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版楊修之死:揭開蔣介石頭號謀士的職場人生 | 陽光歷史

 

A-A+

民國版楊修之死:揭開蔣介石頭號謀士的職場人生

2016年06月04日 近代名人 暫無評論 閱讀 426 次

  秘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崗位,古往今來,經由秘書崗位歷練而後來成大事、立大業者,不乏其人。但秘書崗位是一把雙刃劍,因過於玩弄小聰明,依靠領導庇護而目中無人,最終誤人誤己者也屢見不鮮,三國時曹操的謀士楊修可謂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蔣介石首席謀士楊永泰的經歷可稱得上是民國版的楊修。

  楊永泰(1880年~1936年),字暢卿,廣東茂名人。他自幼接受嚴格的舊式教育,又曾留學海外,接受過系統的西式教育,知識非常全面,書載:他「既擅文事,又長武備;既懂立法,又精行政」。加之他熱衷政事,對於「天下大事」觀察已久,可謂是滿腹機杼,胸中裝有萬卷平戎策。蔣介石稱其為「當代臥龍」,絕非過譽之詞。1928年初,蔣介石與楊永泰一經相識,就大感人才難得,相見恨晚,誠心挽留他。楊永泰也認為找到了「明主」,鐵心跟隨蔣介石,歷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秘書長、南昌行營秘書長、豫、鄂、皖三省「剿匪」司令部秘書長、武昌行營秘書長、四川行營秘書長,隨侍蔣介石左右,成為蔣的首席智囊。

  楊永泰不負所望,為蔣介石立下了汗馬功勞,概括說來主要有:一是獻上「削藩」策略,為蔣介石剷除軍閥勢力提供了路線圖和具體的操作方案。蔣介石照此實施,只用了三年時間,就蕩平各路諸侯,名義上統一中國。二是提出「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剿共」策略,在「剿共」上取得重大成效。針對前期國民黨「剿共」不力的情狀,楊永泰上書萬言,一針見血地指出,「剿共」「所難之點為共黨與『匪區』民眾結為一家」。他進而提出「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策略,並堅信「變軍事剿共為政治剿共,不出一年,會初見成效」。

  此策略立即在「圍剿」鄂豫皖蘇區中顯示了威力:張國燾率領的工農紅軍四方面軍被迫撤出鄂豫皖根據地,移師西去。緊接著在「圍剿」中央蘇區中,楊永泰又有針對性地獻計建立保甲制度,對蘇區民眾實行「軟化、分化、感化」政策,對根據地實行嚴格的經-濟封鎖,與紅軍打「政治戰」、「經濟戰」和「立體戰」。僅一年多時間,這些措施也收到明顯效果:紅軍被迫進行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三是幫助蔣介石兵不血刃奪取「天府之國」四川,實現川軍國家化,川政中央化。可以說,這時候的楊永泰甚得蔣介石信任、賞識,被倚為左右手,參與軍國大事,掌握核心機密,一時大權在握,橫塑賦詩,捨我其誰。所有國民黨重要軍政文電,都須經-楊永泰先行過目,然後才能呈蔣;許多軍政要人來見蔣介石,也須經-楊永泰安排。作為一個秘書來講,楊永泰這時已達到了職業的頂點、權力的巔峰。如果楊永泰能把握住自己,面對權力無野心、擁有權力不張狂、使用權力不傲慢,或許他的人生結局要喜劇的多。但楊永泰背離了秘書的本職要求,走向了秘書要義的反面,自然也就走向了人生的不歸路。

  一是拉幫結派,野心太大。國民黨內本來派系鬥爭就很複雜,楊永泰不但不潔身自好,遠離禍端,反而主動去趟這個渾水。作為政學系首腦,楊永泰千方百計,拚命擴充本派勢力。隨著國民黨內各反蔣勢力的蕩平,蔣介石越來越無法容忍陳果夫、陳立夫兄弟把持黨務的現狀,力謀打破「蔣家天下陳家黨」的格局,削弱CC系的權力。在第五次「圍剿」中,楊永泰藉機向蔣介石提出集黨、政、軍大權於「剿匪總部」的建議,不論省或縣都由書記長負全責,工作報告直接上呈「剿匪總部」黨政處。而楊永泰是「剿匪總部」的秘書長。這樣一來四省的國民黨省、市組織就由CC繫手中轉到楊永泰為首的政學系手中。實際上,楊永泰早就開始拉幫結派,此前在任南昌行營秘書長時,行營內的6個處長有5個竟是楊永泰推薦和與楊有密切關係的政學系人物。拉幫結派的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實現個人野心。楊永泰並不滿足於做一個秘書長式的人物,他的權力慾很強,野心很大,後來行政院院長汪精衛被刺,楊永泰就想乘機爬上這一高位,只是因為遭到眾人的堅決反對而無果。

  二是投機取巧,私心太重。綜觀楊永泰的所作所為,看似為公,實則為己,處處打著維護蔣介石的旗號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比如,陳果夫出任江-蘇省政府主席時,打算安排自己的心腹擔任民政廳廳長。楊永泰看到名單後,就對蔣介石旁側敲擊:「這不成了CC的王國?」蔣本來就不滿江蘇省CC色彩太濃,聽了楊的話後更加生氣,決定「留中不發」。最終,這一職位卻由楊永泰的親信擔任,陳果夫的如意算盤落空。楊永泰深知,要想擴大自己的利益,關鍵是要抱住蔣介石這棵大樹,為此,他想盡各種辦法投機取巧。比如,為了迎合蔣介石,楊永泰每逢向蔣匯報之時,身上中山裝左右兩隻口袋內,都備有正反兩面的條陳。在談話中探察蔣介石的傾向,然後迎合蔣的意見,從口袋中取出預備好的條陳,請蔣介石審閱。人們把楊永泰這一手,戲稱為「乾坤袋」。但偷雞不成蝕把米。時間一長,蔣介石得知後,立即引起警惕之心:「此人非我同道,非忠於事者。久之,其心必異。」從此規定楊永泰的公文必須先送侍從室一處或二處核閱,摘要擬辦後再送他,以防楊永泰迷惑「聖聽」。

  三是專橫跋扈,人際關係太差。楊永泰自視甚高,「胸中自有萬古,眼底更無一人」。他利用蔣介石的信任,儼然以「二領導」自居,目空一切,不可一世,不僅對蔣身邊的工作人員頤指氣使,對一般軍政大員呼來喚去,甚至對蔣的其他親信也傲慢無禮。有一次,陳立夫有急事要當面向蔣介石匯報,楊永泰從中作梗,藉故說蔣介石正忙,沒有工夫會客,有急件可先交給他,再由他轉給蔣,使陳立夫白白等候了兩個多小時。

  陳立夫對此十分惱火,當場大發雷霆,而楊永泰卻根本不當回事。在為人處世上,楊永泰與蔣介石的另一重要「智囊「陳佈雷截然不同。陳佈雷在楊永泰之後進入蔣介石侍從室,成為蔣的高參。他不僅對蔣介石矢勤矢勇、必信必忠,對他人也是謙虛低調、本分誠懇,不僅贏得了蔣介石夫婦的信任,也與陳氏兄弟以及蔣氏其他親信保持了良好的關係,最終得以成為蔣介石之「文膽」。他曾在日記中寫下「暢卿為人自負太高,言論行動易開罪於人」的自警之語。楊永泰的所作所為最終引起國民黨各派系的不滿和忌恨,必欲除之而後快,最終成為派系鬥爭的犧牲品。

  蔣介石曾說:「我生平用人,第一重道德,第二重才具。」對楊永泰這樣才具一流、道德缺失的人,蔣介石平生雖然最恨別人擅權,但還是給予了最大限度地信任和重視,久久不捨他的離去。雖然不捨,但為了平衡各派利益,更為了維護自己的核心權威,最終還是將其外調。1935年12月,楊永泰被任命為湖北省政府主席。楊永泰深知,失去了蔣介石的庇護,這一走可能就是與蔣的永別。1936年10月,他被刺殺於主席任上,喋血揚子江畔。平心而論,蔣介石不負於他,楊永泰的悲劇下場主要是咎由自取。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