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八事變中的積極應對:主力第五軍馳援上海 | 陽光歷史

 

A-A+

一二八事變中的積極應對:主力第五軍馳援上海

2018年02月02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65 次

  早在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時任陸海空軍總司令、行政院長的蔣介石就下令預防日軍在上海發動進攻。

  1931年12月,蔣介石因九一八事變下野,由孫科接組南京政府。但孫科政府軟弱無力,難以應付九一八事變後複雜困難的局面,尤其是財政陷入嚴重困境,軍費已積欠2個月未發。因此1932年1月25日,孫科向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提出辭職。1月28日,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接受孫科辭職,南京國民政府再度改組,以汪精衛繼任行政院長。當夜,一二八事變爆發。

  1月29日,之前因九一八事變而於1931年12月下野的蔣介石復出,被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任命為軍委會委員(同時任命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為委員),負責調動軍隊,指揮滬戰。同日,蔣介石製定對日應對原則,即「一面預備交涉,一面積極抵抗」,並且規定:「交涉必須定一最後防線與最大限度,此限度至少要不妨礙行政與領土完整,即不損害九國公約之精神與不喪失國權也。如果超此限度,退讓至不能忍受之防線時,即與之決戰,雖至戰敗而亡,亦所不惜。必具此決心與精神,而後方可言交涉也。」同時蔣介石在軍事上作出「十九路軍全力守上海,前警衛軍(即87、88師)全力守南京」的軍事部署。蔣介石於當日(29日)的日記中寫下:「倭寇必欲再侵略我東南乎?我亦唯有與之決一死戰而已!」蔣在日記中亦做出遷都洛陽的決定,以避免城下之盟:「決心遷移政府,與倭長期作戰」 。

  同日(29日),蔣介石致電駐武漢的湖北省主席何成浚、第4師師長何庭瑤:「昨夜倭寇向我上海閘北十九路軍防線襲擊,至此刻尚在對戰中。我軍決與死戰,其在漢潯海軍必有軍事行動,務望嚴密戒備自衛,萬勿為其所屈。第四師應集中武漢嚴防,切勿分散。以後軍費困難,惟有地方自籌也。」另有內容相同的電文致江西省主席熊式輝。(見《熊式輝檔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藏。)

  同日(29日),國民政府軍委會命令駐蚌埠的第47師(師長上官雲相)調駐南京浦口,防範日軍進攻南京。(見《何應欽、朱培德致蔣光鼐、蔡廷鍇、戴戟電》,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

  1月30日,蔣介石發表《告全國將士電》,他說,滬戰發生後,「我十九路軍將士既起而為忠勇之自衛,我全軍革命將士處此國亡種滅、患迫燃眉之時,皆應為國家爭人格,為民族求生存,為革命盡責任,抱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之決心,以與此破壞和平、蔑視信義之暴日相周旋。」蔣介石要求全國將士「淬礪奮發,敵愾同仇……枕戈待命,以救危亡」,並表示他本人「願與諸將士誓同生死,盡我天職」 。此電發佈後,影響甚大,「人心士氣,為之大振」。同日,國民政府發佈《遷都洛陽宣言》,表示絕不屈服,並自該日起將國民政府部門遷往洛陽,但軍委會和外交部留駐南京,同時命令前方軍隊由軍政部長何應欽和參謀總長朱培德共同指揮。

  2月1日,國軍第88師師長俞濟時致電蔣介石主動請求將所部調滬增援,蔣答:「貴師行動,一聽何部長命令,如運滬作戰,務希奮勇自強,以保榮譽。」

  同日,蔣介石指示何應欽:「如日軍再攻正式開戰時,飛機亦應參戰,請照軍委會電令辦理為盼。」

  2月1日,蔣介石在徐州召開軍事會議,討論對日作戰計畫。4日,軍委會劃分全國為4個防衛區:第一防衛區,其區域為黃河以北,以張學良為司令長官;第二防衛區,其區域為黃河以南、長江以北,以蔣介石為司令長官;第三防衛區,其區域為長江以南與閩浙兩省,何應欽為司令長官;第四防衛區,其區域兩廣,陳濟棠為司令長官。並決定:「各司令長官除酌留部隊綏靖地方外,均應將防區內兵力集結,以便與暴日相周旋,同時,並電令川、湘、贛、黔、鄂、陝、豫各省出兵做總預備隊。」軍委會還決定,在淞滬前線,除由第三防衛區負責外,並動員第二防衛區兵力為後繼部隊。同時計畫以第一防衛區部隊(司令長官張學良)向東三省挺進,牽制日軍,使其不能有在上海擴大侵略的餘裕(但張學良並未積極行動,川、粵等省也未積極行動,可見不統一難以抵禦外侮)。同時命令沿江、沿海嚴加戒備,並從浦口開始,沿津浦路北上達徐州,西折沿隴海路至洛陽,全都大築工事。

  2月2日,何應欽向蔣光鼐等人轉來汪精衛電報,內稱:「昨已電廣州同志,對於淞滬駐軍急速設法增援助餉,軍委會亦已決定增派軍隊淞滬,決不以十九路軍獨立苦戰,敬祈諸兄激勵將士始終堅決抵抗。」

  2月5日,蔣介石指示:「如倭以兩師以上陸軍參戰,則我方應另定計畫與之正式作戰,飛機與陸軍需預定協同作戰計畫,突然進攻,使敵猝不及防也。」

  同日(5日),蔣介石就作戰計畫向蔣光鼐、蔡廷鍇、戴戟發電,並電慰十九路軍:「兄等惡戰苦鬥,已經一周,每念將士犧牲之大,效命之忠,輒為悲痛。」並表示「如有必要,中(正)可親來指揮也。空軍參戰時,陸軍需與之預定各種符號切實聯絡,俾得協同動作,……」

  5日上午9時,中央空軍第6、7隊的飛機9架(轟戰機5架、戰鬥機4架),在第二大隊長石邦蕃率領下,從南京明故宮機場起飛奔赴上海參戰。機群經過昆山時,與日軍海軍航空隊發生短暫空戰。11時,我戰機降落上海虹橋機場,正加油掛彈準備出擊日艦,突然日機來襲,我戰機隨即升空迎戰。戰鬥中剛剛完婚的副隊長黃毓銓因機械故障墜機犧牲,成為中國空軍對日抗戰殉國第一人。[5] (後廣東空軍組建了混合機隊的第8隊,以丁紀徐為隊長,北上增援。一二八事變期間中央空軍飛機25架參戰,廣東空軍飛機15架參戰。)

  同日(5日),國民政府電調九一八事變前在江西剿共的國軍第9師(師長蔣鼎文)赴滬增援。

  同日(5日),第88師師長俞濟時自蘇州致電蔣介石,稱全師除一團外(527團)已經在蘇州集結完畢,但是「職師經費元月份只領到十天,給養斷絕」,乞請速撥款維持伙食。

  2月6日,蔣介石由洛陽來到南京浦口,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育長張治中前往迎接,表示願率中央部隊增援上海。同日,蔣介石下令第88師進抵南翔,第87師261旅自南京東移到昆山(7日抵達昆山)。7日,由財政部稅警總團改編而成的第88師獨立旅的2個團集中於虹橋。2月14日,國民政府軍政部下令將當時中央軍精銳第88、87師及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合編為第五軍,由張治中任軍長,隸屬十九路軍總部參加滬戰。16日,張治中率第五軍軍部和第87師259旅從南京出發夜間抵達南翔。

  2月7日,蔣介石應陳銘樞請求,批示何應欽調炮兵一個營增援十九路軍。

  2月8日,南京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行政院長汪精衛電告十九路軍,已飭令財政部撥款5萬元慰勞前線將士。

  2月9日,蔣介石調動陸軍第1師(師長胡宗南)、第7師(師長王均)準備增援上海十九路軍。

  2月10日,為避免中央軍88師在作戰時出現不服從粵軍系統的十九路軍的指揮的情況,蔣介石特地致電88師師長俞濟時,囑咐其「貴部作戰須絕對服從蔣總指揮(指蔣光鼐)命令,並與友軍共同進退為要」。

  2月11日,何應欽派中央軍校炮兵一個排開赴南翔,歸蔣光鼐指揮。同日,軍政部派往上海的地雷隊一個中隊抵達十九路軍總部。軍政部並且撥工兵教導隊的架橋爆破兩個隊及中央軍校野炮一個連來滬助戰。

  2月14日,陳銘樞按蔣介石囑托,致電蔣光鼐,稱:「若和平無望,敵來犯時,予以一極大懲創,然後別作良圖。現已準備加調八十七師孫元良部增援。總司令(指蔣介石)並電韓向方(韓復矩)、劉經扶(劉峙)、上官雲相、梁冠英共選現役徒手兵三千,輸送來補充代募五千新兵矣。」 隨後,15日、17日、19日,蔣介石分別令十九路軍接收自上官雲相、梁冠英、劉峙等部挑選而來的增援上海的徒手兵2000人。

  2月15日,汪精衛致電已至全州的張發奎第四軍(張在九一八事變後原計畫北上支援黑省馬占山),稱:「兄部援黑,志在抗日。今日軍近在淞滬,不如放棄援黑,逕來淞滬,與十九路軍共同作戰,較為直截了當。」

  當時因連年戰亂,又逢去歲1931年江淮大水災,國民政府財政窘迫。早在1932年1月下旬時,國軍各將領就紛紛致電,稱「糧彈缺乏,已到斷炊地步」。 但一二八事變爆發後,國民政府準備將九一八事變前在江西剿共的國軍部隊調浙轉滬,又遷都洛陽,皆需款甚急。2月5日,中央軍嫡系88師師長俞濟時就致電蔣介石,稱給養斷絕。2月11日,中央軍嫡系第18軍軍長陳誠也自江西吉安致電蔣介石,稱部隊已經欠餉近2個月,伙食無著。故2月16日蔣介石不得不致電財政部長宋子文,苦苦哀求經費:「日既在滬不肯撤兵,我方只有抵抗到底。……而江西與河南伙食必日緊一日,接濟必完全斷絕。請兄能在南昌運存一千萬元,鄭州運存二千萬元之中央鈔票,則政府尚可活動,軍隊亦可維持,或能渡此難關,不致崩潰,此為中(正)最後之哀求,望兄設法助成之。」

  2月16日,為敦促第五軍和十九路軍加強團結並努力殺敵,蔣介石致電第88師師長俞濟時並轉第五軍張治中軍長:「今日兄等決定在淞滬原陣地抵抗到底,奮鬥精神,至堪嘉慰,望兄等努力團結,為我黨國爭光。……希與十九路軍蔣蔡兩同志,共同一致團結奮鬥,對於蔣總指揮(指蔣光鼐)命令,尤當切實服從,萬不可稍有隔膜。吾人若不於此處表現民族革命精神,決意犧牲,更待何時?可將此意轉告全體將士,努力保持本軍之光榮歷史為要。」

  2月18日,蔣介石再電張治中、俞濟時,要求第五軍與十九路軍加強團結,切莫因爭戰功而鬧不愉快:「抗日為民族存亡所關,絕非個人或某一部隊之榮譽問題,我前方將士應徹底明瞭此義。故十九路軍之榮譽,即為我國民革命軍全體之榮譽,絕無彼此榮譽之分。此次第五軍加入戰線,固為敵人之所畏忌,且亦必為反動派(指反南京中央政府者)之污蔑,苟能始終以十九路軍名義抗戰,更足以表現我國民革命軍戰鬥力之強。生死且與共之,況於榮辱乎何有?望以此意切實曉諭第五軍各將士,務與我十九路軍團結奮鬥,任何犧牲,均所不惜,以完成革命之使命為要。」

  同日(18日),日軍司令官植田謙吉向蔡廷鍇發出最後通牒,該通牒的要求已經超過南京國民政府所能容忍的限度。國民政府外交部乃表示:「中國在滬駐軍,為保衛 中國土地計,迫不得已,亦惟有從事自衛,奮鬥到底而已。」 蔣介石同意中 央駐蚌埠的4隊飛機、留江西的2隊飛機,全數連同廣東方面支援上海的飛機飛滬參戰。

  2月21日,蔣介石調第14軍衛立煌部第10師(師長李默庵)、第83師(師長蔣伏生)星夜兼程入浙增援滬戰,同時命陳誠第18軍,如不得已,先擊退紅軍對贛州的攻打後迅速增援上海。

  2月22日,蔣介石致河南省主席劉峙,命令駐河南的第1師胡宗南部自當夜起秘密啟程,「每夜只開一團至兩團為止,到滁州與浦鎮間各車站下車,徒步行軍至江邊過江」。24日,蔣介石再次命令第1師務必在27日前抵達浦鎮。

  2月23日,蔣介石下令第9師(師長蔣鼎文)3月3日前星夜兼程集中至杭州,不得有誤。

  2月25日,蔣介石令浙江省主席魯滌平在乍浦、鎮海、溫州等地加強防務,嚴密警戒。 同日,鑒於瀏河一帶河岸適宜日軍登陸,蔣介石特地致電囑咐十九路軍,注意瀏河方面防務,應準備3團兵力。(《蔣總統秘錄》第8冊第167頁)

  2月26日,因前幾日廟行大捷,蔣介石致電張治中、俞濟時:「各師經費與給養品尚足用否?……自經二十二日廟行鎮一役,我國我軍聲譽在國際上頓增十倍,連日各國輿論莫不稱頌我軍精勇無敵,而倭寇軍譽則一落千丈也。望鼓勵官兵奮鬥努力,並為我代為獎慰也。」

  同日,下令駐浙贛邊界的第36旅(旅長戴岳)調滬杭沿線東側地區,以資戒備。

  2月27日,蔣介石下令第14軍軍長衛立煌所部第10師、第83師「盡數乘民船秘密東下至荻港以東、蕪湖以西登岸候令」。

  2月29日,原駐蚌埠、一二八事變後調至南京鎮江附近的第47師(師長上官雲相)之第4團抵達昆山。3月1日,47師主力齊集昆山,並於當晚馳赴嘉定、太倉間增援。

  3月2日,因日軍於瀏河登陸攻擊我軍側背,十九路和第五軍被迫撤退至第二防線,蔣介石致電指示蔣光鼐:「現軍既移至南翔、嘉定、太倉一帶,為便於長期抵抗起見,急應構築預備陣地,以資準備。」

  3月3日,第9師先頭部隊抵達常山;4日,第9師、第10師部隊抵達杭州。

  淞滬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任命陳銘樞擔任京滬鐵路方面防衛,為左翼軍總指揮,蔣鼎文為右翼軍總指揮。蔣鼎文率領第二軍、第十四軍自江西移師滬、杭,在川沙、楓涇、吳江構築第一線陣地,並於嘉善、平湖、乍浦構築第二線陣地,積極佈防,策應十九路軍抗戰。

  3月6日,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推舉蔣介石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18日兼參謀總長。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