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歷史上最不該被遺忘的英烈:李定國
明末清初的時候,在我們所學的歷史書上都知道1644年明朝滅亡,清朝建立,統一了中國,但在很多歷史家眼裡,明朝的滅亡是在1662的永歷皇帝為標誌的,連清初的文字獄《明史》《南山集》案等都是因為引用了南明的紀年而起,我們現在不禁要問,怎麼崇禎皇帝(1644年卒),闖王李自成(1645年卒),張獻忠(1646年卒)他們死了這麼久清朝還沒有統一中國,這在很大程度上因為有兩個人在一直抗清的關係,他們便是李定國,鄭成功。他們一個在西南,一個在東南,遙相呼應,堅持抗清持續近20年,正是他們兩個人的雙臂擎天,打出了一個後世歷史學家筆下的南明史,給當時清廷製造了巨大的困難,逼得順治皇帝想要御駕親征,最後清廷不得不起用洪承疇等漢族大臣,在武力征剿的同時採取蠲免錢糧、停征漕運稅等一系列減輕百姓負擔、刺激經濟發展的懷柔政策,歷近20年方平定了南方,統一中國。
由於歷史和現實政治的原因,再加上鄭成功複雜的身世(中日混血)和他的海上的冒險活動(海盜出身)等一系列因素的交織,使得他成為歷史學家,劇作家,普通人心目中的傳奇人物,以至於在今天的中國大陸,台灣省,日本,東南亞華人中具有廣泛的知名度。對於本文的主人公——李定國,當世少有人知道,但在真正的歷史上即明末清初的時候,李定國的名氣,地位和影響力都在鄭之上!本文就從幾個方面簡單介紹一下李定國將軍的光輝業績和人格魅力!
一、戰術思想高超,具有戰略眼光,戰果輝煌!
在清兵入關後,八旗鐵騎橫掃中原,席捲長江兩岸,幾乎沒有敗績,只有李定國能給清朝統治者以巨大打擊大,順治九年,李定國兵出廣西西北部抗清,五月份,大敗清軍,下武岡、旋即克寶慶,到6月份便奪取了全州,七月份和清定南王孔有德決戰,他用大象列陣,作為衝鋒,嚇得清軍屁滾尿流,清軍力戰不支,敗退桂林,孔有德自殺身亡。
一、戰術思想高超,具有戰略眼光,戰果輝煌!
在清兵入關後,八旗鐵騎橫掃中原,席捲長江兩岸,幾乎沒有敗績,只有李定國能給清朝統治者以巨大打擊大,順治九年,李定國兵出廣西西北部抗清,五月份,大敗清軍,下武岡、旋即克寶慶,到6月份便奪取了全州,七月份和清定南王孔有德決戰,他用大象列陣,作為衝鋒,嚇得清軍屁滾尿流,清軍力戰不支,敗退桂林,孔有德自殺身亡。
同年九月,滿清被廣西的局勢震驚還沒有回過神,李定國更是先人一步,北上湖南截擊南下的清軍,克衡州,繼而進攻長沙,滿清這才回過神來,特派敬謹親王尼堪(努爾哈赤孫子)為定遠大將軍,領兵十萬,馳援湖南,十一月二十四日,雙方決戰衡州城北,李定國佯裝敗退誘使尼堪中計,待其進入包圍圈後收緊口袋,一舉斬殺尼堪。孔有德自從歸順滿清,從山海關一路殺到廣西,多次大敗明軍,幾無敗績。尼堪更是正宗皇親,滿清的理政三王之一。不到半年時間,二王雙雙命喪李定國一人之手,滿清有官員悲慟大號:「自國家開創以來,未有如今日之挫辱者也」。連順治也悲歎:「我朝用兵,從無此失。」憤恨之下意欲親征!至此,李定國從5月份出兵不到7個月便光復廣西,湖南大部,復地千里,史稱「兩蹶名王,天下震動!」
此後,李定國著眼全國戰場,提出了和在江南一帶的張煌言,尤其是東南鄭成功合力從東西兩個方向夾擊,拿下廣東,可以說,如果這個戰略構想能夠實現,幾乎就是整個南方全部光復,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將連成一片,將產生巨大的力量。為此,李定國先後9次致信鄭成功,提出了東、西二路明軍會師廣東攻取廣州的戰略構想。但鄭成功處於私心的考慮(何種私心,此處不宜討論),遲遲不予答覆,就在李定國將軍以雷霆萬鈞之勢,向廣州方面清軍發起浪潮般的進攻時,鄭成功也僅僅是在最後派出了一個偏師,早已貽誤戰機不說,更是沒有參加戰鬥,眼睜睜的看著李部人馬因消耗過大不得不退卻!如果說,歷史還曾眷顧明朝的話,這恐怕是最好的一次機會了。
即便是在南明滅亡的前夕,李定國也能給清軍以沉重的打擊,在撤往緬甸途中,他對部屬了最後一次最滿清的大規模作戰,--磨盤山戰役。此戰,李定國連設三道埋伏,佈局縝密,不管是由於叛徒盧桂生的告密,還是被吳三桂發現,但仍然給重創清軍,斬殺固山額真沙裡布,兵卒無數。滿清極力掩飾自己的失敗,但從後來後來清軍底定雲貴以後班師回京後,主帥多尼、羅托未受寸賞反而被罰銀5000兩追究磨盤山戰役的失誤,由此可見清軍傷亡甚重。李定國對滿清的威脅有多大,從後來叛變降清的孫可望受封義王,便可知曉一二,終清一朝,受封為王的漢人只有五人,其他四人是孔有德加上後來的三藩,他們都是投降滿清後出死力的奴才,而孫可望僅僅以投降即封王,清廷看重的就是由孫可望投降便可瓦解李定國部的抗清意志。
二、為人寬厚,不以責己之心責人。
由於歷史局限性的原因,農民軍領袖大多殺人如麻,張獻忠,孫可望都是嗜血成性,殺人無數,但李定國不同,他為人寬厚,性格溫和,即便是在農民軍時代也不亂殺人,在抗清時更是紀律嚴明,史載在順治九年,定國率軍出全州,約法五條:不殺人、不姦淫、不搶財貨、不宰耕牛、不放火。在廣西失敗後,跟從李定國的百姓有數十萬,頗有劉備當年新野敗後百姓追隨之勢,由此可見一斑。由於李定國於四川,雲南人民有恩,民間至今仍有祭祀他的李晉王神主廟!這種民間的祭祀,是對英雄人物發自內心的懷念,不是什麼滿清政府依靠行政權力就能夠磨滅的。
二、為人寬厚,不以責己之心責人。
由於歷史局限性的原因,農民軍領袖大多殺人如麻,張獻忠,孫可望都是嗜血成性,殺人無數,但李定國不同,他為人寬厚,性格溫和,即便是在農民軍時代也不亂殺人,在抗清時更是紀律嚴明,史載在順治九年,定國率軍出全州,約法五條:不殺人、不姦淫、不搶財貨、不宰耕牛、不放火。在廣西失敗後,跟從李定國的百姓有數十萬,頗有劉備當年新野敗後百姓追隨之勢,由此可見一斑。由於李定國於四川,雲南人民有恩,民間至今仍有祭祀他的李晉王神主廟!這種民間的祭祀,是對英雄人物發自內心的懷念,不是什麼滿清政府依靠行政權力就能夠磨滅的。
眼看反清復明無望,繼續作戰幾乎失去意義之際,自己不肯背叛初衷,卻也不苛責他人追隨自己,當得知部下白文選欲投降時,回想起蹉跎半生,跟隨自己出生入死的人能有幾個活著的,白文選更是歷經九死百戰餘生之人,隨即便不強人所難,放任離去,白文選投降後受封承恩公,最後得了善終!
三、深明大義,懂得以民族利益為重!
李定國是個苦出身,10歲時因飢餓倒斃路旁被張獻忠收留,隨即參加農民軍,反抗明朝暴政,在清兵入關後,李自成,張獻忠紛紛失敗,李定國等感覺外族的入侵已是最大的威脅,同時又感覺明朝擁有華夏的正統(在封建時代,帝王家便代表統治的合法性),便擁護南明永歷帝,在明朝的大旗下進行抗清鬥爭。當他和孫可望產生矛盾時,也是處處忍讓,對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明之以義進行勸說,即便在最緊張的時候,還希望孫可望以民族大義為重,共禦外寇!怎奈孫可望氣量狹小,最後叛變!使南明的抗清事業遭受巨大挫折。同時,相比鄭成功的私心,李定國的赤誠為國的一片苦心更值得肯定。
四、意志堅定,至死不降。
李定國從未考慮降清,即便是在得知永歷帝被囚,復興無望,仍憂國憂民,1662五月十五日撰寫表文焚告上天,「自陳一生素行暨反正輔明皆本至誠,何皇穹不佑至有今日。若明祚未絕,乞賜軍馬無災,俾各努力出滇救主。如果大數已盡,乞賜定國一人早死,無害此軍民」。當在得知永歷帝被害後,李定國嘔血數升,大哭道:「恢復國事尚可為乎?負國負君,何以對天下萬世!」從此一病不起,六月二十七日死於景線。臨終前托孤於部將平陽侯靳統武,命其子李嗣興拜統武為養父,叮嚀道:「寧死荒郊,勿降也!」1662年對南明來說,絕對是個不幸的年份,永歷帝駕崩,而南明江山的擎天雙臂鄭成功和李定國雙雙轟然倒塌(僅僅相差四天),正所謂「定國未定國,成功沒成功」, 這或許是歷史的巧合和命運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