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的簡介 盤點國父孫中山的一生經歷
孫中山簡介:孫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學名文,字德明,號日新,後改號逸仙,旅居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出生於翠亨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10歲入村塾讀書,12歲到檀香山讀書,17歲時回國。1884年與本縣盧慕貞女士結婚。1886年至1892年先後在廣州、香港學醫。畢業後,在澳門、廣州行醫,並致力於救國的政治活動。
1894年上書李鴻章遭到拒絕,遂再赴檀香山,創立興中會,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主張。 1905年在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系統地提出其三民主義思想,並與保皇派進行了激烈的論戰。1895年至1911年策劃多次反清武裝起義,屢遭挫折而鬥志彌堅。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得到各省響應,導致清朝專制統治的覆滅,是為著名的「辛亥革命」。
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政體。1912年4月卸大總統職,致力於經濟建設的宣傳。袁世凱竊據大總統職位後陰謀復辟帝制,孫中山乃於1913年發動「二次革命」反袁。1914年在日本組織成立中華革命黨。1915年與宋慶齡結婚。
1917年,在廣州召開非常國會,組織中華民國軍政府,被推舉為大元帥,開展護法運動。1919年改組中華革命黨為中國國民黨,擔任總理。1921年,非常國會又於廣州議定組織中華民國正式政府,孫中山就任大總統,再舉護法旗幟。1923年,孫中山第三次在廣州建立政權,成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復任大元帥。同年接受蘇俄和中國共產黨的建議,決定國共兩黨實行合作,以推進國民革命。1924年1月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改組了國民黨,重新解釋其三民主義。同年秋,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孫中山應邀北上,共商國是。
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