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唐朝21位和親公主為何擋不住胡馬度陰山?
導讀:「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是唐朝大詩人王昌齡筆下的《出塞》詩。意思就是說,依舊是秦漢時的明月和秦漢時的邊關,征戰長久延續,萬里征夫還未回還。倘若攻襲龍城的衛青和飛將軍李廣現在依舊健在,絕不會讓胡人的兵馬南下度過陰山。缺少「龍城飛將」的唐朝軍隊沒有擋住「胡馬度陰山」,而唐朝採用的和親政策將二十一位公主送進了胡人君主的營帳,但是也沒有擋住「胡馬度陰山」的虎狼之師。
唐朝開國初年,來自西北的突厥、吐蕃、回紇、契丹等民族異軍突起,時常派出兵馬度過陰山入侵唐朝的邊境。唐朝經常調派大軍連年征戰邊關,以致唐朝的邊境狼煙四起,黎民百姓不堪其擾。於是,唐太宗李世民便採用公主和親的方式以圖解決邊境上的戰爭。縱觀中國歷史,和親是一種經常發生的現象。據史書記載,早在公元前周襄王時期,就有了和親的方式了。當時,周襄王欲伐鄭,故娶狄女為王后,與戎狄兵共伐鄭。這是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和親事件,此後,和親作為一種政治手段,在唐朝之前就已經層出不窮,譬如漢朝的「昭君出塞」就是一個經典案例。而到了盛世唐朝,則把這種和親政策演繹得更加淋漓盡致。
大唐王朝的和親政策為何結果是「賠了公主又折兵」?
大唐王朝的和親政策為何結果是「賠了公主又折兵」?
唐朝最著名的和親公主大概要數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名李雁兒,系唐太宗的遠房宗室女。史書中稱她聰慧美麗,知書達禮。文成公主成為和親公主頗具戲劇性。公元638年,青藏高原上的吐蕃國王松贊干布,聽說鄰國吐谷渾國王諾曷缽向唐朝求婚,他也不甘落後,馬上派使節攜貴重禮物到唐朝求婚。沒想到唐太宗許嫁了弘化公主給諾曷缽,卻回絕了松贊干布的求婚。松贊干布非常憤怒,致書給唐太宗:「如果不同意把公主嫁給我,我將親率五萬大軍,攻佔唐國,殺死你,奪取公主。」為此,雙方真的在邊界發生了一場戰爭,以吐蕃失敗告終。
松贊干布領教了唐朝的強大之後,主動派使者謝罪求和。唐朝大約也覺得吐蕃不可輕視,於是雙方結好。唐太宗從遠房宗室女中挑選出李雁兒,封為文成公主,許嫁給松贊干布。和親聯姻後,松贊干布接受唐朝冊封,雙方友好了幾十年。因此,這次和親通常被史學家視為非常成功的一次。不過,以和親方式換來的和平,無法永久維持。松贊干布死後,他的孫子芒松芒贊繼位,文成公主的和親效應也就隨之終結。公元663年,吐蕃攻滅了鄰國吐谷渾之後,隨即與唐朝兵戎相見。吐蕃北攻西域,與唐朝爭奪安西四鎮;東攻擊巴蜀,佔領了羌族居住的十二個唐朝邊境州。此後,吐蕃又將南面原受唐朝冊封的南詔國納入其勢力範圍。至公元676年,吐蕃所轄面積擴大到五百一十萬平方公里,境內人口達到九百六十萬,實力大增,對唐朝構成了嚴重威脅。
金城公主是第二位和親吐蕃的公主。金城公主是雍王李守禮之女,具有真實的帝女身份。唐中宗自幼把她留在宮中,非常疼愛。公元704年,年僅七歲的赤德祖丹繼任吐蕃國王。為了鞏固王權,赤德祖丹的祖母急於改善同唐朝的關係,便再動和親之念,派人向唐朝求婚。當時的唐朝正處於武則天倒台後重振李家皇朝雄風的過程中,也有意與周邊民族搞好關係。唐中宗於是順水推舟,許嫁金城公主。由於金城公主當時年紀尚小,所以直到公元710年金城公主十三歲時才入藏完婚。
唐中宗不僅把金城公主進貢給吐蕃人,一年後,唐睿宗執政後還把黃河河西九曲之地割讓給吐蕃,從此吐蕃取得戰略地理上的優勢。這可算是唐朝和親史上最賠本的一次屈辱和親,這也是唐朝割地的開始。「吐蕃既得九曲,其地肥良,堪頓兵畜牧,又與唐境接近,自是復叛,始率兵入寇。」吐蕃人不止享受唐朝的皇室美女,還霸佔了唐朝一塊水草肥美的戰略要地。而且還照樣掠奪唐朝邊民。
賠了公主又折兵,唐朝為這次和親付出了巨大代價,換來的卻只是短暫的和平。公元713年,吐蕃向唐朝索取「河西九曲」之地,作為金城公主「湯沐邑」。吐蕃據水草肥美的河西九曲後,秣馬厲兵,積極備戰。第二年,便毀約犯唐。其後幾十年,雙方進行過多次大戰,各有勝負。公元755年,唐朝爆發「安史之亂」,邊境的唐軍主力被調回中原平定判亂。吐蕃趁機大舉東征,盡佔唐朝河西隴右諸州。公元763年,吐蕃大將達扎路恭率軍長驅直進,竟然直搗唐朝的首都長安。當時的皇帝唐代宗愴惶出逃陝州。吐蕃於是立早年入藏和親的金城公主之侄、廣武王李承宏為傀儡皇帝,停留十五日後,引兵西退。這事簡直是唐朝歷史上的奇恥大辱。此後,唐蕃之間長時期處於和戰不定狀態。期間幾次會盟,可過不了多久吐蕃又毀約。
公元787年5月,吐蕃甚至以會盟為名製造了震撼唐朝的平涼劫盟事件,唐朝會盟官員六十餘人被扣押。唐軍死五百餘人,被俘一千餘人。唐朝被吐蕃折騰得焦頭爛額。和親吐蕃的辦法顯然是行不通了。公元788年,唐德宗採用宰相李泌的建議,改變思路,用另一樁和親來對付吐蕃。新思路就是用鹹安公主與回紇國的天親可汗和親,借回紇的力量來抵抗吐蕃,以夷制夷。鹹安公主是唐德宗的第八個親生女兒,天生麗質,聰慧有加,琴棋書畫,樣樣皆會。更可貴的是,鹹安公主還是一位深明大義的女子,為了唐朝的安寧,毅然前往回紇和親。這次和親果然迅速扭轉了一百多年來唐朝與吐蕃交戰的被動局面。公元791年,吐蕃再次犯唐時,回紇出兵迎戰,吐蕃遭到空前大敗。吐蕃失敗後不甘心,企圖徵集南詔國軍隊再度攻唐。但此時南詔國已決定重新歸附唐朝,趁機出兵突襲吐蕃。吐蕃慘敗,從此衰落。
從和親戰略的實際效果來看,鹹安公主堪稱唐朝功勞最大的和親公主。鹹安公主在回紇生活了二十一年,她先後按回紇的收繼婚制嫁給長壽、忠貞、奉誠、懷信四位可汗,在回紇國很受尊重,為維護唐朝與回紇的軍事同盟關係起到了重要作用。唐代詩人白居易因此寫了《陰山道》一詩來詠讚這位忍辱負重的唐朝公主:「鹹安公主號可敦,遠為可汗頻奏論。元和二年下新敕,內出金帛酬馬直,仍詔江淮馬價縑,從此不令疏短織。合羅將軍呼萬歲,捧授金銀與縑彩。」唐玄宗時期更是唐朝屈辱和親的密集期,這期間永樂公主、燕郡公主、東華公主、宜芳公主、固安公主、靜樂公主、東光公主等等先後送給了野蠻人契丹與奚,可是最後契丹人與奚不領情把進貢的幾個和親公主竟給宰殺了。《劍橋中國遼西夏金元史》:「745年,唐廷試圖用建立新通婚聯盟的辦法來恢復和契丹的關係,但是沒有成功,送去的皇室新娘被殺。」唐朝此舉丟盡了國人的顏面。
「安史之亂」時期,唐肅宗為平定叛亂,求助回紇國。回紇國立刻派兵參與平叛,收復了長安和洛陽。為了答謝回紇,唐肅宗將女兒寧國公主嫁給了回紇國的英武可汗。可是,寧國公主嫁去不到一年,英武可汗就歸天了。回紇要寧國公主依回紇的風俗殉葬,寧國公主斷然拒絕:「回紇仰慕大唐文化,才娶大唐女子為妻,如果仍用回紇風俗,何必萬里之外結婚。」不過仍以刀割面,以示悲痛。第二年,在寧國公主的懇求下,唐肅宗派人將她接回。但陪嫁的一位親王之女小寧國公主卻被留了下來,作為繼任可汗的妻子。
唐朝開國之初走的就是一條充滿恥辱的進貢外交
其實,唐朝從開國之初所採取的就是充滿恥辱的進貢外交。李淵為自己奪得政權,出賣祖國的利益無恥的對突厥稱臣:「若能從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李淵時代的唐朝就是給突厥朝貢不斷,突厥人還閒不夠親自又掠奪中度過。「及高祖即位,前後賞賜,不可勝紀。始畢自恃其功,益驕踞;每遣使者至長安,頗多橫恣。高祖以中原未定,每優容之。」「賞賜」這詞用得很妙,下級給上級應為進貢,上級給下級才為賞賜。李淵是臣子,突厥始畢可汗是君主。雖然唐書顛倒主次混淆黑白但掩蓋不住李淵稱臣納貢的事實。李淵時代的唐朝整個都是恥辱的。
突厥大軍兵臨長安,李世民被迫在渭水便橋受辱簽了城下之盟,此時唐朝要「空府庫」把財寶進貢給突厥,恥辱到家了,李世民自稱為「渭水之辱」。唐高宗鹹亨元年,即公元670年,吐蕃發兵奪走唐朝西域四鎮鬼茲、于闐、焉耆、疏勒。其後唐朝兩次派大軍去欲奪回失去的領土,唐朝派大將薛仁貴率十萬大軍進攻吐蕃,在青海湖以南大非川被吐蕃大軍打得大敗。儀鳳三年,即公元678年,唐中宗令李敬玄率兵十八萬與吐蕃軍又戰於青海,結果唐軍再次慘敗。
武則天時代,突厥再次崛起,「默啜負勝輕中國,有驕志,大抵兵與頡利時略等,地縱廣萬里,諸蕃悉往聽命。」此時唐軍根本不是突厥的對手,突厥「所掠男女八九萬悉坑之,出五回道去,所過人畜、金幣、子女盡剽有之,諸將皆顧望不敢戰。」唐中宗時,「中宗始即位,入攻嗚沙,於是靈武軍大總管沙吒忠義與戰,不勝,死者幾萬人,虜遂入原、會,多取牧馬。」這次征戰讓大唐王朝的顏面盡失。
「安史之亂」時期,唐軍屢次兵敗於燕軍,不得不求助於回紇。唐肅宗竭力討好回紇不惜與回紇兵約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唐朝還答應每天供給回紇軍羊二百頭,牛二十頭,米四十斛。東京洛陽被回紇人大掠三日,無數美女財寶被回紇人掠走。「回紇至東京,以賊平,恣行殘忍,士女懼之,皆登聖善寺及白馬寺二閣以避之。回紇縱火焚二閣,傷死者萬計,累旬火焰不止。及是朝賀,又縱橫大辱官吏。」面對著回紇如此囂張的氣焰和貪婪的慾望,唐肅宗竟又答應每年給回紇進貢「歲遺回紇絹二萬匹」,還把自己肅宗的親生小女兒寧國公主進貢給回紇六十多歲的老可汗為妾。
唐朝究竟有多少和親公主被送進了胡人君主的營帳?
大唐王朝近三百年先後與突厥、葉谷渾、吐蕃、契丹、回紇等八個胡族共計和親二十八次。那麼,唐朝究竟有多少和親公主被送到胡人的床上?
宏化公主:宗室女,嫁吐谷渾王諸曷缽;
文成公主:宗室女,嫁吐蕃贊普松贊干布;
新興公主:唐太宗李世民女,許嫁薛延陀王真珠,後絕婚,改嫁長孫曦;
金城公主:邠王李守禮女,嫁吐蕃贊普棄隸縮贊;
金山公主:宋王李成器女,嫁突厥可汗默啜;
固安公主:辛氏,嫁奚王李大釃;
永樂公主:楊嗣昌女,楊嗣昌為東平王李續外孫。嫁契丹松漠郡王李失;
燕郡公主:慕容嘉賓與余姚縣主女,嫁契丹松漠郡王郁干;
交河公主:十姓可汗阿史那懷道女,嫁突騎施可汗蘇祿;
東光公主:駙馬都尉韋捷與新平公主女。嫁奚可汗饒樂郡王李魯蘇;
東華公主:唐玄宗外甥女,嫁契丹松漠郡王李邵固;
和義公主:宗室告城縣令李參女,嫁拔汗那可汗阿悉爛達干;
靜樂公主:駙馬都尉獨孤明與信成公主女,嫁契丹松漠郡王李懷節;
宜芳公主:楊氏,唐玄宗外甥女,嫁奚可汗饒樂郡王李延寵。
寧國公主:唐肅宗李亨女。先嫁鄭巽,再嫁薛康衡,三嫁回紇英武可汗磨延啜;
小寧國公主:榮王李琬女,嫁回紇英武可汗磨延啜;
崇徽公主:大寧郡王僕固懷恩女,嫁回紇英義可汗移地健;
鹹安公主:唐德宗李適女,嫁回紇天親可汗頓莫賀;
永安公主:唐憲宗李純女,嫁回紇保義可汗;
太和公主:唐憲宗李純女,嫁回紇崇德可汗;
安化公主:宗室女,嫁南詔聖明文武皇帝隆舜;
對於唐朝的和親政策,無論是在過去還是在今天,人們始終褒貶不一,爭論不休。如唐代詩人戎昱曾以「漢家青史上,計拙是和親」的詩句,借譏諷漢朝和親來批評唐朝的和親政策。另一位詩人李中更是義正詞嚴地聲稱「誰貢和親策,千秋污簡編」。但也有對和親政策大唱讚歌的,如唐朝詩人呂溫有詩云:「明時無外戶,勝境即中華。況今舅甥國,誰道隔流沙。」不論是褒是貶,而無法否認的一點是,和親政策確實在唐朝歷史上揮過重要作用,但是,真正能發揮多少重要作用,恐怕還有待於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