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老兵講述騰沖血戰:參軍只為不做亡國奴
「抗戰期間,看到的、聽到的事都慘不忍睹,說起哪件都心痛得很……」
15日,站在新開館的滇西抗戰紀念館內,88歲的抗戰老兵盧彩文陷入難以抑制的回憶中。在他身後,數千個中國遠征軍使用過的各式頭盔,整齊地懸戴在迎面而來的三面高牆,神似佈防的士兵匍匐在懸崖絕壁上。
盧彩文是滇西抗戰老兵中年齡最小的一批。16歲時,他參加黃埔軍校第19期大理干訓團。畢業後,入編第十一集團軍,從事情報工作。
雖然沒有扛槍上過戰場,但是提到黃埔生這個稱謂,盧彩文的眼中還是熠熠閃光。「當時我還是一名初中生,騰沖淪陷,我就去考了這個干訓班。我很清楚辦干訓團就是為了滇西大反攻。」
談起參軍的原由,盧彩文向記者講訴起當年的滇西瘟疫:1942年5月4日,恰逢保山集市,學生們正在街上遊行,防空警報未響,日本飛機突然出現,一頓狂轟濫炸把保山炸得稀爛。到處都是死人,空氣中瀰漫著腐爛的臭味,染成瘟疫,並蔓延至大理一帶。「我在大理漾濞的一個小城鎮,看到不停有老百姓抬著棺木從我住的旅社門口走過,心裡非常難過。這也加深了我想抗日的決心。」盧彩文說。
盧彩文從大理回到家鄉村子的第一天就親眼見到日本兵殺人。「把人綁在樹上,硬生生用刺刀刺破肚子挖出心肝……」盧彩文幾度中斷講訴,不忍細說,「太殘忍了,他們抓住中國的俘虜,就用鐵絲把鎖骨穿起來,以防逃跑」。
談起曾經的戰役,老人望著展館內的松山戰役實景再現,眼裡有淚光一閃而過。「從1942年至1944年,騰沖的土地上槍聲從未停止過。曾有老兵跟我講,松山一役及其慘烈,戰爭結束後爬山上去看,沒剩一根草一棵樹,只剩下紅土,」盧彩文告訴記者,60多年過去了,騰沖人提起此戰,依然心痛不已。
「戰爭如此慘烈,為什麼你們還是會選擇參軍抗日?」被問到這一問題,盧彩文和其他老兵都給出了相同的答案—「不願做亡國奴」。
如今,比盧彩文年長的大部分老兵陸陸續續都走了。幾乎騰沖每場與抗戰有關的活動都可以見到盧彩文的身影。「歲月能沖淡記憶,卻沖不走中國人曾遭受的苦難,更抹不掉日本曾犯下的罪行。我只是希望後人能以史為鑒,奮發有為。只有我們有實力了,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才能談和平。」盧彩文說。
滇西抗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雲南省保山市騰沖縣是滇西抗戰的主戰場,有「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說法。從1942年初日本侵犯滇西到1945年1月收復滇西全部失地的3年裡,騰沖各族人民和中國遠征軍、美國盟軍、愛國華人華僑一道付出了巨大的犧牲,首創了全殲日本侵略者的戰例,贏得了滇西抗戰的全面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