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排華源於西班牙殖民主義 | 陽光歷史

 

A-A+

菲律賓排華源於西班牙殖民主義

2016年01月21日 史海秘辛 暫無評論 閱讀 352 次

  文章來源:菲律賓華僑商報

  一群關心時局的「志同道合」之士,最近湊在一塊,希望就當前菲華社會面臨的一些問題及困難交換意見,看看是否可以集「三個臭皮匠」之力,絞出一點有用的「腦汁」,提供華社領導團體及領袖人物參考采擇。

  因為與會者有一位對我國民族英雄扶西.黎剎所著《社會毒瘤》與《貪婪的統治》兩本小說用過相當工夫研究的塗一般先生,他最近寫了一篇「正視黎剎的排華意識」的文章(刊載於商報六月十四日讀與寫版),眾人自然的就圍繞著這個題目發表意見。

  塗先生說,黎剎所以在他的著作中會有排華的言行,一方面是受到西班牙殖民統治者優越感及排華政策的影響,另一方面則是看到當時一些華僑的愚昧,無知及髒亂,和一些所謂僑領(如《貪婪的統治》所描述的倪洛牙)唯利是圖,不擇手段,巴結權貴,投機取巧的惡行惡相,因而心生鄙視及排斥的意識。

  筆者對塗先生的分析頗有同感,原因是西班牙是中世紀歐洲的海上霸權之一 她的艦隊縱橫四海,號稱無敵,而且她的航海員哥倫布(哥倫布是義大利人,深信地圓之說 欲向西覓至亞洲之航路,因得西班牙王之贊助,率舟三艘,越大西洋而達北美洲)於一四九二年發現美洲新大陸,另一航海員麥哲倫(麥哲倫葡萄牙人 因不滿自己的國王而投效西班牙。)則於一五二一年發現菲律濱。

  由於這兩重大的發現,西班牙乃能成為近代繼英國之後的另一殖民大國(所謂殖民主義就是強國以武力或經濟力開拓本土以外的地域,而獲得其統治權)。

  西班牙統治菲律濱,除了一手利劍,一手聖經而外,也帶來了近代西洋的教育制度及典章文物,這些教育制度及典章文物隨著傳教師深入民間而遍及全菲。

  西人於一六一一年在岷尼拉建立亞洲第一家大學聖道.杜馬示,可說是西班牙文化東進的一個明證。

  黎剎是在一八六一年六月十九日出生的,這時的菲律濱人民已經過強盛的西班牙將近三百年的教化及感染,其對進步的西洋文明的吸收,相信要比中國勝出很多,因為就在黎剎那個時代,由於滿清政府長期的閉關自守,中國那時與國外比較,可說是相當落後,相當貧窮,也是國勢最衰弱的時期,滿清在這個時候戰輸日本,割台灣,澎湖便是一項最好的說明。

  因為中國落後,貧窮,衰弱,那時才有很多中國人,特別是廣東和福建人 被當作豬仔送到南洋各地作'苦力'。

  那時卑賤的中國人不要說會遭到像黎剎這等高級智識份子的白眼,就是一般土著對他們也是十分歧視和排斥的。這批先僑的不幸,可說是人類一部典型的「血淚史」。

  經過一百多年的咬緊牙根地艱苦奮鬥,不但海峽兩岸都已站起來,洗雪百年的積弱及屈辱,就是各地華人也早已洗刷'豬仔'的不佳形象,和脫離貧窮的桎梏,然而為什麼排華問題到今天還一直是我們菲華社會揮去不去的夢魘呢?

  與會人士的一般看法,排華言論之所以不絕如縷,甚至不時有專欄作家煽動以印尼方式「伺候」華人,除了原有的利益衝突,文化差異和「倪洛牙」之流的人物仍然充斥菲華社會等舊的因由而外,一些新僑在言行舉止上的「出位」(諸如滿口髒話 亂拋煙蒂 隨地吐痰 大聲講話),也為排華加添了新的口實。尤其不幸者,是來自兩岸三地的中國毒販不時見報,更使排華問題「雪上加霜」,這種喪盡天良的販毒活動對菲律濱社會帶來的禍害之烈,和可能造成的可怕後果 有時想來,實在令人不寒而慄。

  對菲國效忠真誠的質疑,也是一些專欄作家排華的另一原因。最近隨同伊納總統訪華的著名專欄作家蘇利敏和武曾戈(兩人均有華人血統)便先後在報上批評華人不顧菲律濱經濟困苦而把資金移往大陸投資。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