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遠征軍戰士客死他鄉:其子將墓前黃土運回家鄉 | 陽光歷史

 

A-A+

中國遠征軍戰士客死他鄉:其子將墓前黃土運回家鄉

2015年12月19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121 次

  中國遠征軍戰士客死他鄉,70多年後,兒子將他墓前泥土運到安徽安葬

  就在王雲龍尋找父親的時候;另一個人也在尋找蕭竹青,他就是滇緬抗戰史專家戈叔亞。同樣看到那條譯電後,戈叔亞在印度當地的一家網站上查閱了更全面的消息,很快確定了墳墓所在的具體區域。

  2008年5月,戈叔亞第一次前往中印交界處探尋蕭竹青的墓地;他在自己的部落格中寫道:「蕭竹青的家人知道他在這裡嗎?」

  第一次探尋蕭竹青的墓地,戈叔亞找得並不順利。在部落格中,戈叔亞寫道:「搭乘當地村民的麵包車,要連過6道關卡,在一處叫阿薩姆第29來福槍營,被阻擋在禁區之外。」雖然戈叔亞一再解釋自己是中國駐印遠征軍的後人,前來墓地看看,但印度軍人依然拒絕外國人進入這塊區域,並勒令他們將拍攝的圖片全部刪除。

  此時,戈叔亞距離蕭竹青的墓地僅有五六公里。

  隨著時間的推移,經由眾多好心人的幫助,戈叔亞和王雲龍取得了聯繫,也逐步證實由於翻譯問題,墓碑真實名字是「蕭竹青」,而不是「蕭楚卿」。

  得知蕭竹青的後代一直在尋找蕭竹青墓地的消息後,戈叔亞決定再赴中印邊境探尋。

  臨行前,王雲龍說:「找尋我父親的事拜託你們了,找到墳墓後,幫我磕三個頭,再抓把土帶回來。」

  2009年4月27日,戈叔亞一行人第二次來到墓地附近,儘管印度友人薩哈瑞爾磨破了嘴皮,「阿薩姆第29來福槍營」仍然按照規定,不允許外國人前往那片區域。「我們仰天長歎之餘,只好決定由薩哈瑞爾以及另外兩位好心的當地朋友Pankaj Konwar和Taj Ahme代表我們去探訪『中國駐印軍獨立工兵第十團墓地』」,戈叔亞在部落格中這樣寫道。

  三位印度朋友成功前往那片墓地,找到蕭竹青的墓穴,並代為祭拜。按照中國的傳統習俗,印度朋友在蕭竹青墳前鄭重地磕了三個頭,並在墓地上取出一把泥土,用荷包裝回。

  戈叔亞回國後,將這包蕭竹青墓地的泥土轉交給了王雲龍。

  蕭竹青,1913年出生於河北威縣,家裡也算是大戶人家,兄弟姐妹共七人。大哥是威縣縣長,蕭竹青排行老五,抗戰初期報考黃埔軍校工兵專科。1942年,蕭竹青作為中國駐印遠征軍獨立工兵部隊的一員,負責維修史迪威公路。

  為國出征的蕭竹青,留下了妻子張景梅和1歲的兒子蕭武枕在家。沒想到第二年年底,國民政府發來一紙撫恤令,這對母子變成了孤兒寡母。撫恤令稱蕭竹青客死異鄉,其他並沒有過多地解釋。自此,家人對蕭竹青的記憶,就停留在這裡。而對於死在哪裡,葬在何地,全家都不清楚。

  因生活所迫, 張景梅帶著兒子離開家鄉河北,到重慶找了份工作,但難以維持母子倆的生計。幸好,有位好心人將她介紹給一個叫王安民的安徽人。王安民在重慶做清潔工掃大街,收留了他們母子後,將蕭武枕視同己出,後來為其改名王雲龍。

  抗戰勝利後,王安民帶著妻兒回到蒙城。後來因變故,張景梅失蹤,至今下落不明。

  今年清明節前,74歲的蒙城退休工人王雲龍,將全家老少聚在一起,商量著在清明節時將一包來自異國的「泥土」下葬。這包土取自中印邊境他父親蕭竹青墓前。

  王雲龍原名蕭武枕,他1歲時,父親蕭竹青作為中國駐印遠征軍一員,在中、印、緬邊境負責維修史迪威公路。第二年,傳來父親的死訊。後來,蕭武枕的母親帶著他改嫁,蕭武枕也改名王雲龍。長大後,王雲龍一直希望找到親生父親的埋骨之處……

  父親離家時,王雲龍只有一歲多,對生父的瞭解,幾乎是空白,但從母親留下的幾張老照片上看,「父親年輕時佩中尉領章,雙眼皮,大眼睛,相當帥氣。」

  雖然王雲龍對父親「印象模糊」,但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去看看父親的長眠之地。

  隨著時間推移,已經子孫滿堂的王雲龍,正在享受天倫之樂。就在他漸漸灰心不再記掛此事的時候,突然有一天,在國內一家報紙轉發的外電簡訊裡,竟然發現父親蕭竹青的消息。

  1999年3月9日,王雲龍的女婿張勇在《工人日報》上看到一則消息稱,印度阿隆查省部落農民在中、印交界處的茂密森林裡發現一座公墓,其中一座墳墓的碑銘寫著:「中國駐印獨立工兵部隊十團二營二連連長蕭楚卿。」 這座公墓的位置,就在著名的史迪威公路旁……

  蕭楚卿?正在讀報的張勇猛地站了起來,這和他岳父王雲龍經常念叨的「蕭竹青」很像。岳父曾告訴過他,蕭竹青就是遠征軍獨立工兵部隊中的一員,這會不會是同一人?

  一下班,張勇就帶著報紙跑到岳父家。

  此時的王雲龍幾乎是顫抖著雙手,從箱底拿出母親留下的一份材料。雖然這份材料中的「蕭竹青」與中印交界處密林深處墓碑上的「蕭楚卿」名字不同,但兩個人的部隊番號、軍銜和死亡時間卻完全一樣。

  「是他,是他,肯定就是我父親!」王雲龍說。

  為了證實「蕭楚卿」就是「蕭竹青」,王雲龍和女婿張勇連夜趕到北京,並找到了工人日報社相關負責人。工人日報方面則證實,人名是外電音譯,可能和實際漢字有點出入。

  「這下錯不了,就是他。」王雲龍眼含熱淚,快60年了,這是他第一次聽到關於父親最真切的消息。

  此後每年的清明節,王雲龍都會在家門口空地上,捧著那包泥土,在旁邊燒上幾刀紙,嘴裡喃喃地說:「爹,你走了幾十年,現在也算是接你回家了,等找個好日子,給你立碑砌墓, 你泉下有知,就入土為安吧。」

  眼看今年的清明節就要到了,王雲龍拿出自己寫好的兩個紙片,上面寫著給父親蕭竹青立墓的碑銘,在立碑人一欄中,他將自己的名字改回了「蕭武枕」,女兒、兒子、孫子的姓全部從「王」改成「蕭」。

  王雲龍說,他準備了兩套立碑的銘文,一套用「蕭」姓,另外一套用「王」姓。「繼父王安民對我就像對親生兒子一樣好,就算我找到了親生父親,但對於已故的繼父,我哪能忘記恩情。」 王雲龍說,他正在跟家人商議,將「蕭」姓墓地立在亳州,這樣也方便兒子和孫子作為蕭姓的血脈來祭拜先人。「在蒙城應該用王雲龍三個字給生父立碑,我是王家養大的,不能改姓,這樣就愧對繼父的在天之靈。」王雲龍說,他準備在清明節將親生父親的墓土分別在亳州和蒙城安葬入土。「 有生之年我都會在蒙城這裡,為生父和繼父守墓,好好陪陪他們。」但在王雲龍內心深處,他還是渴望能前往父親的墓地前,親眼看一看,埋葬在那裡的父親和中國遠征軍眾將士。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