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繼位過程大解密:康熙遺詔是如何被宣佈的? | 陽光歷史

 

A-A+

雍正繼位過程大解密:康熙遺詔是如何被宣佈的?

2015年12月28日 歷史謎團 暫無評論 閱讀 2,580 次

  京城九門全部封閉:雍正繼位為何如臨大敵?

  康熙死後,因為儲位問題還是沒有明確的答案,由此引起了一場大混亂。

  在其欽定的《大義覺迷錄》裡,雍正是這樣描述整個過程的:「十三日,皇考召朕於齋所。朕未至暢春園之先,皇考命誠親王允祉、淳親王允佑、阿其那(即八阿哥允祀)、塞思黑(九阿哥允禟)、允、公允裪、怡親王胤祥、原任理藩院尚書隆科多至御榻前,諭曰:『皇四子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即皇帝位。』是時,惟恆親王允褀以冬至命往東陵行禮,未在京師。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貝勒允禑、貝子允禕,俱在寢宮外祗候。及朕馳至問安,皇考告以症候日增之故,朕含淚勸慰。其夜戌刻,龍馭上賓。朕哀慟號呼,實不欲生,隆科多乃述皇考遺詔。朕聞之驚慟,昏僕於地。誠親王等向朕叩首,勸朕節哀。朕始強起辦理大事。」

  《清世宗實錄》和《東華錄》也記載了這一過程,和《大義覺迷錄》裡所說的大體相同,只是《清世宗實錄》中特別提到,雍正曾經進康熙的寢宮問安,「進見五次」。考慮到《清世宗實錄》和《東華錄》的修撰時間比《大義覺迷錄》要晚很多,而《大義覺迷錄》系雍正欽定版本,因此基本可以認定,這兩本書是以《大義覺迷錄》作為範本的。

  對於雍正在《大義覺迷錄》裡的自述,頗值得仔細研究一番。從時間上來看,據雍正自己說,他到達暢春園之前,康熙已經把那些成年的阿哥全部召集到寢宮,其中包括三阿哥胤祉、七阿哥胤佑、八阿哥胤祀、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而相對年輕的阿哥如十五阿哥胤禑、十六阿哥胤祿、十七阿哥胤禮和二十阿哥胤禕則是在寢宮外等候,他們並不知道裡面發生的事情。

  其中有一點很值得懷疑,那就是雍正說在他還沒有到達之前,康熙已經宣佈諭旨:「皇四子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即皇帝位。」也就是說,在雍正到來之前,那些皇子已經知道了皇位繼承人的結果。

  雍正接著說自己「馳至問安」,「皇考告以症候日增之故,朕含淚勸慰。其夜戌刻,龍馭上賓」,正當他「哀慟號呼,實不欲生」時,隆科多在諸皇子面前向他宣佈康熙的遺詔,他「聞之驚慟,昏僕於地」,三阿哥胤祉等向他叩首,勸其節哀,他這才「強起辦理大事」。

  這段描述頗具戲劇性,雖然讀起來非常生動,但似乎也有紕漏。雍正當時的反應,什麼「哀慟號呼,實不欲生」,「聞之驚慟,昏僕於地」,不免有些誇大其辭,不過也無妨大局,不必細究,主要問題出在時間順序上。雍正是在十三日上午九點或十點的樣子到達暢春園進見康熙的,一直到晚上八九點鐘的樣子,康熙才撒手人寰,期間約有十二個小時。如果康熙真的在雍正到來之前已經宣佈了有關繼位的遺詔,那其他阿哥是如何反應?以雍正的能力,又怎能不從其他阿哥的表情上看出點端倪?何況,如此重大的消息,雍正不太可能要等到康熙死後,也就是離第一次宣佈遺詔近十二個小時之後,才從隆科多的嘴中得知。畢竟雍正到達康熙寢宮後,在康熙的御塌之前呆的時間不算短,為何康熙不當眾再宣佈一次呢?

  另一個問題值得關注,那就是其他落選皇子們的情緒變化。如果遺詔真的是在雍正到達之前宣佈的話,那些阿哥們斷然不可能如此平靜。在《大義覺迷錄》裡,雍正也曾指責九阿哥胤禟在隆科多宣佈遺詔後,「突至雍正面前,箕踞而坐」(大意是叉開腿,大剌剌地對面坐著),並且還對雍正這位新君怒目而視,表現得極為的傲慢無禮;而原本繼位呼聲很高的八阿哥胤祀則佯為悲痛之狀,即時走出,獨到院外依柱凝思,看似平靜,其實心中憤懣,激憤異常,周圍發生了什麼,他理都不理。至於其他皇子的反應,也是不一而足,或驚訝或憤怒,或茫然或恐懼,人生百態,盡在此刻。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懷疑雍正關於遺詔宣佈時間地說法了。倘若真是在雍正到暢春園之前公佈過一次,其他阿哥斷然不會有如此驚詫的反應。從邏輯上來說,總不可能康熙剛死,那些做兒子的連一點悲哀的表示都沒有,卻對新君雍正大光其火罷?另外,據說在大內值班的十七阿哥胤禮碰到隆科多並得知此消息後,竟然嚇得班也不上,飛也似的逃回家去了。

  由此或可推測,在《大義覺迷錄》關於繼位過程的描述上,雍正很可能有弄虛作假的成份。換句話說,隆科多宣佈的遺詔可能是真實的,但不應該是在康熙死前宣佈,更不可能在雍正到達暢春園之前,除非康熙當時覺得自己馬上就要死了。

  其中有一點很值得懷疑,那就是雍正說在他還沒有到達之前,康熙已經宣佈諭旨:「皇四子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即皇帝位。」也就是說,在雍正到來之前,那些皇子已經知道了皇位繼承人的結果。

  雍正接著說自己「馳至問安」,「皇考告以症候日增之故,朕含淚勸慰。其夜戌刻,龍馭上賓」,正當他「哀慟號呼,實不欲生」時,隆科多在諸皇子面前向他宣佈康熙的遺詔,他「聞之驚慟,昏僕於地」,三阿哥胤祉等向他叩首,勸其節哀,他這才「強起辦理大事」。

  這段描述頗具戲劇性,雖然讀起來非常生動,但似乎也有紕漏。雍正當時的反應,什麼「哀慟號呼,實不欲生」,「聞之驚慟,昏僕於地」,不免有些誇大其辭,不過也無妨大局,不必細究,主要問題出在時間順序上。雍正是在十三日上午九點或十點的樣子到達暢春園進見康熙的,一直到晚上八九點鐘的樣子,康熙才撒手人寰,期間約有十二個小時。如果康熙真的在雍正到來之前已經宣佈了有關繼位的遺詔,那其他阿哥是如何反應?以雍正的能力,又怎能不從其他阿哥的表情上看出點端倪?何況,如此重大的消息,雍正不太可能要等到康熙死後,也就是離第一次宣佈遺詔近十二個小時之後,才從隆科多的嘴中得知。畢竟雍正到達康熙寢宮後,在康熙的御塌之前呆的時間不算短,為何康熙不當眾再宣佈一次呢?

  另一個問題值得關注,那就是其他落選皇子們的情緒變化。如果遺詔真的是在雍正到達之前宣佈的話,那些阿哥們斷然不可能如此平靜。在《大義覺迷錄》裡,雍正也曾指責九阿哥胤禟在隆科多宣佈遺詔後,「突至雍正面前,箕踞而坐」(大意是叉開腿,大剌剌地對面坐著),並且還對雍正這位新君怒目而視,表現得極為的傲慢無禮;而原本繼位呼聲很高的八阿哥胤祀則佯為悲痛之狀,即時走出,獨到院外依柱凝思,看似平靜,其實心中憤懣,激憤異常,周圍發生了什麼,他理都不理。至於其他皇子的反應,也是不一而足,或驚訝或憤怒,或茫然或恐懼,人生百態,盡在此刻。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懷疑雍正關於遺詔宣佈時間地說法了。倘若真是在雍正到暢春園之前公佈過一次,其他阿哥斷然不會有如此驚詫的反應。從邏輯上來說,總不可能康熙剛死,那些做兒子的連一點悲哀的表示都沒有,卻對新君雍正大光其火罷?另外,據說在大內值班的十七阿哥胤禮碰到隆科多並得知此消息後,竟然嚇得班也不上,飛也似的逃回家去了。

  由此或可推測,在《大義覺迷錄》關於繼位過程的描述上,雍正很可能有弄虛作假的成份。換句話說,隆科多宣佈的遺詔可能是真實的,但不應該是在康熙死前宣佈,更不可能在雍正到達暢春園之前,除非康熙當時覺得自己馬上就要死了。

  從各種徵兆來看,康熙是希望在自己死後宣佈遺詔的,而這也符合他對儲位問題的一貫做法。康熙晚年之所以遲遲不肯立儲,就是不想看到這個事情明朗化之後,導致家庭破裂、兄弟反目,而這是一個老年人最不願意看到的。因此,康熙生前不願意去面對這個問題,他寧可選擇在他死後再宣佈遺詔。不然,康熙完全可以在雍正來自己的寢宮之後再當眾宣佈一次,這樣的話,也就不會有那麼多離奇的傳聞了。

  從各種跡象來看,雍正的描述大部分是事實,只不過對部分事實做了一個有意的錯位。前面的分析或許可以推斷,隆科多宣佈的確實是康熙的遺詔,即「皇四子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即皇帝位」,但雍正有意將時間提前到他沒有到達暢春園之前,也就是說,遺詔被宣佈了兩次,但這並不符合常理。

  雍正之所以要這樣說,主要目的是為證明自己的繼位是合法而且名正言順的,因為第一次雍正雖然沒有到場,卻是康熙宣佈的。由此,雍正證明了自己繼位的合法性,也證明了自己在其中沒有搞什麼陰謀詭計,以封住天下人的嘴。

  按下康熙死時的情況不提,再說雍正後面的情況。因為事起突然,雍正在被宣佈為皇位繼承人後,便立即著手處理康熙的後事。在康熙駕崩後,雍正在眾兄弟的協助下,給康熙換上壽衣,在當天夜裡即用鑾輿將遺體運回了大內乾清宮。為免消息擴散,雍正命和往常康熙出行一樣運送,暫不舉哀。

  在運送康熙遺體的同時,雍正則在隆科多的保護下,提前返回了皇宮,以準備處理康熙遺體等相關事宜。次日(十四日),雍正任命馬齊、隆科多、八阿哥胤祀和十三阿哥胤祥為總理事務大臣,並封胤祀和胤祥為親王,同時召十四阿哥胤禵回京奔喪。另外,雍正命封閉京城九門,隆科多親守朝闕,沒有雍正的允許,「諸王非傳令旨不得入大內」。這種封閉狀態,一直要延續到二十日舉行登基儀式。

  雍正之所以要採取這種非常措施,估計也是為防範其他阿哥會有異動而不得已為之。也許,隆科多封閉京城九門的舉動確實起了作用,因為封門之後,城內的人無法和外界聯繫,那些阿哥們即使想搞出點事來,恐怕也是無能為力。

  十六日,雍正將「諭令胤禛繼位登極」的遺詔對大臣們公佈。宣佈之時,百官俱縞素,行三跪九叩禮後跪聽先皇詔書。宣詔完畢後,百官先起立默哀,隨後對雍正行三跪九叩禮。由此,禮部將康熙遺詔通報全國,令天下人得知。

  十九日,雍正命禮部官員前往天壇、太廟和社稷壇告祭後,京城城門提前解禁。

  按下康熙死時的情況不提,再說雍正後面的情況。因為事起突然,雍正在被宣佈為皇位繼承人後,便立即著手處理康熙的後事。在康熙駕崩後,雍正在眾兄弟的協助下,給康熙換上壽衣,在當天夜裡即用鑾輿將遺體運回了大內乾清宮。為免消息擴散,雍正命和往常康熙出行一樣運送,暫不舉哀。

  在運送康熙遺體的同時,雍正則在隆科多的保護下,提前返回了皇宮,以準備處理康熙遺體等相關事宜。次日(十四日),雍正任命馬齊、隆科多、八阿哥胤祀和十三阿哥胤祥為總理事務大臣,並封胤祀和胤祥為親王,同時召十四阿哥胤禵回京奔喪。另外,雍正命封閉京城九門,隆科多親守朝闕,沒有雍正的允許,「諸王非傳令旨不得入大內」。這種封閉狀態,一直要延續到二十日舉行登基儀式。

  雍正之所以要採取這種非常措施,估計也是為防範其他阿哥會有異動而不得已為之。也許,隆科多封閉京城九門的舉動確實起了作用,因為封門之後,城內的人無法和外界聯繫,那些阿哥們即使想搞出點事來,恐怕也是無能為力。

  十六日,雍正將「諭令胤禛繼位登極」的遺詔對大臣們公佈。宣佈之時,百官俱縞素,行三跪九叩禮後跪聽先皇詔書。宣詔完畢後,百官先起立默哀,隨後對雍正行三跪九叩禮。由此,禮部將康熙遺詔通報全國,令天下人得知。

  十九日,雍正命禮部官員前往天壇、太廟和社稷壇告祭後,京城城門提前解禁。

  二十日,雍正前往太和殿行登基典禮,接受百官的朝賀,因為康熙剛死,免大臣上賀表。隨後,雍正又頒布即位詔書,宣佈繼承康熙的遺志,並公佈了「恩旨三十條」,改年號為「雍正」,按慣例,次年開始紀年。

  十二月初三,康熙的梓宮被移到景山壽皇殿暫時安放,並繼續舉哀。六天後,即康熙去世二十七天,雍正釋孝服,搬進養心殿,正式開始了他的皇帝生涯。

  次年(雍正元年,1723年)四月,雍正親自扶康熙的靈柩至遵化東陵,將之安放享堂。當年九月,雍正再次來到遵化,將靈柩放入地宮,完成了康熙的整個葬禮。

  雍正即位的整個過程,並沒有出現康熙擔心的「束甲相爭」的事情,一路過來倒是十分平靜,讓駐京的朝鮮使節頗有些意外。朝鮮人對康熙死後的局勢不抱樂觀,他們在第一次廢太子時就認為「彼國不預建太子,似必有五公子爭立之事」,「康熙死後,兵亂可翹足而待」。但是,康熙駕崩後,並沒有出現朝鮮人預測的事件。

  和《清世宗實錄》等清朝官書記載不同的是,《朝鮮李朝實錄》裡提到大學士馬齊領受遺命的事情。在《清世宗實錄》和《大義覺迷錄》裡都只是提到隆科多領受康熙遺命,並沒有馬齊。但從雍正後來任命馬齊為四大總理事務大臣之一時,似乎也應出於康熙的安排。

  第一次廢太子後,康熙讓大臣們公推儲位候選人,馬齊當時力挺八阿哥胤祀,其地位相當於「八王黨」領袖。如果沒有康熙的旨意,雍正斷不會提名馬齊做總理事務大臣。這裡要插一句的是,馬齊因為公推儲位候選人的事件被康熙打了一頓後被革職退養,但在康熙末年佟國維去世後,因滿人大臣中缺乏與漢臣對抗的威望之臣,於是康熙讓馬齊復出並出任武英殿大學士兼內務府總管,以維持滿漢大臣間的平衡。

  康熙既然不打算把遺詔直接公開給諸皇子的話,他必然要找在朝廷中能夠掌控政局、又是自己所信賴的親近大臣。以馬齊的職位、威望及其與康熙的特殊關係,由他來領受遺命是完全夠格而且合理的。不過,馬齊之前是支持八阿哥胤祀的,至於他是改變了主意還是忠實執行了康熙的遺詔,目前不得而知。事實上,如果馬齊忠實執行了康熙遺命的話,這倒反過來證明了胤禛繼位的合法性。

  和馬齊情況類似的是步軍統領兼理藩院尚書隆科多,他和他的家族(佟國維、鄂倫岱等)開始也是支持八阿哥胤祀的,在康熙末年因為胤祀屢被打壓,後來似乎變得中立。但要說他投入了胤禛的陣營,似乎也沒有確鑿的證據。這樣的話,也只能姑且推論康熙的威信使得隆科多(也許還有馬齊)忠實的執行了遺詔,胤禛由此順利繼位。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隆科多其實是雍正繼位的關鍵所在。當時隆科多掌握了京城的衛戍部隊,整個京城都在他的控制之下,沒有他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可能進出京城。當時隆科多忠實的執行了雍正的命令,封閉京城九門,維護了康熙死後的秩序並防止了任何可能的政變企圖。要沒有隆科多的支持,雍正的繼位是不可想像的。

  正因為如此,才會有很多人懷疑雍正在康熙死前,已經拉攏了隆科多等人。他們認為,之所以沒有找到馬齊、隆科多加入胤禛集團的證據,主要是雍正後來任命馬齊、張廷玉等人修撰前朝實錄時,已經將不利於雍正的材料都刪除乾淨。

  這種說法也不無道理,至少有一點值得懷疑,那就是對比順治、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的實錄時,康熙朝的記載似乎明顯偏少。順治時期的實錄是每年八卷,雍正時期是十卷,乾隆時期是二十五卷,而事件發生最多的康熙朝,卻每年只有五卷,這就不得不讓人生疑了。更奇怪的是,不但馬齊家族備受榮恩,連修書的張廷玉也頗受殊榮,乾隆即位時便寫下詔書保證他死後配享太廟,而在整個清代,漢大臣裡只有張廷玉有此待遇。所以說,歷史上的很多事情其實說不清,也許真相早已經被湮滅在那些被銷毀的材料當中,後人根據前代留下的史書尋找真相,也許正被修書人有意無意的引到其他的歧途。

  節選自《奪位戰爭:康熙和他的兒子們》(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出版,作者:金滿樓,「康雍乾」帝王系列第一本)

  和《清世宗實錄》等清朝官書記載不同的是,《朝鮮李朝實錄》裡提到大學士馬齊領受遺命的事情。在《清世宗實錄》和《大義覺迷錄》裡都只是提到隆科多領受康熙遺命,並沒有馬齊。但從雍正後來任命馬齊為四大總理事務大臣之一時,似乎也應出於康熙的安排。

  第一次廢太子後,康熙讓大臣們公推儲位候選人,馬齊當時力挺八阿哥胤祀,其地位相當於「八王黨」領袖。如果沒有康熙的旨意,雍正斷不會提名馬齊做總理事務大臣。這裡要插一句的是,馬齊因為公推儲位候選人的事件被康熙打了一頓後被革職退養,但在康熙末年佟國維去世後,因滿人大臣中缺乏與漢臣對抗的威望之臣,於是康熙讓馬齊復出並出任武英殿大學士兼內務府總管,以維持滿漢大臣間的平衡。

  康熙既然不打算把遺詔直接公開給諸皇子的話,他必然要找在朝廷中能夠掌控政局、又是自己所信賴的親近大臣。以馬齊的職位、威望及其與康熙的特殊關係,由他來領受遺命是完全夠格而且合理的。不過,馬齊之前是支持八阿哥胤祀的,至於他是改變了主意還是忠實執行了康熙的遺詔,目前不得而知。事實上,如果馬齊忠實執行了康熙遺命的話,這倒反過來證明了胤禛繼位的合法性。

  和馬齊情況類似的是步軍統領兼理藩院尚書隆科多,他和他的家族(佟國維、鄂倫岱等)開始也是支持八阿哥胤祀的,在康熙末年因為胤祀屢被打壓,後來似乎變得中立。但要說他投入了胤禛的陣營,似乎也沒有確鑿的證據。這樣的話,也只能姑且推論康熙的威信使得隆科多(也許還有馬齊)忠實的執行了遺詔,胤禛由此順利繼位。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隆科多其實是雍正繼位的關鍵所在。當時隆科多掌握了京城的衛戍部隊,整個京城都在他的控制之下,沒有他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可能進出京城。當時隆科多忠實的執行了雍正的命令,封閉京城九門,維護了康熙死後的秩序並防止了任何可能的政變企圖。要沒有隆科多的支持,雍正的繼位是不可想像的。

  正因為如此,才會有很多人懷疑雍正在康熙死前,已經拉攏了隆科多等人。他們認為,之所以沒有找到馬齊、隆科多加入胤禛集團的證據,主要是雍正後來任命馬齊、張廷玉等人修撰前朝實錄時,已經將不利於雍正的材料都刪除乾淨。

  這種說法也不無道理,至少有一點值得懷疑,那就是對比順治、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的實錄時,康熙朝的記載似乎明顯偏少。順治時期的實錄是每年八卷,雍正時期是十卷,乾隆時期是二十五卷,而事件發生最多的康熙朝,卻每年只有五卷,這就不得不讓人生疑了。更奇怪的是,不但馬齊家族備受榮恩,連修書的張廷玉也頗受殊榮,乾隆即位時便寫下詔書保證他死後配享太廟,而在整個清代,漢大臣裡只有張廷玉有此待遇。所以說,歷史上的很多事情其實說不清,也許真相早已經被湮滅在那些被銷毀的材料當中,後人根據前代留下的史書尋找真相,也許正被修書人有意無意的引到其他的歧途。

  節選自《奪位戰爭:康熙和他的兒子們》(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出版,作者:金滿樓,「康雍乾」帝王系列第一本)

     相關閱讀:雍正皇帝一生的十大極品嗜好:酗酒化妝玩女人

  雍正皇帝一生有哪些特殊的嗜好?關於雍正的嗜好,有說:「雍正帝勤於政務,很少出巡遊樂,但是閒暇之餘,他對聲色犬馬也頗感興趣,並且玩得想當在行。

  他在即位後,對於聲色犬馬並非無動於衷,而且對彫蟲玩物,西洋奇巧都深有所好。對於中國上層社會傳統的玩意,如吸鼻煙,香袋,盆景,養寵物狗等,他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雍正這個皇帝有很鮮明的性格特徵和嗜好。通過對雍正帝生活、情趣、飲食習慣等研究,一個活靈活現且男人本性十足的雍正帝呈現在我們面前:

  一、戴眼鏡。

  據資料介紹,眼鏡最早出現於1289年的義大利翡冷翠,是歐洲人的一項重要發明。雍正帝很喜歡西洋眼鏡,倒不是雍正帝附庸風雅,確實是他已經眼花了,需要眼鏡的幫助。不僅如此,雍正帝還把眼鏡發放給潑灰處的工匠,作為一種實用的福利待遇。

  清宮史料中有披露,康熙皇帝在得到兩廣總督進獻的水晶眼鏡後,試戴感覺不錯,便賜給了兒子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雍正皇帝年輕時視力就不好,自己說是戴了父皇御賜的眼鏡才變得「精明」,批閱奏章的效率大大提高。雍正帝配戴的眼鏡全由內務府造辦處製作,造辦處檔案詳細記錄了雍正關於製作眼鏡的不少旨意,如「將水晶、茶晶、墨晶、玻璃眼鏡,每樣多做幾副,俱要上好的」;「照朕用的眼鏡,再做10副」。據不完全統計,造辦處為雍正帝專門製作的各式眼鏡達35副之多。雍正帝把這些眼鏡隨處安放,每到一地,隨手可取。因眼鏡有如此好處,雍正也將眼鏡作為賞賜之物,甚至用於勞動保護,指示造辦處專門製作玻璃平光眼罩給建造房屋的潑灰工匠用於保護眼睛。其實清朝後面的皇帝都有帶眼鏡和把玩各種眼鏡的習慣。只有末代皇帝溥儀留下過帶眼鏡的照片而已。

  雍正帝登基時45歲,但視力已經相當差了。為提高辦公理政效率,他敢於面對現實,不去考慮皇帝的尊嚴,對眼鏡這一奇巧之物大膽地接受和使用。據宮中檔案記載,雍正帝所佩戴的眼鏡多種多樣。在雍正帝經常起居的大內與圓明園的宮殿,甚至在他的鑾轎中,都放有專門的御用眼鏡。

據宮中檔案記載,雍正帝所佩戴的眼鏡多種多樣

 

  雍正帝佩戴的眼鏡,都是由內務府造辦處奉命專門製作的。造辦處檔案詳細記錄了這一情況。雍正元年(1723年)十月初二日,郎中保德奉旨:「按12個時辰,做近視眼鏡2副。再,哪個時辰看得多的,重做6副。」十月二十日,郎中保德又奉怡親王允祥傳諭:「將水晶、茶晶、墨晶、玻璃眼鏡,每樣多做幾副,俱要上好的。」『1』十月初五日,,這批眼鏡做好,由郎中保德進呈御前。。雍正二年(1724年)十一月初十日,奏事太監劉玉傳旨:「照朕用的眼鏡,再做10副。」『2』這類旨令接連不斷。雍正七年(1729年)六月十四日,首領太監王輔臣又傳旨:圓明園的四宜堂如意床上安眼鏡一副。造辦處立即將早先做好的一副備用的茶晶眼鏡交太監劉進義拿去。同年十月二十五日,太監張玉柱給造辦處送去一副西洋人戴進賢進呈的一副眼鏡,傳旨:著照朕戴的眼鏡式樣裝修,再將盒內西洋字白紙簽著西洋人認看。造辦處官員拿著這張寫有西洋文的字條找到西洋畫師郎世寧,認出是「70歲」等字。原來,在當時是用年齡來表示老花鏡的度數。這年雍正帝51歲,已用上「70歲」的花鏡,看來他的視力的確不太好。這副西洋鏡,經造辦處精心改裝,又換成玳瑁圈銀捏子皮盒,於十二月初二日,由太監李久明去轉交雍正帝。自雍正元年到雍正七年,據不完全統計,造辦處為雍正帝專門製作的各式眼鏡多達35副之多。雍正帝把這些眼鏡隨處安放,每到一地,隨手可取。這也是他作為封建帝王的一種奢侈了。

雍正帝是最喜歡化裝——歷史上真實全面的雍正帝畫像

  二、化裝。

  在清朝的皇帝中,雍正帝是最喜歡化裝的了。他有好多化裝的圖像傳世,比如穿道裝的、穿洋裝的、穿漢裝的等。這幾種化裝圖中,穿洋裝的圖像很吸引人:頭戴假髮套,身穿氅衣,項系圍巾,很像路易十四時代的法國君主。漢裝像則是多種多樣,有犁耕的,有看書的,有射鳥的,有撫琴的,等等。

  從保留至今的許多雍正帝畫像中都能看出來,雍正和慈禧有著相同的愛好,那就是他們都非常喜歡化裝。雍正主要是愛身著漢服扮演鄉里林間的隱士,還戴著假髮表演外國人,或者扮演喇嘛。

雍正帝是最喜歡化裝——歷史上真實全面的雍正帝畫像

  二、化裝。

  在清朝的皇帝中,雍正帝是最喜歡化裝的了。他有好多化裝的圖像傳世,比如穿道裝的、穿洋裝的、穿漢裝的等。這幾種化裝圖中,穿洋裝的圖像很吸引人:頭戴假髮套,身穿氅衣,項系圍巾,很像路易十四時代的法國君主。漢裝像則是多種多樣,有犁耕的,有看書的,有射鳥的,有撫琴的,等等。

  從保留至今的許多雍正帝畫像中都能看出來,雍正和慈禧有著相同的愛好,那就是他們都非常喜歡化裝。雍正主要是愛身著漢服扮演鄉里林間的隱士,還戴著假髮表演外國人,或者扮演喇嘛。

  三、酗酒。

  酗酒。曾靜曾說雍正帝有酗酒的毛病。傳說,雍正帝時與隆科多喝到深夜,把酒臨風,來緩解工作壓力。他曾留下這樣的詩句:「對酒吟詩花勸飲,花前得句自推敲。九重三殿誰為友,皓月清風作契交。」有的資料還煞有介事地介紹雍正帝喜歡喝寧夏產的一種羊羔酒,說他曾密旨給年羹堯,要他秘密進貢這種酒。

  雍正平時政務非常繁忙,連外出都沒有時間,他從未像康熙或者乾隆那樣南巡或是北狩。有時候心情鬱悶,自然要略加排遣,從而緩解壓力,也是對自己不能外出遊樂的一種補償吧,雍正喜歡喝寧夏產的一種羊羔酒。

  雍正曾經發密令指示年羹堯:"寧夏出一種羊羔酒,當年有人進過,現在已經有二十年停止不進貢了。朕非常喜歡喝這種酒,宮中現在沒有了,你秘密尋些送進宮來,不用太多,百瓶左右就夠了,喝完了朕再發旨通知你。"

雍正喜歡喝寧夏產的一種羊羔酒

  四、好色。

  曾靜確實指責過雍正帝是好色之徒。近年來,也有專家考證,說雍正帝長期貪圖女色,亂服春藥。更拿出一條朝鮮史料,說:「雍正晚年貪圖女色,病入膏肓,自腰以下不能運用者久矣。」我們考證雍正帝后宮,他一生有后妃25位,並不是最多的。但是,雍正帝后宮的好多妃嬪確實留下了圖像,就有「雍正十二妃」圖傳世,給人留下他很好色的感覺。

  曾靜遂於雍正六年(1728年)派弟子張熙,遊說岳鍾琪兵變造反,並詳述了雍正的十大罪狀,包含了「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懷疑、誅忠、好諛。」岳鍾琪假意讚許,卻騙出兩人口供,暗中將事件上報雍正帝,最後將曾靜、張熙兩人押送到北京,由朝廷處置。

雍正晚年貪圖女色

 

  在朝廷刑部審問下,曾靜表示悔過,並改口頌揚皇帝,寫作《歸仁錄》。雍正帝為了表示寬仁,不但不殺曾、張二人,還敕詔收錄此案的檔案、皇帝旨諭,以及曾靜口供和《歸仁錄》,合成《大義覺迷錄》,以澄清這事件,並要求公家朝廷上下、地方官吏人手一冊,還命曾靜到全國各地巡講,現身說出當朝天子之英明。

  雍正帝駕崩後,乾隆帝立即公開翻案,判決曾靜、張熙二人凌遲處死,《大義覺迷錄》一書亦被禁。

雍正喜歡喝寧夏產的一種羊羔酒

  四、好色。

  曾靜確實指責過雍正帝是好色之徒。近年來,也有專家考證,說雍正帝長期貪圖女色,亂服春藥。更拿出一條朝鮮史料,說:「雍正晚年貪圖女色,病入膏肓,自腰以下不能運用者久矣。」我們考證雍正帝后宮,他一生有后妃25位,並不是最多的。但是,雍正帝后宮的好多妃嬪確實留下了圖像,就有「雍正十二妃」圖傳世,給人留下他很好色的感覺。

  曾靜遂於雍正六年(1728年)派弟子張熙,遊說岳鍾琪兵變造反,並詳述了雍正的十大罪狀,包含了「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懷疑、誅忠、好諛。」岳鍾琪假意讚許,卻騙出兩人口供,暗中將事件上報雍正帝,最後將曾靜、張熙兩人押送到北京,由朝廷處置。

雍正晚年貪圖女色

 

  在朝廷刑部審問下,曾靜表示悔過,並改口頌揚皇帝,寫作《歸仁錄》。雍正帝為了表示寬仁,不但不殺曾、張二人,還敕詔收錄此案的檔案、皇帝旨諭,以及曾靜口供和《歸仁錄》,合成《大義覺迷錄》,以澄清這事件,並要求公家朝廷上下、地方官吏人手一冊,還命曾靜到全國各地巡講,現身說出當朝天子之英明。

  雍正帝駕崩後,乾隆帝立即公開翻案,判決曾靜、張熙二人凌遲處死,《大義覺迷錄》一書亦被禁。

  五、嗜好鼻煙和愛好鼻煙壺。

  雍正皇帝為了國計民生的緣故,極力倡導禁止煙草的種植和吸食,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然而,雍正帝卻與鼻煙和鼻煙壺結下了不解之緣。

  雍正以前的皇帝是不吸煙的,包括鼻煙也不聞。但作為一向標榜「敬無法祖」的雍正帝,正是在倡導禁止煙草的時候,自己卻染上了聞吸鼻煙的嗜好,這似乎是有違祖制的。然而,我們還應客觀地加以分析,由於鼻煙的聞吸這一現象在清代上流社會已成為一種時髦的時尚,作為封建社會的皇帝,染此嗜好,自然是無可非議的事情。

  另據清宮檔案記載,雍正帝不僅嗜好鼻煙還特別的喜玩鼻煙壺,他曾下旨為他燒製鼻煙壺,並親定式樣。我們甚至通過雍正帝對於鼻煙壺製造藝術的要求的挑剔,看得出他還是一位鼻煙壺藝術的鑒賞家呢!如在雍正帝八年(1730)的檔冊中記載:

  十一月二十日,內務府總管海望持出黑地琺琅五彩流雲畫玉兔秋香鼻煙壺一件,奉旨:玉兔不好,其餘照樣燒造。欽此。

雍正帝嗜好鼻煙和愛好鼻煙壺

  同日,內務總管海望持出桃紅地琺琅畫牡丹花卉鼻煙壺一件;上下雲肩與山子不甚好,其餘花樣照樣燒製。欽此。

  從史料記載和雍正其間的鼻煙壺遺存看,在諸多的色彩中,雍正帝對黑色情有獨鍾,那個時期的鼻煙壺多為黑色或黑釉做底,或用黑紅勾勒,形成了一種古樸莊重的獨特風格。

  為了燒造出自己滿意的鼻煙壺,雍正帝不僅多次下旨,還對那些能燒造出自己稱心如意的能工巧匠們給於重賞。據記載,最高的獎賞一次給了畫稿人和燒造者每人白銀各二十兩。這犒賞從榮譽上講是至高無上的,從經濟收益上講亦是相當可觀的,按當時的銀價估算,二十兩白銀可換五百石糧食。

雍正帝嗜好鼻煙和愛好鼻煙壺

  同日,內務總管海望持出桃紅地琺琅畫牡丹花卉鼻煙壺一件;上下雲肩與山子不甚好,其餘花樣照樣燒製。欽此。

  從史料記載和雍正其間的鼻煙壺遺存看,在諸多的色彩中,雍正帝對黑色情有獨鍾,那個時期的鼻煙壺多為黑色或黑釉做底,或用黑紅勾勒,形成了一種古樸莊重的獨特風格。

  為了燒造出自己滿意的鼻煙壺,雍正帝不僅多次下旨,還對那些能燒造出自己稱心如意的能工巧匠們給於重賞。據記載,最高的獎賞一次給了畫稿人和燒造者每人白銀各二十兩。這犒賞從榮譽上講是至高無上的,從經濟收益上講亦是相當可觀的,按當時的銀價估算,二十兩白銀可換五百石糧食。

  六、看八字用人。

  雍正帝很重視人的生辰八字。不管幹什麼事情,他都要根據生辰八字算一算。包括年羹堯和他見面等很簡單的事情,他都要批八字,看一看是否合宜。他跟鄂爾泰要八字,理由就是鄂爾泰身體虛弱,要找人給他看看壽數,以便及早預防。

  清朝雍正皇帝是一位迷信的君主,不僅喜聞祥瑞之事,任人用事也常以生辰八字為考量。即便如此,他並未因而誤國,迷而不全然相信,反而是他駕馭群臣、統治民心的另一種政治管理方式。

  雍正皇帝一度很信任的武將岳鍾琪,在可信的奏摺史料中曾留下一些有關皇帝迷信八字的紀錄。

  雍正六年他正在主持西部邊疆兵務時,皇帝要他將有關重要將官的「年甲查奏」。岳鍾琪乃在同年四月十五日的奏摺中將個人生辰八字開列如下:

  一、提臣馮允中,現年六十歲,五月廿九日申時,系己酉庚午辛酉丙申。

  二、鎮臣袁繼蔭,現年五十六歲,十二月初六日申時,系癸丑乙丑辛丑丙申。

  三、鎮臣張元佐,現年四十六歲,二月初七日卯時,系癸亥甲寅己卯丁卯。

雍正帝很重視人的生辰八字

  另外還有:「鎮臣紀成斌前在京城陛見,已蒙皇上面詢,無庸再開。其副將王剛年甲,俟開送至日,另行具奏。」雍正對於他的這份八字報告批了:「八字錄留中矣!」

  同月廿九日,岳鍾琪又補報王剛的生辰八字是:「現年四十六歲,四月十六日子時生,系癸亥丁巳戊子壬子。恭請皇帝睿鑒。」雍正看了岳鍾琪的這份奏摺,隨即按命理給這些武將做了如下的評語:「王剛八字想來是好的。馮允中看過,甚不相宜,運似已過,只可平守。袁繼蔭亦甚不宜,恐防壽云云。張元佐上好正旺之運,諸凡協吉。參將王廷瑞、遊擊陳弼,此二人命運甚旺好;若有行動,此二人可派入。今既數人不宜用,卿可再籌量數人,即將八字一併問來密奏。所擬將官中要用人員,不妨亦將八字送來看看。命運之理雖微,然亦不可全不信。」

  由此可見:雍正皇帝的用人與調兵遣將都是參考生辰八字處理的。同樣的,在岳鍾琪部下馬龍失察而想授補趙顯忠為靖遠協副將時,雍正也是從八字著手來作出指示,他說:「馬龍部引新例未至,於調用若無應得之罪,亦不至於特旨降調也。趙顯忠可另候缺題補,將伊八字寫來朕覽。趙顯忠光景是一出格好的,鄂爾泰深惜他,請留滇省,王未允。王剛八字已看過,命甚好,運正旺,諸往協吉,命中一派忠直之氣,將來可至提督之命;但恐壽不能高,非言目前,乃望六之時說話。朕不知看命,看他光景想來自然好的,果應朕言矣!看諸人命,朕再不露一些好惡,令其仰合也。」

  根據以上史料的記載,我們可以相信雍正當年確實是非常重視大臣八字的。他認為八字可以看出人的流年運氣,八字也可以說明人的能力與壽命。他幾乎是「依命用人」的,也可以說在很多場合他是按八字辦事的,依八字作臣工升轉補授參考的。

雍正帝很重視人的生辰八字

  另外還有:「鎮臣紀成斌前在京城陛見,已蒙皇上面詢,無庸再開。其副將王剛年甲,俟開送至日,另行具奏。」雍正對於他的這份八字報告批了:「八字錄留中矣!」

  同月廿九日,岳鍾琪又補報王剛的生辰八字是:「現年四十六歲,四月十六日子時生,系癸亥丁巳戊子壬子。恭請皇帝睿鑒。」雍正看了岳鍾琪的這份奏摺,隨即按命理給這些武將做了如下的評語:「王剛八字想來是好的。馮允中看過,甚不相宜,運似已過,只可平守。袁繼蔭亦甚不宜,恐防壽云云。張元佐上好正旺之運,諸凡協吉。參將王廷瑞、遊擊陳弼,此二人命運甚旺好;若有行動,此二人可派入。今既數人不宜用,卿可再籌量數人,即將八字一併問來密奏。所擬將官中要用人員,不妨亦將八字送來看看。命運之理雖微,然亦不可全不信。」

  由此可見:雍正皇帝的用人與調兵遣將都是參考生辰八字處理的。同樣的,在岳鍾琪部下馬龍失察而想授補趙顯忠為靖遠協副將時,雍正也是從八字著手來作出指示,他說:「馬龍部引新例未至,於調用若無應得之罪,亦不至於特旨降調也。趙顯忠可另候缺題補,將伊八字寫來朕覽。趙顯忠光景是一出格好的,鄂爾泰深惜他,請留滇省,王未允。王剛八字已看過,命甚好,運正旺,諸往協吉,命中一派忠直之氣,將來可至提督之命;但恐壽不能高,非言目前,乃望六之時說話。朕不知看命,看他光景想來自然好的,果應朕言矣!看諸人命,朕再不露一些好惡,令其仰合也。」

  根據以上史料的記載,我們可以相信雍正當年確實是非常重視大臣八字的。他認為八字可以看出人的流年運氣,八字也可以說明人的能力與壽命。他幾乎是「依命用人」的,也可以說在很多場合他是按八字辦事的,依八字作臣工升轉補授參考的。

  七、雍正常加夜班。

  雍正帝很勤政,常常在深夜批奏折。如果我們翻看雍正朝的朱批,就會看到很多雍正夜間辦公的記錄,比如「日間刻無寧晷,時夜漏下二鼓,燈下隨筆所書」;再如「燈下批寫,字跡可笑之極」;等等。從這點可以看出,雍正帝在位期間,朝乾夕惕,兢兢業業,很少休息,十分勤政。

  有記載,雍正「辦事自朝至夜,刻無停息」,天下政務「無分鉅細,務期綜理詳明」,親筆撰寫的朱批諭旨動輒萬言。

  雍正處理朝政自早至晚沒有停息。大體上是白天同臣下接觸,議決和實施政事,晚上批覽奏章。即使吃飯和休息的時候也是「孜孜以勤慎自勉」,不敢貪圖輕鬆安逸。年年如此,寒暑無間。雍正因為早年夏天中過暑,形成畏暑的心理,簡直到了畏暑為虎的地步。雍正六年夏,酷熱之時剛要休息,但一想到前賢的箴言,帝王的職責就不敢浪費一點光陰,又勉勵警戒矯盈,去努力從事政務,可以說他朝夕戒懼,不敢有一絲怠惰。

  晚間,也是雍正緊張的時刻,批覽奏折常常到深夜,搞得精疲力竭。可以從一下朱批中看出:

雍正帝很勤政,常常在深夜批奏折

  1:日間刻無安寧,時夜漏下二鼓,燈下隨筆所書。

  2:批趙弘恩折:燈下所批,字畫潦草,汝其詳加審視。(雍正七年十一月初七日批)

  3:批鄂爾泰折:燈下批寫,字跡可笑之極。

  八、雍正喜黑色。

  對於顏色,雍正帝同其他帝王一樣,喜愛黃色,因為這是皇家的專用顏色。但是,通過查閱史料發現,雍正帝對於黑色情有獨鍾。比如,雍正帝令造辦處製作的鼻煙壺多為黑色或黑釉做底,或用黑紅勾勒。此外,他還命人製作了其他黑色調為主顏色的器物:銅胎黑地琺琅春盛、黑地白梅花四寸磁碟、黑地彩漆盒、黑地五彩流雲琺琅春盛、黑地仗醬色地仗織圓金龍五彩雲蟒袍等。

雍正帝對於黑色情有獨鍾——雍正朝遺存下來的黑地器皿也比比皆是

  雍正與其他帝王一樣喜愛黃色、大紅等顏色,但對黑色格外偏愛,這是清代帝王中的特例。

  他先後傳旨製作了黑地畫琺琅白梅花鼻煙壺、銅胎黑地琺琅春盛、黑地白梅花四寸磁碟、黑地彩漆盒、黑地五彩流雲琺琅春盛、黑地仗醬色地仗織圓金龍五彩雲蟒袍等各類器物。

  雍正朝遺存下來的黑地器皿也比比皆是,諸如黑釉金彩雲龍紋高足杯、黑漆描金百壽字碗等等。

  這種配色興盛於雍正朝,完全取決於雍正的個人愛好,是雍正朝工藝品有別於其他朝代的特色之一。換言之,黑色已成為辨別雍正朝文物的重要參考依據之一。

雍正帝很勤政,常常在深夜批奏折

  1:日間刻無安寧,時夜漏下二鼓,燈下隨筆所書。

  2:批趙弘恩折:燈下所批,字畫潦草,汝其詳加審視。(雍正七年十一月初七日批)

  3:批鄂爾泰折:燈下批寫,字跡可笑之極。

  八、雍正喜黑色。

  對於顏色,雍正帝同其他帝王一樣,喜愛黃色,因為這是皇家的專用顏色。但是,通過查閱史料發現,雍正帝對於黑色情有獨鍾。比如,雍正帝令造辦處製作的鼻煙壺多為黑色或黑釉做底,或用黑紅勾勒。此外,他還命人製作了其他黑色調為主顏色的器物:銅胎黑地琺琅春盛、黑地白梅花四寸磁碟、黑地彩漆盒、黑地五彩流雲琺琅春盛、黑地仗醬色地仗織圓金龍五彩雲蟒袍等。

雍正帝對於黑色情有獨鍾——雍正朝遺存下來的黑地器皿也比比皆是

  雍正與其他帝王一樣喜愛黃色、大紅等顏色,但對黑色格外偏愛,這是清代帝王中的特例。

  他先後傳旨製作了黑地畫琺琅白梅花鼻煙壺、銅胎黑地琺琅春盛、黑地白梅花四寸磁碟、黑地彩漆盒、黑地五彩流雲琺琅春盛、黑地仗醬色地仗織圓金龍五彩雲蟒袍等各類器物。

  雍正朝遺存下來的黑地器皿也比比皆是,諸如黑釉金彩雲龍紋高足杯、黑漆描金百壽字碗等等。

  這種配色興盛於雍正朝,完全取決於雍正的個人愛好,是雍正朝工藝品有別於其他朝代的特色之一。換言之,黑色已成為辨別雍正朝文物的重要參考依據之一。

  九、雍正帝喜玩狗。

  雍正帝勤政之餘,也會通過娛樂活動來緩解壓力。比如,他十分喜歡玩寵物狗,其中他最喜歡的兩條狗叫作「造化狗」、「百福狗」。雍正帝不僅喜歡,還為小狗做一些事情:做狗衣、做狗籠、建狗窩。雍正帝親自參與,細心構思,有時,也會指導他人承做。

  雍正帝非常喜歡玩狗。雍正帝讓太監在宮內養了許多隻狗,常常忙裡偷閒去愛撫它們。這些狗有的聰明機靈,有的憨態可掬,確實給日理萬機的皇帝帶來了不少歡樂。雍正還親自給他們賜名,其中他最喜歡的兩條狗就叫做「造化狗」和「百福狗」,並親自為他的愛犬設計製作服裝。他曾為「造化狗」設計過一種老虎式仿絲面軟裡子的套頭衫,做好後,他又認為套頭衫沒安耳朵,「造化狗」穿上後,耳朵只能窩在衣服裡,非常不舒服,命人在虎式套衫上再加上兩個耳朵。他還為「百福狗」設計過一件麒麟式仿絲面軟裡子的套頭衫,做好後,雍正又不太滿意,命人在麒麟套頭衫上再安上眼睛、舌頭。這樣一來,「百福狗」的眼睛從麒麟眼中露出來,儼然一個活生生的麒麟了。除了仿絲料的狗衣,雍正還多次下令製作了許多虎皮狗衣、豬皮狗衣、豹皮狗衣等,每件狗衣都經過狗試穿後,由他親自認真察看,不容許絲毫馬虎,稍有不妥,就必須返工。比如狗衣上的紐襻兒釘得不牢固,就要重新釘一遍。有的狗衣做了皮托掌,雍正帝認為不好,就要拆去或重新做一個漂亮的換上。

  雍正帝不僅親自定做狗衣,還親自為狗定做狗籠、狗窩、狗墊等各種用具。雍正六年(1728),他曾命人製作了一個精巧細緻的小圓狗籠。狗籠用竹子做架,用一種很講究的藏族手工生產的羊毛織品做罩面。雍正的愛犬住在如此舒適的安樂窩裡,真可稱得上是「百福」和「造化」了。

雍正愛犬圖

  十、愛書法。

  其實,琴棋書畫是清代皇家皇子公主的必修課程,宗室中的大部分人都會。但是,精通者未必多。雍正帝的書法在諸皇子中堪稱佼佼者,康熙帝很欣賞,命他每年書寫扇面100餘幅。所以,在康熙帝景陵大碑樓建成後,雍正帝親自書碑文,並親自書寫了景陵的碑匾,流傳至今。

  雍正是位奇特的帝王,出色之才華、剛強之性格、傳奇般的政治生涯,皆令人感歎。

雍正帝的書法在諸皇子中堪稱佼佼者,康熙帝很欣賞

 

  從「雍親王寶」、「胤真之章」兩方印鑒看,此作完成於身為皇四子的康熙年間。因身份使然,此時雍正尚未過多參與政事,在其賜邸圓明園中自在清閒,耕讀筆墨。從作品內容看,是一國之君必讀的山川地理志,當即《讀史方輿紀要》或《元和郡縣志》中語。書法平和規矩,充分見出一位有志帝王的修為與靜氣。作品墨色烏黑,印鑒清晰,絹本保存完好,彌足珍貴。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