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為什麼古代殭屍都穿著的是清朝時的朝服? | 陽光歷史

 

A-A+

揭秘:為什麼古代殭屍都穿著的是清朝時的朝服?

2016年04月23日 野史秘聞 暫無評論 閱讀 560 次

  清朝的官服從拍攝效果上比較符合殭屍的形象,因為清朝官服比較直統統的,顏色較深,加上官帽的外形,整個服飾與漢服不一樣,有一種壓抑、沉悶的味道,所以用於拍殭屍最合適。如果用唐朝、明朝、漢朝的服裝來拍,也不是不可以,但因為漢服顏色可能較淺(如白色)、比較寬大,拍殭屍沒有清官服合適,反而會有一種飄逸的仙氣在裡面。

  漢族,這個又被稱華夏民族或中華民族的古老民族,它名字「華」便是來自她美麗的肌膚——服飾。「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尚書正義》注「華夏」:「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左傳·定公十年》疏云:「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2003年10月,中國姑娘王珊身著中國唐式服裝參加國際小姐選美,並獲得「最佳民族服飾獎」的殊榮(見右圖)。然而,時至今日,就是創造這個服飾的民族,卻成了世界上唯一沒有自己民族服裝的民族。「世界上有很多民族沒有自己的文字,但沒有自己民族服裝的民族卻不多。中國56 個民族中,藏族、蒙族、維族等均有自己的民族服裝,唯獨漢族卻沒有自己的民族服裝……1962年發行的第三套人民幣10元券,俗稱「大團結」,票面上的各民族穿著各自的民族服裝,漢族卻穿著中山裝。1987年發行的第四套人民幣,描繪了中國人口總數在百萬人以上的各民族的圖案,其它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族服裝,唯獨10 元券上面的漢族和1角券上面的滿族,卻穿著同樣的服裝……」

  相形之下,更讓炎黃子孫汗顏!漢服在中國本土消亡了,但卻在我們的鄰邦——東瀛日本落地開花。日本人的古代文化幾乎是全面仿照唐文化,日本在「飛鳥時期」(6世紀至710年)發生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 「大化改新」(635年),打開了全面向中國學習的大門,在之後約300年間,大量的「譴唐使」和東渡的僧侶、學者、工匠、技術人員,把中國的典章制度、儒道思想、佛教文化、生產技術、建築、繪畫、雕塑、音樂、文學等大量傳入日本。

  相形之下,更讓炎黃子孫汗顏!漢服在中國本土消亡了,但卻在我們的鄰邦——東瀛日本落地開花。日本人的古代文化幾乎是全面仿照唐文化,日本在「飛鳥時期」(6世紀至710年)發生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 「大化改新」(635年),打開了全面向中國學習的大門,在之後約300年間,大量的「譴唐使」和東渡的僧侶、學者、工匠、技術人員,把中國的典章制度、儒道思想、佛教文化、生產技術、建築、繪畫、雕塑、音樂、文學等大量傳入日本。

  日本的和服就是在引進、吸取唐代漢式服裝的基礎上形成的,和服在世界上也一直被稱為「唐服」,雖略有更改,但和服仍然保留傳統漢式服裝的基本特點:上衣下裳相連、沒有衣領、右衽、衣袖寬大、用衣帶、不用衣扣。不過和服和標準的唐代漢服還是有些區別的,日本人的「唐服」和真正歷史上的唐代漢服比較起來,稍顯拘束、小氣,缺乏真正的唐服那種寬容、大氣、自信、傲岸的氣派,這也是環境使之然:島國之人畢竟沒有唐代中國人那種寬闊的胸襟與博大的胸懷。最具反諷意味的是,終生拖著辮子,以滿清忠臣自居的封建餘孽辜弘銘,到東瀛,見到日本的典章制度、文物衣冠之後,竟然流著眼淚感歎:日本人才是真正的唐代中國人,日本文化才是真正的唐文化。

  實際上,自從滿清佔據中國,日本對古典華夏的心理認同就逐漸消退,乃至變成對現實清國的鄙夷與仇視。在滿清最興盛的時代,不斷有中國船到長崎,也不斷有一些遇見風浪的船漂到日本的各個地方。之間常常會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發生。當時的日本人明明知道中國漢族人對當時辮發易服很在意,但偏偏「哪壺不開提哪壺」,就要喜歡在衣服上面做文章,挑開已經漸漸平復的舊時傷疤。

  原因很簡單,因為日本讀書人雖然對歷史上的中華文化有欽慕之意,但是對現實清國的存在卻相當蔑視。……所以打心眼裡對滿清有一種敵意,因此在記載了服色之後,他不忘記添上一句:「滿清太祖皇帝自韃靼統一華夏,帝中國而制胡服,蓋是矣。」他們說,中國已經榮光失盡,因為滿族人的入主中原,所以「今也,先王禮文冠裳之風悉就掃蕩,辮發腥膻之俗已極淪溺。則彼土之風俗尚實之不可問也」。 現在還留下不少當年日本人好奇的繪畫,繪畫中的清國人都是「辮發胡服」,與史書記載中的華夏衣冠和他們想像中的中華人物,已經大不相同,於是,他們特別仔細地詢問,並且用畫筆把他們的形象畫下來,不僅是獵奇,也借了這種外觀的描述,表達一種文化上的輕蔑。

  日本人的邏輯很有趣,一方面他們覺得中國衣冠已經成了野蠻胡服,滿心地瞧不起,一方面要證明自己衣冠是文明傳統,卻又還得證明自己穿的是正宗中華漢服。因為只有證明自己古代衣冠源自上古中華正宗,才能證明文明在日本而不在中國。所以,他們不斷在漂流人那裡尋找自我證明。一個叫做關齡修的日本人,便拿了日本保存的深衣幅巾及東坡巾,告訴中國人說,這是「我邦上古深衣之式,一以禮經為正。近世以來,或從司馬溫公、朱文公之說,乃是此物」。而且故意問中國人說,你們那裡一定也有這樣的衣服吧?中國船員仔細看過後,只好尷尬地承認,這是「大明朝秀才之服式。今滿清衣冠俱以改制。前朝服式,既不敢留藏,是以我等見於演戲列朝服飾耳」。

  不僅是服色,在日本人看來,音樂也一樣有正、閏之分。他們追問中國船員,你們聽過朝廷的樂曲嗎?好面子的船員回答說,「細樂即唐時樂曲,但孔子祭即古樂」。但是,日本人根本不相信,他們覺得,既然中國現在被滿清統治,而滿清就是蠻夷,蠻夷奉行的文化,就一定不再是正宗的漢文化,音樂也一定是胡人樂曲。所以本田四明就追問,滿清的廟堂音樂究竟與古先王之樂有什麼差異?儘管漢族船員一直堅持說「此刻祭祀與文王一般」,並引朱熹作證,說朱熹是宋朝大儒,四書的註釋都是他寫的,清國是尊朱熹的,所以朝廷的樂曲也一定是文王之樂。但是,這個叫本田四明的日本人卻反唇相譏地說:「不待足下之教。四書集注,不佞初讀之,疑禮學非孔子之意。已而廣涉諸家,未嘗知有謂古之樂猶存焉者矣。蓋貴邦今上,由賁(墳)典以新制清樂邪?」儘管中國船員仍然堅持「今清亦讀孔孟之書,達周公之禮,新制未之有也」,但是,本田四明還是直截了當地說:「貴幫之俗,剃頭髮,衣冠異古,此何得謂周公之禮?而新制未有之。足下之言,似有逕庭,如何?在這種看上去義正辭嚴的話面前,中國船員只好以退為進,勉強遮掩應答說:「僕粗以見識,自幼出外為商,其詩書禮樂無識矣,恕罪恕罪。

  除日本的和服,朝鮮、越南、流球(即今之日本沖繩)的民族服飾也受到漢服的影響。朝鮮、越南立國上千年來,在文化上,一直把中國當成傚法的模式,文化、典籍、服飾、髮式都和中國相似。(朝鮮、越南上千年來,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其中,朝鮮古稱箕子朝鮮、衛滿朝鮮,漢武帝元封二年,定為真番、臨屯、樂浪、玄菟四郡;唐高宗總章元年,置安東都護府,治地平壤。越南古稱交趾,秦始皇始設象郡,漢武帝元鼎五年,定為日南、九真、交趾三郡,漢末改稱交洲,唐初始稱安南,置安南都護府,治地河內;自秦至五代,一直是中國直屬郡縣,公元968年,丁部領建立丁朝,開始成為獨立的封建王朝,自稱「大瞿越國」。)在服飾上,尤其是宮廷禮服,國王、大臣的朝服,幾乎就是中國漢族王朝宮廷禮服,皇帝、大臣朝服的翻版,試以朝鮮末代國王李朝高宗以及越南末代國王保大所著之弁冠、兗服來看,與明朝宗藩服飾如出一轍,不過比之明朝皇帝,其造型顯得小一號而已,因為朝鮮、越南是中國的藩屬國,在衣冠服制的使用上,有一定禮數,不能超過宗主國。以漢族帝王的正式禮服——冕旒兗服為例,明代皇帝的冕旒是十二旒的,朝鮮、越南是六旒的。朝鮮的民族服飾至今還在延續,越南的民族服飾持續到法國殖民者入侵之前,今尚有殘留。清王朝統治中國之後,日本、朝鮮、越南與中國的文化聯繫逐漸減少,心理隔閡逐步增加。尤其是朝鮮,表面上,迫於清廷的威勢,按期前來「朝貢」;實際上,對清廷充滿怨氣,背地裡把清廷稱為「虜朝」,把滿清皇帝稱為「胡皇」,並堅持使用明王朝的崇禎紀年,一直延續到崇禎二百六十五年。朝鮮人認為,滿清統治中國,「華夏已亡」,是以自己以「小中華」自居。

  滿清佔據中國之後的兩百多年間,與中國南疆山水相連的安南(越南),仍然完好的保存著明式衣冠,從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法國殖民者在越南存留下來的許多珍貴照片和大量的歷史資料可以明確的反映出這一點,(附圖)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1898年駐雲南府(今昆明)的法國領事方蘇雅(Auguste Francois 1857.8.20~1935.7.4)所著龍袍的照片,(附圖)被許多人誤認為是古代皇帝的龍袍或者中國戲曲中的裝束,實際上,方蘇雅所著之服,乃是安南國王的朝服,從造型看,和明代宗藩、大臣的朝服一般無二。實際上,在絕大多數中國人的印象裡,「漢服」就是古裝或者戲服。顯然,這一切都得益於滿清統治者的「文治武功」。

  史書上關於琉球的最早記載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隋朝,隋王朝曾遣大臣朱寬到達琉球。12世紀,琉球群島出現南山、中山、北山三國,分別在琉球群島的南部、中部和北部。明洪武五年(1372年),琉球三國開始向明政府朝貢,從此成為中國的藩屬。1416年~1429年,中山國王尚巴志征服北山、南山,形成統一的琉球王國,並接受明廷的「冊封」。中日甲午戰爭之後,琉球由滿清政府於1879年割讓給日本。流球語言主體為閩南語,原居民多是由東南沿海的漢人遷徙過去的,至今,許多琉球人仍然身著明式漢服。

  最可笑的,是中國人自己,上千年漢唐衣冠喪失殆盡,穿個旗人的馬褂,卻叫「唐裝」。至於「旗裝」,可以望文生義,也就是旗人婦女的袍服,雖然今天的「旗裝」和清代旗人女子的旗裝比較起來略有變化,但仍然保持其基本特點:立領、緊身、衣袖窄小,用衣扣。真正見到漢人發明、創造的寬衣大袖是卻稱為「和服」,而和漢人的傳統服裝沒有血緣聯繫的馬褂、旗裝,反登堂入室,鳩佔鵲巢,成為中國的「國服」,甚至也獲得了洋人的鼓噪、吹捧。面對這種歷史的捉弄,實在令人苦澀不堪!又痛心無比!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