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口戰役對抗戰的意義:「三個月滅亡中國」破產
1937年7月底,日寇相繼佔領了北平、天津。為了滅亡中國,日寇緊接著沿津浦、平漢、平綏三線擴大侵略。沿津浦路進攻,為的是策應對上海、華東等地的侵犯;沿平漢路南下,為的是奪取中原,進逼華中、長江;沿平綏路西進,為的是佔領山西,進而控制整個華北。蔣介石這時已看清對日妥協無望,遂決心抗戰,對日寇的三路進犯,都做了相應的戰鬥部署,在平綏路方面,組織了著名的南口戰役。
南口之最後失守,根本原因不但敵人作戰人數多於我,其武器裝備之優劣更不成比例;此外,中國軍隊倉促應戰,準備不足;援軍未能及時到位;此外,在戰術上打陣地戰,消極被動,不懂得保存有生力量,在運動中消滅敵人,這些都是南口作戰最後失敗的重要原因。
但南口戰役,仍不失其為我國抗戰史上極其光榮的一頁,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南口戰役嚴重地挫傷了日寇,打亂了日寇的作戰計畫,使「三月亡華」的神話破滅。
南口戰役和當時進行的淞滬會戰,顯示出日本帝國主義侵佔全中國的圖謀已暴露無遺,蔣介石決心由應戰轉為抗戰,因而對談判已一年有餘的國共合作抗戰問題,其態度積極起來,終於接受了我黨的《為公佈國共合作宣言》,1937年8月22日,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發佈了將工農紅軍改編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9月23日,蔣介石發表廬山談話,宣佈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因此,南口戰役促進了第二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南口戰役,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和鬥志,從此,「中國不會亡!」「築成我們民族新的長城!」「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等抗戰口號,深入人心,傳遍祖國大地。正如編輯出版的《解放》週刊短評所言:南口戰役「這一頁光榮的戰史,將永遠與長城各口抗戰、淞滬兩次戰役鼎足而三,長久活在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中。」(1937年8月31日《解放》週刊第1卷第15期。)南口戰役的政治動員作用,遠遠超出了它的軍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