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日軍王牌師團的最終結局:哪個師團最幸運?
1、近衛師團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近衛師團在印度尼西亞掃蕩,並擔任當地的警備。1943年5月14日,近衛師團改稱為近衛第二師團,美軍實行「蛙跳」戰術,一直沒有進攻印尼,近衛師團只有駐守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為止。
2、第一師團
太平洋戰爭後期,戰局急轉直下。日軍第一師團受命被調入萊特島。1944年11月1日,第一師團奇跡般的在萊特島西岸的奧爾默克地區登陸,準備北上以卡裡格拉為據點進攻塔克羅班地區。但是在東岸登陸的美軍已經完全佔領了塔克羅班地區。1944年11月5日美軍和第一師團在李蒙峽谷遭遇,在之後的50天內,第一師團和美軍互有攻守,呈膠著狀。然而最終第一師團因補給不利,無奈撤向李蒙峽谷的西側的坎奇伯特山區。1944年12月25日,日軍第14方面軍司令官山下奉文大將下達了「自給自足,永久抗戰」的命令。第一師團奉命轉移到色布島上。到1945年1月,第一師團撤離色布島,萊特登陸時有1萬5千名士兵的第一師團此時只剩下800名士兵了。
3、第二師團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第二師團立即被配屬給今村均中將的第16軍。1942年在日軍攻陷爪哇之後,第二師團被命令在當地執行警備和掃蕩任務。於是,第二師團被捲進了與其命運相關的所羅門群島的戰役。1942年8月開始的瓜島攻堅戰,才是第二師團惡夢的開始。為了奪下瓜島的飛機場,作為先遣隊,第二師團派出了以步兵第4聯隊為基幹而組成的青葉支隊(支隊長那須弓雄少將)。為了與此相配合,川口支隊(支隊長川口清健少將,福岡的第35旅團為基礎)和青葉支隊一同在瓜島登陸。9月2日,第一次瓜島機場爭奪戰以日軍的失敗而告終。10月初,第二師團主力在瓜島成功登陸,於24日和25日進行了第二次總攻擊。然而得到的又是慘敗,並且以那須少將為首,步兵第16和29聯隊兩個聯隊長都戰死。雪上加霜的是11月3日,步兵第4聯隊聯隊長又戰死了。這就意味著在瓜島的第二師團失去了他們所有的步兵指揮官。再加上食物和彈藥的補給已經完全被切斷。「瓜」島變成了「餓」島(日語中,「瓜」的發音和「餓」的發音相同),不斷有士兵餓死和逃走。
4、第三師團
日軍第三師團一直在中國戰場作戰,最後參加了「大陸交通線打通」作戰(「一號」作戰)。中國方面稱之為豫湘桂戰役。這次戰役分為第一期「京漢」作戰和第二期「湘桂」作戰,而第三師團參加了「湘桂」作戰。這個作戰的宗旨是:確保從漢口到越南的鐵路沿線,破壞在中國華南地區的盟軍B29轟炸機機場。作戰成功了。最後,第三師團在前往上海的路上,迎來了無條件投降的那一天。
5、第四師團
又稱大阪師團,第四師團在太平洋戰爭初期參加了日軍對菲律賓的進攻,之後曾一度回國整編,1943年第四師團再次被動員,被派往印度尼西亞擔任Sumatra島的警備。最後被派屬給日軍第15軍,進駐在泰國。不久之後在泰國的Lamphum向英國東南亞軍區無條件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