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爾茨巴赫和弗拉索夫:同樣是叛將不一樣的結局
隨著戰爭中後期的德軍形勢愈發不利,越來越多的德國軍人走入蘇聯戰俘營,考慮到政治以及宣傳上的需要,在蘇聯的指使下以親蘇高級戰俘為主幹創立了「德國軍官聯盟(BDO)」這樣一個專門針對德國軍隊的機構組織,其總部位於克拉斯諾戈爾斯克,擁有自己的報紙和廣播電台,雖名義上是保護平民和被俘軍人,但其根本目的是以宣傳的方式瓦解前線德軍士氣,並對被俘德軍進行反納粹洗腦教育。
該組織秘書長就是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被俘的第五十一軍軍長塞德利茨-庫爾茨巴赫炮兵上將,由於他本人非常積極的同蘇聯合作,不僅僅擔當「德國軍官聯盟」的領導者,同時也被委任為「自由德國國家委員會(NKFD)」(另一個對德宣傳機構,包括政治家)重要領導人之一,在其領導期間甚至提出了從德軍戰俘中招納人員組建一支軍隊直接對德作戰(性質應該類似於被俘蘇軍中將弗拉索夫領導的俄羅斯解放軍),但這個提議並未引起蘇聯高層的認可並給與否決。
正是因為如此以塞德利茨-庫爾茨巴赫為首的一干親蘇德國軍官被納粹德國缺席判處死刑。「德國軍官聯盟」和「自由德國國家委員會」雖然積極運作但其成員於戰後仍舊遭到了蘇聯方面的制裁,包括塞德利茨-庫爾茨巴赫炮兵上將本人也被判處了長達二十五的徒刑,好在五五年西德總理阿登納訪蘇進行一番周旋才使其被釋,不過回到德國後的塞德利茨-庫爾茨巴赫並不得意,因為他在戰爭期間的作為實在讓國防軍臉面無光,聯邦德國國防軍不僅拒絕為其支付津貼還不承認其軍銜。
塞德利茨-庫爾茨巴赫本人於一九七六年逝世於不萊梅,比起弗拉索夫最後的結局,塞德利茨-庫爾茨巴赫雖然晚年不悅但至少算是一個善終。
沃爾特·馮·塞德利茨-庫爾茨巴赫作為名門之後,一八九八年生於漢堡,他的先祖就是腓特烈大帝時代最為傑出的騎兵指揮官塞德利茨男爵,塞德利茨-庫爾茨巴赫曾參與一戰並獲得了一級鐵十字勳章,戰後作為為數不多的軍官繼續留任魏瑪國防軍,二戰爆發時為第十二步兵師師長,因在法蘭西戰役和蘇德戰爭的優異表現而獲得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一九四二年三月在其指揮下的塞德利茨軍級戰鬥群由西向東打破了傑米揚斯克包圍圈,不久即被晉陞為炮兵上將,可謂軍事生涯達到了巔峰,之後進行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作為第五十一軍軍長的塞德利茨-庫爾茨巴赫及其整個第六集團軍數十萬官兵被圍困於斯大林格勒,雖然他曾力勸保盧斯即使希特勒反對也要進行突圍作戰,不過猶豫不定的保盧斯終歸沒有同意他的意見並選擇了投降,之後就發生了開篇所提及的事宜。實際上塞德利茨-庫爾茨巴赫同叛變到德國的蘇軍中將弗拉索夫有著諸多相像之處,一個是作為德國將領叛變至蘇聯一方,一個是作為蘇聯將領叛變至德國一方,並且兩人都曾為自己的祖國立下汗馬功勞(塞德利茨的傑米揚斯克突擊、弗拉索夫的莫斯科保衛戰),唯一不同的是反法西斯聯盟的勝利使之塞德利茨-庫爾茨巴赫逃過了納粹的懲治,反之與其齊名的弗拉索夫則沒有那麼好運,隨著納粹的戰敗瓦解被美軍移交給蘇聯,隨即被斯大林親自下令處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