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三國演義中十大地理錯誤:羅貫中是個地理盲 | 陽光歷史

 

A-A+

盤點三國演義中十大地理錯誤:羅貫中是個地理盲

2017年07月16日 演義趣聞 暫無評論 閱讀 349 次

  《三國演義》雖只是一部演義小說,但它卻凝聚了許多深遂的兵法韜略和精妙的戰爭奇謀,曾被眾多名家當作汲取戰爭謀略的軍事典籍反覆研讀,是一部幾乎可與《孫子兵法》相媲美的韜略教程。但很可惜的是由於當時科學技術的落後,羅公在創作《三國演義》時並沒有直觀詳細的地理資料相輔助,出現了許多難以規避的地理硬傷,使得如此精彩紛呈的戰爭史詩只可意會於腦海,卻不可精製於筆端,不可不謂《三國演義》的一大憾事。《三國演義》中千奇百怪的地理錯誤雖與情節無有大傷,但卻對兵法研究造成困難和障礙,同時也十分不利於讀者直觀地理解書中奇謀妙策的具體實施方法和真實實戰效果,故而研究三國地理錯誤是一件十分緊要且十分迫切的任務。這次,小編力求通過對三國地理錯誤的深度剖析解讀,使讀者能夠真切地瞭解三國地圖的本貌,並進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三國計謀的精妙。

  TOP10 周瑜西進攻川

  周瑜欲用「假途滅虢」之計,借取西川而奇襲荊州,沒想到被智高一籌的諸葛亮識破,偷雞不成反蝕把米,不但荊州未能取得反被孔明羞辱於荊州城下。怒氣難平的周瑜決定揮師西進,直取西川,以輝煌的戰果來塞孔明嘲諷之口。結果周瑜「行至巴丘」,又遭遇「劉封、關平二人領軍截住水路」,進退維谷間的周瑜被孔明的書信一激,新仇就恨引得周瑜毒氣攻心,一代將星就此殞落,徒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千古絕衰和「氣狹量窄」「不能容人」的尷尬辱名。

  這段描寫雖言簡意賅,但卻讓先前劍拔弩張的情節稍適舒緩,既做到了情節的張弛有度,同時又保證了與周瑜病故巴丘的史實相一致,羅公在此處用心不可謂不苦。只可惜,羅公傾心於對史料的發揮創作,卻忽略了對地理方位的考證。周瑜大軍從荊州出發一路西行入川,經過「催軍前行」的不斷跋涉,結果不但未能前進半步,反而倒退到了荊州下遊的巴丘,更不可思議地是一路向下遊南退的周瑜水軍竟然還遭到了劉封、關平二人在上遊的阻截。簡直是大違常規,不可思議,難怪周瑜會暴怒而亡呢?

  很顯然羅公在這裡錯誤地將巴丘視為是荊州西面的城市,方才會出現周瑜大軍行至巴丘,遭遇上流劉封、關平二人堵截的怪異事件發生。

  著名指數:6.0

  TOP9 泰山的位置

  曹操初成霸業,便遭遇了滿門被屠的厄運。盛怒下的曹操大開殺戒,立下「但得城池,將城中百姓,盡行屠戮,以雪父仇」軍令,一時間徐州境內血流成河,屍骨遍野。好在呂布趁機奪取了曹操的老窩兗州,陰差陽錯地解了徐州百姓之難。曹操火速從徐州回兵進攻兗州,陳宮向呂布獻計:「此(兗州)去正南一百八十里,泰山路險,可伏精兵萬人在彼。曹兵聞失兗州,必然倍道而進,待其過半,一擊可擒也。」陳宮之謀雖然精妙,但卻犯下了嚴重的地理錯誤,五嶽之首的泰山並不在兗州正南一百八十里處,而是在兗州的東北方向,於泰山道伏兵根本無法阻擊曹操由徐州撤下的軍隊。陳宮此謀完全是南轅北轍的反向阻敵,非但禦敵不能,反而徒耗兵力,讓人可發一笑。

  然而更可笑的是心急如焚、晝夜兼程的曹操,居然放著一馬平川的捷徑不走,反而率軍兜了個大圈子,枉走了數百里路從泰山險道折返回了兗州。

  看來,真正地理盲不是精於計謀的陳宮,也不是梟雄一世的曹操,而是羅公本人。倘若在別處犯地理錯誤也就罷了,在鼎鼎大名的泰山和疑似羅公故鄉的山東地界犯下如此低級的錯誤,真得要懷疑羅公是東原人(山東東平)的說法了。

  著名指數:6.5

  很顯然羅公在這裡錯誤地將巴丘視為是荊州西面的城市,方才會出現周瑜大軍行至巴丘,遭遇上流劉封、關平二人堵截的怪異事件發生。

  著名指數:6.0

  TOP9 泰山的位置

  曹操初成霸業,便遭遇了滿門被屠的厄運。盛怒下的曹操大開殺戒,立下「但得城池,將城中百姓,盡行屠戮,以雪父仇」軍令,一時間徐州境內血流成河,屍骨遍野。好在呂布趁機奪取了曹操的老窩兗州,陰差陽錯地解了徐州百姓之難。曹操火速從徐州回兵進攻兗州,陳宮向呂布獻計:「此(兗州)去正南一百八十里,泰山路險,可伏精兵萬人在彼。曹兵聞失兗州,必然倍道而進,待其過半,一擊可擒也。」陳宮之謀雖然精妙,但卻犯下了嚴重的地理錯誤,五嶽之首的泰山並不在兗州正南一百八十里處,而是在兗州的東北方向,於泰山道伏兵根本無法阻擊曹操由徐州撤下的軍隊。陳宮此謀完全是南轅北轍的反向阻敵,非但禦敵不能,反而徒耗兵力,讓人可發一笑。

  然而更可笑的是心急如焚、晝夜兼程的曹操,居然放著一馬平川的捷徑不走,反而率軍兜了個大圈子,枉走了數百里路從泰山險道折返回了兗州。

  看來,真正地理盲不是精於計謀的陳宮,也不是梟雄一世的曹操,而是羅公本人。倘若在別處犯地理錯誤也就罷了,在鼎鼎大名的泰山和疑似羅公故鄉的山東地界犯下如此低級的錯誤,真得要懷疑羅公是東原人(山東東平)的說法了。

  著名指數:6.5

  TOP8 曹操逃離洛陽

  演義中的曹操頗有當年汪精衛「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豪情與英銳。面對董卓的專橫,漢朝群臣只能無計痛哭,唯有曹操「撫掌大笑」,單槍匹馬深入龍潭虎穴刺殺不可一世的董卓。刺殺失敗之後,曹操急中生智騙過董卓,縱馬揚鞭直撲老家譙郡,準備假詔集諸侯,再謀討逆之計。

  曹操的出逃之路並不順利,東出洛陽才到中牟便被陳宮所擒。假若曹操就此被誅,一代奸雄便將戲劇性地以「漢之忠烈」而蓋棺定論。幸好陳宮感念曹操忠義,決意棄官與曹操同赴譙郡,執意將曹操推向了「亂世奸雄」的深淵。兩人由中牟來到成皋,在這裡發生了鼎鼎大名的冤殺呂伯奢事件,曹操由此發出了永鑄史冊的「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豪言壯語 。

      故事發展可謂是一波三折,險象環生,氛圍營造也可說是驚心動魄,扣人心弦,是《三國演義》中非常經典的段落。然而,細放之地圖,曹操的逃行之路又顯得漏洞百出,難圓其說。譙郡在中牟西南,曹操與陳宮本應快馬加鞭搶在董卓追兵之前逃回老家。

  然而,此時不知是曹操昏了頭,還是陳宮慌了神,兩個《三國演義》中最為聰明絕頂的智勇之人,居然南轅北轍地逃向了洛陽方向的成皋。如此的一番折行,不但令曹操、陳宮空費了許多時日,也讓二人數度置於生死邊緣,是很明顯的一處因為地理方位錯誤而引發的冤枉之行。

  著名指數:7.0

  然而,此時不知是曹操昏了頭,還是陳宮慌了神,兩個《三國演義》中最為聰明絕頂的智勇之人,居然南轅北轍地逃向了洛陽方向的成皋。如此的一番折行,不但令曹操、陳宮空費了許多時日,也讓二人數度置於生死邊緣,是很明顯的一處因為地理方位錯誤而引發的冤枉之行。

  著名指數:7.0

  TOP7 劉備南徵取四郡

  赤壁鏖戰之後,「上無片瓦遮身,下無立錐之地」的劉備終於取得了荊州、南郡、襄陽三地作為龍興的根據之地。 這時的劉備躊躇滿志,急欲一展平生的鴻鵠之志,白眉馬良恰在此時向劉備進諫了南下取四郡的良謀,令劉備龍心大悅。「良曰:『荊襄四面受敵之地,恐不可久守;可令公子劉琦於此養病,招諭舊人以守之,就表奏公子為荊州刺史,以安民心。然後南征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積收錢糧,以為根本。此久遠之計也。』玄德大喜,遂問:『四郡當先取何郡?』良曰:『湘江之西,零陵最近,可先取之;次取武陵。然後湘江之東取桂陽;長沙為後。』」馬良獻策之後,劉備與諸葛亮具體制定了南征的方案,勢如破竹地橫掃了荊州以南的四郡:孔明妙計取零陵,趙雲孤膽得桂陽,張飛暴喝奪武陵,關羽驍勇得長沙。

  整個南征過程經羅公生花妙筆的勾勒,故事跌宕起伏如九曲的黃河,情節扣人心弦似鏗鏘的戰鼓,場場精彩不雷同,處處玄妙有文章,無論何時讀來,都有拍案大呼過癮之感。然而如此精彩紛呈的一部南征史詩,倘若對照地圖細研,卻又稚嫩的毫無可取之處,甚至可以說劉備的南征之策存在先天的致命缺陷,在實戰之中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

  荊州以南,依次為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合理的征伐路線應該是從荊州南下首取離得最近的武陵郡,然後鋒轉東南攻取長沙郡,再以武陵、長沙為依托和後盾,南下攻取桂陽郡,最後向西攻取零陵郡,如此的設計既符合正確的地理方位,也不違背正常的軍事常識。然而,劉備、諸葛亮大軍居然「突破」了武陵、長沙的重重防守,毫無阻礙地「空降」到了地處最南端的零陵,由南向北地實施了所謂的南征。這完全是深入敵後的的大規模空降作戰模式,卻非常不可思議地被神奇軍師諸葛亮在近二千多年前就提前實踐了。

  真不知道劉備大軍是如何突破重圍奇跡地來到零陵城前的,也不知道一生謹小慎微的諸葛軍師是否擔心過糧道置之敵後的嚴重危險?奇跡就這樣在羅公筆下產生,並穿越千年迷霧成為了現代戰爭最為現成的教科書。看來,羅公如此匪夷所思的謀篇佈局並非為當時而考慮,完全是立足千年的時間尺度來設計的。

  著名指數:7.0

  真不知道劉備大軍是如何突破重圍奇跡地來到零陵城前的,也不知道一生謹小慎微的諸葛軍師是否擔心過糧道置之敵後的嚴重危險?奇跡就這樣在羅公筆下產生,並穿越千年迷霧成為了現代戰爭最為現成的教科書。看來,羅公如此匪夷所思的謀篇佈局並非為當時而考慮,完全是立足千年的時間尺度來設計的。

  著名指數:7.0

  TOP6 袁術七路攻呂布

  單看「袁公路大起七軍」之名,毋須細讀其文,便可知袁術當時聲勢之壯。袁術不僅聲威浩大,他七路攻取呂布的佈置也是十分精妙:第一路大將張勳居中從大路逕取徐州;第二路上將橋蕤居左取小沛;第三路上將陳紀居右取沂都;第四路副將雷薄居左取琅琊;第五路副將陳蘭居右取碣石;第六路降將韓暹居左取下邳;第七路降將楊奉居右取浚山。袁術的三路大軍直取呂布的核心要塞下邳、小沛、徐州三地,另外四路分取呂布其它據點,七路直下令呂布四處受敵,首尾難顧,一戰可滅呂布。

  袁術的部署看似精妙無雙,無懈可擊,但若放置地圖卻只是一個根本無法實施的美麗神話。下邳、小沛、徐州三地構成了呂布的戰略防線,袁術要想同時襲擊處於呂布腹地的琅琊、沂都、浚山,必須首先要突破下邳、小沛、徐州防線,或者假道其他諸侯,否則根本無法實施。

  以呂布勇冠天下的威猛和其它諸侯作壁上觀的旁視,袁術攻取琅琊、沂都、浚山的佈置純屬紙上談兵。而攻取碣石的一路更是滑天下之大稽的搞笑之舉,碣石因曹操的「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而聞名天下,坐落於河北秦皇島一帶,遠離徐州一線,且不在呂布控制之下。袁術派陳蘭遠襲碣石,不但與戰局無關,還很有可能引發其它諸侯的介入,只能是徒勞無益的畫蛇添足之舉。

  袁術之才雖比不得曹操、孔明,但也不致低能至斯,唯一的解釋就是著書者羅貫中認為琅琊、沂都、碣石、浚山四個地點就是徐州左右,處在被袁術大軍的直接打擊之下,因此才會出現這樣匪夷所思的局面。

  著名指數:7.5

  袁術之才雖比不得曹操、孔明,但也不致低能至斯,唯一的解釋就是著書者羅貫中認為琅琊、沂都、碣石、浚山四個地點就是徐州左右,處在被袁術大軍的直接打擊之下,因此才會出現這樣匪夷所思的局面。

  著名指數:7.5

  TOP5 董卓逃往長安

  董卓兵敗虎牢關,只得棄洛陽而投長安。洛陽通往長安,直接西行即可,然而董卓竟然背道而馳,逃向了長安的反方向滎陽,並在此上演了阻擊曹操的好戲。董卓逃得瀟灑,曹操追得豪邁,一切看似完美無缺,實則問題叢叢。為了迷惑敵人,做出反方向逃離的假象固然可以,但若一口氣跑出數百里未免就假戲做得太真了。

  特別重要的是,董卓東逃到滎陽時,洛陽、虎牢關、汜水關都已丟失,再向西逃往長安已不可能。此時,根本不需要曹操出兵追擊,董卓便會在十八路諸侯以逸待勞的圍追堵截下全軍覆滅。一生縱橫天下、又有李儒輔佐的董卓斷不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亂局,唯一的解釋就是羅公在此處錯誤地認為滎陽處於洛陽和長安之間,因此才地理大挪移地安排了曹操滎陽戰徐榮的鬧劇。

  著名指數:8.0

  TOP4 撲朔迷離的「荊州城」

  荊州城,因為 「借荊州」、「三氣周瑜」、「截江奪阿斗」、「白衣渡江」、「敗走麥城」等膾炙人口的傳奇故事而成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三國名城。但荊州城究竟是何地,它與南郡、江陵是何關係,羅公在此又犯下了如何的地理錯誤,相信即使是熟讀三國多遍的讀者也未必盡知。荊州是東漢十三州之一,最初只有七郡,劉表任荊州牧時增設章陵郡、襄陽郡兩郡,由此而形成「荊州九郡」(實際地盤並未改變)。所謂的「荊州九郡」是指: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章陵郡、襄陽郡。荊州只是州名,而非具體城市名稱,因此三國中的「荊州城」是指州治所在地。

  演義中的荊州經歷了劉表獨佔、曹劉吳三分、曹吳分治、一統歸晉四個時期,州治所在地在不同時期各不相同,即雖同是「荊州城」之名,但卻未必特指一地。劉備所借「荊州」即南郡,治所在江陵;關羽鎮守的荊州,仍以江陵為駐所。在劉備集團控制下,江陵既是荊州治所,又是南郡治所,也就是說在劉備治下的荊州:荊州城=南郡城=江陵城。很可惜,對「荊州」傾注了無數心血的羅公卻也「大意失荊州」,錯把荊州城、南郡城、江陵城視作不同的城池,由此鬧出了許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滑稽情節。

  比如在三氣周瑜時,周瑜正在江陵城下與守城的趙雲對峙,羅公為突出孔明的神機莫測,安排了「關某從江陵殺來,張飛從姊歸殺來,黃忠從公安殺來,魏延從彝陵小路殺來」的驚心動魄場面,直驚得周瑜「馬上大叫一聲,箭瘡復裂,墜於馬下」,並由此一命嗚呼。

  羅公的謀篇佈局精妙無雙,只可惜因為錯將「荊州城」與「江陵城」當作兩地而鬧出了「關某從江陵殺來」的紕漏,出現了周瑜與趙雲對峙江陵城,而關羽又從江陵城殺出包圍周瑜的匪夷所思場面。

  著名指數:8.5

  羅公的謀篇佈局精妙無雙,只可惜因為錯將「荊州城」與「江陵城」當作兩地而鬧出了「關某從江陵殺來」的紕漏,出現了周瑜與趙雲對峙江陵城,而關羽又從江陵城殺出包圍周瑜的匪夷所思場面。

  著名指數:8.5

  TOP3 六出祁山中的地理錯誤

  「六出祁山」是諸葛亮軍事生涯中的最大手筆,也是孔明兌現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諾言的最忠誠實踐,雖功敗垂成,未捷身死,但諸葛亮的「智、忠、勇、義」都在六番征伐中盡顯無遺,使其成為千古忠臣和萬世智絕的典範。不過,諸葛亮雖以「智絕」聞名天下,但卻對地理知識鑽研不夠,他不但不知道軍事要塞街亭的方位,說「陳倉正北是街亭」( 街亭在陳倉的西北面),甚至搞不清戰略要衝祁山與生死通道斜谷、箕谷的位置,說「祁山乃長安之首也……前臨渭濱,後靠斜谷」(祁山與斜谷直線距離近四百里地),於是兩眼地理一抹黑的情況下做出了許多匪夷所思的戰略部署。

  一出祁山時,蜀軍佔領渭水三郡後,已是「兵臨渭水之西」,完全可以沿渭水東取郿城,長安可破矣!可諸葛亮卻又繞道回漢中再北上經過深山狹谷千里迢迢出斜谷去攻郿城。此舉不但勞師費力,而且貽誤戰機,將大好的進攻路線和戰場優勢白白浪費,直接導致了一出祁山的失敗!三出祁山時,蜀軍奇襲陳倉得手,又得散關要塞,直接拿到了扣開長安的金鑰匙。

  可是這時諸葛亮居然又置曾經志在必得的陳倉要塞於不顧,率大軍出陳倉斜谷逆著長安方向返回了祁山,更不顧奪取長安的戰略主旨,派出大軍去攻打遠離長安的武都、陰平,完全背離了出祁山的核心戰略目標。

  更不可思議的是,蜀軍一出陳倉斜谷居然就取了建威,要知道建威遠離陳倉一線而在祁山南面,從陳倉東出斜谷怎麼能到了陳倉西邊的建威呢?四出祁山時,諸葛軍師命「魏延、張嶷、杜瓊、陳式出箕谷;馬岱、王平、張翼、馬忠出斜谷,俱會於祁山。」出箕谷、斜谷,兩軍只可會於陳倉、郿城,而決不可能會師於遠隔數百里外的祁山。

  著名指數:9.0

  更不可思議的是,蜀軍一出陳倉斜谷居然就取了建威,要知道建威遠離陳倉一線而在祁山南面,從陳倉東出斜谷怎麼能到了陳倉西邊的建威呢?四出祁山時,諸葛軍師命「魏延、張嶷、杜瓊、陳式出箕谷;馬岱、王平、張翼、馬忠出斜谷,俱會於祁山。」出箕谷、斜谷,兩軍只可會於陳倉、郿城,而決不可能會師於遠隔數百里外的祁山。

  著名指數:9.0

  TOP2 過五關斬六將

  關公不為曹操高官厚祿所誘,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歷盡千辛萬苦,始終不改忠義本色,雖隔千年時空,每每讀來猶令人感奮不已。

  關羽的忠心毋庸置疑,但關羽的地理常識卻不敢恭維。許都北上至滑州一馬平川,又無險關要塞阻隔,關羽若走此徑,不但可以避免過五關斬六將的一路凶險,而且可以極大縮短路程,早日與兄長劉備相逢。可是,見兄心切的關羽居然選擇了出許都沿西北方向經東嶺關、洛陽關,再折向東北方向經汜水關、滎陽關至滑州的路線。

  如此的路線設計,不但枉走了許多道路,空耗了諸多時日,也讓甘、糜二夫人數度置於生死存亡、貞潔難保的邊緣。幸好關羽勇武過人且吉人天相,否則甘、糜二夫人焉能活到與劉備重逢的那一天?

  看來關公在秉燭夜讀《春秋》之餘,也應該拿本三國地圖好好地研究一番。自己枉走道路事小,日後延誤軍機那可就後果不堪設想了。

  著名指數:9.5

  看來關公在秉燭夜讀《春秋》之餘,也應該拿本三國地圖好好地研究一番。自己枉走道路事小,日後延誤軍機那可就後果不堪設想了。

  著名指數:9.5

  TOP1 赤壁之戰中的地理錯誤

  赤壁之戰是《三國演義》中的頭等大戲,也是決定三國命運的生死之戰,是曹抑、吳存、蜀興的關鍵節點,可謂《三國演義》近千場大小戰役中的戰役之王。

  然而,在這樣一個事關三國全局、並深遠影響後世的關鍵戰役處理上,羅公仍舊在地理方位上犯下了許多致使的錯誤。長江流域有多處名為「赤壁」之所,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赤壁之戰的古戰場所在地——蒲圻赤壁,以及因為蘇東坡那篇「大江東去」而聞名天下的「赤壁賦」所詠地——黃崗赤壁。

  如果羅公選「蒲圻赤壁」或「黃崗赤壁」之一作為戰場背景,對於三國這本演義小說來講都無可厚非。可惜,羅公選擇了雜合二者的手法,或者說在羅公心中兩處赤壁本無不同,使得讀者在細究赤壁之戰的地理場景時出現了許多不解和迷惑之處。從「瑜請得精兵數萬人,進屯夏口,為將軍破之」、「周瑜在中央下寨,岸上依西山結營」這些描寫來看,顯然羅公將赤壁之戰的主戰場安排在了黃州赤壁一帶,可是從「瑜又差人西山放火炮,南屏山舉號旗」、特別是曹操「東視柴桑之境,西觀夏口之江,南望樊山,北覷烏林」詩句來看,又有著很多蒲圻赤壁的元素在裡面。南屏山、烏林都在蒲圻赤壁附近,蒲圻與黃州絕非一箭之遙的距離,絕不可能出現「西山放火炮,南屏山舉號旗」的互動場面。由此足可以知,羅公在赤壁之戰的地理描寫上採用了雜糅兩個赤壁戰場的筆法。

  赤壁之戰的水戰場地問題叢生,它的陸戰地理更是不堪入目。曹操赤壁敗退之後,欲逃往南郡的曹仁處暫避鋒芒。可是曹操一行卻莫名其妙地逃到了「烏林之西,宜都之北。」烏林之西並無問題,可是宜都之北就出現了嚴重的方位錯誤。宜都在南郡的正西偏南一點點,曹操怎麼可能過家門而不入,跑到南郡西北面呢?更奇的是埋伏於葫蘆口的張飛,葫蘆口位於南郡後方,屬於曹仁防線的腹地,張飛怎麼可能大搖大擺地深入曹操控制區設伏呢?

  而華容道的出現更是不可思議,曹操明明已經處在自己的大後方了,居然再次過家門而不入,奔向了南郡東面的華容道自取其辱。

  這麼多怪異之處的出現,只能說明羅公在藝術創作的時候,對於宜都、葫蘆口、華容道與南郡的相對位置並不清楚,由東向西錯誤地設計了烏林——宜都——夷陵道——葫蘆口——華容道——南郡的逃跑路線。更多精彩請看姚看江湖的天涯部落格:姚看江湖

  著名指數:10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