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將蔣光鼐:違令出擊打響正規軍抗日第一槍
「違令」抗日,大炮「回答」鬼子,民族英雄蔣光鼐打響正規軍抗日第一槍。毛澤東稱「熱誠愛國如先生,知不以斯言為無當也。」來盛讚,周恩來誇其「先生以抗日前導而為華南和平民主之支柱,力挽狂瀾,舉國矚望。」
名門之後屢建奇功,屢征不出反對「剿共」
蔣光鼐1888年12月17日生於廣東省東莞縣虎門南柵鄉桐園坊,祖父蔣理祥是清咸豐三年癸丑科進士,曾創建「育嬰堂」(位於今虎門解放路鵝婆山西簏),專門收留撫養棄嬰孤兒,向社會呼籲禁止虐待兒童尤其是女嬰。父親蔣子敏是清光緒二十三年丁酉科舉人,母親鄭夫人亦出身世家,知書達理。不幸的是父親蔣子敏懷才不遇,童年的蔣光鼐家境並沒有像父輩們的身份一樣顯赫。
蔣光鼐14歲那年,母親因病去世。母親臨終前囑咐他:「將來的世界是軍人的世界。你還年輕,既然文字不足以救國,你就棄文從武,奮發做人吧!」
母親臨終「棄文從武」的叮囑常常迴響在蔣光鼐耳邊,10天後,父親蔣子敏也在悲痛中離開了人世。處理完父母的後事,年幼的蔣光鼐毅然決定投筆從戎,開始了他戎馬的一生。
蔣光鼐
蔣光鼐先後參加了同盟會、武昌起義,並成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學員。接著又參加了討袁行動、東征、中原大戰,因在戰場上表現英勇,被蔣介石多次嘉獎,並任命為第19路軍總指揮,上將。
1931年4月,蔣介石發動對中央蘇區的第二次「圍剿」,19路軍奉命參加行動。蔣光鼐不滿蔣介石的內戰政策,在「圍剿」剛開始,就稱有病離開部隊,到上海同濟醫院治療。
蔣介石又任命他為「剿赤」軍右翼集團軍第一軍團總指揮,蔣光鼎稱病托辭,拒不赴任。這位深受蔣介石重視和喜愛、能征能戰的軍事將領不聽調遣,蔣親自到醫院看望並做工作,蔣光鼐仍不回部隊,在滬休養。
蔡迋鍇蔣光鼐戴戟(從右至左)
「違令」出擊,打響正規軍抗日第一槍
「9·18」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東北三省。日本對我國東北的侵略,招致國際上主持正義的國家、政府和人民的譴責。日本軍事當局遂以挾持溥儀、製造傀儡政權「滿洲國」為對策。為進行這一密謀,他們就設法搞出一些大事變以轉移視線,旨在「把外國的目光引開,使滿洲容易獨立」,
日本帝國主義的一系列挑釁行為,激起上海軍民的強烈義憤,強烈要求政府當局進行正當自衛,回擊外敵進犯,全國上下要求抗日的呼聲日益高漲,但蔣介石卻認為反共比抗日還重要,命令當時在上海駐地的十九路軍「忍辱求全,避免衝突,萬勿妄動,以免妨害國家大計」。
蔣光鼐
蔣光鼐先後參加了同盟會、武昌起義,並成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學員。接著又參加了討袁行動、東征、中原大戰,因在戰場上表現英勇,被蔣介石多次嘉獎,並任命為第19路軍總指揮,上將。
1931年4月,蔣介石發動對中央蘇區的第二次「圍剿」,19路軍奉命參加行動。蔣光鼐不滿蔣介石的內戰政策,在「圍剿」剛開始,就稱有病離開部隊,到上海同濟醫院治療。
蔣介石又任命他為「剿赤」軍右翼集團軍第一軍團總指揮,蔣光鼎稱病托辭,拒不赴任。這位深受蔣介石重視和喜愛、能征能戰的軍事將領不聽調遣,蔣親自到醫院看望並做工作,蔣光鼐仍不回部隊,在滬休養。
蔡迋鍇蔣光鼐戴戟(從右至左)
「違令」出擊,打響正規軍抗日第一槍
「9·18」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東北三省。日本對我國東北的侵略,招致國際上主持正義的國家、政府和人民的譴責。日本軍事當局遂以挾持溥儀、製造傀儡政權「滿洲國」為對策。為進行這一密謀,他們就設法搞出一些大事變以轉移視線,旨在「把外國的目光引開,使滿洲容易獨立」,
日本帝國主義的一系列挑釁行為,激起上海軍民的強烈義憤,強烈要求政府當局進行正當自衛,回擊外敵進犯,全國上下要求抗日的呼聲日益高漲,但蔣介石卻認為反共比抗日還重要,命令當時在上海駐地的十九路軍「忍辱求全,避免衝突,萬勿妄動,以免妨害國家大計」。
對日軍的侵略動向,第十九路軍總指揮蔣光鼐早已洞察,於是他提前進行了各方面的準備和動員。1932年1月23日,蔣光鼐不顧蔣介石的命令,主持召開十九路軍營以上幹部緊急會議,蔣光鼐說:「我國自甲午敗衄以來,已不敢作對外之戰爭,帝國主義者予取予求,我則俯首退讓;帝國主義者長驅直入,我則望風而逃。國人皆勇於私鬥而怯於公戰,此帝國主義日益張牙舞爪而國民悲憤不可抑也。我們明知物質上不是日寇的對手,但有萬眾一心的精誠,就可以打開一條必勝之路。」他要求戰士們隨時做好戰鬥準備,並且下達重要密令:「如日本軍隊確實向我駐地部隊攻擊時,應以全力撲滅之。」與會全體軍官一致表示死守上海、矢志不渝「寧為玉碎而赴死,不為瓦全而偷生。。。。。。絕不使日兵在中國土地幾淞滬萬國具瞻之範圍擾及我安居,損及我一草一木!」
果不其然,28日夜裡,突然傳來的槍聲打破了城市的寧靜,日軍兵分五路從閘北突然向駐守上海的十九路軍陣地發動襲擊。正在醫院養病的總指揮蔣光鼐接到警備司令戴戟的電話,請示「打還是不打?」蔣光鼐毫不猶狠狠地說:「打!」
接完電話,他立即驅車至龍華警備司令部與戴戟司令、十九軍軍長蔡廷鍇共商抗敵大計,三人邊商議邊步行至真如車站,在真如建立臨時指揮部,就近指揮戰鬥。著名的「一·二八」淞滬抗戰就此爆發。
蔣光鼐全家福
大炮「回答」,迫使日軍四易主帥
日軍指揮官少將鹽澤揚言要在4個小時之內佔領上海,然而,開戰後,他發現自己錯了。雖然十九路軍都是步兵,沒有飛機、坦克和裝甲車的支持,武器裝備落後。但士兵們在總指揮蔣光鼐、軍長蔡廷鍇的指揮下,同仇敵愾,英勇作戰,戰局並未像日軍指揮官設想的一樣發展。
1月29日,蔣光鼐等發出《第十九路軍為日軍犯境通電》,電文稱:「光鼐等分屬軍人,唯知正當防衛,捍患守土,是其天職,尺地寸草,不能放棄,為救國保種而抵抗,雖犧牲至一人一彈,決不退縮,以喪失中華民國軍人之人格。」
日軍一邊提出停火要求,一邊增派援軍,援軍到後,並連續三次發起進攻。開戰一周,戰火蔓延到江灣、吳淞一帶,增兵已達1萬多人,但十九路軍防線仍巍然不動。日本當局以鹽澤指揮不力而予以撤職,另派野村吉三郎中將赴滬指揮。
2月6日,野村接替鹽澤上任,移兵力於江灣、吳淞方面,但他的進攻計畫仍全盤落空,吳淞既久攻不下,蘊藻濱又不能得手,這更令日本當局大為不滿,遂任植田謙吉中將為司令官,率號稱日本最精銳的第9師團2萬人赴滬援戰。
蔣光鼐全家福
大炮「回答」,迫使日軍四易主帥
日軍指揮官少將鹽澤揚言要在4個小時之內佔領上海,然而,開戰後,他發現自己錯了。雖然十九路軍都是步兵,沒有飛機、坦克和裝甲車的支持,武器裝備落後。但士兵們在總指揮蔣光鼐、軍長蔡廷鍇的指揮下,同仇敵愾,英勇作戰,戰局並未像日軍指揮官設想的一樣發展。
1月29日,蔣光鼐等發出《第十九路軍為日軍犯境通電》,電文稱:「光鼐等分屬軍人,唯知正當防衛,捍患守土,是其天職,尺地寸草,不能放棄,為救國保種而抵抗,雖犧牲至一人一彈,決不退縮,以喪失中華民國軍人之人格。」
日軍一邊提出停火要求,一邊增派援軍,援軍到後,並連續三次發起進攻。開戰一周,戰火蔓延到江灣、吳淞一帶,增兵已達1萬多人,但十九路軍防線仍巍然不動。日本當局以鹽澤指揮不力而予以撤職,另派野村吉三郎中將赴滬指揮。
2月6日,野村接替鹽澤上任,移兵力於江灣、吳淞方面,但他的進攻計畫仍全盤落空,吳淞既久攻不下,蘊藻濱又不能得手,這更令日本當局大為不滿,遂任植田謙吉中將為司令官,率號稱日本最精銳的第9師團2萬人赴滬援戰。
當天深夜,蔣光鼐著便裝回到家裡,鄭重地對夫人黃晚霞說:「現在形勢嚴峻,日軍還要增兵,戰火還要擴大。有些眷屬已經疏散了,但我是總指揮,你不能走。如果你也走了,大家會覺得我沒有決心和信心,會影響士氣,人心就散了。」
夫人黃晚霞深明事理,與宋慶齡一起,參加到後方傷兵醫院慰問傷病員的工作。
2月14日,日軍陸軍中將植田抵滬,兵力增至3萬餘人。下午,蔣光鼐電告何應欽:「我雖欲求和,而日寇決無誠意,為民族生存,國家體面,只有決心一戰。」
此時,在首都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任教育長的張治中將軍向蔣介石請戰,要求增援十九路軍,迫於輿論壓力,蔣介石允准張治中的請戰要求,令其率嫡系合編第五軍抵滬,並命令:「著第五軍歸蔣總指揮光鼐指揮。」 16日,張治中率部出發抵達上海,奉蔣光鼐總指揮令,接替十九路軍自江灣北端至吳淞西端之防線,並任左翼軍指揮官。
日軍於18日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中國軍隊退出租界20公里,撤去此範圍內軍事設施並永不重建。蔣光鼐憤然拒絕這些無理要求,斷然下令:「用大炮回答它!」
20日晨,日軍下達總攻擊令,集中陸海空軍全部力量,向吳淞、江灣、閘北全線大舉進攻。十九路軍和第五軍英勇回擊,蔣介石直接打電話責問蔣光鼐說:「這個仗打得差不多了,下令停火!」蔣光鼐當即頂撞說:「這仗一定要打,而且已經打起來了,無法收手!」
第十九路軍和第五軍官兵不畏強敵,血戰廟行鎮,死守八字橋,使植田發動的兩次總攻擊均遭失敗,其精心設計的中央突破計畫宣告破產,以江灣、廟行為中間環節的我軍防線得以鞏固。
植田遭敗,東京震驚。日本軍事當局決定再次增兵上海戰場,並設上海派遣軍,以白川義則大將接替植田的總司令職務,統率援兵4萬人和200架飛機來滬參戰,於2月29日抵達上海。至此淞滬戰爭已達一個月,日軍數易主帥,但戰局並無進展,仍囿於沿海的狹窄地帶。
不滿「賣國」,倒戈反蔣
從1931年10月以來,中央一直欠發軍餉,十九路軍裝備嚴重不足。剛剛開戰時,從南方來到上海的十九路軍士兵都只穿單衣。當《申報》刊出「前方將士無御寒」的消息,各地就發起趕製征衣活動,五天內收到捐贈全新棉衣三萬餘套,棉被二千餘條。各界民眾慷慨解囊,現金、食品、藥物等源源不斷送達十九路軍。蔣光鼐在《十九路軍抗日血戰史》序言中曾感動的說:「淞滬之役,我軍得民眾莫大幫助,近者簞食壺漿,遠者輪財捐助,慰勞獎飭,永不敢忘。此同仇敵愾之心,使吾人感奮欲涕。」
淞滬抗戰激勵全國,後方官兵紛紛請纓抗戰,但蔣介石拒絕再向上海增兵。蔣介石及何應欽之流再三鼓噪「趁著這幾次戰役勝利的時機,趕快收手,與日方謀求停戰」,淞滬抗戰前線未獲一兵一彈補充。與此同時,日本內閣卻緊鑼密鼓地組建上海派遣軍,派前陸軍大臣白川義則任司令官統一指揮。
2月25日,原稅警總團團長、淞滬抗戰時改為隸屬第五軍八十七師的獨立旅旅長王賡,被日軍密捕後獻出了我軍力配備要圖。27日起,上海日軍又得到增援,總兵力增至8萬人。當時中國守軍總兵力已不足5萬。而中國方面,連續作戰已近一月,十九軍和第五軍傷亡亦都慘重,急需增援,軍政部卻說,十九路軍得到海內外同胞的捐獻應當交公,軍餉應從示交分款中扣除,也遲遲不派援兵。
蔣介石的這種做法激起了國民黨內人士的憤怒,馮玉祥在國民黨中央全會上學面斥平蔣介石說:「若不趕快快定派出多數的軍隊援助他們,那就是害國殃民!」陳友仁說:「有這們不怕死的軍隊,又有這樣慷慨好義的人民,政府不想收復失地,假若把這個機會失去,軍心民心全失掉了。」於右任也責問蔣介石:「為什麼到了今天國難這樣嚴重,反倒不下決心呢?」但是國民黨當局依然置若罔聞。蔣光鼐聯繫近在咫尺的上官雲相和戴岳所部來支援。然而,對方卻始終按兵不動。
白川得到了王賡我軍力配備要圖後,掌握了我軍的兵力虛實,他一面向十九路軍和第五軍陣地發動全面進攻,把我軍兵力全部吸引到正面戰場,一面又出動兵力襲擊我配備薄弱的瀏河陣地,企圖從側背包抄我軍。
3月1日晚,日軍突破我軍的數處防線,並因佔領瀏河形成對我軍迂迴包圍態勢,蔣光鼐與蔡廷鍇、張治中等,於萬般無奈之中決定撤退。5月5日,喪權辱國《淞滬停戰協定》在上海正式簽字,彪炳千史的淞滬抗戰,就這樣悲壯而又屈辱地畫上了句號。
5月28日,在蘇州舉行淞滬抗戰陣亡將士追悼大會,各界人士和群眾四萬多人參加了大會,群情悲壯,輓聯如林,蔣光鼐念及數月來所思所感,凝悲憤於筆端,揮毫親撰一聯:自衛乃天賦人權,三萬眾慷慨登陴,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石爛海枯猶此志;相約以血湔國恥,四十日見危授命,吾率君等出,不率其入,椒漿桂酒有餘哀。
蔣光鼐與周總理
《淞滬停戰協定》一出,即遭上海各界民眾團體和全國人民一片反對。國民黨政府不僅置若罔聞,而且對戰功卓著的十九路軍以「違令」抗日罪加以「整肅」。
1933年10月,蔣介石調集大批軍隊對中央紅軍發動第五次大規模「圍剿」,命第十九路軍向閩贛邊界推進。蔣光鼐、蔡廷鍇等對此強烈不滿,於是醞釀倒戈。毛澤東、朱德等在瑞金會見了蔣、蔡派的代表,經過雙方共同努力,簽署了《反日反蔣的初步協定》。時過不久,各地反蔣抗日的愛國人士李濟深、陳友仁、徐謙等紛紛到達福州,革命形勢已達到高潮。11月20日,蔣、蔡率領全軍發動了震撼中外的「福建事變」,通電全國與蔣介石公開決裂,在福州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
然而,由於兵力懸殊,十九路軍在蔣介石中央軍重兵壓境和飛機濫炸下節節敗退,最後落敗。蔣介石先將十九路軍團級以上職務全部改由黃埔系親信軍官充任,隨即撤銷十九路軍番號,改編為第七路軍,後來又開往河南、皖南整訓。至此,第十九路軍被徹底消滅。
先期轉移到達龍巖的蔣光鼐知道大局已不可挽回,與李濟深輾轉抵達香港。
蔣光鼐與周總理
《淞滬停戰協定》一出,即遭上海各界民眾團體和全國人民一片反對。國民黨政府不僅置若罔聞,而且對戰功卓著的十九路軍以「違令」抗日罪加以「整肅」。
1933年10月,蔣介石調集大批軍隊對中央紅軍發動第五次大規模「圍剿」,命第十九路軍向閩贛邊界推進。蔣光鼐、蔡廷鍇等對此強烈不滿,於是醞釀倒戈。毛澤東、朱德等在瑞金會見了蔣、蔡派的代表,經過雙方共同努力,簽署了《反日反蔣的初步協定》。時過不久,各地反蔣抗日的愛國人士李濟深、陳友仁、徐謙等紛紛到達福州,革命形勢已達到高潮。11月20日,蔣、蔡率領全軍發動了震撼中外的「福建事變」,通電全國與蔣介石公開決裂,在福州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
然而,由於兵力懸殊,十九路軍在蔣介石中央軍重兵壓境和飛機濫炸下節節敗退,最後落敗。蔣介石先將十九路軍團級以上職務全部改由黃埔系親信軍官充任,隨即撤銷十九路軍番號,改編為第七路軍,後來又開往河南、皖南整訓。至此,第十九路軍被徹底消滅。
先期轉移到達龍巖的蔣光鼐知道大局已不可挽回,與李濟深輾轉抵達香港。
抗日英雄,人民熱捧
「一二八」淞滬抗戰影響深遠,大大地鼓舞了中國民眾與軍人的士氣,十九路軍樹起了中華民族抵抗外來侵略者的豐碑受到了人民的歡迎。
《西行漫記》記載,延安的窯洞裡也有蔣光鼐畫像。上海的街頭,蔣光鼐牌香煙曾一度熱賣,因為那是抗日愛國的象徵。街道四處懸掛著蔣光鼐肖像,這是畫家蔣兆和1932年在淞滬抗戰前線為他繪製的油畫。當年,那幅油畫被印刷成數萬張,沿街張貼。
在這張畫像的背面印著蔣光鼐的小傳,其中有這樣幾句:大戰開始,他與第十九軍軍長蔡廷鍇暨淞滬警備司令戴戟,力保疆土,誓死為國,鏖戰月餘,殺敵無算,造成甲午以來抗暴卻敵之第一頁光榮歷史,舉世無不知其人焉。
毛澤東在 1936年 9月 22日曾給蔣光鼐、蔡廷鍇寫信:回顧1933至1934年兄我雙方合作救國之時,又已整整三年矣。。。。。。然而國際形勢進入了新的階段,國內愛國運動蓬勃發展,光榮的十九路軍系統在先生等領導之下,繼續奮鬥,再接再厲。。。。。。真正之救國任務,必須有許多真正誠心救國之志士仁人,根據互相確信之政治綱領,為聯合一致之最大努力,方有徹底完成之望。熱誠愛國如先生,知不以斯言為無當也。
1946年5月23日,周恩來致信蔣光鼐《爭取和平民主實為當前急務》:自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以後,舉世和平民主之局大體已定,而前途曲折,困難尚多。。。。。。扭轉危局,爭取和平民主之實現,實為當前之急務。先生以抗日前導而為華南和平民主之支柱,力挽狂瀾,舉國矚望。
抗戰勝利後,蔣光鼐一家從香港回到廣州。全國解放後,蔣光鼐加入了新政府的建設熱潮中。
「文革」時,蔣光鼐一家也受到了衝擊。晚年的蔣光鼐患了癌症,處境十分困難,周恩來總理沒有忘記他在抗日戰爭中的貢獻,在「應予保護的黨外高級幹部名單」中寫下了這位英雄的名字,有力地保護了身處逆境中的蔣光鼐。
1967年6月8日,蔣光鼐因病逝世。周恩來總理親自指示:為蔣光鼐撰寫悼詞必須要寫上「一、早年參加同盟會,跟隨孫中山先生進行革命。二、領導「一·二八」抗戰。三、在福建人民政府,進行聯共反蔣抗日活動。四、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工作,參加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這四項內容重要內容,同時,周恩來總理還對參加蔣光鼐追悼會的名單作了妥善安排。(張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