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忠被「漢奸」罵名逼死之謎:善後平津事變
張自忠(1891年-1940年),字藎忱,漢族,山東臨清人。是中國軍隊在抗戰中犧牲最高的將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陣營中戰死的最高軍隊將領。犧牲後被追授為陸軍二級上將軍銜,著名抗日將領,民族英雄。
到底是誰害死了張自忠將軍?只要翻一翻歷史資料,不難看出,逼死張將軍的,是公眾輿論。
20世紀30年代中期,日本為確保「滿洲國」的軍事安全,防止蔣中正突然收復東四省,便要求在華北建立「非軍事緩衝區」。經過艱苦的談判,雙方協議,華北只留駐一支軍隊,這就是宋哲元中將駐守京津的第29軍,其中第38師師長便是張自忠少將。
宋哲元也是這麼一個人,看著日本人就彆扭,根本不想跟他們多說話。在全軍高級將領中,唯有張自忠儒雅周詳,不僅革命軍官兵敬仰他,日本軍政也很喜歡他。於是,在華北危亡的複雜局面中,張自忠被先後任命為察哈爾省主席和天津市長,艱難維繫著苦澀的和平。
大家看到,第29軍全軍將士對日本人全都橫眉立目,唯有張自忠一人,竟與日軍保持往來,而且受到歡迎和敬重。於是輿論沸沸揚揚,說張自忠與日本訂了「密約」,日本人贈其巨款,還送給他一個美人兒。於是,抗戰英雄一晃就變成了嫌疑漢奸。
對於張自忠全面的誤解,是盧溝橋事變之後。為了保全戰鬥實力,第29軍奉命南撤保定,以取得緊急北上的5個甲種師的支援。與此同時,為了疏散和安置沒能隨軍撤離的軍人家眷,為了京津不受重大損失,也為了收殮沙場上的官兵屍體,宋哲元任命張自忠代理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兼北京市長,與敵敷衍,拖延時間。
這一次,沉默寡言的張將軍落淚了,他對秦德純副軍長說:「你同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成了漢奸了。」
果然,張自忠徹底成了眾矢之的,成了叛徒、大漢奸、賣國賊的帶名詞。1937年後半年的報紙,多在痛罵他「賣國變節」,一律稱之為「張逆自忠」。那時的中國文人,凡喜歡發表言論的,沒有誰沒罵過張自忠。一些大報用醒目的大標題配文,諷刺張將軍「自以為忠」,其實是「張邦昌之後」。
在一片痛罵聲中,張自忠始終緘默著,周旋著,估算著第29軍向目的地有續撤離的時間,努力使京津免於屠城。等到日軍要求他通電反蔣,他已完成宋哲元交給他的任務,他便斷然拒絕,隨後稱病,躲進德國醫院,然後逃往天津,再換乘英國輪船去青島,至濟南,企圖轉道南京。在濟南時,張自忠被山東省主席韓復渠上將拘押,在韓復渠看來,張自忠的確是漢奸,必須懲辦。
張自忠被押上火車時,京滬各大報紙皆發電訊,報道「張逆自忠今日解京訊辦」,連車次也做了詳報,所以火車一進徐州站,秦德純忽然發現打著白旗的學生包圍上來,急忙令張將軍躲到廁所裡,張將軍自問無愧,不肯,被秦德純推了進去,隨手把門鎖上。學生衝上車,咆哮著要抓「漢奸張自忠」,秦德純頗費一番口舌,才把憤怒的學生騙下火車。這件事,對張將軍的刺激極大,讓他清醒地知道了自己的公眾形象。
拘押濟南期間,張將軍曾給同事和部下寫信說:「社會方面頗有不諒解之際,務望諸兄振奮精神,激發勇氣,誓掃敵氛,還我河山。非如此不能救國,不能自救,並不能見諒於國人。事實勝於雄辯,必死而後能生。」
1938年,張自忠代理第59軍軍長,歸隊當天,他又一次落淚,對著同樣擔負著漢奸惡名的老部下說:「今日回軍,除共同殺敵報國外,是和大家一同尋找死的地方。」
為什麼說得這麼狠?因為張自忠是不能打敗仗的!一個被疑為「華北特號漢奸」的人,從一開始便失去了可以撤退可以打敗仗的權利,他只能勇往直前,痛擊日軍。
1940年5月6日,張自忠給馮治安發出最後一封信,這基本是一份軍事遺囑:
「因為戰區全面戰事之關係,及本身之責任,均須過河與敵一拼,現已決定於今晚往襄河東岸進發,到河東後,如能與38D、179D取得聯絡,即率兩部與馬師,不顧一切向北進之敵死拼。」
5月16日,張將軍佈陣十里長山,日軍以飛機和大炮配合轟擊,彈如雨下,革命軍陣變成一片火海。張將軍腰部中彈,右肩右腿被炮彈皮炸傷,只能臥地指揮。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將軍又中3彈,卻猛然站起,被身後的日本兵射殺,另一名日本兵跑上前去,將槍托擊碎他的頭顱,把刺刀插進他的腹部……
這一刻,張將軍知道,他絕對不再是漢奸了,他將是永遠的民族英雄。
5月28日,國民政府舉行隆重葬禮,蔣中正題寫「勳烈常昭」,追授他為陸軍上將,使其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陣營戰死的最高將領。8月15日,延安舉行隆重的追悼會,毛澤東題寫「盡忠報國」,使之日後成為新中國追認的「革命烈士」。這正應了張將軍困居濟南時所寫:「必死而後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