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將領曾密謀與英美媾和:蘇聯被「謝絕入場」
二戰在歐洲步入尾聲,納粹德國的命運已無法逆轉之時,絕望中的德國將軍們想盡一切辦法,試圖為帝國爭取盡量理想的結局。一個旨在抓住同盟國之間的罅隙謀求與英美單獨媾和,借此尋求主動的計畫,在駐義大利德軍副總指揮卡爾·沃爾夫的腦中逐漸成形。然而,正當他與後來成為美國中情局局長的艾倫·杜勒斯進行密商時,莫斯科派來的特工也試圖對這次談判加以刺探,一場頗具戲劇性的角逐在外交與情報界同步展開。
德軍司令送上見面禮
俄羅斯「國防」網站近日載文稱,1943年7月,義大利法西斯頭目遭遇政變而身陷囹圄。德國黨衛軍派特種部隊將其救出,隨即命其在義大利薩洛建立傀儡政府。德軍很快也屯兵薩洛,其副便是卡爾·沃爾夫。這位將軍以敏銳靈活的頭腦而受到的賞識,但他很清楚,納粹德國的戰敗只不過是時間問題。因此,他大膽地向希特勒進言,要想保存一線生機,及早與美英展開談判是惟一的選擇。在得到元首的默許之後,沃爾夫通過一名瑞士商人的引薦,與美國駐瑞士公使特別助理艾倫·杜勒斯取得了聯繫。
起初,杜勒斯對沃爾夫的動機還存有懷疑。為了一試真偽,他要求對方首先釋放兩名重要俘虜。沃爾夫起初有點猶豫,可轉念一想,如果能讓德國在戰後的日子好過一些,兩名俘虜又算什麼呢?不久之後,沃爾夫便將兩名俘虜帶到了杜勒斯面前。非但如此,為表誠意,他還給美方送上一份珍貴藝術品清單,上面列滿了當時由納粹德國控制的、一批歐洲大師級藝術家的傑作。沃爾夫表示,只要談判順利,德方可以將這些藝術品完璧歸趙。
1999年北約空襲南聯盟時,聯軍為了保護南領導人米洛捨維奇官邸中掛著的一幅荷蘭大畫家倫勃朗的畫作,決定不對這座大樓實施轟炸。由此可見,即使面對戰爭,珍貴的藝術品也對歐美人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所以,當沃爾夫做出此番承諾時,博得了杜勒斯更大的好感,兩人的接觸自此正式開始。隨即,這場談判被冠以「日出行動」的代號。
蘇聯代表被「謝絕入場」
與人們想像的不同,「日出行動」剛啟動,莫斯科就收到了消息。英國和美國駐莫斯科大使寇爾和哈里曼,也將有關情況明確告知蘇聯外長莫洛托夫。斯大林聞訊吃驚不小,當即提出派一名軍官赴瑞士,代表蘇聯參加這場會談。「約瑟夫大叔」十分清楚,搶奪勝利果實的戰鬥已經打響。一步慢,步步慢,蘇聯絕對不能讓西方搶先。
問題在於,如果英美讓蘇聯參加談判,蘇聯今後會讓英美參與到蘇方與德國人進行的類似性質的談判中去嗎(如果這種談判存在的話)?這成了讓華盛頓和倫敦十分勞神的問題。最終,他們的判斷是:如果蘇德展開談判,自身必定被拒之門外。思量再三,美英最終回絕了斯大林的要求,莫斯科無法公開「監督」美英與德國間這次涉及戰後格局的磋商。
英美的決定讓莫洛托夫大為光火,他向英國大使寇爾發出了一封措辭嚴厲的抗議信,指責這是對同盟國合作關係的背叛,是英美兩國與納粹私下勾結。他強調,蘇聯正承擔著反法西斯戰爭幾乎全部的重擔,有權出席這次談判。
美國大使哈里曼也收到了同樣的信。兩位大使都將信立即轉交給了各自的領導人。對莫斯科的抗議不理不睬,倒是覆信安慰。在此後的一段時間內,莫斯科、倫敦和華盛頓之間圍繞這次談判的高層信件往來一直沒有中斷。
可是,就在三國高層忙著溝通的同時,談判已經在瑞士緊鑼密鼓地推進。如果莫斯科埋頭於文牘之中而不管談判進展,豈不是中了緩兵之計?事實上,老謀深算的斯大林早就向談判地派去了數名特工,目的便是搞清楚美、英、德談判的主要內容。
蘇聯代表被「謝絕入場」
與人們想像的不同,「日出行動」剛啟動,莫斯科就收到了消息。英國和美國駐莫斯科大使寇爾和哈里曼,也將有關情況明確告知蘇聯外長莫洛托夫。斯大林聞訊吃驚不小,當即提出派一名軍官赴瑞士,代表蘇聯參加這場會談。「約瑟夫大叔」十分清楚,搶奪勝利果實的戰鬥已經打響。一步慢,步步慢,蘇聯絕對不能讓西方搶先。
問題在於,如果英美讓蘇聯參加談判,蘇聯今後會讓英美參與到蘇方與德國人進行的類似性質的談判中去嗎(如果這種談判存在的話)?這成了讓華盛頓和倫敦十分勞神的問題。最終,他們的判斷是:如果蘇德展開談判,自身必定被拒之門外。思量再三,美英最終回絕了斯大林的要求,莫斯科無法公開「監督」美英與德國間這次涉及戰後格局的磋商。
英美的決定讓莫洛托夫大為光火,他向英國大使寇爾發出了一封措辭嚴厲的抗議信,指責這是對同盟國合作關係的背叛,是英美兩國與納粹私下勾結。他強調,蘇聯正承擔著反法西斯戰爭幾乎全部的重擔,有權出席這次談判。
美國大使哈里曼也收到了同樣的信。兩位大使都將信立即轉交給了各自的領導人。對莫斯科的抗議不理不睬,倒是覆信安慰。在此後的一段時間內,莫斯科、倫敦和華盛頓之間圍繞這次談判的高層信件往來一直沒有中斷。
可是,就在三國高層忙著溝通的同時,談判已經在瑞士緊鑼密鼓地推進。如果莫斯科埋頭於文牘之中而不管談判進展,豈不是中了緩兵之計?事實上,老謀深算的斯大林早就向談判地派去了數名特工,目的便是搞清楚美、英、德談判的主要內容。
不請自來的古怪訪客
有關這批特工活動情況的記載極為罕見,因為涉及「日出行動」的多數檔案被規定75年後方可解密。至今,人們只能從部分當事人的回憶錄中瞭解其中的些許細節。
「日出行動」總共包括三輪談判,前兩輪的情形外界無從知曉,至於1945年3月19日在瑞士蘇黎世郊外進行的第三輪談判,目前可以確定的事實包括:談判在一個名叫「埃斯孔」的莊園中進行,參與者除了杜勒斯、沃爾夫之外,還有一位姓名未知的英國將軍。出人意料的是,杜勒斯等人剛剛進入莊園坐定,一位牧師便帶著自己的助手闖了進來。兩人神情自然,聲稱打算看看莊園裡的花兒長得怎麼樣,如果長得好將用它們裝點教堂。
杜勒斯的公開身份是美國外交官,其實是一名在情報界混跡多年的老江湖。他一眼就看出來者頗有些不對勁。於是,在他的提議下,談判臨時改在另一個地方舉行。
在回憶錄中,杜勒斯稱,當時並沒有什麼重要節日,根本不存在值得用鮮花將教堂裝點起來加以慶祝的東西,牧師及其助手的古怪言行,不能不引起他的懷疑。
如果僅憑杜勒斯的一家之言,人們或許尚不能斷定牧師及其助手就是蘇聯特工。但幾年前,一位已故蘇聯老兵從另一個角度證實了杜勒斯的判斷。這名老兵名叫費多羅·費多洛維奇·克魯格利科夫,1939年到1945年期間擔任蘇聯駐瑞士情報員。戰後,他一直恪守職業準則,對過去執行過的任務緘口不言。直到去世前夕,他才將這段歷史透露給自己的兒子。後來,俄羅斯記者也是從其兒子口中得知此事,從而印證了杜勒斯在回憶錄中的說法——
當時,克魯格利科夫的任務只是監督瑞士是否遵守中立國準則。不過,當英美與德國展開談判後,上級要求他對談判具體內容予以刺探。其兒子證實,當時闖進「埃斯孔」莊園的牧師助手正是他父親。由此,這段歷史被較完整地呈現在了人們面前。
更全面的記述還需要等待檔案公開。可以肯定的是,莫斯科為了獲知談判的詳細內容確實絞盡腦汁。有趣的是,談判尚未結束,三國高層的書信往來卻率先產生了結果——杜勒斯從羅斯福處接到命令,終止與德國人的談判,「日出行動」就此告一段落。
戰爭在義大利提前結束
站在沃爾夫的角度,這種暗中接觸倒看不出有什麼害處,反而可能為德國多準備一條活路。於是,他繼續同杜勒斯保持著秘密聯絡。後者同樣認為,這種接觸仍然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故欣然接受。換言之,義大利和瑞士之間的這條「熱線」並未真正中斷。
意外還是在1945年4月13日發生了,沃爾夫收到總部的緊急電報,要求他立即回國。毫無疑問,柏林方面已經知道了他與杜勒斯繼續接觸的消息,而且從措辭來看,希特勒很生氣。沃爾夫首先請教了杜勒斯,後者建議這位「如今已經可以稱為朋友」的德國將軍立即來瑞士避難。但經過反覆權衡,沃爾夫最終決定回柏林赴險。
在柏林,沃爾夫首先見到了黨衛隊頭目希姆萊,兩人就與美英談判的問題發生了嚴重爭執。希姆萊指責沃爾夫出賣國家利益,沃爾夫則堅稱此舉意在拯救國家,儘管希特勒當初並未向他做出明確指示。在兩人不得不到希特勒那裡尋求「終審判決」之前,沃爾夫祭出底牌,他警告說:若所有事實都被和盤托出,死的將不止是我一個人。
這招果然起到了作用。儘管希特勒一見到沃爾夫,就劈頭蓋臉地質問他為什麼同美國人媾和,希姆萊卻沒有出來煽風點火,令沃爾夫可以從容應付原本暗示自己進行這場談判的元首。他強調,如果足以扭轉戰局的新式武器無法按時研製成功,就得繼續跟同盟國談判以爭取時間。他還向元首報告稱,已經成功地打開了通往華盛頓和倫敦最高層的大門。或許是因為沃爾夫有備而來,希特勒的怒氣居然逐漸消退了,反而鼓勵沃爾夫繼續談判。
得到了元首的肯定,回到義大利的沃爾夫更頻繁地同杜勒斯聯繫。此時,他惟一的目標便是促成駐意德軍的投降,讓雙方在這場已經失去意義的戰爭中的死傷盡量減少。
實現這一目標所付出的努力是艱苦的,直到身在義大利的德軍將士得知希特勒自殺身亡的消息後,頑固分子們的意志才有所鬆動。最終,在1945年5月2日中午12時,駐義大利德軍無條件投降協定宣告生效,這一時刻比德軍在西線的投降早了5天。沃爾夫同盟軍之間的一系列談判和密商,最終算是以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結局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