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會戰中謝晉元和「八百壯士」的最終結局 | 陽光歷史

 

A-A+

淞滬會戰中謝晉元和「八百壯士」的最終結局

2016年03月03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345 次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守東戰場……」上世紀30年代末,幾乎每一位愛國青年,都會高唱這首壯歌。在抗戰中,這首歌曲鼓舞著百萬青年投筆從戎,奔赴抗日戰場。歌曲描寫了抗日戰爭初期,死守在上海四行倉庫的謝晉元團長的英勇事跡。殊不知,這位抗日名將最後死於汪精衛偽政權之手,其遺屬的命運,更是坎坷曲折。

  時過境遷,這些當年的英雄人物,如今已全部離世。近期,謝晉元之子謝繼民在上海家中接受了採訪。77歲的謝老和父親一生從未謀面,「父親」這個詞讓他覺得「既遙遠又陌生」。他說:「我甚至從沒有覺得自己是什麼英雄的後代,甚至此前很少和外界提起。父親去世後,謝家人就是希望能和普通人一樣,過安寧的日子……」

  流盡最後一滴血

  1937年10月29日,日軍攻佔上海的第3天,市民一早出門,便看到四行倉庫樓頂上飄揚著中國國旗!自從中國軍隊撤離後,上海濃煙翻滾的天空中,就只能看到租界的英國米字旗、美國星條旗、白俄三色旗和日占區的「膏藥旗」。

  1932年,參加過「一·二八」上海保衛戰的謝晉元,5年後,他的部隊又一次打響了「八一三」淞滬會戰的第一槍。在淪陷的上海,在數萬日本陸、海、空軍的圍困中,謝晉元和他率領的「八百壯士」升起了上海市唯一一面國旗。

  當這些房頂上掛著「膏藥旗」,大腿上蓋著「日本」二字的中國人,再次看到祖國的國旗時,心中的希望被點亮了!

  整個淞滬抗戰中,謝晉元所在的閘北地區,始終是戰線的軸心,他所率領的88師部隊因此被日軍稱為「閘北可恨之敵」。謝繼民說,其實早在10月25日,大場陣地即被日軍突破,我軍全線退守滬西時,許多人建議考慮長期抗戰,有秩序退守經營了3年之久的防禦陣地。但蔣介石以國際聯盟開會在即,能保持在上海的存在「可壯國際視聽」,要求撤退下來的軍隊在毫無思想和軍事準備的情況下,在滬西倉促擺開戰場。88師受命留在閘北,死守上海。

  此時的88師已補充過5次,平均每班老兵不足2名,大部分連長戰死,「一個團整整齊齊上去,下來時,只剩下幾副伙食擔子」。部隊已經沒有戰鬥力了。為了落實上級指示,88師師長孫元良決定,只留下一個團死守閘北。

  「死守上海最後陣地」的命令,交到了時任88師262旅524團中校團副謝晉元的手上。孫元良要求他們,把指揮所設在88師原司令部「四行倉庫」。其實,堅守四行倉庫的只有一個營的兵力。為迷惑敵人,在記者採訪時,謝晉元假告800人。這才有了「八百壯士」之說。謝晉元率部堅守最後陣地時,與「八百壯士」早已立下遺囑:「余一槍一彈誓與敵周旋到底,流最後一滴血,必向倭寇取相當代價!」

  誓與四行共存亡

  對於四行倉庫戰鬥的慘烈,營長楊瑞符曾在《孤軍奮鬥四日記》中記錄:「日軍用探照燈照亮西藏路,以猛烈的機關鎗封鎖路口。10時許,敵火力更猛了,以平射炮及重迫擊炮向四行倉庫猛轟……」

  官兵不是打仗,就是修工事,整整4天4夜沒有合眼。「八百壯士」人人抱定必死的信念,爭先殺敵。10月28日,日軍見屢攻不下,組織一個十幾人的小分隊突襲,企圖用炸藥包炸毀四行倉庫的牆體,打出一個突破口。他們為了防止遭到槍擊,頂著一塊厚鋼板移動到牆下。敢死隊員陳樹生情急之下,二話不說,在身上綁滿手榴彈,從6樓跳了下去,與10多名敵人同歸於盡。謝晉元看著樓下的濃濃煙火,流淚了,他聲言:「全體壯士早已立下遺囑,誓與四行最後陣地共存亡,但求死得有意義,但求死得其所!」短短4天時間,他們在四行倉庫擊退敵軍數十次進攻,斃敵200多人,自己僅陣亡9人,傷20餘人。然而,10月30日晚9時,謝晉元卻接到了撤退的命令。

  戰鬥4天,孤軍4年

  謝晉元按上級命令率部隊撤入英租界,不料一進租界,即被繳械,部隊被拘禁於上海膠州路的「孤軍營」,從此與外界隔絕,變成日軍包圍中的孤島。

  孤軍營在孤島,處境更為險惡。但是謝晉元壯心仍在,他曾作詩自勉:「勇敢殺敵八百兵,百無聊賴以詩鳴。誰憐愛國千行淚,說到倭奴氣不平。」

  謝繼民收集到父親當時寫下的近50萬字的日記,「孤軍營在租界內幾乎與『俘虜營』無異,自由受到限制,生活也非常艱苦。然而從日記中可以看到,父親依舊積極樂觀,嚴格治軍,每天早操前還堅持升國旗儀式。孤軍營一待就是4年,正所謂戰鬥4天,孤軍4年。」

  隨著孤島形勢的不斷惡化,敵偽對謝晉元的威脅利誘也日甚一日。日軍曾揚言不惜一切代價要把他劫持到手,而汪偽也以高官厚祿為誘餌,妄圖促其就範。1941年4月24日清晨,謝晉元如往常一樣率士兵們早操。此時,被汪偽收買的4名士兵伺機忽然拔出凶器,刺殺謝晉元。謝晉元遇害時,年僅37歲。

  「父親殉國後,國民政府特別撫恤5萬元,母親(凌維誠)和阿公一人分得25000元,她用這些錢買了3畝地,自己耕作,維持一家8口的生活。」好不容易熬到抗戰勝利,她帶著4個子女前往上海,由於錢款不夠,路上走了整整兩個月。「母親在汕頭等待搭便輪,就足足等了一個月,但是沿途只要聽說是謝團長的遺孤,民眾都熱心幫助,令我們感動。後來消息傳到上海,『八百壯士』在滬的,有三四個人來接我們。」此後,凌維誠為了4個子女的讀書問題、自己和「八百壯士」倖存者的居住、工作問題四處奔波,但各部門之間都相互推諉,毫無結果。

  新中國成立後,凌維誠給上海市長陳毅寫信,將自己與孤軍官兵尚存的六七十人的困境進行了描述。陳毅很重視,1949年,上海市政府發出秘四字第589號指令指出:「謝晉元參加抗日,為國捐軀,其遺屬應致照顧,吳淞路466號房屋一棟及墓地一段,悉仍撥歸凌維誠居住使用,一般費用酌予減免。」

  謝繼民說,戰爭讓他沒享受過正常的父愛,但他希望自己的經歷,能喚起讀者共鳴,體會抗戰勝利果實的來之不易,從而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