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開啟殿試:借科場舞弊案奪文官選拔權 | 陽光歷史

 

A-A+

趙匡胤開啟殿試:借科場舞弊案奪文官選拔權

2016年03月12日 帝王將相 暫無評論 閱讀 148 次

  開寶六年(973年)的一天,宋太祖趙匡胤在朝堂之上按照慣例會見當年新考上的進士。新錄取的進士有十一人,諸科二十八人。這些未來官場的後備幹部們來到皇帝日常主持重要會議和政務活動的講武殿,接受國家最高權力者的接見。在簡單的試探之下,趙匡胤居然從中間揪出了兩個濫竽充數的人,認為他們在這些人中間「材質最陋」,水平最稀疏。這兩個人,一個是進士武濟川,一個是三傳劉浚。

  在此之前,像這樣的接見與謝恩活動都是程序化,與科舉考試本身並無本質上的聯繫,甚至連面試都算不上。但是這次與以往不同,趙匡胤好像格外地重視,他將吏部的銓選職責也攬在自己的身上。吏部從那些通過科考的考生中銓選官員,類似於今天的組織部門找當事人談話,要通過簡短的談話過程,來考察考生的「身」、「言」兩大入仕指標。這樣的考察形式本來就是不靠譜的,就算「言」可以通過說話者的談吐對其個人水平有個大致瞭解,但是「身」則成了一檔選秀節目,就是用外表去衡量一個人是否具備做官的才華,完全成了以貌取人。

  就是這兩個簡短的程序讓武濟川、劉浚露出了馬腳,他們在回答趙匡胤的問話時,答非所問,完全跑題。這讓趙匡胤非常憤怒,難道我堂堂帝國選拔來選拔去,就選出這樣的人才?他當朝就撤去二人功名,退回原籍。打發完兩人,趙匡胤開始追究當事人的責任。這場科考的主考官是翰林學士李昉,李昉剛剛重返趙宋帝國權力中心並成功地掌握了幹部選拔權。按照以往的歷史經驗,隨著這些高中的考生們陸續進入官場後,昔日的考生就成了自己的「門生」,也將是他權力世界的寶貴財富。那樣的話,李昉的政治地位將會得到大幅度地提升。就在李昉對未來無限憧憬的時候,趙匡胤居然在一場簡單的殿試中發現了問題。在隨後的調查中,趙匡胤瞭解到被他除名的考生武濟川與李昉有同鄉關係。趙匡胤的憤怒可想而知,主考官李昉難以洗脫罪名。

  在這次事件後,趙匡胤作出兩項決定,一是重新考試;二是趙匡胤經過調查,確認原來的主考官李昉在主持考試過程中的確存在不公,於是就抹掉了李昉翰林學士的頭銜,並讓他背了一個降職處分。有意思的是趙匡胤重新組織的那場考試,除了之前已經除名的武濟川,李昉所錄取的其他十個進士再次被錄取。讓人感到不解的是,從第一名到第十名,連順序排名都原封不動。除了這十人又補錄了二十六名進士,「不過附名在此十人之後」。這樣看來,考場舞弊事件不過是趙匡胤借題發揮的由頭,他的真實意圖很明確,就是要把官員的選拔權抓到自己的手裡,借此削弱文人官僚的權力,來強化自己手中的皇權。而李昉不過是這場弈局中的一個棋子罷了。

  趙匡胤最擔心的是,像李昉這樣的在朝大臣之間或大臣和一般士大夫之間抱團的派系(朋黨),成為中央集團的一股分割力量。這場似有若無的「科場舞弊事件」最大的得益者是宋太祖趙匡胤,他藉著這樣一個事件,為科舉考試增加了一道新的考試程序,那就是讓士子與皇帝面對面地殿試。這樣一來,皇帝就把對文官的選拔權牢牢地攥在了自己的手中。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