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軍抗戰名將盤點:抗戰犧牲三個軍長兩個是滇軍
彝王龍雲
龍雲(1884年11月19日-1962年6月27日),譜名登雲,字志舟。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炎山鄉人,彝族,族名納吉鳥梯。是中華民國初期滇軍將領,亦是割據西南的軍閥,號稱雲南王,曾任雲南省主席、軍事參議院院長、戰略顧問會副主任。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國民黨滇軍高級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雲南省國民政府主席,雲南陸軍講武堂校長。
1948年加入民革,歷任民革第二屆中央委員,第三屆中央副主席,第四屆中央常委。龍雲先後主政雲南17年。期間,他努力革新,支持民主運動,堅持抗日,使雲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方面建設都取得了重大進步,被譽為「民主堡壘」。在新中國期間,龍雲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西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等。1957年,龍雲被錯劃為右派分子。1962年6月27日,龍雲在北京病逝。1980年7月,中共中央給予他徹底平反。
盧漢
盧漢(1895(乙未年)—1974(甲寅年).05.13),原名邦漢,字永衡,雲南昭通人,彝族,著名抗日愛國將領,原國民黨滇軍高級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1949年12月9日在昆明率部起義,和平解放雲南,1955年被授予一級解放勳章。歷任雲南軍政委員會主席、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國家體委副主任、國防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二、三屆常委、全國政協二、三、四屆常委。
1974年5月13日因患肺癌,在北京病逝,終年79歲
唐淮源
唐淮源(1886—1941),雲南江川人,雲南講武堂畢業,滇軍名將,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長。1941年中條山會戰被日寇圍困不得脫身,於山西夏縣自殺,壯烈殉國。曾豪言:「中國只有陣亡的軍師長,沒有被俘的軍師長,千萬不要由第三軍開其端。」
唐淮源犧牲後,國民政府於1942年2月特頒發褒揚令,追贈其為陸軍上將。1986年6月,經民政部批准,雲南省人民政府追認唐淮源為革命烈士。
2014年9月, 唐淮源將軍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王甲本
王甲本,(1901—1944)字立基,雲南省曲靖富源縣人,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九軍中將軍長。青年時立志從軍報國,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第十四期,他學習刻苦認真,在軍事方面頗顯才華。畢業於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第三期。
抗戰爆發後,王甲本從「淞滬會戰」後到南京保衛戰、台兒莊戰役、長沙會戰乃至1944年的長衡會戰,在中國正面戰場上的22場會戰中,王甲本總共經歷了9場和日寇殊死捕殺的殘酷激烈大戰。因他身先士卒,指揮有方,殺敵無數,戰功卓著受獎,王甲本得到「硬仗將軍」的光榮稱號,獲得「雲麾勳章」,並依次晉陞為九十八師師長,七十九軍副軍長、軍長。
1944年9月,在湖南東安山水鋪與日軍遭遇,激戰中壯烈殉國。年43歲,追晉為陸軍上將。
2014年9月,王甲本將軍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寸性奇
寸性奇(1895年-1941年5月13日),字念潔,抗日名將,出生於中國雲南騰沖縣城關鎮二街(四保街),漢族,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少將(1942年6月追贈中將),於抗日戰爭期間陣亡的中國軍方高級將領之一。被蔣中正譽為:抗日軍中一虎將。
寸性奇師長和第三軍全體陣亡將士。追悼會上,挽幛祭文千餘幅。蔣介石的輓聯是: "百戰功勳著河山,雙忠大節壯中原"[1] 。橫額為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題挽"為國完忠「。雲南大學副校長、全國政協委員、雲南政協副主席、民盟雲南省主任委員寸樹聲譽為寸門虎將。
1941年5月血戰中條山,再次重創日軍,軍長唐淮源將軍、師長寸性奇將軍等數千人壯烈殉國。
2014年9月, 寸性奇將軍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魯道源
魯道源(1900-1985) 國民黨陸軍中將。雲南昌寧人。雲南講武堂畢業。後歷任連長、營長、團長、旅長等職。抗戰時期,歷任國民黨第五十八軍新編第十一師師長、第五十八軍副軍長及軍長。抗戰勝利時,在南昌接受日軍投降。抗戰勝利後,任整編第五十八師師長、第十四綏靖區主任、第十一兵團司令官兼武漢守備區司令等。1949年率殘部退入越南。1952年赴台灣,任台灣國防部中將參議、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等。1985年3月12日病逝。
張沖
張沖(1901(辛丑年)—1980(庚申年)),原名紹禹,又名維新,字雲鵬,彝族,彝姓尼娜,雲南省瀘西縣永寧鄉小布坎(現劃歸彌勒縣)人。1901年1月25日,張沖生於雲南省瀘西縣,幼年的張沖讀過私塾,後入鄉和縣城小學讀書。他生活的少年時代,正是中國風雲變幻的年代,他自幼對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深有體會,培養了同情勞動人民和富於反抗黑暗勢力的精神。15歲時智退土匪,被當地群眾譽為「小孔明」。妻惠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