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曹魏大將於禁:因為被俘被魏文帝曹丕羞辱致死 | 陽光歷史

 

A-A+

三國曹魏大將於禁:因為被俘被魏文帝曹丕羞辱致死

2016年03月01日 帝王將相 暫無評論 閱讀 784 次

自古以來,將軍戰死沙場都是一件成全名節之事,「馬革裹屍還」更是一種英勇和壯烈。當然,能夠建功立業,受賞封侯從而終生得享尊榮也是一名戰士所願。然而,有的人立有赫赫戰功,也被拜將封侯,卻由於「一失足成千古恨」而沒有了這番榮耀。三國時曹魏的大將於禁就很好地詮釋了這種事例,因為他雖然拜將封侯,卻沒有戰死在戰場上,一時的投降讓他失去了一生的榮耀,最後被人羞辱而自感愧疚而死。

於禁這個人很有名,因為關羽的水淹七軍,他也跟著「留名千古」。更因為關羽成了關老爺,這個於禁就更是大大的有名,只不過,這個「名」是為了成全關老爺而出的。其實,於禁對於曹魏政權來說還是很有功勞的,還可以說是戰功赫赫,否則,他也不會成為大將而和關羽對壘。

於禁是泰山郡巨平縣人,原來屬於鮑信的兵士,後投奔曹操,經過王朗的推薦,被曹操任命為軍司馬。在曹操攻打陶謙、呂布和黃巾軍餘部黃邵等人的戰鬥中有功,逐步陞遷至平虜校尉。

真正讓於禁出名的是在曹操討伐張繡的時候。

曹操進攻宛城,逼迫張繡投降。可是,曹操卻把張繡孀居的嬸嬸納到自己房中,張繡感覺受到了羞辱,就對曹操產生了怨恨。曹操想除掉張繡,機密洩露,張繡率兵襲擊曹操。曹操猝不及防,在兒子曹昂和大將典韋等人以命相拼的保護下,這才返回舞陰(南陽境內)。當時曹操的軍隊非常混亂,各個部隊都抄捷徑小道返回曹操的大營,只有於禁約束幾百名部下,且戰且退,雖然有人負傷有人戰死,卻仍然保持著戰鬥陣型。等到敵人追擊的勢頭稍稍有所緩和,於禁就慢慢整理好隊伍,敲著戰鼓回營。途中,於禁看到十幾個帶傷裸奔的士兵,問清了是被青州兵搶劫,於禁就率兵討伐他們。青州兵原屬於黃巾軍,曹操討伐時投降,是曹操討伐董卓時的骨幹力量之一,曹操對他們多有寬容。當這些人遭到了於禁的問罪,就先跑到曹操那兒去告狀。有人勸告於禁說:「青州兵已經到曹公那兒去告你的狀去了,應該趕緊到曹公那兒去分辨。」於禁說:「現在敵人還在後邊,不定什麼時候就會追來,不事先做好防備,用什麼來抵抗敵人?況且曹公通達明智,誣告我又能起什麼作用?」於是就挖壕溝、立營寨,等一切都佈置好了,這才去見曹操。等於禁把事情經過匯報過,曹操非常高興,說:「淯水(曹操被襲擊的地方)的危難,我已經驚慌失措,將軍能在混亂中整頓隊伍,責討搶掠的罪行,安營築塹堅守陣地,有不可動搖之節操,就是古代的名將,也不可能超過你啊!」正是因為這次戰役前前後後的功勞,於禁被封為益壽亭侯。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於禁更加被曹操所重視。

於禁的另一次優異表現體現在曹操和袁紹的爭戰上。

到曹操和袁紹交戰的時候,於禁被曹操委以重任,獨立守衛延津。劉備在徐州反叛,曹操親自東征劉備。袁紹這時候來攻打延津,於禁堅守,袁紹始終不能攻破於禁的營壘。於禁又和樂進等人率領五千名步騎兵,攻擊袁紹沿黃河設立的營寨,從延津到汲縣、獲嘉縣,總共燒燬了袁紹三十多個營寨,殺死俘虜了幾千人,袁紹部有二十幾名將領投降。曹操又令於禁率軍屯駐原武城,於禁又攻破了袁紹在杜氏津的其他營寨。於禁被升為裨將軍。

官渡之戰的時候,於禁回到曹操大寨。相持階段,曹軍和袁軍都把各自的營寨連接起來築起土山對峙。袁紹的部隊向曹營射箭,很多士兵被射死射傷,曹軍都很害怕。於禁督守土山,奮力作戰,氣勢高昂。袁紹被打敗後,於禁被升為偏將軍。

袁紹死後,曹操又打敗了袁紹的兩個兒子袁尚和袁譚,平定了冀州。可這時候昌豨又一次反叛了曹操,曹操就派於禁前去征剿。一時沒有攻克,曹操就派夏侯淵和於禁一道攻打。於禁急行軍攻擊昌豨,由於昌豨和於禁過去有交情,就主動前往於禁大營請求投降。諸將都認為於禁會把昌豨送到曹操那兒去,於禁卻說:「你們不知道曹公一貫的命令嗎!被圍以後投降的不赦。奉行法令,這是下屬服從上級的基本規則。昌豨雖然是我的老友,但於禁我會因此而失節嗎?」於是親自同昌豨訣別,流著淚將他斬了。這或許是一種另類的「揮淚斬馬謖」吧!當時曹操聽說過這件事情以後,歎息說:「昌豨不到我這兒投降,而是去找於禁,難道這不是命嗎?」從此更加器重於禁。等到完全平定昌豨所在的東海郡以後,任命於禁為虎威將軍。這時候的於禁,其名聲地位已經和張遼、樂進、張郃、徐晃齊名。

於禁帶兵嚴肅齊整,繳獲的財物自己一毫不取,因此賞賜特重。但他以法令約束部下過於嚴厲,所以也不得人心,也就是屬於那種令人畏而不令人敬的類型。有一個例子:曹操非常恨朱靈,想奪了他的軍權,考慮到於禁威嚴過人,就派於禁去執行這件事。於禁帶著幾十名騎兵,手持軍令直接衝入朱靈軍營,解除了朱靈的兵權,朱靈和他的部下沒有人敢動。朱靈被解除兵權後,只擔任了於禁手下的督軍,其他人都很震驚和服氣,這就是於禁的行事。於禁升任為左將軍,假節鉞,連兒子也沾光,被封為列侯。

於禁的名聲毀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這一年,曹操命令曹仁去樊城討伐關羽,派於禁去協助。時值秋天,連下暴雨,漢水氾濫,平地水深好幾丈,於禁等七軍都被淹沒,這就是有名的「水淹七軍」故事。於禁同眾將登上高坡,望著一片汪洋,無處躲藏又無路可逃,關羽又乘著大船逼近攻擊,於禁只好投降。在這次戰役中,同為將軍的龐德被關羽所俘,不降被殺。

後來,東吳偷襲關羽,關羽丟失了荊州,死後其部下被俘虜,於禁也到了東吳。魏文帝曹丕登基當皇帝後,東吳暫時稱藩國,將於禁送回到了魏國。曹丕召見他,於禁已經鬚髮斑白,面容憔悴,流淚不止。曹丕用春秋時秦國秦穆公的大將孟明視的事安慰他,並任命他為安遠將軍。魏文帝準備讓於禁出使吳國,先讓他到鄴城拜謁曹操的陵墓。曹丕預先讓人在陵堂上畫上關羽戰勝、龐德憤怒不屈、於禁投降的圖畫。於禁看到以後,慚愧的無地自容,發病而死。

曹丕為什麼不剝奪於禁的封爵,還繼續任命他為將軍,卻又要這般羞辱一番呢?大概這就是帝王所玩弄的權術吧!一方面,曹丕讓漢獻帝禪讓出皇位,為避免天下人說他篡逆,必須對父親的一班老臣給予安撫,更何況天下還有另外兩個政權存在;另一方面,他對於這種背叛自己陣營的人有著內心的厭惡。只不過,這種厭惡是不能公開表達的,張郃、張郃、徐晃等人都是曾經的叛將,只不過他們是敵對陣營中的叛將投歸了自己而已。這種內心的厭惡曹操就有。聽說於禁投降,曹操哀歎很長一段時間,說:「我瞭解於禁已經有三十年了,哪裡想到到了臨危處難的關頭,他反而不如龐德呢!」就是在這次戰役當中,龐德也是被水淹,但他殺了想要投降之將,箭射完了,就用短兵器搏殺,抱著必死的決心,直至落水被俘。關羽想勸降他,龐德的回答是:「我寧可為國家而死做鬼,也不會做賊為將苟且活著!」龐德最初不是曹操的將領,而於禁是跟隨曹操一步一步升至將軍的,兩相比較,其差別該有多大!這種內心極度的厭惡不能直接表達但還是要表達的,這就是曹丕也要羞辱於禁的原因吧!

於禁曾經在殺昌豨時說,不會因為古舊老友就失去做臣子的節操,可惜,他的投降,不僅失去了做臣子的節操,還失去了做人的節操!好在他還有一顆羞愧之心,這也是人們沒有給他過多責難的原因吧!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