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陳世美 揭秘《鍘美案》的背後真相
歷史上的陳世美:陳世美,歷史上著名的負心漢,貪圖富貴,拋棄妻子,最終死於包公的鍘刀之下。《鍘美案》說的是陳世美的故事,家喻戶曉。戲劇中的陳世美是個不折不扣的壞男人,但現實生活中的陳世美不僅是一個好丈夫,還是一個為政清廉的好官。只因為官期間得罪了人,才被惡意醜化。所以,《鍘美案》的故事情節純屬虛構。
人物原型:明末清初的一位清官
《鍘美案》又名《秦香蓮》,是部群戲,在介紹劇情時一定要交代它的考據,因為這是一出絕對的編出來的戲。今天,「陳世美」幾乎成了忘恩負義的代名詞,但歷史上的陳世美非但不是壞人,還是一名廉政的清官,而且是明末清初的人,根本不是宋朝人,所以這部分內容一定要交代清楚。
陳世美原名陳年谷,號熟美,均州人,生於明代天啟五年,清順治八年考取舉人,順治十二年考取進士,後被任命為直隸饒陽知縣。任期滿三年後,吏部考核其政績最優,升任刑部主政、郎中。由於政績突出,陳年谷屢受順治皇帝重用,被封為貴州省思石道按察司副使兼布政司參政。康熙十年後,陳年谷升任戶部郎中、侍郎,康熙二十三年攜妻告老還鄉。陳年谷不僅在官場上一帆風順,其道德品質也沒有什麼污點,更沒有做出貪圖富貴,殺妻滅子之事。
故事由來:好男人遭到惡意醜化
陳年谷之所以被醜化,是因為清順治十五年,他的同窗好友仇夢麟、胡夢蝶從均州到京城找陳年谷求官,陳年谷對他們講明道理後婉言拒絕。仇、胡大為不滿,認為陳年谷在求學期間,他們曾接濟過他,現在他仕途已就,反而忘恩負義,不念舊情。二人懷恨而歸,途中,在河南南陽遇上當地上演曲劇《琵琶記》。二人看到戲中所演的正是忘恩負義之事,於是計上心來。他們不惜花費銀兩,請戲班子按自己的意願,把《琵琶記》的情節加以改造,把戲中忘恩負義的男主人公蔡伯喈換成了他們怨恨的陳年谷,編造了一出他們認為賽過《琵琶記》的新戲,所以《鍘美案》也叫《賽琵琶》。
秦香蓮的生活原型名叫秦馨蓮,是均州六里坪秦家樓人。她是陳年谷的第二任妻子。夫妻相敬如賓,白頭偕老。根本沒有戲劇中所編的那些情節,編戲人為了掩人耳目,把秦馨蓮改成秦香蓮,把陳年谷化名陳世美,並把事件發生的時間改為宋朝,由此也為鐵面無私的包公添加了一項本不屬於他的「政績」。
看完之後,一天早上,兩個人突然技癢,決定模仿演一出麒派的《屯土山》。兩個人演得非常認真,不僅吸引了一起學戲的同學們,也把師兄給吸引來了。這位姓郝的師兄一眼就看出二人模仿的是麒派特有的高音鑼,於是把裘盛戎叫過來,要打他板子。
被稱「傻子」其實是稱讚
裘盛戎趴在凳子上,只說是自己一個人跑出去看戲,打到第三板的時候,已經見血了,裘盛戎依然說只是自己一個人去看的。就在這個時候,郝師兄想了想說:「你不說我也知道還有誰去了。」說完一板子又落了下去。聽到這句話,裘盛戎說:「還有袁世海。」於是,袁世海也跟著挨了十板子。
打完後,兩個受傷的人躺在一起養傷,袁世海說裘盛戎不應該把他供出來,應該堅持到底一直都不說。結果裘盛戎對袁世海說:「郝師兄說了,我不說他也知道。」袁世海苦笑著說:「他那是詐你,你真是個傻子!」從此,裘盛戎便有了一個外號——「傻子」。這個外號跟隨了他一生。
劉新陽說這個外號之所以被大家認同,其實不是因為挨板子事件,而是但凡跟裘盛戎接觸過的人都有的一個共同感覺——他待人憨厚,醉心藝術。為了藝術,他不惜付出任何代價,這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自然顯得「傻」。舊時,許多京劇演員都有外號,比如著名武生俞菊笙,因為性子暴躁,外號就叫「俞毛包」,形容他一肚子毛草,不能近火;著名青衣陳德霖的外號是「老夫子」。他們的這些外號不僅內行知道,外行也知道,大家都這麼叫。
關於裘盛戎的外號,有人說,裘盛戎在台上的「精」、「巧」、「絕」、「妙」,也許正是以他在台下的「傻」為前提條件。裘盛戎在台下練功時是那麼肯吃苦,琢磨戲情戲理時好像神仙附體,活現出一副愣頭愣腦的樣子,待人接物時又是那麼拙於言詞,憨厚有禮,為了追求藝術真理表現出毫無顧忌的作風。這些不都在說明他確實是一個「戲癡」、「傻子」嗎?正因如此,只有梨園行的人才以「裘傻子」稱之。而廣大觀眾則很少有人知道。事實上,裘盛戎與袁世海這兩位未來的京劇藝術家在挨打以後,並沒有改弦更張,還是不斷地偷偷溜出去看戲,為他們今後的騰飛一點一滴地準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