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後宮中姓楊的妃嬪都有哪幾位?楊妃是誰? | 陽光歷史

 

A-A+

李世民後宮中姓楊的妃嬪都有哪幾位?楊妃是誰?

2016年07月05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228 次

  唐太宗李世民的後宮中究竟有幾位姓楊的妃子?《隋唐英雄》中的如意公主是否確有其人?巢王妃楊氏是不是曾經真的距離皇后之位僅一步之遙?

  根據史書的記載,唐太宗的後宮中有三位姓楊的嬪妃,分別是楊貴妃、楊妃和楊婕妤。不過總有人弄不清這三位楊氏嬪妃誰是誰,甚至有時還會誤以為這三人是同一個人。那麼歷史上的唐太宗李世民的楊貴妃、楊妃、楊婕妤究竟都是什麼人呢?

  三位楊姓嬪妃中地位最高的是楊貴妃,即趙王李福生母。據楊貴妃之子李福的墓誌上記載:「王,楊貴妃之所生也。」可以推斷出這位楊貴妃的封號。但在整個貞觀年間,韋貴妃的封號自始至終都沒有變過,所以楊氏的貴妃徽號當為追贈追封。不過楊貴妃生前就是正一品的妃位,而且應當早在貞觀元年就和韋貴妃、陰妃、燕賢妃等人一起被封為四妃,很有可能便是淑妃這一徽號,這樣才能在死後被追贈為貴妃。畢竟楊貴妃既不像充容徐惠那樣是主動殉葬而死,又不像皇甫德儀那樣唯一的兒子被冤殺,所以不會被隨意越級追封為四妃,更不會是貴妃。

  貞觀十三年,楊貴妃唯一的兒子李福受封為趙王,隨即便被唐太宗過繼給了隱太子李建成,所以從禮法上來說,李福不再是唐太宗之子,而是隱太子李建成之子。

  同時根據史料及墓誌上的記載,楊貴妃應當死於永徽六年至鹹亨元年之間,因為永徽六年正月一日,楊貴妃作為趙國太妃隨同唐高宗祭拜昭陵,而其子李福死於鹹亨元年九月十三日時,墓誌上已經寫明其母「貴妃」這一追封的徽號,所以楊貴妃的卒年只能在永徽六年至鹹亨元年之間的這段時間。

  其次是楊妃,吳王李恪蜀王李愔生母,《舊唐書》只在《李恪傳》中提及過一句「恪母,隋煬帝女也」,可見楊妃雖然名義上為隋煬帝女,看似出身高貴,然而連生母為誰、排行第幾、封號為何都不知曉。楊妃沒有公主封號,說明沒有受過正式冊封——隋煬帝登基後便去了洛陽,即使是冊立太子也不過是下詔遣使回長安,更不用說還會特意記得要去冊封一個留在長安的公主了。也由此可知楊妃的生母身份較低,且並不得寵,只是一名普通後宮。

  而史官在史書中極為同情李恪,儘管完全列舉不出李恪究竟有何才幹和才華,但仍舊對李恪是各種溢美之詞,所以在其傳記裡特別提到「恪母,隋煬帝女也」這一句,就是為了表彰李恪生母身份高貴。但即便如此也仍只有隋煬帝女這個頭銜,可見楊妃無論是在隋宮還是唐宮地位都不高——在隋宮裡沒有公主封號、在唐宮裡嬪妃品級低到沒有記載甚或是不值得記載。

  同時根據岑仲勉先生的統計,楊廣在位的十四年裡,累計下來在長安待的時間只有186天,絕大部分時間不是在巡幸的路上就是在準備巡幸,所以想來楊公主若是受寵的話,理應同其長姐南陽公主一樣,陪伴在隋煬帝身側遠離長安才是。可事實卻恰恰相反,依據李恪生於武德二年的情況來看,楊公主應當是武德元年便入了宮。換言之,李淵在長安甫一登基,楊公主便就此成了秦王府後院的一員,很顯然這位楊公主雖然說起來也是隋煬帝的女兒,卻根本得不到父親的重視和寵愛,所以才會被遺忘在長安,被新建立的李唐王朝順手接收。

  何況李淵與楊廣的母親都是獨孤氏,還是親姐妹,獨孤皇后曾對李淵頗為照拂;李淵建立的唐朝至少在名義上是從隋恭帝手上禪讓過來的,結果李淵就這樣將他表弟遺忘在長安的女兒丟給了自己的兒子做妾。李淵若還算看重這位與自己多少有點血緣關係的前朝公主的話,怎麼說也要將其嫁做正妻而不是小妾——無論是嫁給皇子還是大臣。而且就算是做妾,也該塞給太子李建成,而不是塞給秦王李世民。畢竟人家李建成好歹在武德九年前還是太子的身份,若無意外的話,這位楊公主作為李建成的小妾,等太子登基後怎麼說也能混個五品以上的嬪妃當當,而給親王做妾,最多只是個五品的孺人。

  更何況根據楊廣死於義寧二年三月(618年),李淵於同年五月登基為帝,李恪卻在第二年就出生了的情況來看,楊公主很明顯是在熱孝期間懷的孕——別說是為親生父親守滿27個月的孝了,竟然連一年的熱孝都沒守滿,由此可見這位所謂的「隋煬帝女」在李唐王朝的眼中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存在了,更別說還能得到怎樣的禮遇。若楊公主的身份還算尊貴,又怎會如此被人隨意地打發,甚至連為父親守個孝的機會都沒有。

  而楊妃會被如此對待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自古成王敗寇,亡國之君的地位都擺在那兒了,更別說亡國公主了。想想秦滅六國後,六國「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的淒慘模樣;想想陳朝滅亡後陳後主的幾個親妹妹,樂昌公主被賞給楊素做妾,宣華夫人按例沒入了隋掖庭,還有一個被賞給了賀若弼;再想想宋徽宗的女兒柔福帝姬也是公主,在金朝過的卻是什麼日子,便可知這些亡國公主在新王朝眼裡不過是戰利品一樣的存在。

  再看她在後宮中的封號。唐朝貞觀年間的四夫人封號以貴淑德賢為序,韋貴妃的封號是非常明確的。另有一位生育了十三皇子李福的楊貴妃,生前也是正一品的四妃之一,死後才能被追封為貴妃。而燕德妃是由賢妃升為德妃的,原因是陰妃之子李祐謀反被誅,陰妃也由此被降為了嬪。還有一位鄭賢妃,應當是燕賢妃升為德妃後隨之晉位的。所以很有可能楊妃生前並無妃位,死後才被追封為「妃」,提升了品級。

  而史官在史書中極為同情李恪,儘管完全列舉不出李恪究竟有何才幹和才華,但仍舊對李恪是各種溢美之詞,所以在其傳記裡特別提到「恪母,隋煬帝女也」這一句,就是為了表彰李恪生母身份高貴。但即便如此也仍只有隋煬帝女這個頭銜,可見楊妃無論是在隋宮還是唐宮地位都不高——在隋宮裡沒有公主封號、在唐宮裡嬪妃品級低到沒有記載甚或是不值得記載。

  同時根據岑仲勉先生的統計,楊廣在位的十四年裡,累計下來在長安待的時間只有186天,絕大部分時間不是在巡幸的路上就是在準備巡幸,所以想來楊公主若是受寵的話,理應同其長姐南陽公主一樣,陪伴在隋煬帝身側遠離長安才是。可事實卻恰恰相反,依據李恪生於武德二年的情況來看,楊公主應當是武德元年便入了宮。換言之,李淵在長安甫一登基,楊公主便就此成了秦王府後院的一員,很顯然這位楊公主雖然說起來也是隋煬帝的女兒,卻根本得不到父親的重視和寵愛,所以才會被遺忘在長安,被新建立的李唐王朝順手接收。

  何況李淵與楊廣的母親都是獨孤氏,還是親姐妹,獨孤皇后曾對李淵頗為照拂;李淵建立的唐朝至少在名義上是從隋恭帝手上禪讓過來的,結果李淵就這樣將他表弟遺忘在長安的女兒丟給了自己的兒子做妾。李淵若還算看重這位與自己多少有點血緣關係的前朝公主的話,怎麼說也要將其嫁做正妻而不是小妾——無論是嫁給皇子還是大臣。而且就算是做妾,也該塞給太子李建成,而不是塞給秦王李世民。畢竟人家李建成好歹在武德九年前還是太子的身份,若無意外的話,這位楊公主作為李建成的小妾,等太子登基後怎麼說也能混個五品以上的嬪妃當當,而給親王做妾,最多只是個五品的孺人。

  更何況根據楊廣死於義寧二年三月(618年),李淵於同年五月登基為帝,李恪卻在第二年就出生了的情況來看,楊公主很明顯是在熱孝期間懷的孕——別說是為親生父親守滿27個月的孝了,竟然連一年的熱孝都沒守滿,由此可見這位所謂的「隋煬帝女」在李唐王朝的眼中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存在了,更別說還能得到怎樣的禮遇。若楊公主的身份還算尊貴,又怎會如此被人隨意地打發,甚至連為父親守個孝的機會都沒有。

  而楊妃會被如此對待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自古成王敗寇,亡國之君的地位都擺在那兒了,更別說亡國公主了。想想秦滅六國後,六國「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的淒慘模樣;想想陳朝滅亡後陳後主的幾個親妹妹,樂昌公主被賞給楊素做妾,宣華夫人按例沒入了隋掖庭,還有一個被賞給了賀若弼;再想想宋徽宗的女兒柔福帝姬也是公主,在金朝過的卻是什麼日子,便可知這些亡國公主在新王朝眼裡不過是戰利品一樣的存在。

  再看她在後宮中的封號。唐朝貞觀年間的四夫人封號以貴淑德賢為序,韋貴妃的封號是非常明確的。另有一位生育了十三皇子李福的楊貴妃,生前也是正一品的四妃之一,死後才能被追封為貴妃。而燕德妃是由賢妃升為德妃的,原因是陰妃之子李祐謀反被誅,陰妃也由此被降為了嬪。還有一位鄭賢妃,應當是燕賢妃升為德妃後隨之晉位的。所以很有可能楊妃生前並無妃位,死後才被追封為「妃」,提升了品級。

  楊妃於武德二年生吳王李恪,武德八年之後生蜀王李愔——武德年間的皇子皇孫都是按例一歲時冊封,而武德八年時,李世民的兒子中只有第五子李祐受封,所以第六子李愔最早也是武德八年之後才出生。楊妃沒有女兒,因為唐太宗21位公主中只要生母身份較高的,史書或墓誌銘都有記載,其餘15位公主的生母因出身低微而不見載。

  而楊妃的兩子吳王李恪與蜀王李愔,雖然一直以來由於電視劇的宣傳,很多人誤以為李恪是唐太宗最喜歡的兒子,但就史實而言,論起唐太宗所有兒子中誰的待遇最差,李恪稱第二,沒人能比他更差。

  李恪一生中不僅毫無得寵事跡,而且不過是犯了踩莊稼和賭博這樣的小錯,就連續2次被削去都督的頭銜,先後削去實封共600戶,只剩下200戶的實封。李恪還因此遭到唐太宗的好一頓痛罵,甚至被比作了燕王劉旦(漢武帝之子,因為不能安分守己,遭到漢武帝的厭惡)。而李恪犯的這些錯誤與受到的懲罰無論是在史書上還是李恪本人的墓誌上,均有記載,互相印證。

  貞觀二年五月李恪與李泰同時受封,李恪受封益州都督,封地只有8州,李泰卻是揚州大都督兼越州都督,封地多達22州。而且李恪受封的不過是都督,李泰卻是大都督(根據《唐會要》記載,就在李恪受封的前三個月,益州的大都督府去「大」字,降級為都督府),所以李恪與李泰雖然同時受封,但李恪不僅都督府的規模遠不及李泰的大都督府,封地更是比李泰少了近三分之二。

  貞觀七年李恪前往自己的封地時,唐太宗對他說:「父子之情,豈不欲常相見耶?但家國事殊,須出作藩屏。」由此可見讓諸王之藩是因為「家國事殊」,更是為了絕諸皇子的「覬覦之心」,但這一番冠冕堂皇的話,實際上更適合身為太子同母弟的李泰而不是庶出的李恪,畢竟作為太子同母弟,李泰對儲位的威脅才是最大的。然而唐太宗在「家國事殊」面前卻出於私心,不僅不讓李泰之藩,甚至還想讓他搬進武德殿居住;同樣是嫡出的李治就更不用說了,唐太宗一直將這個兒子親自帶在身邊撫養,絕口不提之藩的事,貞觀十六年甚至乾脆直接讓他上朝參政了,卻偏偏將沒什麼威脅的李恪打發到封地上去。

  唐太宗曾給李恪寫了一封信,其中有「汝方違膝下,淒戀何已,欲遺汝珍玩,恐益驕奢」這樣一句話,然而就在唐太對李恪說「欲遺汝珍玩,恐益驕奢」——以避免李恪變得驕奢為由而不肯多給他財物時,卻在一轉身面對李承乾與李泰時,又是截然相反的態度。唐太宗賞賜李泰時不僅「賜泰物萬段」,每個月給李泰的東西甚至「有逾於皇太子」,對李承乾更是乾脆直接取消了他出用庫物的限制。

  而史官稱李恪有文武才,但善騎射不過是身為關隴軍事貴族最基本的素養,在唐朝這個連後宮才人都能陪帝王騎射的朝代裡,李恪雖然善騎射,卻沒有絲毫的軍功或突出的事跡可以證明。李恪的文才同樣毫無記載,別的皇子具體到擅長哪種書法有多少部作品都有記錄,唯獨李恪的「文才」連李唐皇室成員中最常見的書法特長都不見蹤影,而同樣因為謀反被誅的漢王李元昌,卻能夠以書法、繪畫、射獵著稱於各部史書。

  《冊府元龜》:「唐漢王元昌,高帝子,性警悟,有勇力,工騎射,頗涉文史,兼能隸書。」

  《唐朝名畫錄》:「漢王元昌善畫馬,筆蹤妙絕,後無人見。畫鷹鶻、雉兔見在人間,佳手降歎矣。」

  《法書要錄》:「漢王童年,自得書意。夙承羲、獻,守法不二。」

  《歷代名畫記》:「天人之姿,博綜伎藝,頗得風韻。自然超舉,碣館深崇,遺跡罕見。在上品二閻之上。」

  一位專研經典名著,擅長音樂,繪畫精妙,射獵如神的多才多藝的俊美皇子便栩栩如生地在後人心目挺拔起來,相比之下,李恪的才華無論是在史書還是墓誌銘上,都沒有分毫體現。

  而唐太宗雖然一度有過改立李恪為太子的想法,但這件事不僅是在立了李治為太子後又過了7個多月的時間才提出來的,而且唐太宗只對最不可能贊同的長孫無忌一個人說過,被反駁後不但再也不曾提及此事,甚至對提名未果的李恪也毫無保護措施。

  還有人試圖將李恪當不上皇帝的原因歸結為是具有前朝血統的緣故,不過這種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畢竟李恪的兩朝血統不是什麼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事,歷史上兩朝一脈的皇位繼承人比比皆是。比如後趙石虎的太子石世,生母就是前趙的安定公主;比如北周閔帝宇文覺的生母就是北魏馮翊公主;就連隋煬帝楊廣的太子楊昭也是兩朝一脈——楊昭的生母蕭皇后,即西梁孝明帝蕭巋的女兒。

  再說如果前朝血統真的是問題,是忌諱,那麼唐太宗為何在明知李恪具有隋朝血統的情況下還想立其為太子?長孫無忌又為什麼不用這樣的理由來反對唐太宗立李恪?所以李恪與儲位無緣,和他的生母楊妃是隋煬帝的女兒根本沒有任何的關係,而是因為李恪與楊妃均不得寵於唐太宗的緣故。

  至楊妃的次子李愔,雖然貞觀10年就之藩了,但是直到貞觀13年,李愔才得到了親王應有的800戶食邑,比其他一同之藩的皇子整整遲了3年。又因為李愔在封地上屢屢胡作非為,唐太宗曾十分厭惡地說:「就算是禽獸,只要好好馴服還能讓其聽命於人;就算是鐵石,只要好好煉製也能做成可用之物,只有像李愔這樣的人,連禽獸和鐵石都不如!」當即便削去了李愔一半的封地食邑和蜀王府中的官員,又將他貶為虢州刺史,剛剛上任沒幾個月的蜀王師蓋文達也因此被免官。

  所以唐太宗貞觀年間別的皇子都是都督,唯獨李恪、李愔兩人是刺史;別的皇子都是實封800戶,唯獨李恪與李愔一個被削戶600一個被削戶400。想來楊妃要是得寵的話,如何會在史書上僅留下7個字的記載,而她的兩個兒子又如何會在李世民諸子中待遇如此之差?

  唐太宗的後宮中還有一位楊婕妤,是前魏王府咨議參軍楊恭道的三女兒,楊師道的侄女。楊師道的墓誌銘上稱:「侄以淑德華宗,懷芳淑掖」,指的就是這位侄女。

  另外還有一位在網文中廣為流傳的被唐太宗「霸佔」的弟媳,即巢刺王李元吉的王妃巢王妃楊氏。不過這位楊妃事實上並不屬於唐太宗的後宮,因為巢王妃楊氏自始至終都沒有獲得過唐太宗後宮中的封號,她的頭銜一直都是跟著丈夫李元吉的稱號改變而改變。

  雖然某些網文一口咬定唐太宗發動玄武門之變是為了巢王妃,不過此說法純屬無稽之談。因為綜合史書記載以及李建成之妻鄭氏和李元吉之女歸仁縣主等人的墓誌來看,李建成與李元吉被誅後,東宮由太子李世民入住,李元吉的齊王府則被賞給了功臣尉遲敬德,李建成與李元吉的妻子女兒可以說是無處可去,再加上這些女眷身份敏感,便只能一直幽閉在宮裡,實質上就是軟禁。

  這樣被軟禁在宮裡的生活自然不好過,所以歸仁縣主的墓誌上隱晦地寫道:「誠周於造次之間」「行滿於危疑之地」。想想李元吉的正妻與小妾竟然只能擠在同一間宮殿裡,而隱太子妃鄭氏所居住的長樂門內歸仁門東就是宮城的最南面,出門便是士兵的重重守衛,再加上歸仁直到19歲才被冊封為縣主,這一切正說明了楊氏這些被幽閉宮中的女眷生存環境之艱難。

  楊氏雖然在貞觀後期得到了唐太宗的臨幸,甚至一度被欲立為皇后,然而事實則是唐太宗自始至終都不曾給過楊氏正式的後宮頭銜。如果楊氏真的如同《新唐書》所言「帝寵之」的話,想來即便唐太宗給不了她皇后的尊位,也絕對給得起一個普通的嬪妃之位,畢竟古人最為重視名分,正所謂是名不正則言不順,無論楊氏能夠獲封哪個等級的後宮嬪妃,都比只能一直背負通姦之名好太多。

  唐太宗的後宮中還有一位楊婕妤,是前魏王府咨議參軍楊恭道的三女兒,楊師道的侄女。楊師道的墓誌銘上稱:「侄以淑德華宗,懷芳淑掖」,指的就是這位侄女。

  另外還有一位在網文中廣為流傳的被唐太宗「霸佔」的弟媳,即巢刺王李元吉的王妃巢王妃楊氏。不過這位楊妃事實上並不屬於唐太宗的後宮,因為巢王妃楊氏自始至終都沒有獲得過唐太宗後宮中的封號,她的頭銜一直都是跟著丈夫李元吉的稱號改變而改變。

  雖然某些網文一口咬定唐太宗發動玄武門之變是為了巢王妃,不過此說法純屬無稽之談。因為綜合史書記載以及李建成之妻鄭氏和李元吉之女歸仁縣主等人的墓誌來看,李建成與李元吉被誅後,東宮由太子李世民入住,李元吉的齊王府則被賞給了功臣尉遲敬德,李建成與李元吉的妻子女兒可以說是無處可去,再加上這些女眷身份敏感,便只能一直幽閉在宮裡,實質上就是軟禁。

  這樣被軟禁在宮裡的生活自然不好過,所以歸仁縣主的墓誌上隱晦地寫道:「誠周於造次之間」「行滿於危疑之地」。想想李元吉的正妻與小妾竟然只能擠在同一間宮殿裡,而隱太子妃鄭氏所居住的長樂門內歸仁門東就是宮城的最南面,出門便是士兵的重重守衛,再加上歸仁直到19歲才被冊封為縣主,這一切正說明了楊氏這些被幽閉宮中的女眷生存環境之艱難。

  楊氏雖然在貞觀後期得到了唐太宗的臨幸,甚至一度被欲立為皇后,然而事實則是唐太宗自始至終都不曾給過楊氏正式的後宮頭銜。如果楊氏真的如同《新唐書》所言「帝寵之」的話,想來即便唐太宗給不了她皇后的尊位,也絕對給得起一個普通的嬪妃之位,畢竟古人最為重視名分,正所謂是名不正則言不順,無論楊氏能夠獲封哪個等級的後宮嬪妃,都比只能一直背負通姦之名好太多。

  何況貞觀十七年時,後宮中的四妃之位是有空缺的。因為齊王李佑謀反、生母陰氏被降為嬪,燕賢妃晉位為德妃,賢妃之位正好空了下來。而根據楊氏之子曹王李明於貞觀二十一年受封的情況來看,唐太宗的這個「老來子」應該就是誕生於十八年前後。然而唐太宗寧可將賢妃封給一個無子無寵的鄭氏,也不曾將有子有寵的楊氏藉機補進四妃之位中,從這樣的情況來看,著實看不出這位楊氏究竟是如何一個「有寵於上」的法子。

  更何況如果楊氏真的有寵到「欲立為後」了,那麼無論是楊氏還是李明,都該有些特殊待遇。比如唐高祖之子韓王李元嘉,他的母親宇文昭儀就是「早有寵於高祖,高祖初即位,便欲立為皇后,固辭不受」,而李元嘉也是因為其母有寵,在唐高祖登基以後所生的那些兒子裡面是最得寵愛的。又比如武惠妃,雖然同樣因為種種原因無法被立為皇后,但唐玄宗特別為她設置了一個「惠妃」的封號,並且「宮中禮秩,一同皇后」。而武惠妃的長子夏悼王因為唐玄宗「鍾愛無比,名之為一」,次子李敏也是「以母惠妃之寵,玄宗特加顧念」,女兒太華公主同樣是「以母愛,禮遇過於諸公主,賜甲第,連於宮禁」。

  同理,若楊氏真的如此受寵,那麼她的兒子李明在唐太宗眼裡也應該是子憑母貴愛屋及烏才對。然而通觀史書,唐太宗除了分封李明承認了這個兒子的合法地位外,對李明並沒有任何的特殊待遇。而且唐太宗雖然分封了李明,卻仍只稱楊氏為巢王妃,並未將其列入後宮中的一員,如此一番舉動,實際上是將楊氏與李明之間的母子關係在禮法上割裂開來了。畢竟一個是唐太宗的兒子,一個是唐太宗的弟媳,在名分上否決了楊氏與李明的母子關係,而楊氏面對親子卻聽不到一聲「母親」,李明面對親母卻不能名正言順地喊一聲「娘」,這又該是何等的悲哀與痛苦!

  至於楊氏和丈夫李元吉的小妾共同撫養的庶女歸仁縣主,竟然一直到貞觀十八年,才以19的「高齡」獲封縣主並得以出嫁,想來楊氏若真的深得唐太宗的寵愛,她的親生兒子和親自撫養的庶女是絕不會受到如此對待的。

  而魏征在反對唐太宗立楊氏為後時,曾將楊氏比作為辰贏,辰贏又是怎樣的人物呢?

  辰贏本為春秋戰國時期秦穆公之女,曾先後嫁給晉懷公和晉文公,所以古人明確將辰贏定性為「既淫且賤之人」。

  魏征敢當著皇帝的面說他寵愛的女人不過是個既淫且賤之人,勇氣固然可嘉,不過更令人吃驚的是,唐太宗居然對魏征的這種說法絲毫沒有生氣,反而是表示默許。而反觀唐太宗的愛子魏王李泰不過是向父親抱怨說大臣們對他不夠尊重,唐太宗就勃然大怒,將大臣召來痛罵一頓,連房玄齡都被嚇得直打哆嗦。如此截然相反的態度,已然昭示了唐太宗對楊氏的寵愛究竟有幾分真心——畢竟唐太宗若當真寵愛楊氏,又為何會在聽到大臣說楊氏不過是個既淫且賤之人時一點都不生氣呢?

  所以唐太宗對巢王妃楊氏的寵愛究竟有幾分真心,楊氏是否真的曾離後位僅一步之遙,相信各位看官也心中有數了。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