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風部隊」40軍:「七個第一」寫入軍史 | 陽光歷史

 

A-A+

「旋風部隊」40軍:「七個第一」寫入軍史

2016年10月30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78 次

  「旋風部隊」經歷千難萬險、千錘百煉,處處彰顯和詮釋著「旋風精神」的內涵和力量。

  旋風,喻動如狂飆、所向披靡。

  在我軍歷史上,就有這樣一支被譽為「旋風」的勁旅。井岡武裝割據、萬里長征跋涉、鏖戰齊魯燕趙、揚威白山黑水、揮師入關南下、直搗天涯海角、建功朝鮮半島,從抗日戰爭時期的山東縱隊第1旅第2團、解放戰爭時期的東北民主聯軍第3縱隊等前身部隊,到如今的陸軍第40集團軍,它南征北戰,戰功赫赫,書寫了正如其「旋風」之名一般疾雷迅電、奔騰澎湃的壯闊傳奇。近日,細研白山出版社出版的《旋風部隊——陸軍第40集團軍歷史回眸》一書,思憶這支部隊的輝煌戰史,我這名陸軍第40集團軍的老兵不禁心潮澎湃,感慨萬分。

  ——寫在前面

  1威名由敵人叫響

  「旋風部隊」的威名,並非自我標榜,而是由第40集團軍的作戰對手叫響的。

  1946年末,東北民主聯軍第3縱隊在遼西會戰中,一舉消滅敵「西進兵團」指揮部和3個軍部,其兵團中將司令官廖耀湘被俘後,感慨地對司令員韓先楚和政委羅舜初說:「你們3縱不愧是『旋風部隊』,打起仗來如急風暴雨,猝不及防,鄙人佩服!」

  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曾說:「最難對付的是韓先楚的『旋風部隊』。」國民黨軍參謀總長陳誠離職東北行轅主任時則稱:「韓先楚是很難對付的『旋風司令』,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出現他的部隊。」東北「剿總」總司令衛立煌戰敗後也承認:「韓先楚的部隊動作之快,如同旋風。」

  其實,早在遼沈戰役的奠基之戰——「四保臨江」戰役中,「旋風部隊」的鋒芒就展露無遺。

  1945年12月8日,臨江解放後,國民黨軍妄圖趁我軍在南滿落腳未穩之際,將我軍趕進長白山高寒山區凍死、餓死、困死,而後進犯北滿。1946年冬,南滿根據地只有臨江、撫松、蒙江、長白在我軍控制之下,遼東戰局處於最困難的時期,很多人主張放棄遼東撤回北滿。陳雲受中央委派到遼東主持遼東分局工作後,斷然決定堅守遼東。

  從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東北民主聯軍第3縱與友鄰部隊一道,在敵強我弱、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以堅忍不拔、絕地求勝的戰鬥精神,採取內外線密切配合的方針,在臨江、通化地區浴血奮戰,連續擊退國民黨軍3個主力師的4次猖狂進攻,粉碎了敵人「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企圖。「四保臨江」的勝利,一舉扭轉了南滿和整個東北戰局,改變了南滿和東北敵我力量對比,使我軍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為發動遼沈戰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接下來,在「中國的凡爾登之戰」——錦州戰役中,「旋風部隊」的「旋風精神」,體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遼沈戰役前,國民黨在錦州設立東北「剿總」錦州指揮所,依托市郊高地構建堅固據點,負隅頑抗。其中,城北1公里處的配水池和亮甲山核心據點是錦州主要屏障和制高點,工事極為堅固,被敵人稱為「中國的凡爾登」。

  不取錦州,難取東北。1948年10月,遵照毛主席「力爭於十天內外攻取錦州」的指示,第3縱從錦州城北向南突破。12日,第7師20團1營和第8師24團3營官兵面對這兩塊最難啃的「硬骨頭」,前仆後繼,浴血奮戰,肅清了城北所有屏障,打開了錦州的北大門。而後,第2縱、第3縱會同兄弟部隊一路血戰,於15日解放錦州。隨後,第3縱東進參加圍殲廖耀湘兵團的遼西會戰,搗毀兵團指揮部,俘獲廖耀湘。

  2「旋」在速度和跨越

  打仗,是力量的競爭,也是速度的競賽。「旋風」之「旋」,還體現在進軍的速度和戰場的跨越。

  遼沈戰役結束後,第40軍作為東北野戰軍先遣部隊,從東北戰場揮師入關南下,參加平津、湘贛、衡寶、廣西等戰役,一路攻堅破壘,「東北虎」從零下40攝氏度的白山黑水殺到南海之濱,兵鋒直抵零上40攝氏度的天涯海角。

  1949年12月末,第40軍進至雷州半島,抓教育、查海情、僱船只、征船工、搞海訓,僅兩個月便完成渡海作戰準備,「旋風部隊」由「東北猛虎」變成「南海蛟龍」。此時,薛岳在海南構築了集海、陸、空於一體的「伯陵防線」,企圖憑借10萬守軍據險固守,伺機反攻。

  第12兵團副司令員兼40軍軍長韓先楚提出利用木帆船渡海、打敵立足未穩的方案,得到毛主席批准。在第15兵團的統一指揮下,1950年3月5日19時,韓先楚指揮第40軍118師352團1營組成加強營從雷州半島燈樓角啟渡,強行突破敵機敵艦攔截,6日成功登陸,7日與瓊崖縱隊首次勝利會師,成為海南島戰役中第一個登上海南島的部隊,開創了我軍渡海登陸作戰的先例。

  4月16日,韓先楚率第40軍6個團,43軍副軍長龍書金率所屬2個團,共計2.5萬人組成渡海第一梯隊,分乘500多艘船隻,對守敵發起總攻。至5月1日,海南島全島解放。是役,第40軍殲敵1.5萬人,繳獲大批武器裝備及軍用物資,並贏得了「解放海南第一船」的美譽。

  1950年10月19日,第40軍從丹東過江,踏上了朝鮮戰場。10月24日,敵先頭部隊越過第40軍預定阻擊地域。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指示:「出國第一仗,一定要打漂亮!」

  10月25日拂曉,敵南朝鮮軍第1師先頭部隊沿雲山至溫井公路北犯,進入第40軍右路第120師360團阻擊地域。1營首先向敵開火,打響了抗美援朝第一槍。同時,第118師也與敵南朝鮮軍第6師2團3營交火。此戰,第40軍利用敵人恃強驕狂、分兵冒進的錯誤,在預期遭遇中爭取了戰場主動權,斃俘敵人486名。第118師和第120師於25日當夜一舉攻佔溫井。

  作為志願軍的先頭部隊,第40軍打贏了「出國第一仗」,揭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打破了「聯合國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毛主席致電志願軍總部慶賀。10月25日,從此被確定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作戰紀念日。

  3「七個第一」寫入軍史

  我軍軍史卷帙浩繁,但能冠以「第一」的事件,總會讓人心生敬意、記憶深刻。

  第40集團軍及其前身部隊在革命戰爭中創下的我軍「七個第一」,在軍史上堪稱傳奇。除前文已述的「攻克錦州第一險」「解放海南第一船」「抗美援朝第一仗」之外,還有「爆破攻堅第一法」「挺進東北第一團」「訴苦教育第一課」和「北平入城第一師」。

  1940年,抗戰進入相持階段,為打破日寇推行的「堡壘政策」,山東縱隊第1旅第2團反覆嘗試,將榆樹掏空做炮筒轟炸敵人堡壘,用辣椒製造「毒氣」熏敵人,在公雞腿上綁上浸油的棉花團,點火後拋向炮樓,但收效不太明顯。

  副團長王鳳麟受工兵班長劉厥蘭啟發,將傳統的礦山爆破技術運用於攻堅戰,開創了我軍爆破攻堅的先河。在戰爭實踐中,第2團不斷完善爆破技術:用火力掩護爆破以減少爆破手傷亡,採取火力與爆破、爆破與突擊相結合的戰術手段,實施多梯隊接力方式連續爆破,對特殊目標實施「懸炸」,研製手雷「轟炸」開闢通路等等,技戰術日趨成熟。

  解放戰爭時期,毛主席親自介紹和推廣了第1旅的爆破經驗。爆破技術作為我軍步兵五大軍事技術之一編入《步兵戰鬥條例》,在我軍軍事技術史上寫下光輝一頁。

  1945年8月,抗日戰爭進入戰略反攻階段。國共雙方為爭占東北,展開了空前激烈的比拚。第40集團軍前身、冀東第16軍分區司令員曾克林、副政委唐凱帶第12團等部隊組成第一梯隊東路軍團,繞過日偽軍重兵駐守的山海關,火速向遼西進軍。30日,該部佔領綏中縣前所車站,切斷了山海關與綏中的聯繫,使山海關成為孤城。當日,該部與蘇聯紅軍一道攻佔山海關,打開了我軍進軍東北的大門,被譽為「挺進東北第一團」。

  在我軍歷史上發揮重要作用的訴苦教育,也始於第40集團軍前身部隊。

  1946年7月,第40集團軍前身部隊、遼東軍區第3縱7師20團3營的教導員馮凱參加師政工會議後,在營裡組織了「誰養活誰」的專題討論,採取訴苦的方法,發動幹部戰士用親身經歷控訴剝削階級和國民黨反動派迫害,開展「查忘本」和「復仇立功」活動,堅定跟黨走信念,密切官兵關係,激發戰鬥熱情。此經驗在東北部隊中推廣後,戰鬥力空前提高。1947年9月,毛主席逐字逐句地修改了他們的訴苦教育經驗,轉發全軍,後發展成為全軍性的新式整軍運動。

  遼沈戰役結束後,東北野戰軍第3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11月23日,40軍參加平津戰役,於12月11日進至香河地區,配合兄弟部隊切斷了北平與天津的聯繫,完成了「隔而不圍」「圍而不打」的戰役割裂任務。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第40軍第118師由於戰績突出,被「四野」指定為步兵部隊代表參加解放北平的入城儀式。2月3日,第118師按編制序列成4路縱隊,從永定門莊嚴入城,在前門接受平津戰役總前委的檢閱,昂首通過東交民巷,成為「北平入城第一師」。

  4英模名片格外耀眼

  英模,是一支部隊的名片。

  張思德、董存瑞、雷鋒,除了這3位全軍掛像的英模,第40軍還產生了黃宇、趙興元、張英旺、徐佩林、喬恆志、全雲白、郅順義、楊世南、郭俊卿9位全國戰鬥英雄。這些浴血戰場的英雄,巍然屹立於我軍的戰史長河中,是「旋風精神」的傑出代表。

  「文武雙全的全面英雄」趙興元從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9次負傷,榮立特等功2次、大功6次、小功7次。1948年的溫家台戰鬥,趙興元帶領所在營7次擊退敵人反撲,與兄弟部隊全殲守敵,活捉新5軍軍長陳林達。攻錦州,趙興元帶領第1營攻打城北核心陣地配水池,血戰7小時打垮敵30餘次反擊,全營傷亡600餘人,終於打開城北門戶。解放海南島,趙興元帶領全營殲敵第62軍指揮所,加速了勝利進程。

  在我軍神炮手序列中,「威震敵膽的神炮手」張英旺頗為著名。1947年5月,東北民主聯軍第3縱第7師對東豐國民黨守軍發起進攻,山炮營排長張英旺為節省時間、防止炮身跳動,和一炮手坐在炮上,一邊指揮一邊用雙手挽住火炮車輪。敵人的子彈、炮彈皮打在盾板上,他全然不顧。最終,他們僅用兩發炮彈就炸毀了敵人的炮樓。隨後,他又用3發炮彈摧毀兩個地堡。梅河口戰鬥,張英旺開炮掩護步兵衝鋒,僅用3發炮彈就消滅敵人火力點。隨後,炮彈像長了眼睛一般,在步兵前面精準地延伸,掩護部隊衝鋒。

  同樣是炮兵,第40軍原炮兵主任、全國戰鬥英雄黃宇用炮更為神奇。1946年的西豐戰鬥,黃宇大膽地將單炮推至距敵50米處進行巷戰。解放海南島戰役,他將重炮裝在機帆船上,成立了土炮艇隊,掩護部隊登島。遭敵艦炮襲擊時,他誘敵靠前,突然打擊,重創敵第3艦隊旗艦「太平號」,敵第3艦隊中將司令王恩華負傷不治而亡,這是國民黨海軍陣亡級別最高的指揮員。

  精神,是劍之刃,是狼之牙,是一支部隊的魂魄。繼承和發揚我軍優良傳統,是貫徹落實習主席「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強軍目標的實際行動,是履行新時期歷史使命的強大精神動力。發揚「旋風部隊」的光榮傳統,弘揚「旋風精神」,讓一縷縷過往時光充滿時代活力,讓一個個歷史瞬間映照腳下的路,就能夠為官兵輸送精神營養,為部隊聚集戰鬥力量,書寫雄師勁旅新的傳奇!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