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雲南最後一仗:南嶠機場殲滅國軍上千人 | 陽光歷史

 

A-A+

解放雲南最後一仗:南嶠機場殲滅國軍上千人

2017年01月20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237 次

  解放雲南的最後一仗,發生在今西雙版納猛海縣猛遮鎮(時稱南嶠縣),時間是1950年2月16日,農曆的大年三十。此戰,國民黨26軍93師278團1000多人在南嶠機場被殲,至此,雲南境內國民黨軍團以上建制部隊全部被消滅。

  但鮮為人知的是,南嶠一仗,並不在我軍原定作戰計畫之中。

  1950年1月25日,解放雲南的最大一仗——元江戰役結束,國民黨第8兵團部、第8軍軍部及下屬3個師2萬多人悉數被殲。1月26日,2野13軍37師副師長吳效閔率配屬作戰的38師114團兩個營渡過元江,向南追擊逃過元江的蔣軍殘部。

  2月3日,114團沿思普大道追至墨江縣把邊江吊橋附近,與「邊縱」9支隊勝利會師。吳效閔得知國民黨26軍93師278團經紅河綠春、思茅江城,一路向車佛南地區(今西雙版納)狂奔後,當即率部展開追擊。2月9日,西雙版納宣慰司署議事庭長(總理大臣)召存信,率20餘名傣族上層人士渡過瀾滄江,到小猛侖迎接解放大軍。

  召存信是一至七次全國人大委員,曾擔任西雙版納州州長40餘年。與一般統戰人士不同的是,早在抗戰時期,召在普洱中學求學期間即接觸了中共地下組織,解放戰爭後期,因「反三征」被國民黨懸賞3萬大洋緝拿。召親率20多名上層土司渡江迎接吳效閔,目的只有一個——邀請解放大軍盡快渡江,消滅國民黨軍93師殘餘部隊。93師原屬遠征軍第6軍,抗戰期間長期駐防西雙版納,曾因攻打猛海土司府招致傣族上層和廣大群眾的強烈不滿。

  然而,此事讓吳效閔很是猶豫。原來,1950年1月4日,在南寧召開的4兵團黨委擴大會議上,兵團黨委第一書記陳賡反覆強調:「滇南戰役中,我軍即使吃一些虧,也決不許違犯『民族』政策。否則,就算解決了國民黨部隊,我們在雲南也站不住腳跟!這個問題,必須提高到黨性、原則性上來認識。話先說到前面,誰要出了問題,捅了亂子,我是準備好了要開殺戒的!」(見《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兵團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史》)

  吳效閔在陳賡麾下打了13年仗,還從未見過這位知識分子出身、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深受上級和官兵們喜愛的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放過如此狠話。離開南寧前,4兵團各部購買了大批日用百貨、針頭線腦之類的物資下發到各營,準備與少數民族兄弟「交朋友」。陳賡司令員又三令五申,寧肯部隊吃虧,受點損失,也絕不許違犯「民族政策」。在這種情況下,吳效閔不猶豫都不行了。

  當時在西雙版納有「邊縱」9支隊的兩個團和盧漢起義部隊一個團約5000人。吳效閔認為,這些人馬對付93師278團殘部1000多人綽綽有餘。於是,吳在由土司、「邊縱」和37師召開的聯席會議上提出,瀾滄江南岸為少數民族聚居區,114團多為北方籍戰士,對當地少數民族生活習俗知之甚少,如貿然渡江,恐引發「民族問題」,有損於我黨我軍的形象。因此,114團暫不渡江,而是北返歸建,西雙版納地區的殘敵交由地方部隊解決就行了。

  吳效閔的話當即遭到以召存信為首的傣族上層人士的反對。召提出,他就是代表西雙版納傣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專程過江迎接解放大軍的。他可以以「總理大臣」的名義擔保,大軍過江,絕無問題。「邊縱」9支隊政治部主任唐登岷也表示,僅僅依靠實戰經驗不多的地方部隊恐難以完成殲敵任務,只有大軍過江才能迅速消滅殘敵。見吳效閔還是猶豫不決,召又進一步提出,大軍渡江的船隻、船工、翻譯、嚮導及渡江後的後勤供給均由他全權負責,並由他親自出面,以西雙版納宣慰司署的名義向各族群眾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因大軍渡江出現的任何問題均由他一人承擔。

  1950年2月14日,在西雙版納宣慰司署「總理大臣」召存信的盛情邀請下,吳效閔率114團渡過瀾滄江。2月16日下午5時許進抵南嶠縣。

  南嶠有一座二戰時期陳納德第14航空隊修築的野戰機場,敵93師278團逃到南嶠的目的,就是等候從海南飛來的飛機撤離大陸。如果不是召存信等西雙版納上層人士的盛情邀請,吳效閔率部隊及時趕到,278團很可能就從南嶠逃脫了。

  2月16日是農曆的大年三十,吳效閔率部趕到南嶠時,278團正準備吃年夜飯。台灣15日來電稱,大年初一,從海南島起飛的飛機就可以把278團這條「漏網之魚」接走了。可惜,熱氣騰騰的年夜飯剛端上桌,解放大軍就從天而降,除團長羅伯剛率少數人到城裡做客外,278團1000多人死的死,降的降,悉數被殲。至此,雲南境內國民黨軍團以上建制部隊全部被我消滅。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