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宗朱高熾簡介及其死因 朱高熾傳位給誰? | 陽光歷史

 

A-A+

明仁宗朱高熾簡介及其死因 朱高熾傳位給誰?

2016年04月05日 明朝皇帝, 風雲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1,122 次

  明朝第四個皇帝:明仁宗朱高熾,成祖朱棣的長子,生於洪武十一年,生母徐皇后。早在洪武時期,朱高熾就被立為燕王世子,而且由於它的儒雅與仁愛深得皇祖的喜愛。美中不足的是朱高熾身體肥胖,行動不便,總要兩個內侍攙扶才能行動,而且也總是跌跌撞撞,因此對於一生嗜武的成祖來講,他並不喜歡這個兒子。

  靖難之役爆發以後,朱高熾曾與母親徐氏成功地阻擋了李景隆的50萬大軍,保住了北京城。這一戰役對整個靖難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也是朱高熾在靖難中最耀眼的一筆。此後由於他身體肥胖,不便隨軍作戰,因此成祖將他留在後方,這樣皇二子朱高煦就走上了前台。

  朱高煦與成祖頗有幾分相像,而且作戰勇猛,在武將中威信很高,在戰鬥中他曾多次救成祖與危難之際,成祖也曾許願說,「你大哥多病,將來皇位必將是你的。」聽了這話,朱高煦的熱情更加高漲,在整個靖難中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勞。


  靖難成功之後,朱棣登上了皇位,但就立皇太子的問題上又出現了猶豫,朱高熾由於仁愛,儒雅,深得文臣們的擁戴,而且他是太祖皇帝親自為朱棣選擇的燕世子,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在封建社會,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而朱高煦性格頗似成祖,武勇英俊,在靖難中立下大功,而且成祖也曾親自許願將皇位傳給他,就成祖本人來講,他是希望立朱高煦的,他覺得朱高熾過於仁弱,將來會遭人脅迫。

  但是最終成祖還是立了朱高熾為太子,因為文臣的力量實在太大了,在和平時期,掌握了文臣就相當於掌握了國家,武將的本嘴拙舌怎麼也抵不上文臣的筆和嘴,而且朱高熾作為世子的時候確實沒有什麼重大的錯誤,因此廢之無名,很重要的一點是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深得朱棣的喜愛,著名的文臣解縉曾經以「好聖孫」來說服成祖,成祖終於下定了決心。這與清代雍正皇帝的即位有異曲同工之妙。

  朱高煦並沒有就這樣屈服,他遲遲不肯就藩,留在京城伺機行動,他先是進讒言使得立儲的第一功臣解縉遭到貶黜,幾年之後慘遭殺害,然後私養了許多武士圖謀不軌,好在楊士奇、徐皇后說服了朱棣削奪了朱高煦的部分護衛,強令他就藩樂安。高煦與高熾之爭才算暫時告一段落。

  誰知半路又殺出個程咬金,皇三子朱高燧在成祖得病期間曾密謀殺死成祖,然後矯召即位,幸得有人告密,一場災難才沒有降臨,事後,由於朱高熾為朱高燧求情,成祖總算沒有再追究。

  永樂二十二年七月十八,六十五歲的永樂皇帝在北征反京的途中病逝,英國公張輔、閣臣楊榮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機作亂,因此秘不發喪,將軍中的漆器融成一口大棺材,將成祖的遺體裝入棺材中。


  每日還是照例進餐、請安,只是皇帝的車簾再也沒有掀開、皇帝也在沒有說話,軍中一切如常,同時,派楊榮與太監海壽進京密報,朱高熾得知後立即派兒子朱瞻基出京迎喪,由於大臣們的精心安排,總算沒有爆發什麼叛亂,政權得以平穩過渡。

  朱高熾即位後,改元洪熙,開始了他一系列的改革,他廢除了古代的宮刑,停止寶船下西洋,停止了皇家的採辦珠寶;他處處以唐太宗為楷模,愛民如子,他下令減免賦稅,對於受災的地區無償給以賑濟,開放一些山澤,供農民漁獵,對於流民一改往常的刑罰,採取妥善安置的做法,這一切都使得洪熙朝人民得到了充分的休養生息,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明朝進入了一個穩定、強盛的時期,也是史稱「仁宣之治」的開端。

  在思想上,他崇尚儒學,褒獎忠孝,他統治期間儒家思想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許多冤案得以昭雪如建文朝忠臣方孝儒的冤案,永樂朝解縉的冤案都在這一時期得到平反。仁宗非常善於納諫,曾經給楊士奇等人一枚小印,鼓勵他們進諫,因此洪熙朝政治非常清明,朝臣可以各抒己見,皇帝可以擇善而行。

  洪熙皇帝對科舉制度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當時由於南方人聰明而且刻苦,進士之中多為南方人,但北方人天性純樸,忠貞,也是皇家不可或缺的支柱,但北方人文采出眾的較少,為了保證北方人可以考中進士,洪熙皇帝規定了取中比例「南六北四」這一制度一直被沿用至清朝。


  洪熙元年五月二十九日。仁宗皇帝由於心臟病突發猝死,終年四十七歲。有人曾提出仁宗在位不到一年,因此對於他的貢獻提出了質疑,但是殊不知成祖在位期間有大部分時間都在北爭,朝中的政務一直是交給朱高熾來掌管,因此他又充分的時間來推行自己政策,為自己即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如果加上這段時間,朱高熾對明朝做出的貢獻就毋庸置疑了。明仁宗朱高熾不愧為一代仁主的稱號。

      明仁宗的死因

  明仁宗的死因一直以來眾說紛紜。有暴弊說、縱慾說、謀殺說。這幾種說法似乎也只有幾本記載的史書上找到些蛛絲馬跡。都不可全信,史學家的推測而已。我的看法是「暴弊說」。

  理由之一,遺傳病。永樂之後,皇帝多早喪。明仁宗外,四十歲前死的還有宣宗、英宗、代宗、孝宗、武宗、穆宗、光宗和熹宗。這不得不讓人懷疑他家是不是在心血管方面有啥遺傳性疾病。尤其是仁、宣、穆宗均為暴斃,所以有了以上推測。而穆宗確係中風。

  理由之二,據《明史》載朱棣當年曾對朱高煦說過「世子多疾,自勉之」的話。可以知道仁宗身體很不好。而史料也顯示出仁宗體甚肥,有足疾。試想一個場景,一個先天不足的中年人,每天忙於國事,還要時不時縱慾後宮。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第三,重工作量。明初的皇帝都是工作狂,因為是君主專制,在沒有丞相的情況下雖能獨攔大權卻無暇其他。據史學家吳晗說朱元璋每天要處理百於件各地政務。可想而知朱高熾的工作壓力了。而值得注意的是,明代的內閣真正掌權和司禮監分「票擬」、「批紅」的時代是宣德年間。大概也是朱瞻基深切體會到了祖、父輩的辛苦才會下決心進行的改革吧。

  通過上述三理由,我認為仁宗確實是暴斃。究竟是中風、工作壓力還是縱慾過度,真不得而知了。我覺得都有原因吧!但絕不存在朱瞻基謀害的理由。因為朱詹基當年才二十七歲,不存在等不急的情況。切乃父體弱為天下所共知,不需要搞這麼一出的。我的想法是,當仁宗不行的時候,密秘通知了南京的朱瞻基,他快馬加鞭在幾天內趕到了京師即位。別忘了當年仁宗也是通過密報登極的。所以,還原仁宗的死因現場,是這樣的。大胖子朱高熾本來身體就不好,每天被國事家事弄得不勝其煩,又有點貪色縱慾,被大臣罵了兩句心情不好,最終共同作用下導致了他的暴死。

  明仁宗朱高熾的后妃

  張皇后,結髮妻。河南永城人,父張麟,弟張升,正統七年(1442年)卒。謚「誠孝恭肅明德弘仁順天啟聖昭皇后」;生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墉、朱瞻墡、嘉興公主;

  妃恭肅貴妃郭氏,殉葬的5人之一。生朱瞻塏、朱瞻垍,朱瞻埏;

  恭僖順妃譚氏,初封昭容。殉葬的5人之一。事跡詳見「順妃「詞條;

  貞惠淑妃王氏,殉葬的5人之一。

  惠安麗妃王氏,殉葬的5人之一。

  恭靖充妃黃氏,殉葬的5人之一。


  順妃張氏,生朱瞻堈。葬於南京雨花台區的普覺寺。墓地於2007年被發現。事跡詳見「順妃「詞條;

  貞靜敬妃張氏,河間忠武王張玉之孫女、英國公張輔之女、明成祖的昭懿貴妃之侄女,以勳舊之女特恩免殉葬,葬金山。

  賢妃李氏,生鄭靖王朱瞻峻、蘄獻王朱瞻垠、淮靖王朱瞻墺以及真定公主。

  妃趙氏,生女慶都公主。史料見慶都公主的墓誌;

  悼僖麗妃李氏。

  明仁宗朱高熾的兒子

  朱瞻基,長子,明宣宗,母誠孝恭肅明德弘仁順天啟聖昭皇后張氏

  朱瞻峻,次子,鄭靖王,母賢妃李氏

  朱瞻墉,三子,越靖王,母誠孝昭皇后張氏

  朱瞻垠,四子,蘄獻王,母賢妃李氏

  朱瞻墡,五子,襄憲王,母誠孝昭皇后張氏

  朱瞻堈,六子,荊憲王,母順妃張氏

  朱瞻墺,七子,淮靖王,母賢妃李氏

  朱瞻塏,八子,滕懷王,母貴妃郭氏

  朱瞻垍,九子,梁莊王,母貴妃郭氏

  朱瞻埏,十子,衛恭王,母貴妃郭氏

  明仁宗朱高熾的女兒

  嘉興公主,母誠孝恭肅明德弘仁順天啟聖昭皇后張氏。宣德三年(1428年)下嫁井源。正統四年(1439年)薨。後十年(1449年),井源死於土木之難。

  慶都公主,母年妃趙氏。宣德三年下嫁焦敬。正統五年薨。

  清河公主,宣德四年下嫁李銘。八年薨。

  德安公主,早薨。仁宗即位之十月,與蘄王朱瞻垠同日追封,謚悼簡。冊辭謂第四女,因為早殤,名次未定。

  延平公主,未下嫁薨。

  德慶公主,未下嫁薨。

  真定公主,母賢妃李氏,宣德四年下嫁王誼。景泰元年(1450年)薨。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