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元璋是否也屬於「卸磨殺驢」之人?
在我國民間常常喜歡用「卸磨殺驢」來指責那些忘恩負義、恩將仇報之徒。那麼,什麼是「卸磨殺驢」的本意呢?它在成語中是帶有貶義的,原意是指農夫在驢拉完磨之後,農夫就將其殺掉;後來引申義就是指利用完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後,拋棄掉或處理掉。朱元璋作為一介草根皇帝,確實沒有任何門蔭可依,也沒有任何背景可靠,是典型的空以徒手打下江山。按照一般觀點,在歷代開國帝王中,朱元璋也是以勵精圖治的模範帝王著稱,精於政治、目光深邃,在治理國家方面力矯元朝之失,贏得小康的局面,在朱元璋執政的三十一年中,百姓從天下大亂迅速走向小安,誠屬難得。
但事實表明,朱元璋在坐穩江山後,也是一位可以共苦無法同甘的皇帝主兒。他肆意屠殺功臣的狠毒、酷刑治吏的無情,都給人一種「卸磨殺驢」的陰影。透過史料,我們可以看到,當年與他一起並肩作戰的兄弟們,在開國前後,幾乎都被他以各種罪名屠殺乾淨(湯和得以善終是極個別的現象)。
雖然我們不得不承認,在許許多多的朝代裡,一旦新政權建立後,一定會有幾個人在戰功、才智能力、個人威信等方面,有「功高震主」的情況,這也是不少開國皇帝在登基之後都會誅殺兄弟朋友的內在原因。只是,朱元璋做得更狠更毒,他幾乎是來個真正的斬草除根,將所有功臣良都一網打盡。
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清楚地在明初兩大謀反案「胡惟庸案」與「藍玉案」中看到,各路開國功臣確實被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和罪名牽連,幾乎被一網打盡,甚至株連九族。也許,有些史學家探討研究的結論是,朱元璋為了給心底善良的准皇帝朱標在掃清執政障礙,但畢竟是以無數條活生生的人命為代價啊。因此,我們不得不為這樣的一個問題而擔憂:何以當兄弟變成君臣時,伴隨而來的總是血腥屠殺?「功高蓋主」恐會影響帝王統治地位是一個方面,帝王本身的氣度與胸襟難道就沒有關係了?「卸磨殺驢」的故事和歷史事實的教訓,給我們太多的警示。悲劇可以不再上演、不再重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