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西南戰役: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之前的前哨戰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6月至7月,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中,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於山東省鄆城、定陶、金鄉地區對國民黨軍發起的進攻戰役。
魯西南地區處於國民黨軍對山東和陝北實施重點進攻的連接線上,也是通向其戰略縱深中原地區的前沿,戰略地位極為重要。但國民黨軍因兵力不敷應用,僅以整編第55、第68師擔任開封至東阿間250公里的黃河防禦,以整編第70師位於嘉祥地區擔任機動,以阻止人民解放軍南渡作戰。
1947年6月30日夜,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遵照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南渡黃河,先在魯西南作戰,爾後逐步向豫皖蘇區和大別山進擊的指示,率第1、第2、第3、第6縱隊共12萬餘人(亦稱劉鄧大軍),在冀魯豫軍區獨立第1、第2旅的接應下,從張秋鎮至臨濮集150公里的地段上,突破國民黨軍的黃河防線,並於7月1日,包圍了鄆城,前出到鄄城、皇姑屯地區。國民黨軍統帥部為阻擋解放軍南進和確保隴海路安全,即令整編第55、第68師死守鄆城、菏澤,從豫東抽調第153旅進守定陶;並從豫北、豫皖蘇抽調3個整編師,連同整70師組成一個兵團,統由第2兵團司令官王敬久指揮,沿金鄉至鄆城公路北上增援,企圖迫劉鄧大軍背水作戰;另從豫北抽調整編第3師增防徐州。
劉鄧大軍採取「攻敵一點(鄆城),吸敵來援,啃其一邊(定陶),各個擊破」的戰法,以第2縱隊於6日收復曹縣;第1縱隊於8日晨攻克鄆城,殲滅整55師師部及兩個旅;第6縱隊於10日夜攻克定陶,殲滅第153旅。此時,王敬久兵團之4個整編師,分別進至金鄉及其以北的羊山集、獨山集和六營集地區,形成一條斷續50多公里的長蛇陣,猶豫不前。為更多地在內線殲滅國民黨軍,10日,第1縱隊由鄆城南下,第2、第3、第6縱隊由定陶等地轉旗東進,對王敬久兵團實施分割包圍,各個殲滅。至14日,第1、第6縱隊將整70師師部和1個半旅,及由獨山集北上的整32師主力包圍於六營集,並追殲其1個旅。當日晚,採取「圍三闕一」的戰法,乘整70、整32師向東突圍時,將其全部殲滅。第2、第3縱隊亦完成了對羊山,集整66師主力的包圍。獨立第1旅進至萬福河以北地區,準備阻擊可能由金鄉北上的國民黨軍。自13日晚起,第2、第3縱隊發起羊山集戰鬥。
此時,華東野戰軍外線兵團的5個縱隊,正分別圍攻滕縣、鄒縣、濟寧。在此情況下,國民黨軍除從山東戰場抽調4個整編師增援津浦路中段外,又從西安、洛陽、漢口和豫北等地抽調6個半旅組成第4兵團,由王仲廉指揮,援救整66師;並嚴令王敬久率部由金鄉北上,解救羊山集之圍。據此,劉伯承、鄧小平以一部兵力於22日將北援的第199旅,誘殲於萬福河以北地區。接著,集中7個旅並增調炮兵一部,於27日夜至28日午,將整編第66師主力全部殲滅。此役,國民黨軍統帥蔣介石雖調集了18萬人的兵力,並派飛機輪番助戰,但終未能挽救其失敗。
點評:此戰,國民黨軍雖調集了10個整編師、25個半旅、18萬餘人,出動戰鬥機、轟炸機等1500餘架次,但未能挽救其失敗的命運。劉鄧大軍以15個旅的兵力,經28天連續作戰,以1.3萬人的傷亡代價,殲滅國民黨軍4個整編師部、9個半旅,共60112人,其中俘敵43012人,斃敵17100人,繳獲各種炮872門及大量軍用物資,擊落飛機兩架;迫敵先後從西北、山東和中原等地調動7個整編師17個半旅向魯西南馳援,打亂了國民黨軍的戰略部署,開闢了挺進中原的通路,揭開了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的序幕,並有力地配合了西北和山東我軍粉碎敵人重點進攻的作戰。
魯西南戰役的主要經驗,是我軍緊緊抓住並利用敵人逐批來援的弱點,組織連續作戰,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來援之敵。我軍突破黃河後,乘援敵王敬久兵團尚在隴海路附近集結的有利時機,集中兵力迅速攻克鄆城、定陶,收復曹縣,開闢了殲敵的有利戰場;在王敬久兵團北援時,又乘第二批援敵王仲廉兵團徘徊於蘭封、定陶間的有利時機,抓住王敬久兵團部署上的弱點,迅速集中兵力,先打頭(六營集),再打尾(金鄉北援之敵),然後從容圍攻中間的羊山集,從而各個殲滅了王敬久兵團的3個整編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