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揭秘抗日名將郝夢齡上將的戰地遺書 | 陽光歷史

 

A-A+

民族魂:揭秘抗日名將郝夢齡上將的戰地遺書

2017年02月12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146 次

  「喝了百姓家的水,要還人家一滿缸,進了百姓的家門,要掃好地再出門。」這是著名抗戰將領郝夢齡嚴令部下必須遵守的軍紀,他部隊以軍紀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著稱,他不吸煙、不酗酒,最喜好誦讀文天祥的《正氣歌》、《過零丁洋》,他立志成為一名像文天祥、岳飛一樣的民族英雄。

  1937年10月24日,一場隆重的公祭儀式在武漢舉行,來自社會各界四千餘人素車白馬,在街頭恭迎一位剛剛在前線戰死的將軍的英靈,他被人們稱為民族英雄,此人就是郝夢齡。

  一個多月前,郝夢齡與家人告別後開赴前線,音容笑貌猶存,如今卻陰陽兩隔。在公祭現場,大女兒郝慧英想起,父親臨行前,自己做的一件事,淚流滿面後悔莫及。

  「盧溝橋」事變前,郝夢齡正被調往四川陸軍大學將官班學習,在趕去進修的路上,得到全面抗戰爆發的消息,他立即返回駐地貴州,主動請纓抗戰。

  郝夢齡將軍的另一個突出的人格魅力在於,他的軍人情結特別重,他認為國難當頭,作為軍人就應當以死報國,所以他積極主動請纓北上抗日。

  郝夢齡在請戰書中說:「我是軍人,半生光打內戰,對國家毫無利益。現在日寇要滅亡中國,我們國家已到生死存亡的最後關頭。我們應該去抗戰,去與敵人拼。」

  郝夢齡上前線前,為五個子女寫下了訣別信,封好後交給大女兒慧英,囑咐她三天後再拆看。

  率性的小慧英不懂父親的心情,立即要拆開看,父女二人在爭搶中,信被撕成碎片。郝夢齡走後,好奇的慧英把碎信拼湊起來一看,原來是他父親留下的遺囑,信中說:「此次北上抗日,抱定犧牲。萬一陣亡,你等要聽母親的調教,孝順汝祖母老大人。至於你等上學,我個人是沒有錢。將來國家戰勝,你等可進遺族學校。」

  給父親送行的當天,由於車站混亂,小慧英也沒來得及給父親多說句道歉的話。不曾想這一去竟成永別。

  1937年9月中旬,日軍佔領山西大同後,其主力一路西下,逼近太原。9月底,平型關陷落後,第二戰區司令閻錫山被迫撤向忻口。

  忻口位於太原北面,地勢險要,是五台山、雲中山中間的一個隘口,這裡成為太原最後一道防線。為了保衛太原,中國軍隊決定利用忻口的地理優勢阻擊日軍。

  中國軍隊在忻口集結了二十餘萬人。在衛立煌、傅作義的指揮下,分為左、中、右三個兵團抵擋日軍。其中,郝夢齡直屬衛立煌的中央兵團,擔任忻口正面戰場總指揮,負責南懷化等主陣地的防禦。

  10月5日,郝夢齡進駐陣地後,夜以繼日地搶修工事,部署兵力,他對部下反覆強調:「此次戰爭,為民族存亡之戰爭,只有犧牲;此謂我死國活,國活我死。「

  板垣征四郎,原關東軍參謀長,是此次郝夢齡嚴陣以待的日軍指揮官。他的第五師團是日軍的王牌之一,組建最早,戰鬥力強大,在日軍中素有「鋼軍」之稱。

  板垣自幼學習中國文化,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是個地道的「中國通」,1931年,曾參與策劃了「九一八」事變。日軍佔領東三省後,又積極策劃成立「滿洲國」。

  10月10夜,原平中國守軍第196旅堅守十日後全部殉國。

  10月11日,板垣征四郎開始命第五師團主力向忻口主陣地——南懷化發動猛攻。在日軍飛機、大炮的攻擊下,南懷化陣地幾乎成為焦土。郝夢齡面對強敵毫無懼色,雙方士兵近距離互扔手榴彈,並一度展開白刃戰,一時間,陣地前喊殺聲震天,炮火蔽日。

  10月13日,雙方展開拉鋸戰,一晝夜內,南懷化陣地竟13次易手。郝夢齡的第9軍因此損失慘重,有的團甚至只剩下一個營的兵力,其中第322團僅剩百餘人。

  郝夢齡在陣地上對官兵說:「我們一天不死,抗日的責任一天就不算完,就是剩下一個人,也要守這個陣地。我若是先退,你們不管是誰,都可以槍斃我!」

  16日凌晨,中國軍隊分數路反攻日軍,郝夢齡和師長劉家麒親自在前線督戰。郝夢齡率部追擊中,不幸腰部中彈,在倒地的瞬間,他仍高喊「殺敵報國」。

  忻口戰役是抗戰初期最為激烈的四大戰役之一。日軍三易其帥久攻不下,最後在防守力量薄弱的娘子關才找到了突破口,忻口守軍被迫撤退。

  郝夢齡的靈柩運回武漢後,這位抗戰中犧牲的第一位軍長以國葬儀式,安葬於武昌伏虎山。

  他的大女兒慧英後來看到父親的血衣,那身他經常穿的灰布軍裝上,全是血,全是洞……

  隨同靈柩一起運回來的,還有他在前線的一份遺囑:「……此次抗戰乃民族國家生存之最後關頭,抱定犧牲決心,不能成功即成仁,為爭取最後勝利,使中華民族永存世界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即犧牲後,只要國家存在,諸子教育當然不成問題……」

  他生前關心的孩子們的教育,在蔣介石、馮玉祥的關照下,他五個子女學費,即便在國家最困難的時候,也全部由政府報銷,後來有四個還讀了大學。

  郝夢齡參與指揮的忻口戰役,是抗戰初期華北地區最為慘烈的一場戰役,國共兩黨軍隊等無數抗戰將士在這場戰役中協同配合,共同譜寫了一部全民族共禦外侮的壯麗詩篇。

  他們的抗日精神,就是民族魂,是中華民族在復興道路上前行的永久的精神基石。

  1983年,國家民政部追授郝夢齡為革命烈士,頒發了烈士證書,武漢市人民政府重修郝夢齡墓,並將漢口吉林路復名為「郝夢齡路」。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