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日軍眼中的地雷戰:八路軍的地雷上附著鬼 | 陽光歷史

 

A-A+

揭秘日軍眼中的地雷戰:八路軍的地雷上附著鬼

2018年01月23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55 次

  地雷戰這一戰術方法在膠東戰場上發揮了巨大的效應,據地雷戰戰術形成並彙集成冊的《地雷課本》介紹,地雷戰這一戰術最早出現於太南地區。真正將地雷戰戰術發揮到極致的是山東海陽的民兵,針對敵人不斷變化的起雷避雷方法,他們發明了十幾種地雷。而電影《地雷戰》中的高家莊原型則是今河北保定冉莊。在戰爭軍事物資缺乏時期,地雷能大量投入戰場,離不開少將王耀南的推廣與改進。王耀南是我國工兵事業的奠基人之一,1927年9月,他和幾十名礦工組成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二團爆破隊,參加了秋收起義,跟隨毛澤東上了井岡山。在中央蘇區,他參與創建了紅軍工兵部隊,被毛澤東譽為「工兵專家」。

  1941年5月,他奉彭德懷總司令的命令,帶隊下到太行軍區和冀魯豫軍區及各分區去推廣地雷戰。為了讓部隊和民兵明白如何設置地雷,也就是將雷埋在哪兒的問題,王耀南帶著幾個工兵幹部在院落裡埋好雷,扮演成日本兵進院掃蕩,讓大家觀看,並用炭粉代替石灰,防止石灰飛起燒傷人眼。邊觀看邊向幹部群眾講解在什麼地方埋雷好,「比如鬼子進院子要喝水,在井旁邊埋上雷就能炸死鬼子。」為了吸引更多的群眾觀看,王耀南一行人還學唱戲,將埋雷示範搬到了戲檯子上。每炸死一個「鬼子」全場都會掌聲雷動。群眾興致盎然,演出完往往不願離開,有的老百姓說:「我們就喜歡看打死小鬼子,看一百遍也看不夠!」於是又加演幾場。王耀南讓工兵幹部們教大家如何使用地雷,怎樣叫拉發,怎樣叫壓發,告訴幹部戰士們在野外如何埋設地雷。

  王耀南告訴觀眾說:「我們用的是假地雷,主要用來教學。大家回去可不能用真地雷這麼幹,這可要傷著自己人。」因為看了三四遍在院落裡埋地雷,觀眾一聽就明白了,但不願意走,王耀南只能說地雷沒有了來打發走群眾。他們用這種示範方法,教會了很多八路軍指戰員和民兵掌握地雷戰的戰術、技術及地雷的應用。軍工廠發下來的地雷數量遠遠不能滿足抗日戰爭需要,王耀南就鼓勵大家自己動手造地雷。各縣政府支持王耀南一行人的工作,讓鞭炮作坊以上交幾千個發火器代替需上交的稅費和公糧,並且解決鞭炮廠的經費問題以大批量提供炸藥。

  作坊主們知道這些發火器是用來打仗的,每次都會保質、保量、守時生產出發火裝置。拉火炮和發火裝置雖然原理相似,但內部結構有很多區別。王耀南就讓工兵幹部們和做鞭炮的師傅們共同研究怎麼能將發火裝置做得更好。當時最大的問題是地雷殼子生鐵原料來源缺乏。王耀南就動員軍隊和民兵使用代用器材造雷殼,比如洋油桶、茶壺等。有幹部提意見說老百姓的罈罈罐罐雖然不值錢,但破家值萬貫,不能讓老百姓用鍋碗來做地雷。王耀南聽取了幹部的意見,他和幾個冀魯豫軍區幹部反覆試驗,研究出用石頭造雷殼的方法。之前一個地雷比3枚手榴彈還貴,而改良了製作方法之後製造的土地雷,成本和造一粒子彈差不多。大大減少的成本使地雷推廣應用成為可能,這是最後地雷能在膠東戰場發揮巨大效用的先決條件。

  地雷戰讓日軍喪膽

  地雷戰因為戰果分散,每一次給敵人造成的殺傷力有限,在日軍的戰史中沒有被大量記載。但我們仍可從侵華日軍的回憶錄中尋找到地雷戰的身影。在原日軍獨混第五旅團第12獨立警備隊衛生曹長桑島節郎的回憶錄《華北戰記》中提到了幾次與地雷打交道的經驗,他曾僥倖逃過被地雷炸死的命運。地雷戰初期,民兵和八路軍部隊主要使用的是絆雷和踏雷。埋雷的過程要特別謹慎小心,先挖開一個一尺見方的洞,裡面橫上一根木棍,再在上面放一塊木板,木板的一邊釘著一顆小釘子,釘子上拴著一根引線,引線的另一端連著一顆地雷,地雷被放在緊接著的一個圓坑裡,把引線繃直了,輕輕地在上面撒上土。為防止敵人看出,埋雷時還會輕輕地印上人畜的腳印或放上幾塊牛羊糞。

  日軍行進時走的都是平時老百姓走的路,為防止地雷炸到自己人,部隊有時會派專人把守,見到百姓來了,就讓他們繞道走,後來又提出「不見鬼子不掛弦」的原則。日軍吃過幾次虧後,就派工兵在隊伍最前方進行掃雷,或者抓來當地的老百姓在前面開路。這時簡單的踏雷就不能用了,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在與日軍的鬥爭中,我方軍民用爛鐵片、茶壺干擾日軍工兵的掃雷活動,還發明了真假雷、硫酸雷等。這些雷讓日軍防不勝防。最讓日軍感到恐懼的還是拉發雷,抗戰老人單景祥回憶到:「日本人怕了我們的青紗帳,怕了我們的拉雷,說我們的地雷長眼睛,有鬼附在上面。」

  「眼睛」就是埋伏在附近的遊擊隊員們。看到日軍隊伍行進到地雷區,遊擊隊員們等待作為擋箭牌的老百姓走過之後,就拉響地雷,炸得日軍措手不及,人仰馬翻。「我的手上緊緊拽住拉線,可千萬不敢大意,一會手心就滲出汗來。隊伍過來了,老百姓,讓他們過去,警衛隊(即偽軍),還是不拉,他們雖然是幫日本人害中國人,但還是我們中國人,大多數都認識。直到最後日本鬼子的隊伍過來了,我們才拉線。」單景祥老人回憶到。日軍常在夜間突然出城掃蕩,視線受阻,身體疲憊,八路軍就利用敵人精神狀態鬆懈的絕好時機,埋伏好地雷,一聲巨響過後,聽到日軍慘叫。

  日軍以大隊規模進行「掃蕩」時,多名乘馬軍官會聚集在一起,這也是攻擊的絕好目標。八路軍放過在前行走的部隊,目標直指軍官,破壞日軍作戰指揮系統。還有一種攻擊行軍大隊的地雷叫「連環雷」。這種雷用一個鐵絲將幾個地雷串聯起來,敵人一旦踩響一個就會帶響一串。據單景祥老人回憶,當時日軍面對冀中平原敵後武工隊對碉堡的偷襲只是放了一夜機槍,不敢出來,因為碉堡不遠處到處都埋著地雷。美國著名記者哈里遜·福爾曼在看了冀中的地雷戰後說:「圍困日本人的一個常用方法,便是在據點附近安放成百上千個地雷。」「一個人有相當大的勇氣,才能面對敵人可怕的現代化武器想出這些『微不足道』的抵抗方法。」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