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祥與國民軍:馮玉祥自此成為北方的重要勢力
1924年10月24日,馮玉祥及胡景翼、孫岳在北京政變後,他們的軍隊組成了國民軍。
國民軍雖然僅存在兩年多的時間,但在1925~1927年間對中國政局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
馮玉祥及國民軍代表了當時搖擺於中間狀態的軍政力量,其向背對北伐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北伐戰爭的勝利,還得益於馮玉祥的國民軍?參與和支持。
馮玉祥的人生輝煌人們並不陌生,他曾被美國《時代》週刊於1928年7月2日選為封面人物。
這期《時代》週刊關於封面人物馮玉祥的報道的開場白是這樣的:
「他站起來足有6英尺高。他不是纖弱的黃種人,而是個頭魁梧、古銅色皮膚、很和藹,《聖經》拿在手上或者放在口袋裡的虔誠的基督徒,神槍手,世界上最大的私人軍隊--19.5萬人--的主人。在今天,這樣的人就是中國的一個最強者:馮玉祥元帥。」
馮玉祥聰明絕頂,練兵的招數很實用。
他的做法是土法上馬,練兵而不練官。軍官就從行伍中提拔,這樣的結果更能團結士兵,同時易於管理。
馮沒有什麼政治綱領,按照他的「真愛國,真愛民」原則,就是強調兩點,一個是「愛民」,一個是「官兵待遇平等」,這是很樸實也很容易為普通百姓和士兵所接受的簡單道理。
國民軍的力量迅速擴大,其主要幹部隊伍,也在此時形成。
國民軍成為一支具有鮮明特色的軍隊。宣佈北伐勝利後,國民軍後整編成西北邊防軍,簡稱西北軍。
如果看當時國民軍的照片,你會發現其高級將領都是粗衣陋食,大多以廉潔奉公的形象示人,像宋哲元、趙登禹,和一般士兵難以區別,馮玉祥本人不穿將軍服,從來就是一套二等兵的服裝,其樸素不亞於朱德。
看看北京時代的國民軍上層,可謂將星雲集,群英薈萃。
國民軍的主要力量是國民軍第1、2、3軍,三個軍長馮玉祥、胡景翼、孫岳號稱三巨頭,馮成為西北軍的靈魂,也有一些巧合。
馮玉祥的國民軍第一軍是以後西北軍的核心,源出第十六混成旅,他的部下多有後來成名的武將,比如鹿鍾麟、宋哲元、孫連仲、馮安邦、韓復矩、石友三、佟麟閣、劉汝明、孫良誠、梁冠英等等,有趣的是,這些人多半是馮玉祥的親兵出身,比如韓復矩是他的衛士出身,馮安邦是馮玉祥當營長時候招的兵。
從大字不識的行伍中提拔將官,馮可謂慧眼獨具,還很少有他看走眼的,這些人後來都是封疆大吏,雖然文化不高,但是治理起地方政治來,一點兒都不含糊。
後來西北?主流的將領,多半來自第一軍。
胡景翼的第2軍僅次於馮,是護國戰爭中反陸建章起家的,和馮玉祥(陸建章與馮玉祥有親戚關係)有很深的矛盾。
胡景翼的幹部班底,來自於早年胡在自己家裡搞的「華山聚義」。華山聚義派的人物後來也有不少名將,比如井勿幕、鄧寶珊、續范亭、岳維峻、董振堂、高桂滋等。
胡本人是老同盟會會員,膽大心細,政治手腕高超,要說西北軍中能媲美馮玉祥的,也就是他了。
孫岳的第3軍實力也不弱,在後來?西北軍中卻默默無聞,這和孫岳本人的性格有關。孫的祖先是抗清名將孫承宗,那是袁崇煥的師傅呢,名字又有一個「岳」字,部下皆視他為岳飛岳鵬舉之流,這些奇怪的聯繫給他平白增加了不少威望。
但孫岳本人與其說是一個政治人物,不如說更像是一個武林豪俠。
孫岳做事有點極端,他少年時看一老者受欺壓,不由分說就提刀來打抱不平,並聲言如果拒絕他拔刀相助,就把這老者殺掉。
結果他飛簷走壁幹掉了老者的仇人,人家對他這個恩人卻避之猶恐不及。
馮玉祥稱孫岳為「孫二哥」--孫是山東人,山東出了個武二郎,故此樂於被稱為二哥,孫岳對這個稱呼十分滿意。
孫岳因為「三一八」慘案(記得劉和珍君麼?)感到國勢渺茫,憤而辭職下野,後來雖然還因為義氣跟隨馮玉祥到西北,但是已經不願與聞國事,不久就借口治病,到上海去了,據說是開武館。
孫岳的主要幹部是徐永昌,這是一個長袖善舞的老將,後來成為蔣介石政府的軍令部長、國防部長,一度比馮玉祥的知名度還高。日本投降時代表中國簽字的,就是這位徐永昌將軍。
再有,就是龐炳勳了。
關於孫岳,有一段時間因為他號召殺富濟貧,被懷疑是共產黨,馮玉祥一句話就給他解了圍:「有一天抽二兩大煙土的共產黨麼?」
國民軍序列裡還有一支短命的東北國民軍,就是郭松齡的部隊,他在馮的支持下倒奉失敗,所以這支國民軍很快消失。
只有魏益三部算是他的遺產,魏這個人沒有什麼名氣,但是繼承他的兩個人就有名了,一個是「郝拚命」郝夢齡,一個是「劉抓瞎」劉家麒,1937年,兩位將軍同時戰死在忻口和日軍的惡戰中。
他們雖然不是西北軍,但是和西北軍也有這一點兒特殊的關係。
當時西北軍幕中還有蔣介石的義兄--親日派頭子黃郛,中國兩個半軍事家之一的「楊大炮」楊傑,這都是南方派來的。
北京政變後,馮玉祥因「倒戈」行動為北洋人物所不容,在政治上非常孤立。
國民軍第一軍控制著北京,由此為奉系所嫉忌而承受巨大的軍事壓力。
該部所佔據的地盤大多土地貧瘠,故經濟十分困難,且因直隸保大地區為李景林所佔據而與國民軍第2軍地盤隔絕,在戰略上處於不利的地位。
此外,國民軍缺少一個對外的港口,無法從海上補充急需的軍火。
所以,馮玉祥為與張作霖逐鹿中原,同時出於對孫中山《建國大綱》的粗淺認識,馮?祥只能向國民黨勢力靠攏,以擺脫自己在政治上的被動地位。
北伐戰爭之所以勢如破竹,固然是國共兩黨的軍民浴血奮戰的結果,但與國民軍在北方的配合作戰也有很大的關係。北洋集團的分化給北伐提供了一定的有利的條件。
國民軍地處西北內陸,沒有從海上補給武器的來源,從地緣政治考慮,只能從與之相鄰的蘇聯想辦法。
馮玉祥對蘇聯有一定的看法,對沙俄曾侵佔中國領土及外蒙古受其控制不滿。
所以,馮玉祥在此接近蘇聯的目的並?是完全出於意識形態的原因。
而馮玉祥也早在1925年就開始聘請蘇聯軍事顧問幫助教練他的部下了。
5月初,第一批蘇聯教官組就到了張家口,在國民軍第一軍工作。一個月後,另一組顧問被派到國民軍第2軍工作。
鑒於馮玉祥的國民軍將要與奉系軍閥展開決戰,蘇聯政府甚至特別派遣在蘇聯國內戰爭中擔任過西南戰線司令員,有著突出戰績,戰後就任蘇聯紅軍總參謀長的葉戈羅夫來華擔任駐華武官,以便就近協助馮玉祥的國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