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將佟麟閣:誓與盧溝橋共存亡不得退一步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間,在如今的北京地區,無數仁人志士經受了血與火的洗禮。他們當中有北京籍人士,也有來自全國其他各個地方的人們。他們並肩戰鬥,用鮮血和生命鑄就英雄的榮光。為弘揚偉大的抗日精神,從今天起,本報將推出系列報道,追尋英雄的足跡,感懷英雄的壯舉。他們是北京城的英雄,京華為他們驕傲,是為「京華英雄」。
「戰死者光榮,偷生者恥辱。榮辱繫於一人者輕,而繫於國家民族者重。國家多難,軍人應當馬革裹屍,以死報國」。這是抗日英雄佟麟閣在南苑軍事會議上誓死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慷慨誓言。
投筆從戎 軍人模範
佟麟閣幼時發奮讀書,熟讀經史。在他17歲那年謀得當地縣官署一個筆帖式職位,每月領取微薄的收入補貼家用。在做筆吏期間,知高陽為燕王高陽君之故城。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代出奇偉義烈之人,其正氣蓬勃,深為佟麟閣所敬仰。自此他奮然以天下為己任,志存高遠。
1911年11月,馮玉祥等舉行灤州起義,沉寂的北方一時革命空氣瀰漫。第二年,適逢馮玉祥招募新兵,佟麟閣慕馮玉祥愛國之名毅然投筆從戎。1927年,駐軍天水,任甘肅省隴南鎮守使,致力於更新吏治,興辦地區福利,深得民心。1928年1月,參加南京國民政府二次北伐,任第2集團軍第35軍軍長兼第11師師長,轉戰於豫、魯、冀各省,屢立戰功。1929年1月,南京國民政府召開整編會議,馮玉祥的第二集團軍為第二編遣區轄12師。佟麟閣任整編以後的第11師師長。馮玉祥曾在《模範軍人問答》中這樣評價佟麟閣:「他是一個極誠篤的基督徒。能克己,能耐苦,從來不說謊話。別人都稱他為正人君子。平素敬愛長官,愛護部下,除了愛讀書,沒有任何嗜好。」
飛將猶在 收復察東
九一八事變後,1932年8月,宋哲元任察哈爾省主席,佟麟閣受宋邀請擔任察哈爾省警務處長兼領張家口公安局局長。不久,宋哲元奉命率部赴冀東集結待命,委託佟麟閣代理察省主席兼張家口警備司令。其間,佟麟閣帶他的幾個孩子在山上騎馬,坐在山坡上,遙望東北,頓感祖國江山破碎,深沉地慨歎說:「現在如果多幾個岳飛這樣的人,小日本哪敢這樣猖狂?」不久,他便在張家口修建岳飛廟一座,勉勵軍民以岳飛為榜樣,精忠報國,振奮民族精神,保衛國土。
佟麟閣
當馮玉祥與佟麟閣會商組織抗日同盟軍時,佟麟閣興奮地揮筆書寫王昌齡的《出塞》詩句:「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以示決不准許日本鬼子跨越長城一步。1933年5月,佟鱗閣、高樹勳等14名將領在張家口聯名通電,響應馮玉祥的號召,參加抗日同盟軍。馮玉祥任命佟麟閣為抗日同盟軍第一軍軍長,仍代理察省主席。佟麟閣積極與北路前敵總指揮吉鴻昌等密切配合,出兵張北,先後收復察東康保、寶昌、沽源,又乘勝挺進克復多倫。抗日同盟軍軍威大振。佟麟閣治軍理政,運籌帷幄,籌備軍需,安定後方,出版《國民新報》,宣傳抗日主張,組織民眾武裝,救護傷員,收容難民,殫精竭慮,甚獲察省軍民的愛戴。但因對日作戰和蔣介石、何應欽的軍事壓迫,抗日同盟軍腹背受敵。馮玉祥被迫撤銷抗日同盟軍,宋哲元回察主政。佟麟閣深感抗日之志未遂,而山河破碎,國運垂危,不勝悲憤,於是退居北平香山寓所,以待報國時機。
1911年11月,馮玉祥等舉行灤州起義,沉寂的北方一時革命空氣瀰漫。第二年,適逢馮玉祥招募新兵,佟麟閣慕馮玉祥愛國之名毅然投筆從戎。1927年,駐軍天水,任甘肅省隴南鎮守使,致力於更新吏治,興辦地區福利,深得民心。1928年1月,參加南京國民政府二次北伐,任第2集團軍第35軍軍長兼第11師師長,轉戰於豫、魯、冀各省,屢立戰功。1929年1月,南京國民政府召開整編會議,馮玉祥的第二集團軍為第二編遣區轄12師。佟麟閣任整編以後的第11師師長。馮玉祥曾在《模範軍人問答》中這樣評價佟麟閣:「他是一個極誠篤的基督徒。能克己,能耐苦,從來不說謊話。別人都稱他為正人君子。平素敬愛長官,愛護部下,除了愛讀書,沒有任何嗜好。」
飛將猶在 收復察東
九一八事變後,1932年8月,宋哲元任察哈爾省主席,佟麟閣受宋邀請擔任察哈爾省警務處長兼領張家口公安局局長。不久,宋哲元奉命率部赴冀東集結待命,委託佟麟閣代理察省主席兼張家口警備司令。其間,佟麟閣帶他的幾個孩子在山上騎馬,坐在山坡上,遙望東北,頓感祖國江山破碎,深沉地慨歎說:「現在如果多幾個岳飛這樣的人,小日本哪敢這樣猖狂?」不久,他便在張家口修建岳飛廟一座,勉勵軍民以岳飛為榜樣,精忠報國,振奮民族精神,保衛國土。
佟麟閣
當馮玉祥與佟麟閣會商組織抗日同盟軍時,佟麟閣興奮地揮筆書寫王昌齡的《出塞》詩句:「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以示決不准許日本鬼子跨越長城一步。1933年5月,佟鱗閣、高樹勳等14名將領在張家口聯名通電,響應馮玉祥的號召,參加抗日同盟軍。馮玉祥任命佟麟閣為抗日同盟軍第一軍軍長,仍代理察省主席。佟麟閣積極與北路前敵總指揮吉鴻昌等密切配合,出兵張北,先後收復察東康保、寶昌、沽源,又乘勝挺進克復多倫。抗日同盟軍軍威大振。佟麟閣治軍理政,運籌帷幄,籌備軍需,安定後方,出版《國民新報》,宣傳抗日主張,組織民眾武裝,救護傷員,收容難民,殫精竭慮,甚獲察省軍民的愛戴。但因對日作戰和蔣介石、何應欽的軍事壓迫,抗日同盟軍腹背受敵。馮玉祥被迫撤銷抗日同盟軍,宋哲元回察主政。佟麟閣深感抗日之志未遂,而山河破碎,國運垂危,不勝悲憤,於是退居北平香山寓所,以待報國時機。
身先士卒 以死報國
華北事變後,民族危機進一步加重。宋哲元再三敦請佟麟閣出山,負責軍事。第29軍師長馮治安、趙登禹、張自忠、劉汝明等亦聯袂相邀。佟麟閣感到抗日救國之日到來,回任第29軍副軍長兼軍事訓練團團長,還兼大學生軍訓班主任,住南苑29軍軍部,主持全軍事務。他對人說「中央如下令抗日,麟閣若不身先士卒行,君等可執往天安門前,挖我兩眼,割我兩耳」。聲情激越,聞者熱血沸騰。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佟麟閣在南苑召開的軍事會議上慷慨陳詞:「中日戰爭是不可避免的。日寇進犯,我軍首當其衝。戰死者光榮,偷生者恥辱;榮辱繫於一人者輕,而繫於國家民族者重。國家多難,軍人應當馬革裹屍,以死報國。」他以軍部名義向全軍官兵發佈命令:凡有日軍進犯,堅決抵抗,誓與盧溝橋共存亡,不得後退一步。當時《北平時報》登載一篇文章說:「佟副軍長善治軍。二十九軍紀律嚴明,勇於作戰。而於老百姓則秋毫不犯,佟將軍訓練之力也。當七七後,軍士於烈日下守城,每一隊前,置水一桶,用開水以止渴。商民感激欲泣,競獻西瓜,堅卻不受。對老百姓恭而有禮,殺敵則勇猛無倫,堪稱模範軍人。」
7月28日上午,日軍步兵在飛機和炮兵的掩護下,突然從東、南、西三面向南苑發起空中和地面進攻。集結於豐台的日軍駐屯旅團主力同時向南苑進攻,切斷南苑守軍北平方向退路。當時南苑守軍有29軍衛隊旅、騎兵第九師留守的一部、軍事訓練團、平津大學生軍訓班等約2萬人。通訊設備很快被炸毀,聯絡中斷,指揮失靈,部隊各自為戰。至下午1時,接到軍部命令,佟麟閣立即決定,分散撤出南苑進城。當撤退部隊跨過涼水河,到達大紅門與紅寺之間的南頂路時,與日軍遭遇並發生激戰。他只得率部由南頂路向北,進入時村。在時村又遭遇日軍的伏擊,佟麟閣腿部受重傷,部下都勸說他盡快撤離,他堅持戰鬥。帶傷指揮作戰的佟麟閣頭部又受重創,壯烈殉國,時年45歲。
身後哀榮 英名永存
佟麟閣將軍是我國抗日戰爭中為國捐軀的第一位高級將領。他的遺體,由中國紅十字會、冀察政委會外交委員會率警卒10餘人於7月29日在大紅門尋獲。佟將軍全身浴血,面目模糊難辨。忠骸運回北平城內,佟夫人及其子女含悲收殮,隱姓埋名,寄厝於雍和宮附近柏林寺。老方丈仰慕將軍為國獻身精神,保守寄柩秘密,直到抗戰勝利。
1937年7月31日,國民政府發佈褒恤令,追授佟麟閣為陸軍上將,生平事跡,宣付史館,以彰忠烈。1938年3月12日,中國共產黨舉辦追悼抗戰陣亡將士大會,毛澤東稱佟麟閣「給了全中國人以崇高偉大的模範」。抗戰勝利後,1946年,為紀念佟麟閣、趙登禹殉國9週年,舉行了移靈、追悼大會等公祭活動。7月28日,國民政府為佟麟閣舉行國葬,由李宗仁主祭,從北新橋柏林寺到香山蘭澗溝,沿途設6處公祭點,民眾自發擺設供桌、祭品。隨後,佟麟閣骸骨移葬於北京西郊香山南約一公里的蘭澗溝山上。同年,將北平西城的南溝沿命名為「佟麟閣路」。通縣亦因佟麟閣在此指揮過抗日,乃命名一條街為「佟麟閣街」,以為紀念。1979年,國家民政部追認佟麟閣為抗日陣亡革命烈士。2009年9月,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人物小傳
佟麟閣(1892-1937),原名凌閣,字捷三,直隸高陽(今屬河北)人。1922年任馮玉祥將軍陸軍檢閱使署高級教導團團長。後任第11師第21混成旅旅長。1926年9月五原誓師後,隨部參加北伐。1928年起,任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第35軍軍長、暫編第11師師長、第29軍副軍長。1933年5月,參加察哈爾抗日同盟軍,任第1軍軍長兼代理察哈爾省主席。七七事變爆發時,在北平南苑率部抗擊日軍,7月28日遭日軍伏擊殉國。
史跡尋蹤
佟麟閣墓,位於香山腳下蘭澗溝。1946年國民政府將佟麟閣骸骨從柏林寺移葬此地。1979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將佟麟閣墓修葺一新,並樹立漢白玉石碑。佟麟閣墓坐南朝北,寶頂為半圓凸形,墓碑字跡清晰,墓地四周整潔、肅穆。1992年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