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十大歷史錯誤:宋江什麼時候被招安的
時空穿越從來都是歷史題材作品中難以避免的硬傷,《水滸傳》作為後人整理創作的歷史小說,自然也免不了許多歷史知識的錯誤,出現了這樣那樣的穿越,其雷人程度一點也不亞於時下的那些荒誕歷史劇。雖然歷史知識錯誤是《水滸傳》中一道並不光彩的瑕疵,但卻也為後人研究水滸的成書年代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可見,研究《水滸傳》中的歷史錯誤,不但是一次堪誤校正的過程,也是一次窺究水滸成書的探索之旅。本期將為大家盤點《水滸傳》中最具代表性的十大歷史知識錯誤。
TOP10 蔡太師的生日
智取生辰綱是梁山事業興旺的起點,也是整部《水滸傳》基石性的一個大事件,可以說沒有生辰綱就沒有水滸以後的風起雲湧,意義極其重要。所謂「生辰綱」,便是梁中書敬獻給岳父蔡京蔡太師的生辰賀禮。蔡京其人在北宋歷史上赫赫有名,他不但是位高權重的國家重臣,而且還是獨步天下的書法大家,其生平事跡見於多種文獻記載,考證他的生辰自然也非難事。比如,蔡京之子蔡絛所著的《鐵圍山叢記》中就清楚記載了蔡京的生辰。書中說蔡京生於仁宗慶歷七年正月十五日(1047年),而《水滸傳》卻將蔡京的生辰定在了「六月十五日」。
也許,施公是刻意挑選了這樣一個炎熱難當的季節,便於智取生辰綱的施實。所以,此處雖然是一個歷史錯誤,但總算是一個可以接受的錯誤,並不會對讀者的歷史觀產生太大的混洧,畢竟蔡京的生日不會成為歷史考試的重點。
錯誤指數:6.0
TOP9 關老爺受封時間
《水滸傳》中稱大刀關勝為「關菩薩玄孫」、「 漢末三分義勇武安王嫡派子孫」,語言之恭敬,用詞之虔誠,無不體現了施公對於關聖人的崇敬和景仰。「關菩薩玄孫」之稱是沒有錯的,因為關羽早在隋後就被尊為「伽藍菩薩」,可是施公覺得再正常不過的「義勇武安王」一詞,用在關勝出場的宣和元年(1119年)卻是會讓當時的人目瞪口呆,不知所云。因為關聖人的這一封號直到宣和五年(1123年)才被受封,到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又進一步被封為「壯繆義勇武安王」。 宣和五年(1123年)之前的北宋人顯然是不知道關聖人「義勇武安王」稱號的。此處是遠離兩宋的施公對兩宋名詞混淆而產生的錯誤。
錯誤指數:6.5
TOP8 處決犯人的時間
王婆因為貪財,協助西門慶勾引潘金蓮,並直接參與了藥鴆武大郎的謀殺案,犯下了「生情造意,哄誘通姦,唆使本婦下藥毒死親夫;又令本婦趕逐武松,不容祭祀親兄,以致殺傷人命;唆令男女故失人倫」的重罪,被騎著木驢執行了凌遲酷刑。作為被害人親屬的武松「帶上行枷,看剮了王婆」,這才心滿意足地踏上奔赴孟州牢營之路。之後書中介紹說:「武松自從三月初頭殺了人,坐了兩個月監房,如今來到孟州路上,正是六月前後」,那麼依次推斷王婆便是在五到六月間伏的法。可是,依照深受儒家「王者殺生,宜順時氣」思想影響的古代律例,死刑犯都要等到秋天霜降以後、冬至來臨以前執行,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秋決」。
在中國古代,除了秦朝一年四季都可以執行死刑之外,其他各代一直到清朝處決犯人都在入秋以後。當然其中也有例外的情況,比如皇上欽定的犯人以及在戰爭等特殊時期,可以立即執行,其它一般都要經過有司備案審理並報請朝廷批准,被判為死罪的犯人都要關押在獄中等候秋決。王婆一非欽定犯人,二沒有遇到戰爭等特殊事件,顯然達不到立即執行的標準,因此不應在五到六月間伏法。由此反映出了施公對行刑制度的不甚瞭解。
錯誤指數:7.0
TOP9 關老爺受封時間
《水滸傳》中稱大刀關勝為「關菩薩玄孫」、「 漢末三分義勇武安王嫡派子孫」,語言之恭敬,用詞之虔誠,無不體現了施公對於關聖人的崇敬和景仰。「關菩薩玄孫」之稱是沒有錯的,因為關羽早在隋後就被尊為「伽藍菩薩」,可是施公覺得再正常不過的「義勇武安王」一詞,用在關勝出場的宣和元年(1119年)卻是會讓當時的人目瞪口呆,不知所云。因為關聖人的這一封號直到宣和五年(1123年)才被受封,到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又進一步被封為「壯繆義勇武安王」。 宣和五年(1123年)之前的北宋人顯然是不知道關聖人「義勇武安王」稱號的。此處是遠離兩宋的施公對兩宋名詞混淆而產生的錯誤。
錯誤指數:6.5
TOP8 處決犯人的時間
王婆因為貪財,協助西門慶勾引潘金蓮,並直接參與了藥鴆武大郎的謀殺案,犯下了「生情造意,哄誘通姦,唆使本婦下藥毒死親夫;又令本婦趕逐武松,不容祭祀親兄,以致殺傷人命;唆令男女故失人倫」的重罪,被騎著木驢執行了凌遲酷刑。作為被害人親屬的武松「帶上行枷,看剮了王婆」,這才心滿意足地踏上奔赴孟州牢營之路。之後書中介紹說:「武松自從三月初頭殺了人,坐了兩個月監房,如今來到孟州路上,正是六月前後」,那麼依次推斷王婆便是在五到六月間伏的法。可是,依照深受儒家「王者殺生,宜順時氣」思想影響的古代律例,死刑犯都要等到秋天霜降以後、冬至來臨以前執行,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秋決」。
在中國古代,除了秦朝一年四季都可以執行死刑之外,其他各代一直到清朝處決犯人都在入秋以後。當然其中也有例外的情況,比如皇上欽定的犯人以及在戰爭等特殊時期,可以立即執行,其它一般都要經過有司備案審理並報請朝廷批准,被判為死罪的犯人都要關押在獄中等候秋決。王婆一非欽定犯人,二沒有遇到戰爭等特殊事件,顯然達不到立即執行的標準,因此不應在五到六月間伏法。由此反映出了施公對行刑制度的不甚瞭解。
錯誤指數:7.0
TOP7 地理名詞的穿越
宋江背瘡發作,浪裡白條張順急下江南尋找神醫安道全,於是在建康府發生了著名的張順殺李巧奴嫁禍安道全的慘案。熟讀水滸之人對此耳熟能詳,毋庸贅述。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建康府的稱謂上面。建康府是在北宋滅亡、宋室南渡以後,在主戰派強烈要求下,為便於抗金指揮,作為陪都而設立的,設立時間在《水滸傳》北宋末年時代背景之後。
北宋時對南京地區的實際稱謂其實為江寧府,而不是建康府。所以,張順只可能去了江寧府,而不可能去了建康府。同樣的錯誤還出現在東昌府和泰安州身上。東昌府,即現在的山東聊城,《元史 地理志》卷五十八:「東昌路,下,唐博州。宋隸河北東路。金隸大名府。元初隸東平路。至元四年,析為博州路總官府。十三年,改東昌路,仍屬總管府。戶三萬三千一百二,口一十二萬五千四百六。」即在元代,只有東昌路而無東昌府之稱。《明史 地理志》卷四十八:東昌府,元東昌路,直隸中書省,洪武初為府。領州三,縣十五。東距布政司二百九十里。」也就是說東昌府是設立於明洪武初年,明朝的地理名詞錯位地出現在了以北宋為背景的《水滸傳》之中。
而泰安州,作為一個後世的地名,也被《水滸傳》多次錯誤地引用,比如時遷盜甲時騙徐寧說是「泰安州人氏」;戴宗解甲歸田也自稱要去「泰安州岳廟裡,陪堂求閒,過了此生」;而《水滸傳》中最為著名的「燕青智撲擎天柱」也把地點設在了泰安州。但從史料記載可知,泰安州始設於金朝大定二十二年(1182),是由原來的泰安軍(公元1136年設置)升格為州而形成的。顯然,上述幾處都犯了地理名詞穿越的錯誤。這些錯誤雖然令《水滸傳》略感粗糙,但也由此證明了《水滸傳》最後成書的時間可延伸至明朝,是後世學者研究水滸成書的重要依據。
錯誤指數:7.0
TOP6 引用的錯誤
在《水滸傳》第五十回「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誤失小衙內」中,外出公幹回來的插翅虎雷橫在當地幫閒李小二的陪同下,來到了鄆城縣新近最為火爆的娛樂場所——白秀英勾欄。按李小二的介紹,這白秀英「色藝雙絕」、「端的是好個粉頭」。白秀英一登台,果然藝驚全場,一曲《豫章城雙漸趕蘇卿》瞬間征服了全場聽眾,連被糖衣炮彈打得遍體鱗傷的縣都頭雷橫也不禁豎起了大姆指。白秀英固然是色藝雙全,但好聲音還得有好歌曲相映襯,若無《豫章城雙漸趕蘇卿》的美妙旋律為依托,怎可迸發出引爆全場的轟動效果?
但誰又能想到這樣一首驚艷全場的《豫章城雙漸趕蘇卿》竟然也是一支穿越曲目,它的作者是南宋紹興年間撰寫賺詞的張五牛,也就是說這道曲子產生於北宋之後,而白秀英這位活躍在北宋徽宗年間的古人卻神奇地演繹了後世的南宋之曲。從這點上講,白秀英死得也算瞑目了,畢竟此種榮幸不是每一歌者都能獲得的。
類似的引用錯誤,還有西門慶初遇潘金蓮時的反應「先自酥了半邊,那怒氣直鑽過爪窪國去了,變作笑吟吟的臉兒」,以及王婆口中的「駿馬卻馱癡漢走,美妻常伴拙夫眠」。爪窪國,即今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元代成書的《島夷志略》指出:「爪哇即古闍婆國」,則宋代將其稱為闍婆國,《宋史 外國傳》說「闍婆在南海中」。 「駿馬卻馱癡漢走,美妻常伴拙夫眠」是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所作,卻非常神奇地出現在了北宋王婆口中,雖然有些荒誕,但也非常有力地證明《水滸傳》成書的年代至少可以延伸到唐伯虎那個年代。
錯誤指數:7.5
TOP5 妹夫?姑父?
高俅之所以能發跡要感謝兩個人,一個是讓他一步登天的端王,即後來的道君皇帝;另一個則是要感謝使他絕處逢生的駙馬王詵。王詵,字晉卿,是北宋著名畫家,有《漁村小雪圖》、《煙江疊嶂圖》傳世。他是宋初大將王全斌的後裔,《宋史?王全斌傳》附其曾孫《王凱傳》說:「子緘, 緘子詵,字晉卿,能詩善畫,尚蜀國長公主」。而據《宋史 公主傳》,這位蜀國長公主應是英宗第二女,神宗皇帝一母同胞的親妹妹,哲宗皇帝的親姑姑。可書中卻將他誤作哲宗皇帝妹夫,神宗皇帝的駙馬,讓他與道君皇帝成了平輩,這顯然是錯了輩份,亂了人倫,是一處嚴重失實的錯誤。類似輩份出亂的還有英宗皇帝,書中稱英宗為「太祖皇帝的孫」,實際上英宗是太宗皇帝的曾孫。
據《宋史》卷245《宗室二傳》,太宗生商恭靖王元份,元份生濮安懿王允讓,允讓生英宗曙。施公在此不僅弄亂了輩份,而且搞錯了對應關係。眾所周知,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死後,宋太宗趙光義弟繼兄位,可憐太祖皇帝一世而斷,所以宋英宗趙曙實乃太宗皇帝趙光義的曾孫,而非太祖皇帝趙匡胤的孫子。將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皇室輩份搞亂,這是非常不應該的一個錯誤。
錯誤指數:8.0
TOP4 年號計算錯誤
年號是古代紀年的重要方式,每一個年號在歷史上都是確鑿可查的,《水滸傳》為了增強小說背景的歷史真實性,也大量地使用了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年號。這原本是錦上添花的妙筆,卻因為施公對年號施行年數的不清楚而導致錯誤計年,反而成了貽笑大方的敗筆。比如,《水滸傳》開篇即云「自明道元年至皇祐三年,這九年亦是豐富,謂之二登。自皇祐四年至嘉祐二年,這九年田禾大熟,謂之三登。」從明道元年(1032年)到皇祐三年(1051年),應該是二十年,書中卻說是九年;從皇祐四年(1052年)到嘉祐二年(1057年),應該只有六年,書中卻說是九年,如此種種錯誤,說明施公對於北宋年號情況並不熟悉,只是道聽途說,一知半解,所以導致錯誤連連。
錯誤指數:8.5
TOP3 范仲淹的借屍還魂
范仲淹是宋代名臣,曾留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言及威鎮敵膽的「軍中有一范(仲淹),西『賊』聞之驚破膽」威名。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卻在《水滸傳》中大白天鬧了一次鬼:「不料其年瘟疫轉盛。仁宗天子聞知,龍體不安,復會百官議。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啟奏。天子看時,乃是參政事范仲淹。」范仲淹早已於皇祐四年(1052)去世,時至嘉祐三年(1058年),死去六年的范仲淹恐怕已是一堆白骨,卻能夠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並言之鑿鑿地上書言政,這不是鬧鬼又是什麼?顯然施公在這裡犯了一個低級的歷史錯誤,沒有對這位名人的生平進行考證,想當然地讓這位大宋肱股名臣多活了六年。范仲淹的這此借屍還魂,直接獻策要請張天師進京修設羅天大醮,由此引出了「洪太尉誤走妖魔」,拉開了水滸大幕。由此來看,正是多活了六年的范仲淹才成就了《水滸傳》波瀾壯闊的故事。范老絕對是「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傑出代表。
錯誤指數:9.0
TOP3 范仲淹的借屍還魂
范仲淹是宋代名臣,曾留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言及威鎮敵膽的「軍中有一范(仲淹),西『賊』聞之驚破膽」威名。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卻在《水滸傳》中大白天鬧了一次鬼:「不料其年瘟疫轉盛。仁宗天子聞知,龍體不安,復會百官議。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啟奏。天子看時,乃是參政事范仲淹。」范仲淹早已於皇祐四年(1052)去世,時至嘉祐三年(1058年),死去六年的范仲淹恐怕已是一堆白骨,卻能夠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並言之鑿鑿地上書言政,這不是鬧鬼又是什麼?顯然施公在這裡犯了一個低級的歷史錯誤,沒有對這位名人的生平進行考證,想當然地讓這位大宋肱股名臣多活了六年。范仲淹的這此借屍還魂,直接獻策要請張天師進京修設羅天大醮,由此引出了「洪太尉誤走妖魔」,拉開了水滸大幕。由此來看,正是多活了六年的范仲淹才成就了《水滸傳》波瀾壯闊的故事。范老絕對是「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傑出代表。
錯誤指數:9.0
TOP2 大宋王朝究竟奪自誰人之手?
《水滸傳》開篇即說:「如今東京柴世宗讓位與趙檢點登基」,一語道出了大宋王朝的立國之本是奪自大周柴家,這也為後來小旋風柴進之所以能夠享有種種特權埋下了伏筆。然而,在事關大宋開國的重大問題上,施公卻也犯了一個無以復加的錯誤,因為當年趙匡胤陳橋兵變奪取的皇權是奪自年僅七歲的後周恭帝柴宗訓之手。當時若是世宗柴榮在世,以柴榮的雄才大略和在群臣心目中的地位,恐怕趙匡胤還沒有這個膽量去公然奪權。小說固然可以犯一些歷史錯誤,但在事關大宋開國的重大問題上犯此等嚴重錯誤,實是不該。也就是施公敢犯這樣的錯誤,換作他人早被人口誅筆伐、用唾沫星淹死了。
錯誤指數:9.5
TOP1 宋江的招安時間
《水滸傳》中明確說明宋江的招安時間為「宣和四年春二月」(1122年),而歷史上真實宋江投降的時間卻在宣和三年(《宋史?徽宗本紀》中寫道:宣和三年(1121)二月,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江北,入楚、海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二者整整差了一年。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方臘身上,歷史上的方臘被韓世忠、辛興宗擒獲,並於宣和三年八月(1121年)處死。這也就是說按《水滸傳》所言,宋江宣和四年春招安時,方臘已經伏誅,又怎麼來得後來的征討方臘?歷史上真實的宋江是否參與征討方臘雖然至今仍有爭論,但無論支持者還是反對者都不否認宋江有時間上的可能。
《水滸傳》雖是在一定程度上架空歷史的演義小說,但在歷史關鍵點上還是要於正史保持一致,太過天馬行空倒不如完全拋開歷史。個人覺得此類架空歷史的小說,便如同從北京到上海的旅行一樣,中間路線如何選擇,是直線,是曲線,是最長,是最短,是空中,還是地面,亦或從北京環遊世界一圈再回到上海,任由作者創作,但起止點北京、上海是不能改變的。北京、上海便是架空題材小說中的歷史起止點,如果連這個也不遵循了,那就完全沒有必要和這段歷史結合了。
《水滸傳》在這兩個關鍵時間截點上的處理,顯然有些不盡人意,是個老大的漏洞,將整個後半段故事的時間軸變得擁擠不堪,差點都要延伸到北宋覆滅了(1127年)(施公在宣和五年硬生生地剎住了(1123年))。此類錯誤當然與《水滸傳》成書於許多獨立故事、缺乏系統連貫有關係,但後來的整理者應對時間點進行梳理,不應該將征遼,滅三寇如此多的事情都放在宣和四年春至宣和五年九月這麼狹窄的時間區間內,讓邏輯變得非常不合理。
錯誤指數:10
《水滸傳》是一部構建在歷史之上,經過作者充分想像而成的演義小說,《水滸傳》雖非正史,自然無須處處謹遵歷史,有一些小的瑕疵或者疏漏也屬正常,但若在一些關鍵點、歷史名人、重大事件上發生錯誤,就有一些不該了。既然要附著於歷史,就必須遵循於不可出錯的歷史史實,不能過於脫離了歷史的根本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