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不相逢未嫁時:金庸為何追不到夢中情人夏夢?
導讀:「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繫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這是唐代詩人張籍的《節婦吟》,描寫了一位忠於丈夫的美麗妻子,經過思想鬥爭後終於拒絕了一位才華橫溢而又多情善感男子的一生悲苦追求。尤其「恨不相逢未嫁時」一句,其實也是一代武俠文學大師金庸苦戀「長城三公主」之一的香港最美演員夏夢的真實寫照。
金庸,原名查良鏞,浙江海寧人,1948年移居香港。自上世紀50年代起,以「金庸」為筆名作原著創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歷年來金庸筆下的著作被改編為多部電視劇、電影、廣播劇等文藝作品,對華語影視文化可謂重大貢獻,更尊定其成為華人界最知名武俠小說作家之一的基礎。金庸早年於香港創辦《明報》系列報刊,他亦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當金庸的第一次新婚燕爾之時,夏夢已經美麗得一如金庸筆下的小龍女、王語嫣和黃蓉。1957年,金庸加盟以明星花旦夏夢當家的新組建的香港長城電影製片公司。金庸是個多面手的文學才子,那他為什麼要加盟長城影片公司,肯屈就去當一個編劇?原來他是為了接近夏夢而去的。據他的一位知友說:他愛夏夢如癡如醉,但難於在生活中見到夏夢,才想到了「加盟」這個絕招。金庸還開玩笑說:「當年唐伯虎愛上了一個豪門的丫環秋香,為了接近她,不惜賣身為奴入豪門,我金庸與之相比還差得遠呢。」然而,讓他始料不及的是,自己在文壇上功成名就,而在情場上非常的失敗。
夏夢祖籍蘇州,少女時期生活在上海。她生於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在香港電影界「長城三公主」中,夏夢被稱為「大公主」,是一位眾口皆碑、大名鼎鼎的「美人」,有香港演藝圈裡的「西施」之稱。早在1949年,學校舉行文藝聯歡會,由學生用英語演出《聖女貞德》,夏夢主演貞德,獲得了極大成功。人們誇她:「人極漂亮,戲又演得精彩」。她喜唱京劇,是一名出色的花旦。夏夢容貌清麗,身材苗條,身高1.70米,體態線條優美,艷光熠熠照人。她17歲進入長城影片公司,由於文化素質好,人又聰穎靈慧,扮相又極俏麗,所以在銀幕上極有光彩,不愧為第一流的明星。
正因為如此,才使金庸對夏夢愛慕不已,傾心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金庸完全被她迷住了,他曾說:「生活中的夏夢真美,其艷光照得我為之目眩;銀幕上的夏夢更美,明星的風采觀之就使我加快心跳,魂兒為之勾去。」但是,讓金庸感到極大苦惱的是:自己對夏夢的愛可望而不可即,其實原因很簡單,夏夢早已名花有主。夏夢21歲時,也就是1954年已經與上海聖約翰大學的高材生林葆誠結婚了。更重要的是夏夢一向忠於自己的夫君,對來自四面八方的許多愛慕追求者,都是一律冷若冰霜加以拒絕。
但金庸此時對夏夢的苦戀已是難以自拔了。機靈敏感的夏夢,自然明白金庸對自己的愛慕之情。她也非常喜歡金庸的人品才學,但心靈深處又不能接受他的愛,故又不能採取斷然拒絕的態度,因為實在不忍心傷害他。有時,夏夢對他也眉眼傳情,或嫣然一笑,或幾句溫存,這已經給了金庸很大的慰藉。金庸也明白,不能像其他情人那樣,有更親暱的舉動。夏夢無法迴避兩人的經常接觸,因為他們在電影事業上還需要很好合作,不能因為感情上的問題讓電影事業受到影響或損失。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夏夢對金庸就採取一種非常友好的態度,兩人極其微妙的「友誼」狀態。
有一次,他們在咖啡店的約會。金庸趁著幾分酒意,終於傾吐了自己的愛慕之情,夏夢聽了極為感動,她說她是非常敬重他的人品、喜歡他的才華,只可惜他的「愛使」遲到了一步,感歎「恨不相逢未嫁時」了,並說根據她的為人,是絕不願去傷害夫君的,請求他能格外原諒她。最後她深情地說:「今生今世難償此願,也許來生來世還有機會……」這次約會就這樣傷感而無奈地結束了。從此之後,金庸只好把夏夢當作自己一生苦心依戀的「夢中情人」。
1959年,金庸帶著失意與無奈離開了長城影片公司,去創辦他的《明報》,去致力寫作他的武俠小說了。就在他創辦《明報》不久,夏夢曾有過一次長時間的國外旅遊,他就在《明報》上系列報道夏夢的遊蹤行跡,而且還開闢了一個題為「夏夢遊記」的專欄,一連多天登載夏夢所寫的旅遊散文和小說。金庸的對夏夢的一往情深還表現在他創作的武俠小說中。像《神雕俠侶》的小龍女、《射鵰英雄傳》裡的黃蓉、《天龍八部》裡的王語嫣等女性身上都可以看出與夏夢極其神似,從中不難看出金庸的良苦用心。
1976年,夏夢告別了從影17年的生活,告別了香港,移民去了加拿大定居。在她告別遠去異國他鄉之際,金庸為此專門寫了一篇題為《夏夢的春夢》的文章,以祝福自己「夢中情人」。《明報》專為一個女明星的移民國外而大做文章,實在是一件不同尋常的事。不明白其中內幕的人會感到驚訝,只有懂得內情的人,才能理解作為金庸這位《明報》的主編對夏夢的那份不同尋常的癡心不改的愛戀之情。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如同唐代大詩人李商隱在自己的那首題為《錦瑟》一詩中所訴說的心情一樣,當夏夢的身影翩翩遠去的時候,金庸苦戀多年,留下的只是一個終生難忘的夢。真可謂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