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長沙會戰影響:奠定中國在國際上四大國地位
長沙會戰發生在抗日戰爭1939年9月到1942年1月期間,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在長沙進行了4次大規模的激烈攻防戰,史稱為「長沙會戰」,或稱「長沙保衛戰」。中國特別重視長沙地區的防禦,由第9戰區集結重兵與日軍在戰線對峙。前2次長沙會戰,雙方都自稱獲得了勝利。從戰術上看,雙方並未分出勝敗,中國軍隊的損失更大;但從戰略上,阻止了日軍的戰略目的,可以認為是抗戰中的勝利。第3次長沙保衛戰則是一場典型的勝仗,中國軍隊與之展開殊死搏鬥,終將日軍擊退。第4次長沙會戰日軍以優勢兵力發動猛攻,中國軍隊被迫撤退。
重要影響
第一次長沙會戰,發生在歐戰爆發後的十幾天,當時正值波蘭敗亡、歐洲危急的關鍵時刻。國民黨軍隊在這次會戰中予10萬來犯之日軍以迎頭痛擊,挫敗了其殲滅第9戰區主力的目的,從而有助於引起歐洲各界人士對中國局勢的關注。
第二次長沙會戰,發生在蘇德戰爭爆發後的3個月。面對著德軍的強大攻勢,蘇聯戰局岌岌可危。國民黨軍隊在這次作戰中雖然損兵折將,日軍也一度攻進長沙,但最後日軍還是撤出了長沙,中國戰局並沒有因此而受到影響。
第三次長沙會戰緊接太平洋戰爭而爆發,當時日軍一路勢如破竹,同盟國軍隊接連敗北。在此形勢下,國民黨軍隊取得了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這不僅對中國國內,對同盟國來說也是意義重大。正因為如此,這次會戰的勝利引起了盟國、特別是英、美的廣泛關注。還在第三次長沙會戰進行過程中的1942年1月1日,世界上26個反法西斯的國家在美國華盛頓集會,發表聯合宣言。中國與美國、英國、蘇聯作為四大強國,領銜在宣言上簽字。1月3日,盟國成立中國戰區盟軍統帥部,經羅斯福提名,由蔣介石出任盟軍統帥部最高統帥,統一指揮在中國的美國軍隊以及東南亞越南、泰國的軍隊對日作戰。
羅斯福在第三次長沙大捷後的第22天給蔣介石發來了一份熱情洋溢的賀電,同時宣佈再次向中國提供5億美元的貸款。其後,他並以他夫人的名義,邀請蔣介石夫人宋美齡訪問美國,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他還通過他的代表,駐華美軍司令官、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授予第9戰區司令長官、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具體組織者、指揮者薛岳一枚美國勳章。另外,第三次長沙會戰勝利後不久,美、英政府便主動向中國提出,要廢除西方列強與中國歷屆政府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歸還上海、廈門等地的公共租界,取消領事裁判權。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必須自尊、自強,才能贏得世界上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尊重與平等對待。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給中國帶來的種種榮譽與平等待遇,再一次證明了這一真理。
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並不僅僅是因為中國取得了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應該說,這是整個中華民族同仇敵愾、共禦外侮,經過長期不懈的艱苦努力才換來的。
第三次長沙會戰緊接太平洋戰爭而爆發,當時日軍一路勢如破竹,同盟國軍隊接連敗北。在此形勢下,國民黨軍隊取得了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這不僅對中國國內,對同盟國來說也是意義重大。正因為如此,這次會戰的勝利引起了盟國、特別是英、美的廣泛關注。還在第三次長沙會戰進行過程中的1942年1月1日,世界上26個反法西斯的國家在美國華盛頓集會,發表聯合宣言。中國與美國、英國、蘇聯作為四大強國,領銜在宣言上簽字。1月3日,盟國成立中國戰區盟軍統帥部,經羅斯福提名,由蔣介石出任盟軍統帥部最高統帥,統一指揮在中國的美國軍隊以及東南亞越南、泰國的軍隊對日作戰。
羅斯福在第三次長沙大捷後的第22天給蔣介石發來了一份熱情洋溢的賀電,同時宣佈再次向中國提供5億美元的貸款。其後,他並以他夫人的名義,邀請蔣介石夫人宋美齡訪問美國,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他還通過他的代表,駐華美軍司令官、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授予第9戰區司令長官、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具體組織者、指揮者薛岳一枚美國勳章。另外,第三次長沙會戰勝利後不久,美、英政府便主動向中國提出,要廢除西方列強與中國歷屆政府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歸還上海、廈門等地的公共租界,取消領事裁判權。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必須自尊、自強,才能贏得世界上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尊重與平等對待。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給中國帶來的種種榮譽與平等待遇,再一次證明了這一真理。
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並不僅僅是因為中國取得了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應該說,這是整個中華民族同仇敵愾、共禦外侮,經過長期不懈的艱苦努力才換來的。
第四次長沙會戰
第4次長沙會戰為中日戰爭末期的大型戰役之一,第四次長沙會戰1944年5月揭開了序幕。這次會戰又叫做長衡會戰。是指1944年(民國33年)5月至8月,在中國抗日戰爭的豫湘桂戰役中,中國第9戰區部隊在湖南長沙、衡陽地區對日軍進行的防禦戰役,從5月27日到6月19日,中日雙方以爭奪長沙為目標在湖南北部地區作戰。攻擊的日軍人數約有36萬,守勢的中國國軍約有30萬。6月16日,逼進長沙的日軍開始向長沙城區猛攻,6月19日中國軍隊撤退,日本攻陷長沙。
傷亡人數
中國軍隊:17,000餘人(其中5,000餘人陣亡)(中國官方數字:6,000餘人)
日本軍隊:19,380餘人(含瘟疫傷亡總數達30,000餘人)(日軍陸軍部官方數字:1,186)日軍在衡陽之戰中使用了毒氣彈,據美軍14航空隊化學戰情報官湯姆森上尉的研判,日軍所使用的是芥子氣與路易氏氣混合物。衡陽陷落後,日軍進行了慘無人道的燒殺搶掠。
長沙,衡陽駐軍及人民,乃以英勇姿態,展開抗戰史中最光榮之一頁,相持47日,不徒予後方以從容佈置時間,且使太平洋美國毫不顧慮而取堞班島。東條內閣窮於應付而急速崩潰。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把衡陽定為抗戰紀念城,1947年8月10日,衡陽抗戰紀念城在岳屏山頂舉行了命名奠基典禮時,蔣介石總統頒訓詞:「我第10軍殘餘部隊,喋血苦守此兀然孤城者,歷時47日之久,此為全世界稀有之奇績,而我中國有道德之表現與發揚,亦以此為最著。」「抗戰八年,戰死疆場之英烈士,至少數十萬人;而保衛國土,死不屈者,亦不在少數;但其對國家貢獻之大,於全局勝敗有決定作用者,為衡陽守軍。」
薛岳,又名仰岳,1896年生於廣東省樂昌縣。1910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曾擔任孫中山警衛團的營長。後在國民革命軍李濟深第4軍任師長。1935年任貴陽綏靖主任,曾代理黔省主席。抗戰開始後,薛岳主動請纓殺敵,率部參加了「八·一三」上海抗戰。1939年代理第9戰區司令長官,負責指揮兩湖和江西部分地區對日作戰。
廣州、武漢相繼陷落後,粵漢間的湖南成為日本侵略者攻擊的主要目標。日軍在兩次攻佔長沙均未得逞的情況下,於1941年12月23日,又以第40師團主力發動了第三次對長沙的進攻。薛岳總結前兩次會戰的經驗教訓,提出了一套利用湘北複雜地形,與日軍決戰的「天爐戰法」。日軍先乘大雨和夜色突破了中國軍隊前沿陣地,渡過新牆河,撲向汨羅江北,並與沿粵漢線南下的日軍第3師團會合後,很快攻至汨羅江南岸,進入中國軍隊預設之決戰區域。薛岳向所部官兵下達手令:「第三次長沙會戰,關係國家存亡。岳抱必死決心、必勝信念。」他要求「各集團軍總司令、軍、師長,務必確實掌握部隊,親往前線指揮,適時捕捉戰機,殲滅敵軍」。日軍第3師團在飛機支援下向長沙東南阿彌嶺等中方陣地發起了進攻。薛岳下令第10軍李玉堂布下巷戰陣勢,守衛長沙市區。雙方在長沙東南郊展開激戰,拚死爭奪,幾乎所有據點都反覆易手。日軍的攻勢受挫。為了加強長沙防守和反擊力量,薛岳又調第77師進入長沙預備作戰。與此同時,他部署外圍的中國各軍由遠處向長沙逼近。當日軍看到被中國內外線兵團包圍的危險準備撤退時,薛岳即命令各部隊從不同方向對日軍展開圍追堵截。日軍且戰且退,損失慘重。薛岳指揮中國軍隊利用湘北山丘河流交錯縱橫的複雜地形,繼續以各種方式追擊,使日軍處處挨打。第三次長沙會戰取得大捷。整個戰役共殲滅日軍5萬多人,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
抗戰勝利後,薛岳被委任為徐州綏靖公署主任。1949年任廣東省政府主席,同年底任海南島防衛總司令。1950年5月去往台灣。
歷史點評:發生於1939年9月-1942年初的長沙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在國民黨正面戰場展開的三次重大戰役。這三次戰役,特別是第三次長沙會戰,沉重地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地位和影響。蔣介石曾稱讚道:「此次長沙勝利,實為七七以來最確實而得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