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史上東林黨如何從信仰集團變為利益集團?
導讀:明朝晚期,崇禎時代,再次回到朝廷權力中心的東林黨人,已經沒有了視死如歸的楊漣那樣的真烈士。那麼,東林黨剩下的都是什麼人呢?看看東林黨當時頭面人物錢謙益、侯方域,這兩個一老一少的表演。清兵入關,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弘光小朝廷,錢謙益出任禮部尚書。不久清軍南下,弘光朝覆亡,紅樓知己柳如是勸錢謙益與她一同投水殉國,錢卻以「水太冷,不能下」為由不肯。外敵襲來,青樓女子柳如是李香君抱定殉國之念,而他們的情郎錢謙益侯方域卻一心賣國求榮。「清流」的氣節竟不如「清樓」。如此精神對比,令後人唏噓不已。
這足以說明:侯方域和錢謙益組建的後東林黨,完全變質——前期東林黨,是以身作則、殺身成仁的信仰集團,而後期東林黨,是「殺他人之身成自己之仁」的利益集團、幾乎悉數偽君子。那些滿口「大義」的清流,在滿清屠刀下少數有些骨氣,大部分都是「脫下舊服換新袍」,帶頭「剃髮易服」。
為什麼正義凜然的清流志士東林黨人,後期變成了道貌岸然的偽君子集團?一是因為天啟年間的那場劫難,東林黨被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打怕了。遭閹黨重創後,東林黨苟活下來的大多是軟骨頭,這些軟骨頭竊取了東林黨的領導權;二是因為在崇禎時期,東林黨本身的毛病擴大化。什麼毛病?清議——「空談之氣勝」。有人說,大明亡於東林黨,這是言過其實,東林人無心禍國,只是無力救國。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可以拿東林人的得意後生來說話。大家知道,左光斗有個高徒,史可法,是個抗清名將。他堅守揚州,給清兵以重創,錚錚鐵骨,可歌可泣。
但同樣是這位高徒,竟然是「聯虜平寇」的提倡者。幻想借清兵平息李自成農民起義軍,然後恢復大明統治。乃至清兵圍城,多爾袞勸降,他回致《復多爾袞書》,在拒絕投降的同時,依然對清兵抱有幻想:「今逆賊未服天誅,諜知上西秦,方圖報復。此不獨本朝不共戴天之恨,抑亦貴國除惡未盡之憂。伏乞堅同仇之誼,全始終之德;合師進討,問罪秦中;共梟逆賊之頭,以洩敷天之憤。則貴國義聞,炤耀千秋,本朝圖報,惟力是視。」
這封書信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呢?史可法對多爾袞說,現在反賊李自成的隊伍還沒消滅,聽說他們又流竄西北去了,準備捲土重來。他們是我大明不共戴天的敵人,也是貴國沒有除惡務盡的隱憂。所以,我希望你們同仇敵愾,來對付我們共同敵人,善始善終,咱們合兵一處,一起去西北討伐反賊,砍下匪首李自成的頭顱,以解心頭之恨。然後你們班師回國,如果貴國能做到這一點,則功德在千秋。我大明朝一定會竭盡全力,報答你們。這是典型的與虎謀皮。結果,多爾袞的回答是,攻城。清兵攻破揚州城後,多爾袞下令屠城,大屠殺延續了十天,揚州軍民死亡超過八十萬人,史稱「揚州十日」。史可法也壯烈犧牲。
一對相知師生,兩個鐵血漢子。在晚明末世,都無法救國救民。這說明什麼呢?說明無論是天啟皇帝,還是崇禎皇帝,即便全面放手,讓東林黨接管政壇,也不能挽回明王朝的頹勢。因為他們本身存在著先天不足:墨守成規,坐而論道。說白了,他們是封建道德家,而不是近代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