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關於權謀——以虛構南北朝史故事的角度看,真的幼稚麼?琅琊榜不是現代政治論壇! | 陽光歷史

 

A-A+

琅琊榜:關於權謀——以虛構南北朝史故事的角度看,真的幼稚麼?琅琊榜不是現代政治論壇!

2016年02月04日 琅琊榜 暫無評論 閱讀 633 次

---------
投稿網友:星子閱lion
點評作品:《琅琊榜》
評價星級:★★★★★

既然想要平衡分數的人不少,我也就不再湊熱鬧了。。。其實是想打9分

其他相關評: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616265/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617502/
另,推薦一篇,類似問題,比我寫得好: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609534/

以下不是連續寫的,可能略亂,分段看吧。

說琅琊榜權謀幼稚的人不少,有的是看了兩集就來說了,有的快進看了5、 6集,還有一些不知道有沒有快進的看了大約前20集,少數吐槽黨可能看的跟追劇者一樣用心,嗯,你們值得我奉上敬意!

首先,跟二月河的帝王三部曲比的可以歇歇了,那是君主集權大一統時期的三位很有戲或者說很有作為的帝王的故事,而琅琊榜的背景更貼近南北朝,那段時期出了多少奇葩事奇葩人,可自行查詢。

看一部虛擬的劇,由於沒有任何事實基礎可以壓服你說:這事兒現實中發生過了!所以,【上帝視角是大忌】。這話放到豆瓣上可能很多人表面上懂,其實根本沒當回事兒,一個「權謀」標籤,就把一群「自小喜歡並瞭解權謀的男人們」炸出來了,帶著常在各類論壇上討論 「X與Y鬥得如何驚天動地、牽連一大幫人、過程高大上」這類「 真實事件」 的見證者的身份,以一種討論三國演義都鮮少用過的、分析一件事「是不是真的」的態度,去分析一部作品。。。權謀這麼招人眼?忘記了即使有」權謀「標籤,這本質上是一部虛構作品麼???不如我們探討下《三國演義》中各種謀略的小白性和《紅樓夢》中人的幼稚白癡程度??

一部作品的合理性,要從設定與故事衍生的邏輯性上去考慮,而不是把自己所瞭解到的權謀直接與作品中的作對比,去得出是否幼稚的結論,至於「女性化權謀」的指責,為什麼權謀還有女性化之分恕我愚鈍,不過單說「女性化」,我承認小說是有一些的,但電視劇基本改掉了,不排除有部分男性仍然看不順眼,但至少有很多正常的男士在看,不過古裝劇的收視群體現在本就女性為主,琅琊榜女性搜索率63%已經可以說明其男女皆宜了,插一句,根據我身邊人的觀看反應,反而是越年輕的人越喜歡說這部劇女性化、主角光環,大概是受網絡導向太重了。

--------------------------------自行分段,二-------------------------------------

很多所謂瞭解了權謀的男性,瞭解的只是一些現代官場邊角消息、網絡上的故事、官場小說、少數認真讀過史書,這些人對於官場本身的認知就有偏差,往往不尊重故事延續原設定的邏輯,不去理解情節編排的細節和伏筆,而是喜歡用上帝視角,拿著曾經看到的「大事件、大場面」故事,去指責別人的編排,完全混淆文學、影視作品與論壇討論的區別。

另外,現代人理解的權謀大多源自具體可想的權利鬥爭,目的是爭奪屬於自己的權利,關鍵點是如何與對方進行拉鋸,這些與中國傳統的權謀其實差別很大不說,甚至只能叫官場厚黑術,現代官場小說就是典型(我們能看到很多其實沒有真的做過管理者,卻總喜歡以厚黑學來標榜成熟的人,男女都有)。

當碰到一個相對虛構的設定之中(多國並立、君權集中程度不及明清但又崇高、國家並不太大、世家林立、軍不干政),依循人物設定,遵循故事大線,推演成故事的作品時,往往接受度低,其根本原因其實不在於男人與女人誰更擅長權謀(還有一句話是女人是天生的政治家呢),而在於男生比女生更不容易接受虛構政治故事。現實中不那麼複雜、勢均力敵、艱險陰狠的權謀其實很多,但只要是「現實」,人們就會把它當做可以接受的談資。

曾看到有人鄙視琅琊榜的權謀水準,說不過是鄉幹部水平,這話可謂體現了很多男孩子的特點——想當然,與女孩幻想豪門生活差不多。。。

-------------------------------自行分段,三----------------------------------

須知故事作品有故事作品的魅力,它不是現實,也不是時事政治論壇,故事的成功與否要看背景以及人物設定的完備度、劇情與設定的符合程度與自身邏輯、言辭邏輯與人設的契合度,其魅力更不在於比較權謀的難度與深度,而在於體現某些想法。

比如,三國演義裡「空城計」等謀略很現實嗎?不yy嗎?但就是寫得好,這種好不在於空城計小不小白,而在於一個看似yy的空城計,體現了主要人物的性格與素養,豐富了故事性,表現了作者對於交戰雙方心理、背景、境遇等多方面內容的考量,然而不去理解這些,恐怕空城計的意義也就盡失了,也不過是一個虛構的、幼稚的、想當然的故事,還比不上男孩子們在天涯上聊聊「打老虎」事件牽扯多少人呢。。。

一部背景設定參考中國古代(而且明顯不是中央集權大一統時期)的故事,怎麼可以用官場小說或者現代人對於權謀的討論和些許解密事件作為參考?又怎麼可以用yy的人人都是精的現代官場小說去對比?中國古代歷史上發生過的奪權方式、黨爭攻伐手段、思維方式、帝王故事等等,才是琅琊榜應有的參考,才能支持琅琊榜成為一個符合其定位的好故事,而非權謀紀錄片。

----------------------------------自行分段-四-----------------------------------

       當我們去看看岳飛之死、王安石變法、王謝之衰、袁紹袁術之敗,站在上帝視角的我們,可以評價出他們的多種錯誤與愚蠢,然而這是歷史,縱使會失真、縱使有不少背後故事已被淹沒,但這也是歷史的風格。

       當我們去看看李後主的疲弱、慕容熙的荒唐、被權臣挾持的漢獻帝、喜好寫曲唱歌的北齊高緯、懼內的楊堅,花樣百出的上位者豈不讓人目瞪口呆?但這就是歷史的風格。

       當我們去看看上卿甘羅、驅虎吞狼霍去病、靠嘴遊走列國的縱橫家、說下齊國的酈食其、音好貌美的蘭陵王、而立即亡的郭奉孝、生時驚才艷艷,是否讓你大呼主角光環重?縱使有所誇張,但這就是歷史的風格。

       當我們去看看芝蘭玉樹謝玄、「看殺」衛玠、「仙才」曹植、林下之風謝道韞、夫死婦繼武媚娘,如果他們是虛擬人物,是否會被看做傑克蘇和瑪麗蘇?縱然有後人加筆,但這就是歷史的風格。

-------------------------------自行分段-五-----------------------------------

皇帝看似精明卻縱容兒子爭位,很小白?去看看南北朝和五代十國吧。

立寵妃之子不立皇后養子,不和常理?歷史上這並不少見,何況皇后養子也是庶子(而且這裡是有伏筆的,不看完就噴真要不得)。

用案子拔掉敵方重臣太幼稚?以為王安石與蘇軾對峙、明末黨爭、世家攻伐的時候,玩的是什麼?

男主永遠是翻牌子然後推出一個案子,削弱敵方勢力,太簡單太順了所以是光環強大的傑克蘇?這是完全忘記了江左盟準備了多少年,以及當時積弱庸蔽的朝堂中有多少把柄可以抓?另外,很不幸你棄劇棄在了男主用盡之前的準備,不得不依靠應變來處理後面根本不在預料中的事情之前,實際上只有前20集有翻牌子。。。所以不看完就噴真的要不得┐( ̄Д  ̄)┌

江湖與朝堂結合太荒唐,根本不是歷史風格?如果你說的是琅琊閣,這的確是為了故事性更強而加入的完全與歷史無關的元素,但這不能否認這部作品的講故事風格。就好比《指環王》是玄幻,但同時也是史詩。而琅琊閣之外的江湖,並不是武俠小說裡寫的所謂有功夫的人的聚集地,它可以泛指古時不接受當權控制指揮和法律約束而適性所為的社會歷史環境,武力高強者,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民間組織亦然,在琅琊榜中,排名第二的蒙摯,卻是效忠於大梁皇帝的一名將軍,由此可見琅琊榜中的江湖成分根本不神奇,也不誇張,琅琊閣的影響力對於廟堂也不重(譽王和太子看中梅長蘇是因為他扶持北燕六皇子上位,而不是因為他是琅琊公子榜第一)。

---------------------------------自行分段-六----------------------------------

琅琊榜不是現代政治論壇,不是清朝帝王起居錄,更不是官場厚黑實況。它是一部成功作品(此處指劇,書我個人覺得的確有點女性化),不用解讀作品的眼光看待,不尊重其設定的背景,卻拿現代官場的一些「聽說」知識來套,請問又要如何看待史書所載的名士氣度、將士雄心、朝堂糜爛、帝王無道,又怎麼解讀本就是互相攻伐拆台的黨爭內耗,如何理解兵書中所說的:「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琅琊榜的謀略戲成功之處並不在於他高大上、玩出花樣、勢均力敵拉鋸到結尾。。。這些根本就不符合這部戲的基礎設定。

一個已經糜爛的朝廷需要多少高大上、大場面的權謀?一部盡量貼合歷史感的架空小說需要寫一群上帝視角看來十分完美,各種分析帝們能拆穿的局劇中人物一定不能掉進去否則就是智商低下?【我很好奇你們讀歷史的時候是不是特別有智商優越感,各類歷史人物的智商這麼判斷絕對都在水準線以下,什麼離間、捧殺、示敵以弱、攻其不備都成了「這都看不穿就太垃圾」的小兒科?沉穩、冷靜、步步為營、透徹局勢、揣度人心、富有遠見這一類只有及優秀的人才能經常保持的品格,竟然被認為應該是標配??】

琅琊榜裡權謀戲的成功,在於前後故事完整嚴密,三大高潮集中,其他地方以細節牽連,為高潮蓄勢,且只有第一個高潮是男主胸有成竹安排好了的(所以真的不該評價過早);細節有可揣摩之處,來龍去脈都有交代,能運用伏筆讓故事可以引發觀眾的挖掘;講故事之時注意從敵我雙方、心理弱點、認知盲點、勢力分佈差異、人物地位和心態等多個角度考慮,並不至於糊弄觀眾,可以讓觀眾跟著劇情走(前提是樂於解讀細節,別馬馬虎虎甚至快進),不能說由於歷史記載並不是原貌,就認為根據歷史記載的故事的風格來虛構歷史故事,是弱智的了,熟知原貌呢?

-----------------------------------自行分段-七---------------------------------

與真實事件的分析不同,一部劇能夠讓人用上帝視角分析時,也覺得故事還是有的,那麼只能說明這部劇的故事其實講的很好。一部故事講的是一般智商的劇,看起來就會是低智商了。所以【上帝視角要不得!!!】

琅琊榜作為影視作品,其中的權謀比起真實的現代官場,需要的是更多的戲劇化和故事性,評判角度與其參考大家所知的其他真實鬥爭,不如在尊重其背景設定的基礎上,去看故事本身的邏輯性和完整性。這樣對待一部虛構作品,才算公平。否則,古代的歷史演義小說都成了弱化小白,紅樓夢之流則是白癡橫行,外國的玄幻史詩變成披著史詩皮的幻想故事(本來其實是帶有玄幻成分的史詩風格小說),那麼作品的意義就無法解讀了。

琅琊榜不能說比得上以上提到的那些巨作,但也不至於連故事本身的價值都不值得理解,任何一部稱得上完整的故事都有去解讀的價值,好的製作並不是這部劇唯一可以稱道之處。





給我留言