧公主的傳說按其內容來分類,共有下嫁傳說、行善傳說、遷陵傳說、顯靈傳說等四種類型。其中下嫁傳說講的是公主在下嫁途中的一些具有紀念意義的事件;行善傳說講的是公主在巴林行善造福的故事;遷陵傳說講的是公主去世後其陵園屢遭遷移的經過;顯靈傳說講的是公主陵遷到珠臘沁村後公主屢次顯靈的故事。公主雖然是珠臘沁的地方保護神,但其傳說的形成與傳播範圍輻射了整個巴林右旗,並形成了一條風物傳說帶。

  下嫁傳說

  柳田國男曾說,傳說必有紀念物。 公主下嫁傳說的紀念物集中在巴林橋到大板這一地帶。這是公主送親隊伍進入巴林境內到達王爺駐地的必經之路。這些傳說主要解釋了送親隊伍所經過的幾處地名的來歷,說它們關係到公主下嫁途中的一些具有紀念意義的事件。公主下嫁事關重大,對於團結巴林部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對於後來動員蒙古軍統一全國產生了積極意義。從另一個角度,也就是從當時的巴林民眾角度上說,這是他們的王爺迎娶金枝玉葉,因此公主進入巴林境域後的每一個舉動無疑都被認為是十分新奇和值得紀念的。這一思想在下列傳說中得到了反映。有一則名為「土炕川」 的傳說中講道:

  固倫淑慧公主下嫁巴林郡王色布騰時,因隨嫁陪房的300戶72門匠人尚未來得及修建宅院,於是公主只好在西拉沐淪河東岸紮營,立起帳房住了下來,等待陪房們為她興建宅院。這時已值晚秋,天漸漸冷了下來。眼看公主就要在這紮營的地方過冬了。於是,身兼婚宴「頭官」的同宗親王給兵丁們下令,用木草加固了帳房,帳裡還給公主打了土炕,做好了過冬的準備。後來此地便有了「土炕川」之名。此地現屬巴林右旗白音爾燈蘇木哈日毛杜村。

  當時的巴林還是純牧業經濟,牧民都住蒙古包,過著遊牧生活,還不習慣住坯房土炕。因此公主在行帳裡打土炕無疑成為一件新鮮事被傳講開來,成了地名傳說。另有「猴兒沙丘」 、「紮營地和藏妻處」 、「青瓦房」 等傳說也表達了類似主題。這些傳說中,公主的角色只不過是初出深閨的皇帝女兒,雖然貴為千歲,金枝玉葉,但仍未超脫成神,不見絲毫的神性,更無法讓人聯想後來的那些傳說中所展現出的奇異神性。傳說所記述的事件也基本上靠近歷史事實。這些大概就是巴林民眾中關於公主的最初傳聞,後來演化成地名傳說。

  行善傳說

  公主嫁到巴林後做了許多善事。其中最大的幾件善事,不僅為後人津津樂道,而且被書以史冊。它們是:主持興建西拉沐淪河上的石橋,後稱「公主橋」;修建虎王廟,傳播道教文化;建西大廟,在北京抄寫一部《甘珠爾》經,傳播喇嘛教文化;收留被迫離開家園的弘吉剌惕部落,賜以草場安頓,等等。由於公主的這些功績,康熙皇帝在其祭文中曾評價說:「齒德俱茂,迥異諸姑」。這無疑是來自官方的一個很高的評價。而民間則稱她為「公主媽媽」,並以自己的方式敬仰起來。公主的善事義舉在民間以傳說的形式傳講開了。這些傳說構成了一系列行善傳說,其中公主角色轉變成了一位尊貴而慈善的旗母。一則內容與歷史事實幾乎沒有什麼出入的「台吉改山名以謝公主恩德」 的傳說中,公主就是一位仁慈寬懷,主持公道,德高望重的旗母形象。

  公主以神的角色出現,是在「公主橋」傳說之後。一則名為「公主鞭打河神」 的傳說中講道:

  公主下嫁巴林王以後,每每想起路上遇見的那些受阻於洪水的百姓,總放心不下。於是決定在西拉沐淪河上修建一座橋。這一心願在她心中藏了十二年。在下嫁巴林王的第十二週年,她在巴林瑤魯山(今白音和碩山)西麓的空地上選定了橋址,打算把橋搭建在瑤魯山西麓並排的兩座巖樑上,而非直接建在河流上。她把建橋的重任交給陪房72門巧匠,從全旗籌措勞力、車輛、錢物等,終於建成了一座雙孔石橋。建完橋,固倫淑慧公主滿心喜悅,當即坐上轎子,來到橋上查看。這座橋修得堅固又美觀,為了修建它,工匠們工餐裡的食鹽都用掉了整整七十石。公主把橋的質量和外觀仔細查看一遍以後,左手捧著法典,右手拿著黑鞭,站到西拉沐淪河岸上,一邊高聲誦讀天書,一邊舉起黑鞭使勁抽打河水。她這是在鞭打河神。黑鞭一落,水面頃刻間泛起了巨浪,這巨浪像一條白蛇,翹頭在空中翻捲著,然後掉頭順著公主的指引,向東繞彎流進了橋孔,嘩嘩地從橋底下流了過去。西拉沐淪河水從此改道從空地修建的橋底下流開了。公主揮舞著鞭子說:「以後不管來多大的洪水,也不能往橋外流。」但是西拉沐淪河的河神是一位女神,她見到手持天書鞭打自己的也是一位女人,心裡很不服氣,硬是對著公主,把一條小支流引向了橋西頭。橋西總有一條泥濘不斷的小溪,起因便是這樣。但主流還是從橋底下流過的,過往的行人們從此擺脫了水患,在過橋時總念起公主,感激她的恩惠。

  遷陵傳說

  固倫淑慧公主於1700年去世,按其遺囑送葬巴林。為清廷聯姻政策付出一生的公主本來從此可以安息,但由於朝廷的猜疑和責難,其陵墓又屢遭遷移,不得安寧。於是,又產生了一系列富有神秘色彩的傳說。由於這些傳說的內容主要圍繞遷陵一事展開,因此筆者統稱它們為「遷陵傳說」。遷陵傳說以若干則小型傳說組成。當然,必須首先指出的是,這些小型傳說因為分別解釋了不同的地名,所以在具體講述場景中還是有可能以獨立的狀態存在的。比如,講述者在解釋「狼川」這個地名的來歷時,沒有必要把傳說拉長,將「公牛山」的來歷也連帶講出來。但從整體上看,它們以內容的連貫性又構成了一個組合或系列,因此與其說它們是獨立的傳說,倒不如說是一個大型遷陵傳說的若干個小段落。筆者把它們看作了同一大型傳說的若干個小段落,因為這樣更便於宏觀觀察和深入分析。下面依次列舉這些傳說,而後進行統一分析。

  公主傳說中有一則名為「公主和她的兒子」 的傳說,雖然講的不是遷陵一事本身,但卻傳送了與遷陵有著直接關聯的重要事件的信息,因此筆者從這裡切入,來分析整個遷陵傳說。「公主和她的兒子」中講道:

  固倫淑慧公主本是天宮度母的化身,降生人間當了皇帝的女兒。在她十幾歲的時候,年幼的弟弟登皇位時,龍椅突然搖晃不已。於是姐姐淑慧公主抱著他坐上龍椅,這才停止了晃動。淑慧公主就這樣在太和殿的九龍皇椅上像影子一樣伴隨著皇上坐了幾年,於是就被譽為福齊真龍天子的「固倫公主」(皇公主)。固倫公主遵照女兒家的生活規律下嫁巴林時,皇帝曾降旨:「是你抱著朕坐的龍椅,所以你就是皇公主,朕願與你平分天下。」公主說:「嫁出去的女兒家,終歸是人家的人,是袖子上的補丁。我不要與你平分天下,我要去北地吃奶酪喝奶茶。」公主嫁到巴林以後,經常回娘家,有時帶著年幼的兒子在紫禁城裡住上一年半載。她的兒子雖然年幼,卻聰明伶俐、氣宇軒昂、儀態非凡,在皇舅的宮殿裡進進出出,無所畏懼,也不被阻攔,有時連早朝他都敢闖入。說也奇怪,這孩子每次進到宮殿裡,皇上都不由自主地稍一抬身,說上一句:「外甥無罪。」有一次,大臣把這一情形稟報給了皇上,皇上不信,說:「朕沒有抬身啊。」於是下一次早朝上公主的兒子進來時,趁皇上抬身的剎那,大臣從皇上的九層坐墊中抽出了三層。皇上這才有點相信大臣的話,但還是不完全相信,打算再試一下。這一次在皇上的腿上放了兩個玉球。當公主的兒子進來時,皇上果然再一次抬身說:「外甥無罪」,這時玉球從他的腿上滾了下來。皇上這才相信自己抬身說話,便問大臣這是怎麼一會事。大臣上奏:「這孩子有天子之福,日後必將爭奪皇位,所以皇上才抬身離位。必須現在就想辦法解決,以除後患。」皇上想了想,雖說舅甥骨肉相連,難以下手,但這畢竟是二龍相爭,危及皇位,事關重大,必須當機立斷。於是給外甥賞了一杯毒茶,把他送往了極樂世界。當母親的怎能忍受這般痛苦?公主由於極度悲痛,懷恨在胸而終於患上不治之疾,含怨而逝。臨終秘密留下遺囑:「我死後,下葬時要一絲不掛,而且必須頭朝下埋。」公主去世後,下葬時,雖然留有遺囑,但她畢竟貴為皇公主和旗母,人們不忍心把她的遺體一絲不掛、頭朝下埋,所以就採取折中的辦法,給公主遺體穿一條褲子,把頭也給朝上埋了。

  大型遷陵傳說的開頭是一則名為「狼川」 的傳說。其中講道:

  固倫淑慧公主去世三個月後的一天晚上,京城的一位大臣無意中仰望天空,突然發現帝王星移到了遙遠的東方,閃耀著奇異的寒光。那位大臣驚異萬分,低頭掐指一算,方知已故的皇姑淑慧公主在巴林祥瑞地氣中變化通靈,正等待轉世爭奪皇位的時機。康熙皇帝聽到大臣的奏報,驚慌得彷彿看到那位由公主靈魂轉化的新君就站在身旁,與自己爭奪龍椅玉璽,並強迫他咬破手指寫下轉交皇位的血書。大臣建議即刻派遣兩位風水師到巴林,把公主靈柩從祥瑞之地遷移到不祥的地方。康熙皇帝聽罷,悄悄喚來聞名於內廷的楊姓和曹姓兩位風水師,賞金賜銀,授予秘旨,讓他們挖出公主靈柩,用魔法將靈氣驅散,把公主靈柩遷移到一個「世代不得翻身的不祥之地」。楊、曹兩位風水師即刻上路,來到巴林。他們過了公主橋,剛一進入巴林境內便遇見了一位牧人。他們想試探一下所要做的事情順利與否,於是問牧人:「這地方叫什麼?」牧人答道:「狼川!」兩位風水師聽罷大驚。因為他們一姓曹,一姓楊,諧音正好是「草」和「羊」,眼下又來到了這個「狼川」。羊吃草,狼吃羊,彼此相剋,極不吉利。但無奈君令在上,他們只好硬著頭皮往前趕路。從此,這裡便叫做了「狼川」。

  行善傳說

  公主嫁到巴林後做了許多善事。其中最大的幾件善事,不僅為後人津津樂道,而且被書以史冊。它們是:主持興建西拉沐淪河上的石橋,後稱「公主橋」;修建虎王廟,傳播道教文化;建西大廟,在北京抄寫一部《甘珠爾》經,傳播喇嘛教文化;收留被迫離開家園的弘吉剌惕部落,賜以草場安頓,等等。由於公主的這些功績,康熙皇帝在其祭文中曾評價說:「齒德俱茂,迥異諸姑」。這無疑是來自官方的一個很高的評價。而民間則稱她為「公主媽媽」,並以自己的方式敬仰起來。公主的善事義舉在民間以傳說的形式傳講開了。這些傳說構成了一系列行善傳說,其中公主角色轉變成了一位尊貴而慈善的旗母。一則內容與歷史事實幾乎沒有什麼出入的「台吉改山名以謝公主恩德」 的傳說中,公主就是一位仁慈寬懷,主持公道,德高望重的旗母形象。

  公主以神的角色出現,是在「公主橋」傳說之後。一則名為「公主鞭打河神」 的傳說中講道:

  公主下嫁巴林王以後,每每想起路上遇見的那些受阻於洪水的百姓,總放心不下。於是決定在西拉沐淪河上修建一座橋。這一心願在她心中藏了十二年。在下嫁巴林王的第十二週年,她在巴林瑤魯山(今白音和碩山)西麓的空地上選定了橋址,打算把橋搭建在瑤魯山西麓並排的兩座巖樑上,而非直接建在河流上。她把建橋的重任交給陪房72門巧匠,從全旗籌措勞力、車輛、錢物等,終於建成了一座雙孔石橋。建完橋,固倫淑慧公主滿心喜悅,當即坐上轎子,來到橋上查看。這座橋修得堅固又美觀,為了修建它,工匠們工餐裡的食鹽都用掉了整整七十石。公主把橋的質量和外觀仔細查看一遍以後,左手捧著法典,右手拿著黑鞭,站到西拉沐淪河岸上,一邊高聲誦讀天書,一邊舉起黑鞭使勁抽打河水。她這是在鞭打河神。黑鞭一落,水面頃刻間泛起了巨浪,這巨浪像一條白蛇,翹頭在空中翻捲著,然後掉頭順著公主的指引,向東繞彎流進了橋孔,嘩嘩地從橋底下流了過去。西拉沐淪河水從此改道從空地修建的橋底下流開了。公主揮舞著鞭子說:「以後不管來多大的洪水,也不能往橋外流。」但是西拉沐淪河的河神是一位女神,她見到手持天書鞭打自己的也是一位女人,心裡很不服氣,硬是對著公主,把一條小支流引向了橋西頭。橋西總有一條泥濘不斷的小溪,起因便是這樣。但主流還是從橋底下流過的,過往的行人們從此擺脫了水患,在過橋時總念起公主,感激她的恩惠。

  遷陵傳說

  固倫淑慧公主於1700年去世,按其遺囑送葬巴林。為清廷聯姻政策付出一生的公主本來從此可以安息,但由於朝廷的猜疑和責難,其陵墓又屢遭遷移,不得安寧。於是,又產生了一系列富有神秘色彩的傳說。由於這些傳說的內容主要圍繞遷陵一事展開,因此筆者統稱它們為「遷陵傳說」。遷陵傳說以若干則小型傳說組成。當然,必須首先指出的是,這些小型傳說因為分別解釋了不同的地名,所以在具體講述場景中還是有可能以獨立的狀態存在的。比如,講述者在解釋「狼川」這個地名的來歷時,沒有必要把傳說拉長,將「公牛山」的來歷也連帶講出來。但從整體上看,它們以內容的連貫性又構成了一個組合或系列,因此與其說它們是獨立的傳說,倒不如說是一個大型遷陵傳說的若干個小段落。筆者把它們看作了同一大型傳說的若干個小段落,因為這樣更便於宏觀觀察和深入分析。下面依次列舉這些傳說,而後進行統一分析。

  公主傳說中有一則名為「公主和她的兒子」 的傳說,雖然講的不是遷陵一事本身,但卻傳送了與遷陵有著直接關聯的重要事件的信息,因此筆者從這裡切入,來分析整個遷陵傳說。「公主和她的兒子」中講道:

  固倫淑慧公主本是天宮度母的化身,降生人間當了皇帝的女兒。在她十幾歲的時候,年幼的弟弟登皇位時,龍椅突然搖晃不已。於是姐姐淑慧公主抱著他坐上龍椅,這才停止了晃動。淑慧公主就這樣在太和殿的九龍皇椅上像影子一樣伴隨著皇上坐了幾年,於是就被譽為福齊真龍天子的「固倫公主」(皇公主)。固倫公主遵照女兒家的生活規律下嫁巴林時,皇帝曾降旨:「是你抱著朕坐的龍椅,所以你就是皇公主,朕願與你平分天下。」公主說:「嫁出去的女兒家,終歸是人家的人,是袖子上的補丁。我不要與你平分天下,我要去北地吃奶酪喝奶茶。」公主嫁到巴林以後,經常回娘家,有時帶著年幼的兒子在紫禁城裡住上一年半載。她的兒子雖然年幼,卻聰明伶俐、氣宇軒昂、儀態非凡,在皇舅的宮殿裡進進出出,無所畏懼,也不被阻攔,有時連早朝他都敢闖入。說也奇怪,這孩子每次進到宮殿裡,皇上都不由自主地稍一抬身,說上一句:「外甥無罪。」有一次,大臣把這一情形稟報給了皇上,皇上不信,說:「朕沒有抬身啊。」於是下一次早朝上公主的兒子進來時,趁皇上抬身的剎那,大臣從皇上的九層坐墊中抽出了三層。皇上這才有點相信大臣的話,但還是不完全相信,打算再試一下。這一次在皇上的腿上放了兩個玉球。當公主的兒子進來時,皇上果然再一次抬身說:「外甥無罪」,這時玉球從他的腿上滾了下來。皇上這才相信自己抬身說話,便問大臣這是怎麼一會事。大臣上奏:「這孩子有天子之福,日後必將爭奪皇位,所以皇上才抬身離位。必須現在就想辦法解決,以除後患。」皇上想了想,雖說舅甥骨肉相連,難以下手,但這畢竟是二龍相爭,危及皇位,事關重大,必須當機立斷。於是給外甥賞了一杯毒茶,把他送往了極樂世界。當母親的怎能忍受這般痛苦?公主由於極度悲痛,懷恨在胸而終於患上不治之疾,含怨而逝。臨終秘密留下遺囑:「我死後,下葬時要一絲不掛,而且必須頭朝下埋。」公主去世後,下葬時,雖然留有遺囑,但她畢竟貴為皇公主和旗母,人們不忍心把她的遺體一絲不掛、頭朝下埋,所以就採取折中的辦法,給公主遺體穿一條褲子,把頭也給朝上埋了。

  大型遷陵傳說的開頭是一則名為「狼川」 的傳說。其中講道:

  固倫淑慧公主去世三個月後的一天晚上,京城的一位大臣無意中仰望天空,突然發現帝王星移到了遙遠的東方,閃耀著奇異的寒光。那位大臣驚異萬分,低頭掐指一算,方知已故的皇姑淑慧公主在巴林祥瑞地氣中變化通靈,正等待轉世爭奪皇位的時機。康熙皇帝聽到大臣的奏報,驚慌得彷彿看到那位由公主靈魂轉化的新君就站在身旁,與自己爭奪龍椅玉璽,並強迫他咬破手指寫下轉交皇位的血書。大臣建議即刻派遣兩位風水師到巴林,把公主靈柩從祥瑞之地遷移到不祥的地方。康熙皇帝聽罷,悄悄喚來聞名於內廷的楊姓和曹姓兩位風水師,賞金賜銀,授予秘旨,讓他們挖出公主靈柩,用魔法將靈氣驅散,把公主靈柩遷移到一個「世代不得翻身的不祥之地」。楊、曹兩位風水師即刻上路,來到巴林。他們過了公主橋,剛一進入巴林境內便遇見了一位牧人。他們想試探一下所要做的事情順利與否,於是問牧人:「這地方叫什麼?」牧人答道:「狼川!」兩位風水師聽罷大驚。因為他們一姓曹,一姓楊,諧音正好是「草」和「羊」,眼下又來到了這個「狼川」。羊吃草,狼吃羊,彼此相剋,極不吉利。但無奈君令在上,他們只好硬著頭皮往前趕路。從此,這裡便叫做了「狼川」。

  「虎川」 中講道:

  楊曹兩位風水師揣揣不安地走出狼川,這才喘了一口氣,朝巴林郡王府走去。途中又走進一處川地,迎面走來一個人,又想試探一番,便問道:「這是什麼地方?」那人答道:「虎川!」兩位風水師聽罷目瞪口呆,渾身冒了冷汗。剛一進入巴林便遇虎狼,是很不吉利的徵兆,兆示他們將不能活著返回京城。於是揣測,這是他們按皇帝秘旨來遷公主靈柩的報應。由此,兩位風水師回心轉意,商量說:「也不知能否返回京城,還不如索性抗旨把公主靈柩遷移到巴林最祥瑞的地方,再把身家性命托付給公主神保佑吧!」他們商量後,決定分兩路,楊姓風水師往北以右手方向將巴林北半部轉一遍,曹姓風水師往南以左手方向將巴林南半部轉一遍,去找巴林最祥瑞之地,遷移公主靈柩。從此這裡便叫做了「虎川」。

  「鳳凰山」 中講道:

  楊姓風水師一路探察祥瑞之地,走到巴林郡王府東南鳳凰山腳下,發現那裡有一處銅幣穿孔大小的地縫,縫裡冒著祥瑞之氣。於是他把帶來的金幣放在那裡做了記號,然後來到了郡王府。曹姓風水師也一路探察,走到鳳凰山腳下,發現那裡有一處針眼大小的地縫裡冒著祥瑞之氣,於是把身上帶的金針插在那裡做了記號,也來到了郡王府。翌日,他們一同去找選定的地點,結果是同一處。楊姓風水師抬腳跺地,只見金幣從地裡旋轉而起,穿孔裡竟還插著一根金針。原來曹姓風水師把金針恰好插進了楊姓風水師金幣的穿孔裡。於是楊曹兩位風水師把有關遷移公主靈柩的那道聖旨念給公主的後人之後,就奔白彥罕南麓塞音寶力格山,挖公主陵墓去了。

  「塞音寶力格山」 中講道:

  兩位風水師來到塞音寶力格山公主陵地,察看那裡的風水,發現公主陵背依山中之王巴爾登哈拉山,南眺西拉沐淪河以南的廣闊原野,視野下的西拉沐淪河正一刻不停地向前奔流。公主陵上冒著千丈祥瑞之氣,漂浮著吉雲祥霧。公主陵建在塞音寶力格山粱上。這座山形同一頭正要奔向西拉沐淪河去飲水的寶象,公主陵就在這頭寶象的長鼻樑上。公主陵園裡長滿了奇花異草和帶果實的樹,恰似京城的皇帝御花園。兩位風水師驚詫不已,遂想試探一下公主的神力,把金針插在地上,把金幣套在金針上,嘴唸咒語抬腳跺地,只見巴爾登哈拉山瑟瑟抖動,金針從地裡冒出,金幣掛在了金針頂端。見到公主無與倫比的神力,兩位風水師懼愕萬分,於是連忙跪拜,念完聖旨,就命令珠臘沁人挖起了公主陵。珠臘沁人奉命挖開公主陵,一直挖到棺前,發現棺前長出了一棵沉香樹,樹枝上鳴著一隻金鳳凰。還有一匹金馬駒繞樹騰跳著,已經鞴好了馬鞍,馬鞍上的陰陽雙鞒閃著日月的光芒,兩邊的皮繩飄如雙翼,馬頭早已套上了嚼子,公主正手握繡龍韁繩,左腳蹬著馬鐙,右腿剛要跨過馬鞍卻由於褲子掛在了沉香樹枝而未能騎上馬。原來,公主生前選定巴爾登哈拉之塞音寶力格山為陵址,而且給後人留下遺囑,秘授葬屍方法。她說,埋遺體時要頭朝下,身上一絲不掛。但是,後人並沒有完全遵照她的遺囑來辦,葬時不但埋成頭朝上,而且給穿上了褲子(另一種說法是雙龍繡花毛巾,公主想要騎馬時,那毛巾上的雙龍從背後拉著,硬是沒讓騎上馬)。於是,死後頭朝上而讓帝王星升天,以致被朝廷發現;褲子掛在沉香樹枝而未能及時騎馬升天。否則,要是頭朝下埋葬,那就把帝王星壓在身下,不至於讓朝廷提早發現公主變化通靈的秘密。然後騎上金駒,頭朝上時帝王星才會升天,那時朝廷即便發現也為時已晚。下葬時如一絲不掛,就會騎馬時不遇到任何妨礙。公主留下遺囑,就是要轉世爭奪皇位,與朝廷一決雌雄,以報毒害愛子之仇。兩位風水師當即由根部鋸掉沉香樹,在樹根上倒入煮開的小米湯,把金駒連同它的鞍轡一起燒掉,在顯靈的公主身上大行妖法,驅開靈氣,並在陵址挖壑掘谷,截斷了寶象山的長鼻子,讓它永遠不得從西拉沐淪河飲水。否則,寶象山的長鼻樑一旦伸到了西拉沐淪河,就誰也鎮壓不住它了。兩位風水師重新把公主遺體入棺,把靈柩移至鳳凰山,下令按原樣修建了陵殿,然後如數留下珠臘沁人看守,恢復了原來的祭祀,返回京城了。

  「白彥和碩山」 中講道:

  遷移固倫淑慧公主陵以後,康熙皇帝依然覺得身體有些不適,於是又叫來大臣尋問了原因。大臣掐指一算,發現相剋者又是公主陵。康熙問臣下有何對策,大臣建議說,最好再派遣一位心腹大臣,帶一班精兵和出色的風水師,把顯露興旺跡象的巴林草原來個全境察看,並賜其尚方寶劍,准許把見到的任何奇瑞跡象或對抗之物,都予當即處置,而後奏報。康熙按照那位大臣的話,找來心腹欽差,秘授機宜,並在他們辭行之日親手賞了三杯美酒。皇帝欽差進入巴林境內便見到一座形狀奇異的山,驚問屬下:「這是什麼山?」屬下回答:「這叫『瑤魯山』(瑤魯即雕),形如一隻拍著翅膀騰空而飛的大雕,現在它正圓圓地睜大眼睛盯著咱們呢。」欽差大怒,喝道:「快到那座雕山,把大雕的兩隻眼睛挖掉,把山改名叫『白彥和碩』!」於是,欽差的屬下們挖掉狀如雕眼的兩塊岩石,把山名改為「白彥和碩山」。從此,那座聳立在西拉沐淪以東、公主橋東北方向,遙望橋上車馬行人的大雕山,便被「刺瞎」了眼睛,改名白彥和碩山。

  「格根紹榮山」 中講道:

  欽差大臣帶著隨從來到鳳凰山,仔細察看了這裡的風水。從遠處看,這座山活脫一隻展開翅膀,正要騰空而起的鳳凰。來到近處一看,固倫淑慧公主陵與額駙(駙馬)色布騰王陵就像兩隻即將孵化的鳳蛋,安詳地躺在母鳳的胸脯下。這次來的欽差是個滿臉橫肉、凶狠暴虐之徒。他借口公主陵地是個不詳之地,要按聖旨把公主陵遷至別處。於是吩咐隨從們挖出了公主靈柩,並為了破掉風水,掘倒山樑上的岩石,挖出很多長方形的白色石條。據說這些就是鳳凰的羽管,取掉了它們,鳳凰就不能飛了。然後又把「鳳凰山」改名為「格根紹榮」(意即光明崖)。欽差大臣破掉鳳凰山的風水,命珠臘沁人抬著公主靈柩直奔巴林北部的公牛山。在鳳凰山至公牛山的這段路上,抬靈柩的珠臘沁人歇腳住宿的地方都長出了榆樹,後來人們就把這些榆樹當作神樹來祭祀,有的地方甚至為神樹修建了寺廟。今大板以南的白音和碩山(南山)北麓有一棵彎曲的榆樹,相傳那是公主見到王府,想起自己的心願未了而黯然神傷時,那樹便不由得朝著王府方向歪斜著長的。此外,傳言十家子的神樹、查干昆迪的達蘭包得(意即七十棵樹)、牧馬人的兩棵樹、珠臘沁的榆樹林…等,也都是在那時長的。欽差將公主靈柩移至新陵,完成了使命,並吩咐不能大規模祭祀公主陵,就返回京城了。

  「公牛山」 中講道:

  時間飛逝,不覺又過了一年。康熙皇帝又有了異常感覺,夜裡常常做噩夢。於是又叫來大臣尋問夢因。大臣答覆說:「禍因還是起自遙遠的巴林。」於是,皇帝像往常那樣,欽命上次派的那位欽差,給他帶上風水師和精兵,讓他再去巴林察看風水民情。欽差來到公主陵,讓風水師仔細察看了一下風水。風水師發現新公主陵由於足蹬力量無比的公牛山而使公主的靈魂又一次復活。公牛山以東有一座母牛山,兩座山之間是一條名叫「查干沐淪」(意即白水,但那時叫做「黑水」)的河。據說,如果沒有這條河隔斷兩座山,這裡的風水會更好,而且一旦兩座山合併起來,那將是神力無邊了。那位風水師不由地驚歎巴林山水的奇異祥瑞之氣,遂下令讓隨從們再一次挖開公主陵,掘出靈柩一看,公主竟然宛如生人,沒有絲毫的變化。欽差急忙催促屬下,火葬公主遺體,將骨灰裝入紅色檀香罐中,並在罐上用金粉寫下了藏文咒符,這才放回原處埋掉了。接著為驅散這裡的祥瑞之氣,破掉風水,他們揣摩著要挖掉山神——公牛的睪丸。於是又開始挖起山巖,找開了。但是,他們白天挖的地方夜間又自動癒合起來,搞得兵卒們疲憊不堪,風水師也束手無策。一天,有一個人把鐵掀忘在了挖開的巖縫裡,第二天去時,發現那一處巖縫居然沒有癒合。他們這才開了竅,每天把鐵掀扔在挖開的巖縫裡,這樣挖了好多天,終於挖出了兩塊圓形白色石球。石球挖掉後,公牛山怒吼了幾天,從取出石球的巖縫裡流下了黑紅色血漿,從山梁淌下,一直流進查干沐淪河,讓河水也翻了幾天血浪。那位風水師望著河裡的滾滾血浪,望天長歎:「今天破了這風水又能奈何呢,六十年後必將復活。要想世代設防,則只有每過六十年破一次風水才行啊。」那位風水師把公牛山的兩塊石球當做寶貝,包在紅綢裡,放入檀香盒中,通過驛站,飛速向京城趕去。這時,公主的英靈見風水師把公牛山的風水帶走,心想:「如果帶走了巴林的風水,將來巴林就再也不會出好漢了」,於是趕到公主橋,截了風水師的前路。風水師見固倫淑慧公主的英靈在橋上等他,無奈將一塊石球扔於西拉沐淪河,把另一塊死死抱著逃了出來。但是,當他跑到寶如浩特(今烏丹市),打開盒子看時,發現石球已經腐爛,散發著難聞的臭味。於是不得已把石球扔在了那裡。從此那裡便叫做了「烏丹」。以上是朝廷派人三移公主陵,皇帝三誄祭文的全部經過。從此,大清朝就好比除掉了大敵一樣放下了心,再沒有到巴林擾亂。

  「白彥和碩山」 中講道:

  遷移固倫淑慧公主陵以後,康熙皇帝依然覺得身體有些不適,於是又叫來大臣尋問了原因。大臣掐指一算,發現相剋者又是公主陵。康熙問臣下有何對策,大臣建議說,最好再派遣一位心腹大臣,帶一班精兵和出色的風水師,把顯露興旺跡象的巴林草原來個全境察看,並賜其尚方寶劍,准許把見到的任何奇瑞跡象或對抗之物,都予當即處置,而後奏報。康熙按照那位大臣的話,找來心腹欽差,秘授機宜,並在他們辭行之日親手賞了三杯美酒。皇帝欽差進入巴林境內便見到一座形狀奇異的山,驚問屬下:「這是什麼山?」屬下回答:「這叫『瑤魯山』(瑤魯即雕),形如一隻拍著翅膀騰空而飛的大雕,現在它正圓圓地睜大眼睛盯著咱們呢。」欽差大怒,喝道:「快到那座雕山,把大雕的兩隻眼睛挖掉,把山改名叫『白彥和碩』!」於是,欽差的屬下們挖掉狀如雕眼的兩塊岩石,把山名改為「白彥和碩山」。從此,那座聳立在西拉沐淪以東、公主橋東北方向,遙望橋上車馬行人的大雕山,便被「刺瞎」了眼睛,改名白彥和碩山。

  「格根紹榮山」 中講道:

  欽差大臣帶著隨從來到鳳凰山,仔細察看了這裡的風水。從遠處看,這座山活脫一隻展開翅膀,正要騰空而起的鳳凰。來到近處一看,固倫淑慧公主陵與額駙(駙馬)色布騰王陵就像兩隻即將孵化的鳳蛋,安詳地躺在母鳳的胸脯下。這次來的欽差是個滿臉橫肉、凶狠暴虐之徒。他借口公主陵地是個不詳之地,要按聖旨把公主陵遷至別處。於是吩咐隨從們挖出了公主靈柩,並為了破掉風水,掘倒山樑上的岩石,挖出很多長方形的白色石條。據說這些就是鳳凰的羽管,取掉了它們,鳳凰就不能飛了。然後又把「鳳凰山」改名為「格根紹榮」(意即光明崖)。欽差大臣破掉鳳凰山的風水,命珠臘沁人抬著公主靈柩直奔巴林北部的公牛山。在鳳凰山至公牛山的這段路上,抬靈柩的珠臘沁人歇腳住宿的地方都長出了榆樹,後來人們就把這些榆樹當作神樹來祭祀,有的地方甚至為神樹修建了寺廟。今大板以南的白音和碩山(南山)北麓有一棵彎曲的榆樹,相傳那是公主見到王府,想起自己的心願未了而黯然神傷時,那樹便不由得朝著王府方向歪斜著長的。此外,傳言十家子的神樹、查干昆迪的達蘭包得(意即七十棵樹)、牧馬人的兩棵樹、珠臘沁的榆樹林…等,也都是在那時長的。欽差將公主靈柩移至新陵,完成了使命,並吩咐不能大規模祭祀公主陵,就返回京城了。

  「公牛山」 中講道:

  時間飛逝,不覺又過了一年。康熙皇帝又有了異常感覺,夜裡常常做噩夢。於是又叫來大臣尋問夢因。大臣答覆說:「禍因還是起自遙遠的巴林。」於是,皇帝像往常那樣,欽命上次派的那位欽差,給他帶上風水師和精兵,讓他再去巴林察看風水民情。欽差來到公主陵,讓風水師仔細察看了一下風水。風水師發現新公主陵由於足蹬力量無比的公牛山而使公主的靈魂又一次復活。公牛山以東有一座母牛山,兩座山之間是一條名叫「查干沐淪」(意即白水,但那時叫做「黑水」)的河。據說,如果沒有這條河隔斷兩座山,這裡的風水會更好,而且一旦兩座山合併起來,那將是神力無邊了。那位風水師不由地驚歎巴林山水的奇異祥瑞之氣,遂下令讓隨從們再一次挖開公主陵,掘出靈柩一看,公主竟然宛如生人,沒有絲毫的變化。欽差急忙催促屬下,火葬公主遺體,將骨灰裝入紅色檀香罐中,並在罐上用金粉寫下了藏文咒符,這才放回原處埋掉了。接著為驅散這裡的祥瑞之氣,破掉風水,他們揣摩著要挖掉山神——公牛的睪丸。於是又開始挖起山巖,找開了。但是,他們白天挖的地方夜間又自動癒合起來,搞得兵卒們疲憊不堪,風水師也束手無策。一天,有一個人把鐵掀忘在了挖開的巖縫裡,第二天去時,發現那一處巖縫居然沒有癒合。他們這才開了竅,每天把鐵掀扔在挖開的巖縫裡,這樣挖了好多天,終於挖出了兩塊圓形白色石球。石球挖掉後,公牛山怒吼了幾天,從取出石球的巖縫裡流下了黑紅色血漿,從山梁淌下,一直流進查干沐淪河,讓河水也翻了幾天血浪。那位風水師望著河裡的滾滾血浪,望天長歎:「今天破了這風水又能奈何呢,六十年後必將復活。要想世代設防,則只有每過六十年破一次風水才行啊。」那位風水師把公牛山的兩塊石球當做寶貝,包在紅綢裡,放入檀香盒中,通過驛站,飛速向京城趕去。這時,公主的英靈見風水師把公牛山的風水帶走,心想:「如果帶走了巴林的風水,將來巴林就再也不會出好漢了」,於是趕到公主橋,截了風水師的前路。風水師見固倫淑慧公主的英靈在橋上等他,無奈將一塊石球扔於西拉沐淪河,把另一塊死死抱著逃了出來。但是,當他跑到寶如浩特(今烏丹市),打開盒子看時,發現石球已經腐爛,散發著難聞的臭味。於是不得已把石球扔在了那裡。從此那裡便叫做了「烏丹」。以上是朝廷派人三移公主陵,皇帝三誄祭文的全部經過。從此,大清朝就好比除掉了大敵一樣放下了心,再沒有到巴林擾亂。

  顯靈傳說

  顯靈傳說講的是公主陵遷到額爾登烏拉山南麓後,公主在珠臘沁村或在珠臘沁人中間顯靈的故事。這一概念有兩個要點需要注意:其一,傳說產生的時間是公主陵遷到額爾登烏拉山之後;其二,傳說產生的範圍主要是珠臘沁村或在珠臘沁人中間,其中珠臘沁人包括當地的珠臘沁人和遷至外地的珠臘沁人。顯靈傳說的要素無外乎以下三點:村落的風物、本村人或來到本村的外地人。

  一個較為典型的顯靈傳說是「珠臘沁村的榆樹林」。在援引這則傳說之前須對珠臘沁村的榆樹林做一個說明。在建完公主陵後,把北起穆爾古車格山(位於毛敦伊和營子以西,查干沐淪河西岸),南至李喇嘛樹(現蘇木所在地以南)的方圓18里地劃為公主陵香火之地。從此,這方圓18里地山水、樹木、草場就成了不可觸犯的禁地。由於這樣的禁忌和保護,公主陵背後的椴樹山上椴樹長成了茂密的自然林,公主陵以東查干沐淪河東岸長出了美麗壯觀的榆樹林。珠臘沁人稱榆樹林為「陵園腳下的樹」,封為神聖,從不觸犯。「珠臘沁的榆樹林」 中講道:

  這南北綿延十餘里地的榆樹林是一隊兵馬,整齊劃一,好不威風。這片樹林是「公主陵衛隊」。這支「衛隊」是由北往南走的,目標是進軍京城,與皇帝決戰,以報公主之仇,了卻公主的心願。這支隊伍的「前鋒」是阿日寶龍營子以東的「喇嘛樹」,即為「排頭樹」或領頭樹。中間綿延十餘里長著數千株茂密的沙榆樹,為「衛隊」的大部隊。毛敦烏珠爾營子九神廟前的一棵大榆樹為「中軍」,督軍前行。毛敦伊和營子後有一棵傘狀榆樹,為「後衛」或「都督」。這是「兵頭將尾」的嚴密陣容。因為有前鋒、中軍、後衛或都督,這支隊伍才這樣整齊和「紀律嚴明」,才沒有走散。

  另一則傳說講了一個運輸隊的人夜遇公主陵的故事 :

  有一年,一支運輸隊來到珠臘沁村。那是烏珠穆沁旗巴達拉梅林家遠途拉腳的鹽車隊。他們去赤峰買鹽辦年貨的途中,走到珠臘沁村,丟了幾頭牛。尋牛的人在找牛時自己也迷了路,找不到車隊了,傍晚時分才走到一戶人家門口。他上前敲了幾下門,只見走出來一位身穿綠袍的女人。尋牛的人向那位女人說明了來歷,並問能否借住一宿,等到天亮後再去找牛和車隊。女人說了一句這裡不是住的地方,便用手往東指了一下,只見從手指上發出了一道亮光,在光下出現了一條小徑。女人說,你就順著這條道走吧。於是,尋牛的人順著那條小徑走到兔子山腳下,找到了丟失的那幾頭牛,然後趕著牛又走了一段路,找到了車隊。第二天,他向當地人打聽了昨晚去的那戶人家,方知是公主陵。於是,他感激萬分,叩拜公主陵,並決定每年都要祭祀公主陵。從此,每年的整羊祭祀上,他都帶整羊來祭祀,其他祭日則從家裡致祭。為此,他家專門做了一張供桌。他死後,子孫們繼承了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1949年前。

  這則傳說在珠臘沁村傳講已經有些年頭了。它其實解釋了公主與公主陵的靈驗性,把公主陵解釋成了一座神廟,而不是單純的陵園。它為民眾提供了一個導向,讓人相信公主神的住處就是她的神廟——公主陵,因此對本村公主信仰的形成與延續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這則傳說形成了一種模式,附帶產生了一些傳聞。有一則傳聞 中講道:

  有一年,珠臘沁的牧民去大庫倫(今烏蘭巴托)的路上突遇大火,火勢很猛,眼瞅就要燒燬勒勒車。牧民急了,就向南朝公主陵方向叩拜,祈禱公主媽媽保佑。說也怪,大火沒有馬上捲過來,而是漸漸地由大變小,最後自消自滅了。這時,從遠處跑過來一位牧羊人說:「剛才我們看見一位騎著棗紅馬穿綠袍子的女人出現在火場,用手巾打了三下就把大火給撲滅了」。「啊!穿綠袍子的?那準是公主媽媽顯靈了!」那位牧民眼含熱淚朝著家鄉的方向叩拜,口中直喊:「謝謝公主媽媽,公主顯靈啦!」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