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英烈竇來庚:民國國術大師血灑山東抗日戰場 | 陽光歷史

 

A-A+

抗戰英烈竇來庚:民國國術大師血灑山東抗日戰場

2018年05月24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109 次

    一  習武經歷

  國家民政部公佈的300名抗日英烈之一竇來庚,出生於1900年臨朐縣營子公社竇家窪。1913年高等小學畢業後,考入臨朐師範講習所。1918年19歲時考入濟南第一中學。當年未畢業,又入山東省武術傳習所學習。

  參加第一屆全國武術國考。1928年10月15日,第一屆全國武術國考在首都南京中央體育場正式開始。這次國考的目的主要是選拔武術尖端人才,充實中央國術館,進一步推動武術事業的發展。參賽人員,從縣逐級選拔,最後由省、特別市分配名額組隊參賽。中央國術館作為一個單位,直接選拔代表參賽。報名參加第一屆國考的共400多人。

  這次國考的內容非常全面。10月6日進行刀、槍、劍、棍、拳的預賽,預賽合格者始能參加15日舉行的對抗賽,主要有摔跤、散打、長兵器和短兵器。最後一項是口試「三民主義」。

  對抗賽不分年齡和體重,抽籤配對參賽,拳腳打中或踢中對方的算得分,打倒對方的算全勝,取三戰兩勝的淘汰制,選拔優勝者。裁判嚴格規定,在比賽中,對咽喉、頭部、後腦、下襠不准打,打者違例。

  國考由中央國術館館長張之江主持,另外特聘黨國元老及實力人物:譚延凱、李烈鈞、張人傑、於右任、蔡元培、鈕永鍵、薜篤弼、馬良為主委。副館長李景林也主持了本屆國考。馮玉祥將軍,以中央國術館理事會長的名義,為大會最優勝者備好了十五獎品。

  10月18日,國考結束。竇來庚榮獲最優勝者之列,其他優勝者還有朱國福、王去鵬、張長文、馬裕甫、張洪振、楊法武、楊士文、顧如章、王成章、朱國禎、張維通、朱國祿、馬承智、胡炯。

  任職生涯。在竇來庚參加第一屆全國武術國考的前後,他一直擔任著教員的工作。他從山東省武術傳習所畢業後任臨朐縣高等小學國術教員。後去鎮江,任江蘇省立第九師範國術教員。不久到南京中央保健司任職員。1929年,第一屆全國武術國考後,他參與發起並組織了人國杭州武術擂台賽。 1931年,任濟南民眾體育場場長.「山東省國術館」副館長。1932年,韓復矩在山東省主席任內,沿襲西北軍遺風,提倡國術,成立山東省國術館,並自兼館長。副館長即聘竇來庚擔任,他同時亦兼韓復矩的警衛武士隊隊長。「國術救國」,創辦第一屆師範班。

  1935年,竇來庚鑒於「過去的經驗事實」,「非有長時間的訓練,不能成為良好師資,沒能良好師資,國術沒有長足的進展,那又能自強不息,救亡圖存呢」,於是「幾經籌措」,創設山東省國術館師範班,培養山東省各縣市國術館館長及教練人才。主要學員有劉錫五、米英來(俊臣)、劉鴻文(廣賢)、李天驥(龍飛)、李鳳舞(成三)、朱憲章(星南)、竇進忠(紹先)、張祥元(瑞山)等縣副館長。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師範班畢業,輯同學錄,竇來庚作同學錄序,勉勵同學們到社會上「提倡國術,指導國術」,「貢獻於國家」。也正如馬步周所希望的「一方面以真情熱腸俠義精神為地方民眾倡。另一方面,提倡技藝,健身強種,改正其糟腐散漫萎蘼蕭索心理」那樣,「戰爭未開,則生聚教訓,厲兵抹馬,一旦總動員令發,則同袍澤共生死,爭國家民族之光榮」 。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中華民族果真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不待總動員令發,全國上下就瀰漫著強烈的抗日情緒和高漲的民族熱情。竇來庚率領著有志於抗日的志士仁人,用國術的精神和國術的氣魄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救國運動。

  二  抗日事跡

  (一)抗戰爆發,初來臨朐(1937年7月—1938年2月)。

  1937年「七·七」事變以後,任國民第三集團軍司令部(韓復矩任總司令)警衛武士隊隊長。1937年10月,日寇入侵山東,韓復矩聞風喪膽,不戰南逃,日寇很快佔領了濟南。

  1938年1月,竇氏率武士隊護送韓復矩到開封參加軍事會議,韓氏會中遭扣押。2月竇氏率武120名隊員回到山東曹縣,自訂國民軍義勇隊番號,自任隊長並率部往臨朐發展。竇率部隊先駐臨朐八區寺頭村,當時寺頭由楊西九部駐紮。不久,楊、竇之間產生了分岐。竇率部移防到南道、北道村一帶,積極擴充隊伍,籌集裝備。在他們抗日救國宣傳的啟發下,愛國的人們紛紛揭竿而起,隊伍很快就擴展到300多人。

  1938年臨朐爭奪戰。1月,日寇已侵佔了臨朐城,駐有鬼子一個小分隊和偽軍一部。竇來庚率部於4月12日攻打臨朐城,有襲擊北關閣之戰。竇來庚派陳作奎帶領50餘人,埋伏在益都到臨朐的公路要道處—八里溝子,阻擊從益都方向而來的增援之敵。竇帶領50名精幹士兵,攻打北關閣。經過兩小時的激戰,攻下北關閣。日寇退居城裡,堅守北門。竇指揮部隊攻打城北門,因敵人火力很強,幾次進攻都失利,義勇隊傷亡數名。竇再次組織進攻。這時從益都方面來了10多輛滿載著日偽軍的汽車。陳作奎率隊奮起阻擊,但寡不敵眾,陣地被敵衝垮,敵增援部隊迫近臨朐城。在十分危急的情況下,竇來庚下令撤軍,轉移到王家、陡溝一帶。但城裡的日寇,懾於國民軍義勇隊再次攻城,當晚撤離了臨朐城,逃回益都。臨朐縣城成了一座空城。竇部接管了縣城,同時設防於北關、陡溝一帶,並派兵駐守粟山、朐山,構成犄角之勢。

  日寇不甘心失敗,積極準備捲土重來。1938年5月24日,七八百日寇和三千多偽軍,由翻譯官於荷亭和漢奸陳光友當嚮導,向臨朐城進犯。雙方展開激戰。日寇渡過石河,兵分兩路,形成鉗形,一大部包圍臨朐城西面和南面,一部分攻打粟山、朐山,奪取制高點,主攻南門。竇來庚令軍需處和後勤人由竇中山帶領,急速撤出臨朐城,並動員城中居民向外轉移。接著進行了戰鬥部署,令李培益、竇德義各率兩個班控制粟、朐兩山制高點,切注意敵人動向。令魏長貴率部出城配合駐在王家陡溝的陳作奎部,作為外線接應,夾擊敵人。令高立泮中隊鎮守城西南角樓。令郝榮卿中隊守衛西北兩面。派執法隊員徐福聚去當時駐在營子的國民黨七九師騎兵旅求援,要參騎兵旅從東面打擊日軍,牽制敵人攻城的兵力。竇氏親率執法隊防守南門。但因日偽軍勢眾,裝備精良,南門失守。義勇隊被迫突圍出城。中隊長魏長禮以下官兵50餘人壯烈犧牲,臨朐淪陷。但這次戰鬥亦擊斃日軍指揮官1人,打死日偽軍70多人。縣城淪陷之後義勇隊對日寇發起多次突襲,並擴張兵力至700餘員。

  臨朐城淪陷以後,義勇隊在桃花、盤陽一帶住了幾天,便移防到了玉皇廟、趙家樓一帶。期間和之後,曾多次遭遇敵人,並展開了不同程度的戰鬥。主要有「煙塚鋪戰鬥」、「黑山襲擊戰」、「巖頭戰鬥」等。1938年5月中旬的一天,50多名日寇由臨朐城順公路南犯,至煙塚鋪村時,遭到駐守的國民軍義勇隊高立泮中隊一小隊的截擊。擊斃日寇兩名,擊傷數名,日寇狼狽逃回臨朐城。回城後便調集偽軍配合,進攻義勇隊。竇來庚急令高部作好戰鬥準備。日寇行至煙塚鋪嶺時,懷疑有伏兵,停止了前進工。隊長高立泮見伏擊不成,便率隊向日寇出擊。由於眾寡懸殊,義勇隊失利,1名隊員陣亡,並有數人受傷,撤到南上莊嶺。日寇傷亡10多名士兵,撤回臨朐城。1938年6月12日,國民軍義勇隊第一中隊(隊長郝榮卿)奉命駐黑山村。是日拂曉前遭到80多名日偽軍的襲擊。郝榮卿指揮部隊突圍,突圍時小隊長郝希鳳陣亡,3名士兵受傷。突圍後部隊轉移到張家林村一帶休整。1938年7月上旬,高立泮中隊駐守史家石河子村,一小隊進行流動警戒時,在巖頭村東與20多個日軍、50多個偽軍相遇,雙方展開激戰,義勇隊充分利用地形,打得日偽軍亂作一團。

  (二)「試問抗戰哪一個?臨朐只有竇來庚。」

  改編十七旅,積極抗日(1938年秋—1942年8月)。

  1938年秋,國民黨山東省主席沈鴻烈派保安處處長寧春霖與竇來庚在夏家莊會晤,把義勇隊改編為「山東省保安第十七旅」,竇來庚任旅長。旅下轄兩個團:第一團團長郎益文,第二團長張品三(二團名義上歸屬十七旅,實際上不受竇的調遣,自據一方)。旅部設秘書處,處長高卓凡(高超),副官處處長馬香坡,參謀處處長劉雨臣,軍械處處長竇耀山,政治處處長梁蘭生。團下設營,營下設11連。旅部數次派盛偉航和倪耕萃等到省政府和附近部隊接洽。1939年春省政府設在沂水東裡店時,十七旅在東裡店設駐省辦事處,由王靜齋任主任。

  十七旅當時向群眾宣傳抗日的要領是:「國共合作」,「槍口對外」,「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抗日不分東西南北,抗日不分男女老幼」等。由於他們實行抗日,激發了一部分青年和民眾的愛國熱情,特別是教育界的人士,紛紛參加十七旅,隊伍迅速擴充到3000多人。駐防在福山、八步頂、劉家莊、閆家河、王家溝、夏家莊、蔡家官莊、郭家溝等10幾個村,佔據100多平方里的地區。

  在1938年臨朐淪陷以後,各區的區長(或聯莊會長)都以本區原有的武力為基礎,爭相招兵買馬,積極擴充自己的實力。但在國家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他們不但不開誠佈公,團結起來救亡圖存,而是變本加利地爭權奪勢,互相傾軋和殘民以逞。各地群眾中流傳著這樣八句順口溜:「詭計多端楊西九,不明不暗宮子英;素無大志令聞李,安於小就志安馮;殺人放火劉同敬,狐假虎威譚菊亭;獨霸一方張品三,瘋瘋傻傻徐宜亭。

  試問抗戰哪一個?臨朐只有竇來庚。"

  在此期間,他們一面擴充隊伍,籌集裝備,進行整訓。一面與敵軍進行了或大或小的戰鬥。這些戰鬥主要有旅部遭遇戰、南流戰鬥、伏擊偽軍、趙家莊伏擊戰、牛山頭反擊戰、盤陽爭奪戰、破壞鐵路、奇襲偽軍據點、大郝莊戰鬥、奇襲龍詵鋪等。1938年,駐南流村的旅部因受到日寇的嚴重威脅,竇來庚決定移防劉家莊一帶。農曆七月下旬的一個夜間,移防中遭到200多名日偽軍的伏擊。十七旅倉促應戰,隊員個個勇敢,與敵人展開白刃戰,激戰1個小時,打死打傷敵人30多名。十七旅10多名士兵陣亡,15名受傷,旅部轉移至夏家莊。

  1938年11月,竇來庚接到情報,日偽軍500多人從臨朐城南進,進攻十七旅旅部。他當即決定:旅部的勤雜人員轉移去楊家河村,留學兵連、特務連、警衛隊與敵作戰,並令特務連的一個排防守南流北嶺,監視敵情,其他部隊佈防在南流村南嶺。12日凌晨3點,守衛在南流北嶺的部隊,與敵人先頭部隊接火。激戰半小時,抵抗不住敵人的炮火,退至南嶺。十七旅的關兵在隊長竇來庚的帶領下,個個堅守陣地,英勇抗擊。但仍抵不住裝備精良的日寇,前沿陣地被突破,士兵傷亡30多人。為保存力量,竇下令撤離陣地,轉移到楊家河一帶。

  1939年4月9日,十七旅五連一排埋伏在齊家廟北公路旁的麥地裡,向從這裡經過的40多個偽軍發動了突然襲擊,活捉偽軍兩名,打傷偽軍多名。

  1939年9月26日,十七旅得到情報:偽軍百多人到吳家上莊騷擾。十七旅五連埋伏在趙家莊西頭。時到下午3點,果然百多名偽軍經過此地,中了十七旅的埋伏圈。偽軍被打得經黃子山向郎家窪逃去。

  1940年2月,十七旅三連和五連與包圍牛山頭的日寇30多人,偽軍200多人進行了反擊戰。五連一排排長楊萬邦誓與陣地共存亡,在三連連長和五連連長的支援下,打退了敵人的進攻。

  1939年7月22日,日寇為奪取臨朐東南部的重鎮盤陽,調集日偽軍200多人,分三路包抄盤陽。並佔據了盤陽。

  1941年9月3日,竇來庚命一營營長郝榮卿、二營營長陣傑臣,率三、五、六連,攻打盤陽偽軍據點。夜間偷襲時,不慎被敵人發覺。雙方激戰5小時,最後郝營長命令部隊用棉球蘸上火油射向敵院,頓時熊熊大火燒燬敵十餘間房屋。十七旅撤出盤陽,回到原防地。

  最重大的一次戰役應是1942年8月29日,十七旅在福山—鄔家官莊與3000多日偽軍進行的大決戰。日寇調集了張店、淄博、益都、昌樂、壽光、臨朐、廣饒等十幾個縣的日偽軍3000多人,由日寇司令奧村和掘進九次、杜崗洋佑率領,分成多路從益新公路南進和從柳山、上林、盤陽等地迂迴包圍,急速進兵至十七旅的防地周圍。十七旅得知情報後,竇來庚召開了旅部緊急會議。在這次會上,鑒於當時的緊迫形勢,與敵我力量強弱懸殊,多數人主張迅速向公路西轉移,免被圍殲。旅長竇來庚則主張堅決抵抗,並激昂慷慨地說:「我們整天說打鬼子,鬼子送上門來還給他一下!」「不成功,便成仁,在此一舉,決不轉移。」他命令部隊堅守陣地。敵偽軍經過一天的部署,把十七旅防區四面包圍,形成一個嚴密的圍圈。於8月30日凌晨,發起了全線進攻,盤陽方面的戰鬥尤為激烈,雙方激戰一個多小時,十七旅部隊撤退到八埠頂、福山一帶,旅長竇來庚率部隊阻擊東面進犯的敵軍。敵偽軍四面圍攻,在人數、武器和裝備上都遠不如敵人的情況下,十七旅節節失利,全線崩潰,官兵死傷過半,余大部被俘。竇來庚率餘部退至鄔家官莊堅守抵抗,終因寡不敵眾,傷亡殆盡。竇也中彈負傷,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見大勢已去,無力挽回敗局,但決不當俘虜,用最後一顆子彈舉槍自戕。犧牲於山東省臨朐縣白塔鄉龐家河西南嶺。

  1988年2月23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復濰坊市人民政府,同意追認竇來庚為革命烈士。一代英雄的功績終於得到公正地對待,一代英雄的抗日精神也得以彪柄

    (資料由英雄的曾孫竇錦偉提供)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