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八路憶地道戰:地道錯綜複雜 每戶都有出入口 | 陽光歷史

 

A-A+

老八路憶地道戰:地道錯綜複雜 每戶都有出入口

2016年11月22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82 次

  老兵檔案

  姓名:陳鳳彩

  年齡:90歲

  現住址:揚州軍區干休二所

  抗戰經歷:1941年加入民兵,1944年加入八路軍,1945年入黨,年幼時經歷台兒莊戰役,在山東、江蘇各地與日軍遊擊作戰,多次參加「反圍剿」戰鬥。

  揚州軍區干休二所有一位90歲的老人,名叫陳鳳彩,昨天上午,陳鳳彩老人給記者講述了自己在抗戰年代與日軍遊擊作戰的經歷,描述了日軍與偽軍的作戰習慣,還原了真實的地道戰。

  曾在台兒莊附近流浪,親眼目睹慘烈戰況

  陳鳳彩老人個子不高,體形偏瘦,雖然已90高齡,但精神很好。「我的祖籍是山東,8歲母親去世,11歲父親去世,此後我就一直在流浪。」陳老說,自己幼時父母雙亡,13歲那一年正巧在台兒莊附近流浪,「那是1938年,年初的時候,台兒莊附近的居民紛紛舉家逃離,一開始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後來才知道是有消息傳過來說日本人要打徐州,會經過這裡。」

  陳老說,自己幼時的經歷依然記憶深刻,「我當時年紀小,一來不懂事,二來很多人家舉家逃離,房子就空下來了,我正好有地方可以睡覺,也不需要睡在荒郊野外了,於是我就沒有離開。」在台兒莊附近落下腳的陳鳳彩沒有想到,這場戰爭的持續時間如此之長。「我原本想日本人來的時候我躲一下,然後等他們走了我再出來,沒想到這場仗打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在台兒莊戰役打響的一個多月時間裡,槍聲炮聲不斷,不分晝夜。「我就躲在屋子裡,到了晚上出去找點吃的,好幾次透過門縫看見日本軍隊經過,我連大氣都不敢出。」就這樣躲藏了近一個月的時間,「我實在忍受不了這種心驚膽戰的日子了,於是我決定去其他地方。」陳老說,他一路走過多處戰場,「有些地方屍體就滿山坡地躺著,有些地方屍體堆在一起,有些小溝裡流淌著血水,真正是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我一個小孩子哪裡見過這種場面,兩腿發軟,嘔吐不斷。沿途還要躲著日本人,我就這樣一路逃,一路躲,一路吐地離開了台兒莊地區。」

年輕時的陳鳳彩

  埋炸藥炸毀碉堡,挖地道反掃蕩痛擊日偽

  逃離台兒莊後,陳鳳彩又在臨沂附近流浪了三年。「1941年的時候,我流浪到了沂蒙山區,在那裡我看到了改變我一生命運的一幕。」陳鳳彩老人說,他看見穿著軍裝的人在田間種著地,在道路上撿著牛糞,這讓他很好奇。「我流浪過很多地方,哪個軍老爺不是作威作福的,怎麼還會有種菜和撿牛糞的軍老爺?老鄉告訴我,這是八路軍,是我們的自己人。」

  隨後,陳鳳彩在沂蒙山區紮了根。「我先加入了當地的民兵,跟著他們一起打日本人。但是民兵沒有槍支,沒有大炮,怎麼和日本人打仗?」陳老說起遊擊戰來,神采飛揚,「當時我們的敵人主要是日軍和偽軍,他們都有據點,據點的四周建著高高的牆,牆的上面分佈著數個炮樓,敵人就住在牆後的據點裡。在牆外,還有約兩米寬、一米多深的壕溝,壕溝和牆之間還有鐵絲網和木樁,日軍平日裡一般不會出據點,偽軍不一樣,他們會隔三岔五地出據點來搶老百姓的糧食。」

  憑借當時民兵的武器是不可能攻打敵人的據點的,「於是我們開始安排人在偽軍的據點外觀察,偽軍一出門,我們就埋伏在他們途經的路上,而且我們有『兩不打』,就是白天不打,不近身不打。」

  陳老解釋,白天不打是因為白天打埋伏沒有優勢,一定要等到天黑敵人視野下降才出擊,不近身不打是因為民兵沒有槍支,只有大刀和長矛,近身作戰可以發揮自身的優勢。「就這樣,偽軍被埋伏了很多次,民兵隊伍也搞到幾把槍,但是後來被我們埋伏怕了的偽軍學聰明了,晚上絕不出據點一步,這時候我們開始思考怎麼才能打下敵人的據點。」陳老說,攻打據點並且盡量避免傷亡最好的辦法就是地道戰,我們將地道直接挖到據點的碉堡下方,將土製的炸藥放好,然後引爆。」

  「我們第一次挖地道攻打敵人的據點,我記得那是夏天,我們上午十點多鐘開始挖,天氣很熱,每個人都滿身大汗,周圍的老百姓給我們送來新鮮的西瓜,但是我們不敢吃,真的不敢吃,因為我們知道老鄉們的心意,我們擔心如果我們拔不掉敵人的據點,怎麼向這些熱心的給我們送來西瓜的老鄉交代,於是我們把西瓜放在水裡,等著我們拔掉敵人的據點回來才能安心吃西瓜。」

  除了炸碉堡,地道在反掃蕩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和周邊的村莊之間都有地道相連,幾乎每家每戶都有地道的入口,而且地道錯綜複雜,不熟悉的人進了地道只能原地繞圈。」陳鳳彩笑著說,日軍來掃蕩了,我們就進地道,繞到日軍的背後給他一刀,等敵人反應過來,我們又從地道去了別的地方繼續給予他們打擊,地道戰可謂是遊擊戰的精髓所在。」

  1944年加入八路軍,老鄉情誼讓他終身難忘

  1944年,陳鳳彩正式加入了八路軍,成為115師686團的一名戰士,「加入八路軍後我終於有了槍,當時給我一桿槍,三發子彈,四顆手榴彈,由於裝備有限,所以當時在軍中流傳這樣一句話,『打不著不開槍,距離遠不開槍,沒有命令不開槍』,這是因為每個戰士的子彈都很少,戰士們非常珍惜,都想每一顆子彈能消滅一個敵人。」

  在遊擊戰和反掃蕩戰爭的過程中,陳鳳彩也曾多次在生死線上徘徊,「有一次我們出去拔據點,結果沒走多遠就被日軍和偽軍從兩翼包圍了,當時包圍圈越來越小,敵人掃射的子彈就打在我的腳邊,揚起塵土。當時我們就說跟日本人拼了。」突然,敵軍的身後傳來幾聲槍響,敵人紛紛轉身掃射,「我們趁機逃離了敵人的包圍圈,後來我們才知道是一些老鄉為了救我們用土槍吸引了敵人的注意,有些老鄉因此犧牲了。」

  在遊擊戰和反掃蕩的過程中,躲藏在鄉親家中是經常的事情,「老鄉們都會盡全力地保護我們,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這麼多年過去了,回憶起當年抗戰的歲月,我都會告訴別人,這些老鄉才是真正最可愛的人。」

  陳鳳彩老人介紹說,在抗戰的歲月裡,由於裝備的落後,八路軍的傷亡還是很嚴重的。「在一次反圍剿的戰鬥中,我們遭遇了敵人精銳部隊的進攻,四個連的戰士奮勇還擊,這一仗結束後,四個連只剩下7名戰士,其他人都壯烈犧牲了。這樣的戰鬥還有很多很多,我很幸運,也很不幸,幸運的是我還活著,而不幸的是我身邊的戰友們很多都已經離我而去,我很想念他們。」陳鳳彩的眼中含著淚水,「此後我還參加了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送走過很多很多戰友,有認識的,有不認識的,正是因為他們,我們才有今天這麼美好的生活。我想如果他們還活著,也會為現在美好富強的祖國而驕傲吧。」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