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第一支火器部隊:大明王朝神機營
初級火器的創製始於北宋初期。《武經總要》記載了這些火器的製造與使用方法,並公佈了火球、蒺藜火球、毒藥煙球等世界上最早的3個火藥配方。明代嘉靖年以後,傳統的火器得到了全面的發展。當時的火器研製者,改制明代前期的各種火銃,創製了快槍、多管多發銃、虎蹲炮,發展了利用火藥燃氣反衝力推進的火箭與火球、噴筒等各種燃燒性火器,創製了各種爆炸彈和地雷、水雷。這些火器連同火繩槍炮,基本上包括了中國古代火器的各個門類,形成了中國火器發展史上的全盛時期。
神機營是中國明朝永樂前期創建的京軍三大營之一,也是中國和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火器部隊,擔負著「內衛京師,外備征戰」的重任,是朝廷直接指揮的戰略機動部隊。裝備有火槍、火銃等,後期又添置火繩槍。這種獨立槍炮部隊建制在當時中國乃至世界各國都處於領先地位,比歐洲最早成為建制的西班牙火槍兵,要早一個世紀左右。
神機營初期:步兵3600人(全配火器);騎兵1000人;炮兵400人(管理野戰重炮及大連珠炮);共計官兵5000人。裝備火器:霹靂炮3600桿(步兵火銃);合用藥9000斤;重八錢鉛子90萬個;大連珠炮200桿(多管火銃);合用藥675斤;手把口400桿(炮兵防身用手銃);盞口將軍160位(野戰重炮)。火藥的配方和製作技術在明朝也趨於成熟,大體可分兩大類:由硝、硫、炭構成的純火藥配方和夾帶其他成分的毒火、神火(我國古代的化學武器)等火藥配方,隨著不同的用途而對應不同火要的配方,在製作工藝和火藥理論方面均達到了成熟的階段。
火器的發展也在明朝達到鼎盛時期,明末的兵書如《兵錄》、《神器譜》、《武備志》、《西法神機》、《火攻摯要》、《籌海圖編》、《軍器圖說》、《火龍神器陣法》等詳細地記錄了明軍裝備火器的製法、圖譜以及火器部隊的編制和戰法。還誕生了數位知名的火器專家如趙世禎、畢懋康、胡宗憲、茅元儀、孫元化和明末清初的武器發明家戴梓;十分重視火器運用的軍事將領如戚繼光、孫承宗、袁崇煥等。明軍真正意義上的火器發展是從抗擊倭寇時開始的。袁崇煥的關寧鐵騎就有全部裝備為神機營火器的騎兵,戰鬥力極為強悍。曾以8000餘人大敗皇太極的十萬大軍。取得廣渠門大捷。
明朝神機營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火器部隊。清代沿用明制,設立神機營,但康熙之後變開始沒落。乾隆以後,統治者局限於騎射為滿洲之根本至鴉片戰爭之前時,清軍戰船和戰船所裝備的兵器,退步到比明代末期還要落後的地步。當時的戰船,雖然又裝備了火炮,如最大的主力戰船拖罟、紅單等,安有數百斤至千餘斤重的火炮30—40門,但因製造粗糙,極易炸裂,射程僅達100餘丈。所以鴉片戰爭爆發之後,清水師不僅無力擊敗入侵的英國海軍連用以運輸軍隊,都因戰船體積小,速度慢而無法完成任務。不僅無法運輸陸軍,水師本身的機動也不能滿足戰術上的需求。以至「彼處之救兵未來,而此處之守兵已潰」。最終遭到慘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