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是兵變之後是怎麼收復後周諸侯的呢?
雖然有一部分將領追隨趙匡胤兵變,但還有很多官員和將領忠於後周。那麼對待這些人,趙匡胤是怎麼處理呢?對於李重進等頑固派,趙匡胤在即位之後立即出兵,在當年的六月、九月,趙匡胤親自帶兵,兩次出征,武力平定。當趙匡胤陳橋驛站兵變之後,即刻向都城進發,可以從陳橋門和封丘門兩個關口進入,一開始趙軍選擇陳橋門,但是陳橋守軍拒絕開城門,於是轉而從封丘門進入,守關官員聞風開門。等到趙匡胤即位之後卻重賞陳橋官員,而殺掉封丘官員。作為一個君王,趙匡胤具有非凡的政治眼光。在兵變之後幾天,想必天下洶洶,尤其是都城中那些沒有參與兵變的後周官員,當人人自危。當人們面臨危險的時候,都會採取行動來保障自身的安全。如果趙匡胤重賞封丘官員而殺掉陳橋官員,那麼無疑就是把都城當中無數後周官員推到自己的對立面。而在此時,在淮南,在潞州,李重進等節度使手握重兵,而原後周的各路節度使也都在徘徊觀望。是追隨趙匡胤還是追隨李重進?趙匡胤做了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用小小的封丘官員的生命,換來了都城乃至整個後周王朝的官員的歡迎和接受。
這讓劉邦,劉邦雖然是流氓出身,卻同樣頗有政治智慧。在平定天下之後封賞功臣,先加封了親信故舊蕭何等人,一時之間議論紛紛,功臣們常常聚集在一起。劉邦問,他們在一起說什麼。張良說,他們在商議謀反。一些人和劉邦關係一般,甚至曾經是劉邦的敵人,都擔心劉邦封賞不公,甚至是找機會給他們穿小鞋。劉邦很擔心,就問怎麼辦。張良問,有沒有一個人,是大家都知道大王最討厭的?劉邦說,有啊,我最討厭雍齒了。張良說,那好,請大王先重賞雍齒,以定人心。劉邦隨即答應,於是一場政變消滅於無形。趙匡胤此舉異曲同工。
在兵變之時,也有一些後周大臣起來反抗,比如韓通。在陳橋兵變之時,韓通擔任檢校太尉(最高軍事長官)、同平章事(等同丞相),充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地位很高,而且在後周軍隊當中擁有極高的威望。當趙匡胤兵變之時,情況突然(陳橋距離京城僅20里),韓通立即飛馬出皇宮,到京城抓捕趙匡胤母親杜夫人,同時組織軍隊進行抵抗。但天不佑周,在杜夫人藏身之處並沒有搜到人,而在組織人馬的途中,被趙匡胤的先鋒王彥升發現,王彥升立刻追殺韓通,直追到韓通家中殺死韓通。韓通死後,趙匡胤重賞韓通家人,追封為中書令,厚葬之。而趙匡胤的急先鋒,立下汗馬功勞的王彥升,反受到趙匡胤冷落,終身沒有擔任節度使。趙匡胤此舉和殺封丘官員相同,只是王彥升為兵變大將,不能妄殺。對於終於後周的人員,或者無名小輩,或者已死官員,趙匡胤都重加封賞,但是對於那些還在位,且掌握朝中大權的原後周官員,趙匡胤手腕又是不同。
原後周官員中,地位最高的是兩位丞相,范質、王溥,兵變之日,趙匡胤緊急召見二人,二人到了惶惑之間不知如何是好,趙匡胤面對昔日的上司,一時之間也拉不下臉,隨行副將羅彥環,上前一步,大喝一聲,見了陛下為何不跪!范質、王溥無奈只得下跪。趙匡胤當然是好言安慰,表示官職依舊,並且會另有封賞。兩人都是明白人,自然表示感恩。隨即,范質、王溥率百官朝拜新君,在可是隨即趙匡胤免去王溥參知樞密院事職務,削奪其兵權,一年之後范質罷相,升太子太傅,三年之後王溥罷相,拜太子太保。很明顯,范質、王溥都是前朝舊人,在穩定人心之後,趙匡胤就棄之不用。趙匡胤對忠於後周臣子,死的重賞,活的明升暗降,掛起來。而一般的官員對於後周並沒有特別的感情,皇帝輪流做,今年到趙家,只要官照當,錢照拿,大家不會有什麼意見,趙匡胤對於這種官員也一律接納,並不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